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战争以来,在一个个乌克兰人身上,我们看到许多勇敢的故事。乌克兰第30机械化旅军人蒂莫菲·米科拉约维奇·沙杜拉被包围后,俄军命令他喊“荣耀属于俄罗斯”的口号,他吸了最后一口烟,说出的是“荣耀属于乌克兰”,被乱枪打死。那名在前线牺牲的女军医奥列克桑德拉·穆尔克维奇,她在留给丈夫的遗书中写道:“我们每个人心里都[
阅读全文]
011894年6月22日,李鸿章接到了两个让他闹心的通知。一个来自日本外相陆奥宗光,他发出了所谓的第一次“绝交书”,拒绝从朝鲜撤军。另一个来自内部,都察院江西道监察御史褚成博上奏弹劾李鸿章。褚成博痛斥李鸿章没有增兵朝鲜,对日软弱。普遍认为,褚成博的奏折拉开了晚清清流言官监督、参与甲午战争决策的大门。7月4日,褚成博继续上奏,猛烈抨击了李鸿章[
阅读全文]
想造一辆靠谱的好车,并不单纯是技术、烧钱或者爱国的事儿。20世纪70年代,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一场“抵制日货”的绝地反击正在美国进行——美国车企试图制造出自己紧凑、廉价、省油的家用小轿车,以便抵抗日本车企对其汽车产业的冲击。而在这场反击战中,冲在最前面但当急先锋的,是美国老牌车厂福特公司生产北美第一台廉价紧凑型小轿[
阅读全文]
十月十三日凌晨三点,成都天府大道上,一辆粗粮车(小米SU7)成了一个人的金属棺材。
事情经过很简单:车子失控,撞了,起火。路人们冲上去救人,用手砸,用工具撬,手破了,血流了,门始终打不开。火越烧越大,人在里面,就这么没了。
这不是意外,这是一场早已注定的悲剧。当无良厂商遇上无脑消费者,这样的结果几乎是一种必然。
造车神话该醒醒了
雨[
阅读全文]
10月2日,这是我此前推演的第二个“100天”窗口期的“开窗日”,如愿推演,乌克兰似乎等来了战略转机。上周,在特朗普含蓄发出美国将支持乌克兰收复领土、援乌更强大武器等等“夸口”之后,截止2日,欧美多家军事情报智库密切关注美方动态,诸多最新战况分析与评估的推文,主流观点都是认为美国官员近期频繁放风,称美方将援助乌克兰更强大武器[
阅读全文]
作为人类最高学术荣誉,一年一度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陆续揭晓。2025年10月6日,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科学家MaryE.Brunkow,FredRamsdell和ShimonSakaguchi(坂口志文)获奖,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2025年10月8日,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奥马尔·M·亚吉,因他们开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备受关注的是又有两位日本科学[
阅读全文]
这两天,诺奖喜报,接连颁发,但从目前来看,中国人估计今年很难上榜了。不过,有关诺奖的热议与争论,却在我们的互联网上不断发酵。特别是我们的近邻日本,其学者连续获得两项诺贝尔奖,这已是日本在2001年3月,出台“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时,声称“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宏伟目标后,现已获得的第22个诺奖——看来,在未来的25年[
阅读全文]
当我们让批判精神和“长期主义”融入教育、科研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当我们也能把“无用之用”变成自己的习惯,才有资格在未来某个“迟到的清晨”,听到历史的掌声。每年的这个时候,全世界都会关注本年度的诺贝尔奖花落谁家。2025年,美国科学家布伦考(MaryBrunkow)、拉姆斯德尔(FredRamsdell)以及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ShimonSakaguchi)因在外[
阅读全文]
欧洲,真是一个很值得琢磨的地方。这里是现代工业经济的发源地,而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充满生机;这里的人们经常被指为白左,不乏天真善良,但也给自己酿造了很多麻烦;按美元计价的名义GDP计算,欧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应对俄罗斯的威胁,尤其是在对乌克兰的援助上,却软弱无力。
我们如何评论欧洲?自处型社会在《雅典与斯巴达:我说的自处型社会与[
阅读全文]
2025年9月8日,俄乌战争第1293天。9月6、7日,俄军向以基辅为核心的乌克兰全域主要城市,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无人机+导弹联合打击。这是战争迄今为止,俄军单日最大规模的无差别战略轰炸。9月8日,综合乌空军战报,俄军从库尔斯克、布良斯克、奥廖尔、罗斯托夫、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摩棱斯克、以及克里米亚占领区等10余个军事基地,发射了810架沙赫德型无人机及诱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