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师

(2020-07-22 13:16:35) 下一个

大师

研究生毕业后,我在省城的一家外资公司找了份技术工作。周末大把的空闲时间,再加上夏天城市里的热浪,都将我推向城南的大山中。

我一般都会在周末的清晨,搭乘远郊公交车到城东南的小峪谷口,从小峪上山然后在山顶上穿越到隔壁的大峪再下来。上山的石子路,顺着山上流下来的溪水蜿蜒曲折,路旁边只有不多的几户农家,极是安静闲逸。到了山顶上,行走在正午水边的丛林中,凉爽幽静,恰如王维诗中的两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有一次我正走在山顶,突然听到旁边的大石头后面有人说话:“小伙子,小伙子。“我扭头看时,只见一位五十来岁的大叔,城里人打扮,正冲着我招手。我答应一声后,走了过去。

“你好,小伙子。我的脚崴了,走不动路了。这山上也没有手机信号。能不能麻烦你到山下叫两个当地人把我抬下山?“

“没问题。不过您一个人在这行不?“

“我其他都还好,不用担心。谢谢你啦!“

我急忙原路返回,在半山腰的农户里,寻了两个当地人,卸下一扇门板,又回到山顶,将大叔抬下了山。

得知我有驾照后,大叔让把他抬进他停在山下的奥迪车中,又给两个帮忙的当地人付了钱,然后就指引着我开车往城里返。

大叔自我介绍说他姓郭,在一家国企工作。我也简要介绍了自己一下。一路上两人也并没有多少话。

三个月过后的一天,郭大叔给我打电话,说是他的脚好了,约我周末一同进山。大叔开车来接我的时候,我刚打声招呼,大叔就打断我说:“别称呼我大叔,叫我老郭就好。“

我因为出国培训,也有好久没有来山里了。等进了小峪,才发现经过一个夏天,山谷里沿着溪水边冒出了好多家农家乐,很多城里人也都在周末过来吃山里冷水养殖的虹鳟鱼。山路上人来车往,喧嚣异常,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幽静。

老郭就提议换个峪口登山。我们俩沿着环山公路,一路向西开。开出去了一个多钟头,又调转车头朝回开。转过一段弯路,只见前方一座小山头,和后面的大山中间夹着一道平坦的山梁,远远望去,山梁上甚是开阔。等车开到小山下,才明白刚才从东边开过来的时候,因为角度的原因,看不见小山头后面的山梁。

车刚刚停在山下的一块平地上,就从山坡上转出来一个农妇,远远地冲着我们喊叫要收停车费。我边掏钱,边问这山叫什么名字。那妇人道:“这是圭峰。“

我小声嘀咕:“怪不得从远处看就像是个大乌龟。“

老郭接着问:“山上都有什么?”

那妇人回道:“你俩要是去草堂寺,那可不在这山上头,而是在下面的村子里。这圭峰上以前什么也没有,自打大前年从南方来了个和尚,说是要在峰上盖寺院。我们还都指望着能把上山的路也给修了。谁知道几年了,就建了个小院子,倒是招了不少各地来的居士在上面过活。我们啥好处也没落上。“

我和老郭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转来转去地向山上爬去。小山顶上是一片松树林,穿过松林,向下走没多久,就来到一大片山梁上。只见这山梁宽有百二十米,长有五百多米,另一头接到背后的大山上。山梁前面的一片空地上种着些蔬菜,旁边是一排平房。山梁后面有一座不大的院子,远远瞧去,里面的房子也就三四间,不像是个寺庙。

刚进了院门,就有一个年轻的居士迎了上来,把我们让到一张矮茶桌边坐下,拿出来两个一次性纸杯,倒上茶水。没聊两句,就见一个白胖和尚和一个黑脸的中年汉子从院子另一头的一张茶桌边走过来。那个茶桌旁围着一群人,正在热闹地聊着天。

