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毛泽东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进京大考,他誓言绝不做李自成,他要率领全党在人民的监督下,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这份大考的考题是什么?建立一个让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建立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中国。
经过共和国三代人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为了这个大考最终成绩的完美,我们依然在努力奋斗中。
在这个广为人知的大考之外,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还要面对同期的国际化大考。那就是:如何让新中国成为带领这个世界前行的领导者。
要成为这个领导者,我们必须在国际化大生产、国际金融新秩序和分享东方文明这三个层面的国际大考中,取得让国际社会心悦诚服的成绩。
我们已经拔得两大头筹,今天首先谈一谈,新中国在国际化大生产的综合竞争中,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1 现代大生产是一场伟大的生产革命
现代大生产是指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时创立的,在全球范围内,用以替代传统手工作坊体系的新生产模式。当然,其主要的颠覆对象,就是东方国家延续了几千年的手工生产体系。
颠覆了东方国家的手工生产体系,随后,列强就展开了对大生产控制权的争夺。这种争夺的最终结果,催生了美国模式的出现。也就是传统列强被整编成统一的美国阵营,由美国主导,在美国阵营内部统筹分配大生产的指标。
随着生产模式的不断进化,现代大生产呈现出机械化、流水化、标准化、分工协作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等特征。
生产模式的进化,首先从生产资料的改良或革新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同步提高,尝到甜头的资本主义进而会渴望把更多的社会要素,按照资本的意愿进行优化或革新,逐步纳入到其掌控的现代大生产中,来获取更多的垄断性收益。最终,资本主义必然会要求全面变革人类的社会制度,来满足资本对利益的终极追求。
我们随后会推出一个小系列,说明资本如何以美国为样板,对美国的社会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重构。
资本主义兴起之后,首先遭到打击而被革除的是封建制度。随后,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逐步改良,这种缓慢的改良直到美国出现了次贷危机才宣告结束。这变相说明,传统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再无更大的潜力可挖了。
2 新中国前瞻性的探索
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的再发展,新的制度形式是什么?答案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那就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前三十年,所进行过的那些超前式的探索。
什么是领袖?领袖,就是能够前瞻,就是预见性,如无预见既无领导,为着领导必须预见。
长期以来,对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我们习惯上认为其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是截然不同的。事实上,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也就是所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依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当毛泽东和《觉醒时代》中那些早期的探路者投身革命的时候,中国处于一个什么状况?全球资本主义刚刚攻克全球手工生产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堡垒:古老而传统的中国。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1.0毫无怜悯地把悲惨的暗无天日,直接祸从天降给古老的中国。
1935年,在红军翻越岷山的时候,毛泽东在《念奴娇·昆仑》中提到了: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作为毛泽东,他不可能洞察不到,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未来世界的政经格局,在他的词中,已经跃然纸上。
重塑世界的政经格局,理论上只有两种对策,要么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苏联模式);要么是顺应时代潮流,我们也要跻身于现代生产的大合唱中。
无论将来出现那种局面,中国必须面对如何发展大生产的问题。
也就是说,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革命,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跨越财富的积累阶段,而直接进入所谓的共产主义阶段。所以,任何以大跃进为借口对毛泽东进行攻击和污蔑,都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如何积累财富,毛泽东有着自己不同国外的天才构想,由此,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就有了两种版本,即新旧两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毛泽东而言,他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找到最先进的组织模式,确保中国所发展的大生产,最终在全球经济的大合唱中,成为领唱或主唱,甚至要担当合唱的指挥。
