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激情燃烧的八十年代足球热

(2022-06-27 21:30:44) 下一个

激情燃烧的八十年代足球热

唐予奇 803

引子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足球热,地处合肥的中国科大校园亦在其中。这场热潮的起因,是当时正在世界杯外围赛中一路搏杀的中国足球队。那时候的中国队,是一支具有亚洲顶尖水平的劲旅,从预赛、复赛到一直杀入最后的4强赛,与沙特、科威特和新西兰争夺两个进军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的席位。中国队的每一场比赛,都牵动着电视机前每一位中国球迷包括科大球迷的心。当时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物资匮乏,电视机还是稀有物品。为了让广大学生观看到中国队的比赛,各系的学生会都在一些阶梯教室的讲台上放上电视机。经常是距离比赛开始尚有不少时间,学生们就已经挤满了教室,等待比赛直播的开始。激烈而精彩的比赛,总是让大家情不自禁地大喊大叫,俨如一群狂热的足球疯子。

科大足球热

那时的科大足球场比较简陋,往往一场雨一下,有些地方便坑坑洼洼,可就是这样的场地,每到下午,前来踢球的学生却非常多。另外学校大大小小的空地上,甚至四牌楼前的道路上,也经常出现你来我往踢球的学生。这种对足球的狂热,既来自于足球运动本身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来自于当时那支可敬的中国国家足球队所产生的激励。

乘着这股热潮,科大学生会举办了第1届“学生杯”足球赛,由各系组队参赛,争夺冠军奖杯。当时最强的两支球队来自9系和3系(后改为12系)。9系队在俞昌雄大哥精准的长传调度下,大刀阔斧,攻势凶猛。我所在的3系队,在球风潇洒飘逸的王整大哥带领下,讲究配合,打法相对细腻。两队均是一路连胜,最后在决赛中相逢。双方在90分钟内一比一打平。进入加时赛,我们队没有顶住9系前锋的凶猛冲击,连失3球,输掉这场比赛,最后9系夺得冠军。

赛后,为这场比赛担任裁判的国家级裁判黄伟钊教授安慰我们说,今年输了不要紧,明年再争取拿冠军嘛。第2年,我们没有辜负黄老师的期望,卷土重来,夺得了第2届学生杯的冠军。

参加82年首届科大学生杯足球赛的3系系队队员

参加83年科大第2届学生杯足球赛3系系队队员

82年夺得合肥地区高校冠军的科大校足球队,后排中间高个子是黄伟钊教练

除了学生杯,科大还有以黄河为界的南北足球对抗赛,聚集了校内各路足球好手登场较量。班级之间、年级之间以及球友之间,亦是比赛不断。无论参加哪种比赛,都让我享受到业余足球最本质的内涵:那就是快乐。

南北对抗赛南方队队员,对抗赛举办日期是83年4月25日

南北对抗赛的北方队队员

当然,收益最多的,还是参加校队的训练和比赛。校队教练黄伟钊老师来自专业足球队,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和足球理论知识,经过他长时间的言传身教,我们每一位队员都有了长足进步。当时合肥高校足球联赛的冠军主要在科大和合工大之间归属。双方互有胜负。校队每周训练3到4次,每次训练不超过3个小时。

记忆中,黄老师曾经带校队到省体工队的一个训练场,和某个年龄段的安徽青年队踢了一场比赛。对方中断了他们的训练,拉开阵势,轻轻松松地就打了我们一个5比0。这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和全天候训练的专业球队之间的差距。在这样氛围下的校园生活,其实是蛮惬意的。繁重的学习之余,和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切磋球技,是一种体力和情绪的畅意释放。踢完球之后,在校外的小酒馆里,我们把酒言欢,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更为愉快的是大家还可以聚集在一起,为国家足球队加油助威。

