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未知有物,井底草翁
正文

书画家赵果彰老先生的中医生涯

(2022-09-02 11:06:06) 下一个

书画家赵果彰老先生的中医生涯


书画家赵果彰,是笔者的老师安满堂的书画老师,老先生原为民国湖社画会成员,近些年他的画作不断被苏富比,佳士得,日本东京美协等等国内外拍卖行拍卖,我一直都有跟踪并记录了下来。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快六十年了,如果老人家不在某场运动中受冲击离世,说不定还能看到他老人家,关于他老人家的只言片语都是从老师安满堂先生那里得知,先师满堂每当提起他的老师赵果彰老先生,崇拜敬仰之情溢于言表,那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感情每次都深深感动了我们,先师爷赵果彰老先生大概就是书中所描绘的“神人”吧。


现在一提赵果彰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是个画家,其实他还是一位中医,原河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和书画一脉相承,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精通书画和中医的大师不胜枚举,比如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写了一部流传至今的中医著作《苏沈良方》,明末书画家傅山傅青主也是国医妙手。据老师安满堂讲述,老人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活人无数,业余时间老人家带了两个免费“学习班”,一个是中医班,一个是书画班,老师安满堂是书画班的学生,大概是耳熏目染,爱屋及乌吧,经常听到老师安满堂背诵一些中药的汤头歌诀,还特别喜欢学中医的人。


一个人有繁忙的医务工作,还要读书写诗作画,更要挤出很多时间免费培养下一代,不禁让我想起了《孟子》书中的一段话:“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老人家这是在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大而化之”,就是要教化别人,教育别人,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写到这里,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得不佩服老一代文人身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那种宽广、坚韧的济世情怀。


画道医道相类似,都有“穷神变测幽微”的魅力,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篇便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中医给人看病,“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然而现在社会上出现一些人,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衡量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要把中医科学化,他们理解不了中医,肯定也欣赏不了中国传统诗词书画之美。国画素描化,中医西医化,毛笔画素描,用西药的方法来用中药,美其名曰“创新”,当一种东西失去传统之后,传统也就流失了,如果老人家活到现在,看见这种情况不知作何感想,好在门人弟子都还在追随他的传统理念。


人总有一死,包括历代王侯将相在内,很多人死后五十年,除了墓碑上的名字,基本被世人遗忘了,死后一百年,连墓碑都被野草淹没,就好像从没来过这个世界上,魏文帝曹丕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人的肉体转瞬即逝,只有文章才能使作者留名于世,诗词书画何尝不是如此,看到老先生的书画现在还被世人喜爱,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黄帝内经》书中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大医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名言,笔者未能亲眼见到老人家治病求人的现场,不敢过多妄言,但我找到了一九五七年他们中医科发表在中医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见附录),读者可以从中体会一下他老人家的医术水平。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赵果彰老先生不为名不为利,传医道,传画道,亲自践行着儒家“传道济世”的理念,就是因为历史上有众多这样的仁人志士,传道授业解惑,才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断层的文化,笔者有幸成为老先生“画道”传人,本来这篇文章应该由老师安满堂来写,应该比我写的更生动,更完美,可惜老师也驾鹤西去,笔者只能草草而成,最后我把几年前写的一首打油诗放在最后,算是告慰师辈们的在天之灵吧。


章石笔技老师遗,
处处生烟处处奇。
弟子愚顽接力跑,
飞蛾扑火志不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