正文

喝茶,我懂吗?(一)

(2024-04-13 09:17:43) 下一个

喝茶,我懂吗?(一)

我从小在中国长大成人,对喝茶的概念就是把茶放在热水壶里,然后茶泡出了颜色,茶水就可以喝了。

之后出了国(瑞士和美国),开始了天天喝咖啡的人生。偶尔喝茶,也就是把茶袋放在热水里,等出色了再喝,如此而已。 家里偶尔有客人, 也是茶袋招待;遇见老外,茶水(通常是红茶茶袋)里还加奶和糖。

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讲究喝茶及茶道也重新开始了。 我也跟着潮流进步了: 喝茶从茶袋换成了茶叶。 我对茶的概念只限于绿茶,红茶和菊花茶;对于冲茶的水温也只知道用开水。 因为无知, 亲人或者朋友送给我家的绿茶也白白浪费掉了!真是心疼!也辜负了送茶亲友们的情义! 因为我们并不懂得绿茶需要冷藏,并且打开密封盒后,需要尽快喝完,不允许长期保留。另外冲绿茶,不可以用开水。这些知识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我大弟家告诉我的,他们是开茶庄的)。

我买了一个电热水壶,它有水温的选择,比如绿茶、白茶、红茶、咖啡等温度的选项。 这样我的茶艺又长进了一步:冲绿茶和红茶的水温至少是不一样了。 之后,我又添置了保温杯,用保温杯沏泡茶:把茶叶放入,加入少量有合适水温的水,把茶叶放到水中洗茶(这个步骤也是新学的)。把洗茶水通过一个滤网倒掉,然后就可以正式加热水泡茶了。 我和老公一起享受着我用保温杯泡茶的有茶的人生:我们用的杯子依然是普通的水杯,我放入的茶叶量是一汤勺茶量(约10mL)配一杯水;冲茶的时间通常是几分钟。茶叶通常是冲泡2-3次。 我们以为我们已经拥有了有茶的幸福人生。

然而,今年和老妈及弟弟和弟妹们一起下江南的旅行之途,又让我不得不重新认识和反思我的“喝茶观“和“茶文化”。一路旅途中,我大弟和大弟妹不辞辛苦买水,煮水,带着装有开水的保温大瓶和精制的茶具,以天地为家,处处为我们一家人做茶道。小弟家又买了配茶的小点心,使茶生活更加有味道。我们一路上都在过着有茶和品茶的美好日子!我们在南京的玄武湖喝茶,在杨州个园的亭子里也喝茶,在无锡的捻花湾喝茶等等等等;不断地和家人们一起喝茶及品茶生活,让我的脑洞大开。

弟妹是茶庄的老板娘,自然懂得茶道,包括工夫茶道。我前几年也在国内的几个茶室喝过茶,我很欣赏那种喝茶的氛围:茶桌和茶具都是古色古香的,茶室也是充满了文人雅士之气。主人不断地“侍候”客人们茶水, 客人们不断地饮茶。 茶壶和茶杯都很小,一次只能喝上一两口,又期待着下一杯,主人真的是忙个不停歇。我对主人的“侍茶”招待总是于心不忍,总觉的自己“受用“不起;同时又在纳闷: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一人满上一个大杯,一次了事? 这样待客,主人也不会那么辛苦,客人们也不会为主人的辛苦而感到尴尬,并且还不用担心下一杯茶水何时到来。

其实这种饮茶方式是一种生活方式!里面有很多学问,也有很多文章。 我也不得不从无知,到有知,然后再重新变回无知。 希望下次可以接着分享。

祝各位都有喝好茶的幸福人生!

老樗, 240413, 写于费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回复 悄悄话 禾儿你好!谢谢来访!
燕麦禾儿 回复 悄悄话 树儿的弟弟弟妹在旅途中还给家人们做茶道,很会生活啊!谢谢分享,很有意思。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回复 悄悄话 cxyz, 谢谢分享! 其实不仅仅只是仪式感。 也是社交等等。
cxyz 回复 悄悄话 仪式感吧。 有闲人士的一种仪式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