中国足球热

那时的国家队,人才济济,每个球员都有着鲜明的技术特点,比如中场控球大师容志行、锋线突破好手古广明、后防铁闸迟尚斌等。他们打出了一场又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尤其是3比0大胜科威特、4比2反败为胜大破沙特那两场比赛,更是让整个校园为之沸腾。但也由于缺乏经验,中国队在赛程安排上吃了大亏,在积分领先的情况下,被与沙特合演了一场默契球的新西兰队,将积分和净胜球数不可思议地追平,最后不得不在中立地新加坡进行一场附加赛。附加赛上,中国队与新西兰队苦苦鏖战120分钟,最后遗憾地以1比2告负,令人遗憾地未能晋级世界杯决赛圈。尽管最后失利了,那支挺着脊梁战斗到最后的中国队,依然获得了广泛的赞誉,给国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80年代的中国足球水平在亚洲位居前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训练体制在70年代趋于成熟完善,这使得中国足球有了庞大的人才储备。以足球运动相对落后的福建为例(姑且称之为乙类地区),每个城市或者地区的小学和中学都有5到10支业余球队,而在省里,则有10支左右的业余球队。这便为市和省一级的少年业余体校提供了充沛的人才选择,也为市青年队和省队提供了数量不菲的后备力量。长期在乙级联赛徘徊的福建省尚且如此,广东、辽宁、上海、北京、山东等足球先进地区(姑且称为甲类地区),业余足球人口就更加庞大,水平也更高。数量庞大的业余青训人才,一部分进入专业青年队和成年队,成为专业球员,剩余的分散到高校和社会各个行业,使中国的草根足球队伍更加蓬勃壮大,基础也更加牢固。正是如此众多的足球人口基数,令中国国家队有雄厚的实力,能和任何一支亚太地区的球队一决雌雄。

然而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奥运战略的展开,许多省市的体委逐渐放弃了曾经行之有效的业余足球青训体制,像福建这样的乙类地区,业余足球青训更是削砍殆尽。甲类地区也同样不能幸免。到了今天,恐怕只有中超、中甲以及少数几个乙级俱乐部拥有后备梯队。雪上加霜的是,城市房地产的扩张将曾经众多的足球场都变成了钢筋水泥建筑,加剧了中国足球人口的萎缩。有着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足球人口上,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小国。

2008年,我作为香港一家电视台驻澳大利亚分公司的一名记者,有幸采访了世界杯外围赛亚洲区20强赛最后一场小组赛。当时是澳大利亚队主场迎战中国队。中国队凭借孙祥的进球,获得了那场比赛的胜利。可是赛后中国队队员和主教练福拉多却情绪不高,因为这场比赛之前,中国队已经早早失去了晋级亚洲区10强赛的资格。也是在那段时间,我们因为拍摄一个足球题材的专题片,采访了悉尼一个很普通的业余足球俱乐部。俱乐部的教练告诉我们,他们那个俱乐部从儿童到成年分成11个级别,每个级别的男女球队在每个周末都会参加相应的比赛。那一天,当我拍摄着在不同场地上奔跑较量的球员们,特别那些充满稚气、却一招一式像模像样的儿童球员的时候,心中百感交集。我觉得我已经找到了中国足球与澳大利亚等亚太强队日益增大的差距的原因。要知道,眼前这个普普通通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在悉尼乃至整个澳洲不知有多少,至于澳洲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青训人数就更加可观。例如参加悉尼FC职业足球俱乐部青训网络的青少年,按俱乐部的说法,人数超过10万。由此可以看出,人口只有两千万的澳大利亚,有着多么庞大的足球人口。当中国足球因为足球人口的急剧萎缩而变成了一个小众运动的时候,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足球却作为一项广泛参与的大众运动而蓬勃发展。此消彼长,中国足球水平与亚太列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中国足球队要想重新回到亚洲顶级球队的行列,只能寄希望于奇迹了。

这些年来,我已经不再看中国足球队的比赛了。现在的中国足球,在与许多亚洲强队交手时,往往还没有进入状态,就已经被人家揍趴下了。作为一个资深球迷,观看这样的比赛,只能是一种煎熬。

结语

偶尔,我还是会回忆起80年代初科大校园里那股如火如荼的足球热。那时候,几乎每天都可以和一帮球友们一起踢球,充分享受足球运动的乐趣,又可以经常汇入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群体中,为自己的国家队呐喊助威,目睹他们在世界赛场上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英雄般的故事,作为一个中国球迷,夫复何求?

【鸣谢】 793王整校友协助促成此文问世,特此致谢!

《科大瞬间》编辑部

 

常务编委:

许赞华 803 | 刘扬 815

黄剑辉 815 | 滕春晖 8111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163.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