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钓鱼

臭豆腐钓 鱼=海 畔有 逐臭之鱼
(杂说有趣,来来来,姑且听之!)(食色性也,人之好也!谈谈无妨!)
个人资料
lovecat0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曹雪芹笔下的清明节是怎样的?

(2021-04-04 06:14:32) 下一个

曹雪芹笔下的清明节是怎样的?

 

在唐以前,清明只是一个节气,用来指导农事活动,东汉文学家崔寔在《四民月令》里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事。这里的清明指的就是节气。唐以后逐渐成了以清明为主,涵盖了祭祀、踏青等活动,集祭奠先人与踏青游玩于一体的传统节日。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写过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那时,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就已融合了上巳、寒食等节的文化元素,且内容更加丰富,渐渐发展为家喻户晓深受大众喜欢的重要节日,时至今天,更成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那么看看《红楼梦》中的清明节,在曹公的笔下《红楼梦》是怎样体现清明节的?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中,有两段文字专门描写了清明祭祀:

一段写的是祭祀宗亲: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因宝玉未大愈,故不曾去得。贾府聚族而居,祖茔远在金陵,铁槛寺是都中暂寄灵柩之处。

铁槛寺是贾府家庙,而清明祭祀,则要到城外的铁槛寺去祭柩烧纸,祭祀先祖。此前的贾府春节,也有一次祭祀,那是在贾府宗祠,由贾母领衔,这个在家中的祭祀,主要是对祖先牌位的供奉。

另一段写的是小戏子藕官悼念亡友菂官:宝玉正自胡思间,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雀儿惊飞。宝玉吃一大惊,又听外边有人喊道:藕官,你要死!怎么弄些纸钱进来烧?我回奶奶们去,仔细你的肉!宝玉听了,益发疑惑起来,忙转过山石看时,只见藕官满面泪痕,蹲在那里,手内还拿着火,守着些纸钱灰作悲。宝玉忙问道:你给谁烧纸钱?快别在这里烧!你或是为父母兄弟,你告诉我姓儿,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文中提到的烧包袱,是满族沿袭成俗的一种祭奠亡灵的特殊古礼。

另外,在过去的富贵家族,私祭是不被允许的,尤其是小厮丫鬟之间,不仅不吉利,且极易引起灾祸,所以当藕官偷偷为菂官烧纸钱时,被婆子发现,就要告诉上面去,还好被宝玉拦下了。否则,藕官可能就会被赶出园子。

 

曹雪芹笔下的清明节是怎样的?
 

除了描写清明祭祀,《红楼梦》中还记录了采百草、放风筝、荡秋千等清明游戏,其中提得最多的是放风筝。

风筝,据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其实曹雪芹本人就是一位风筝高手,他曾撰有《南鹞北鸢考工志》,内有几十种风筝的制作方法。据说曹雪芹在乾隆二十三年还曾在北京太平湖边做过精彩的放风筝表演,观赏的人无不叫好。他还做了一个逼真的美人风筝挂在屋檐口,过往行人都以为是真人。

曹雪芹将其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折射在小说中,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用了很长的一段文字去描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欢快场面。他们放的风筝有 大蝴蝶美人大雁软翅子大凤凰大红蝙蝠等等。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呼啦啦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清代郑用锡《小孙放风筝》里有:昂藏意气入云烟,喜放风筝到九天。要识扶摇能直上,全凭一线手中牵。清代王竹修《美人风筝》里有:彷佛倾城体态妍,好风送汝上青天。乾隆帝也在清明时节写道:轻云暖日仲春天,杏酪风筝节物骈。

由此风筝的受欢迎程度。不仅仅在于它能去晦气,更在于它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以及在扎糊风筝时所体现的技术水平和画风筝时所展现的艺术天赋。

可见,清明节赋予我们的生活信号不再单一。在这个节日里,既需以肃穆的初心缅怀先烈、哀悼先祖,表达哀思;又宜以欢愉的生活态度不负春光、亲近自然,享受春天乐趣,在明媚的日子里以一份好心情找寻所喜欢的娱乐活动,过一个安康、快乐的清明'

 

Z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