年轻居士介绍了和尚方丈,又指着黑脸汉子说道:“这位是大师,清华毕业的,才从美国回来。“

我一听是个大师,心里不禁偷偷地乐,想起网上一个关于大师的段子,说的是大师让问道的年轻人往口袋里装落叶,还不停地说:“装,你就继续装。“

我于是笑着问道:“不知大师在哪方面精进啊?“

大师笑笑并不回我,端起茶杯来喝水。旁边的年轻居士抢着答道:“大师国学造诣极深,周易八卦无所不通,尤其是拆字,极灵的哩!“

我听了就又笑着问:“那能不能请大师给我算上一卦?“

大师放下水杯,淡淡地道:“你心里并不信,算不成的。“

我扭头看看老郭,只见老郭眼光一闪,道:“那能不能请大师为我拆上一字?“见大师点了头,老郭就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面上写下了个华字。

老郭的单位叫华进集团,所以我猜着他写这个字是和单位有关。

大师细细地看了看老郭写的华字,又抬头端详了老郭一阵子,才缓缓地道出几个字来:“五横五竖十画。“

老郭盯着大师看了看,又扭头瞧了瞧我。我们俩的脸上都是一片茫然之色。

老郭正准备开口询问,那边茶桌上的人群起身要离开,和尚方丈和大师也跟着起身走过去道别。这群人才刚出院门,又有一群人进来,和尚方丈和大师就又陪着新来的人说上了话。

过了好一阵子,我和老郭都不耐烦,就起身要走。远远地冲着和尚方丈和大师点点头打个招呼后,那个年轻居士就陪着我们走出院子来。

到了外面,年轻居士指着菜地说道:“这都是我们这些全国各地来的人种的。这山上不通公路,这一排平房也全是靠人力一块砖一块砖地背上来盖的。“

下了山,我们俩就开车回城了。等再次接到老郭的电话已经是半年多以后了。电话里不是老郭,而是他的妻子,问我周末能不能陪她一起去城北的看守所探视老郭。一路上,老郭夫人不停地唠叨,说老郭当这个公司集团一把手,个人啥好处都没有捞,就为着给集体搞了个小金库,被单位里不知哪个黑心的背后捅刀子给举报了。进去了又说不清白,半年了还出不来,把人真是给愁死了。

老郭一见我就急着问:“你还记不记得半年前咱俩在圭峰上遇到的那个大师?我当时还写了个华字请他拆解。大师当时解说了六个字,五横五竖十画。我当时也没搞懂,以为十画的画字就是笔画的画字。这几个月来我一直在仔细地琢磨,终于让我想明白了。十画的画,不是笔画的画字,而应该是造化的化字。十和化加起来正是我请大师拆解的华字。你看这个华字,十字架上单立人,立人背后匕首陈。而我这半年的遭遇恰恰暗合了大师的拆解。这个大师还真不是个平常人。所以我今天请你来,就是想麻烦你再去趟圭峰,请大师帮我算算我现在的这个局最终会怎么结。“

我听了老郭的话,一时目瞪口呆,不过最后还是答应他尽快去一趟。

然而我在圭峰上并没有再见到大师。和尚方丈告诉我大师两个月前就离开了,去哪里也没有告知。我就又问上次大师给我们解字后有没有再提到什么,和尚方丈摇摇头,表示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我打电话将结果告诉了老郭夫人,自己也就再没去见老郭了。

又过了有一年多时间,这件事也慢慢快被我忘记了。有一天突然又接到老郭的电话,告诉我他半年前就已经判了缓刑出来了,如今在城南开了家茶秀,请我有空过去聊聊。

老郭的气色看起来比上次见面好多了,身体也发福了不少。冲上茶,随便聊了一会儿后,老郭告诉我他开这个茶秀也不指望着挣钱,就是为了有个修身养性的地方。没事的时候他就在店里写写字练练书法。

“小钟啊,我原来一直都是当局者迷啊。现在想想,大师再神,也不可能算出来我会有那一场变故的。我这一阵子练习书法,写的都是繁体字,才终于明白了大师说的五横五竖十画,指的其实是华字的繁体写法。我想大师也无非是规劝我们多多学习传统国学罢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