如何挤身于这种大合唱?毛泽东的策略是,做好扎实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全面的斗争,迫使资本主义阵营接纳我们。
在长期的武装斗争中,毛泽东一直在做着相关的准备工作。1940年,未来中国的奠基理论,新中国的建国大纲,《新民主主义论》已经成熟了。
遵循着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等不得的原则,五年后,他和中国人民一道,把日本人从那里来,又送回那里去;又过了四年,把蒋某人送到了台湾,让他在那里好好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和曾经。
到了台湾,凯申公始知资本爱傍强者的势利本性,痛定思痛,他开始虚心地向毛泽东学习:搞土改,搞自己的民众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并没有难倒毛泽东,反而给了毛泽东施展自己雄才大略的最佳舞台。
3 搭上最末的一班车
毛泽东是否伟大,这要对比来看。在《资本的财富寄生》中,美国的参照物是朝鲜。那么,检验毛泽东建设新中国成就的参照物又是谁?美国和苏联。而且,毛泽东选择了以一挑二,而不是挨个单挑这两大世界霸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已经确立了全球第一大生产中心的地位。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检验,美国在现代生产领域的霸主地位已经不容挑战,没有任何争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工业生产也经受了洗礼。战后,苏联积极筹划经济互助委员会来应对马歇尔计划的挑战。全球第二大现代生产中心,在莫斯科的调度下,也在高速地运转着。
两大对手都不是吃素的,在不是笨鸟的情况下,两者也早已起飞,并且搞起了两大经济同盟体: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在欧洲开始实施;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在莫斯科成立;9个月后,新中国在北京才宣告成立。
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还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新中国:战争还没有结束;边疆尚未平定和统一;剿匪、恢复社会的稳定和恢复工农业生产等等,都是当时要解决的头等大事。而且,一年以后,美国又给中国强加了一盘超级难咽的大菜:朝鲜战争。
即使在今天,重新回顾过去,我们都忍不住替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捏一把汗,因为,他们的条件太一般了,他们的困难才是真正的亚历山大。
这就是历史留给毛泽东的考题,对于毛泽东而言,被超级困难包围着,这是他革命生涯中的常态。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他心目中,全球第三大生产中心的蓝图已经描绘完毕,蓝图的实施也将有序地展开。
拥有大生产中心,猛一听,是个很长脸、很有逼格的事,这事还真不好玩,拥有了大生产,就等于和生产危机做了伴。历史上,西方列强打破脑袋,本质就是在竞争如何操纵大生产中心这个玩意。历史经验表明,不是任何一个玩家都可以搞现代大生产的。只有中国或美国这样的重量级玩家,才有资格作为领袖下场一试身手。
1953年,朝鲜进入停战状态,1958年,志愿军才完成从朝鲜的撤军。而这个时候,马希尔计划在欧洲播下的种子早就结出了多茬的经济硕果;经济互助委员会也不甘示弱,也在抱团奋起直追。
新中国一起步,就遭遇了最高的难度系数,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彼时的三大集团在历史同期的人口(亿)对比,
所谓的生产活动,本质就是为了满足集团民众的生活所需。中国的人口基数,从一开始,就超过了其他两大集团中的任何一个,也就是说,作为基础条件最差的中国政府,其执政的压力是空前的。
而且,其它两大集团的人口总和,和中国的人口总数,在历史同期,基本上是相当的。从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角度看,中国的生产中心,虽然还不是世界性的,但是,已经是同期最大的生产中心了。也就是说,在现实的逼迫下,中国政府在治理国家方面,所要掌握的技能和手段,天然就是大师级的,美苏都要略逊一筹。
直到2020年,北约覆盖的人口才勉强接近10个亿,而此时的中国,已经肩挑着供给几十亿人口之所需的大生产,风雨兼程加无怨无悔地走过了三十多年。也就是说,在这个地表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资格,在现代大生产方面挑战中国绝对的权威。
现在,少数几个魅魉国家,动不动就声称要和中国进行切割,这都是痴人说梦话,任何要和中国进行物理切割的,都是自寻死路。因为,中国所拥有的优势,是碾压性的,任何新组建的小集团,在人口基数上是无法和中国这样的大集团相比拟的。没有了人口基数来均摊共同体的运营费用,这样的小集团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去年,黄奇帆频繁发声,他代表本届政府所宣讲的优化理念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可以说,黄奇帆是本届政府中,少数懂得优化理念的经济大师。
《东方国家国际大考之国际化大生产(下)》即将推出。
【更多文章,请跟踪微信公众号:大卫六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