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钓鱼

臭豆腐钓 鱼=海 畔有 逐臭之鱼
(杂说有趣,来来来,姑且听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谈谈无妨!)
个人资料
lovecat0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秒穿越回宋朝 《梦华录》,食衣住行看活动的清明上河图!

(2022-06-25 04:36:02) 下一个

《梦华录》的评分降了,从8.8分降到了8.5分。

  从开播的一路高歌猛进,到如今依然热度不减,《梦华录》算是抗住了。

  当赵盼儿斜撑扁舟入画时,观众们再一次体会到,原来所谓的江南水乡风情看的从来不是景,而是人。

  剧中一眼望去,极致用心的服化道,女,柔美典雅;男,挺拔俊秀,都足够吸眼球

  看了《梦华录》之后,彷佛这一次终于不再想着穿越回大唐盛世,赵宋之景也令人心之神往。

  因为就如剧中所说:

  “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

  1、

  东京,也称汴京、汴梁,成为大宋国都168年,历经9帝。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世人总说大唐盛世,恢弘广阔,但是也总有人更爱宋朝的淡雅幽静,清淡祥和。

  所以说,宋朝最讲究的就是文和雅。

  这一点在剧中服饰体现得最为明显,女性角色的服饰虽不再是统一的仙气飘飘装,但是雅,依然是主基调。

  比如女主赵盼儿,一出场时的“乡野村妇”打扮,虽是棉麻质地的裙衫,但是天青色的蓝,丝毫不损其雅意。

  东京半遮面时期,面料中加入了部分纱质感,染上了一丝汴京的华贵,服装颜色也更为丰富,是那种层层叠叠的烟笼感。

  纵观女性角色的服饰,会发现青色占据了很大篇幅。

  这是一种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色,出自宋代汝窑独创的“釉色天青”,放在人物服饰上呈现出一种点到为止的克制美感。

  甚至据导演介绍,赵盼儿服装上的绣纹则是根据哥窑独有的纹片“叶脉纹”而来。

  剧中女性服装最常见的是各阶白色,看着淡淡的,实则有或薄或厚的质感。

  这种白可以追溯为同为宋朝五大官窑的定窑的牙白色,微微泛黄的温润雅白。

  用在服饰上着以淡粉、柳绿等配色,让剧中赵盼儿们的娇俏一览无余。

  而剧中男性角色的服饰,则多用沉稳之色,比如男主顾千帆最常穿的深色常服。

  这种幽深的蓝色则可以视为取自钧窑的“青绿”,配以编织绣、锁针绣等,立体的花纹十分华贵,宋朝官二代的身份就立住了。

  就连陈晓自己都说,当初接这部剧,也有《梦华录》服装好看的功劳。

  2、

  除了服装用心,剧中道具的另一大看点则是茶文化。

  茶在中国历经了千年发展,发于唐,兴于宋。

  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茶文化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

  自唐朝时的陆羽煎茶再到北宋点茶,中国茶艺第一次出现了击拂拉花的追求。

  赵盼儿的绝技——茶百戏,就是宋代点茶之妙笔。

  16集的斗茶大家都看过了。

  赵盼儿就是用一手茶百戏在茶汤上描绘了一幅幽兰图,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

  不过我们如今喝的茶和赵盼儿们喝的茶完全不同。

  首先是茶汤的颜色,在宋朝,“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

  茶汤颜色越白,说明制茶者烘焙手艺越好,苏轼就有过诗句“想见新茶如泼乳”。

  像牛乳般洁白的茶汤,才是上品。

  而煮茶的过程,称之为击拂茶汤,在蔡襄先生的《茶录》中,这样讲述其煮茶技巧:

  “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之,环回击拂。”

  看似步骤繁多,但一行一动中都蕴含着某种韵律,在斗茶时,赵盼儿还来了一曲扑蝶舞。

  以舞会茶,更具雅意。

  所以,与其说宋人在饮茶,不如说他们在品一种淡雅的心境与情怀。

  3、

  然而宋朝的繁盛更在于这个朝代的市井烟火气息。

  如果说大唐盛世给人的是万邦来朝的霸主之威严,宋朝则是与民同乐的祥和。

  在中国古代历朝,宋朝是最具“现代化建设”的时期。由于贸易的空前发展,宋朝老百姓的收入是历朝最高。

  平时只知大唐不夜城,而东京的夜生活才是真的丰富,皆因宋朝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通俗讲就是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地区划分取消了,比如生活在唐朝的花木兰买个东西要跑四条街,但宋朝的小孩出门打个酱油都不用走太远。

  而且宋朝取消了宵禁,有了晚市,所以咱们顾大人才会问盼儿,你的大酒楼要不要开晚市呢?

  宋朝人的夜生活有多丰富呢?

  《东京梦华录》这样描写汴京的夜生活繁华——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

  就连宋引章这位在江南的第一琵琶乐手在看到波斯人时都要感叹,原来东京这么繁华。

  要知道引章绝对是见过世面,看过富贵的。

  《宋稗类钞》中曾记录一位普通歌伎的收入,自己谱写新曲,一天演七八场,瓦舍老板给她分成,有二十多贯。

  相当于日薪一万五到两万人民币左右,以宋引章的“乐坛地位”,她的酬劳绝对只多不少。

  虽然很多人讨伐《梦华录》弱化了一些女性身份,但我们仍需要看到这部剧展示出来的女性可能性。

  宋朝的女子,并没有古代刻板印象里的职业限制。

  平民人家生了女儿,会让她学手艺,从事各种行当。

  哪怕是做女工、玩把戏、打扫卫生、侍候人甚至做厨娘也可,只要靠自己的双手来挣得温饱,就不比男儿差。

  比如赵盼儿可以正大光明开酒楼,而且是正店,不是脚店小茶肆,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五星级酒店了。

  在《清明上河图》里就出现了这样一家正店,几层高的酒楼规格,可见其繁华。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

  3、

  虽然五集以后的《梦华录》和原著没什么关系了,但是谁都无法否认,比起市面上多的是粗制滥造的无法入眼之剧,《梦华录》是合格的。

  尤其在导演与编剧的指导下,融入现代女性视角,更容易与观众达成共情。

  比如面对攀附权贵的渣男前男友,赵盼儿一句“永不为妾”是有点大女主那意思的。

  但是面对心上人时,有流露出患得患失的小女儿神态,彷佛在看身边小姐妹谈恋爱的样子。

  宋引章虽然是剧中最“招骂”的女性角色,但她才是剧中最有成长的人物。

  从一开始自视轻贱的乐伎身份,到看到名伎张好好的风光后想趟一趟这东京的迷人富贵,到最后终于接纳自己。

  琵琶上的风骨二字,就是她对自己的认可。

  就连柳岩饰演的三娘,也终于在剧里把男人扔下水,出了一口憋了经年的恶气。

  这部剧当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当我们终于看到一些女演员、女导演、女编剧们开始传递女性美好时,也许应该更客观去看待她们的努力。

  多一些鼓励总好过过度苛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