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 ) |
947) 数字治国
1950年8月。南京。午后炎热的天气,此起彼伏的蝉鸣,都没有分散此刻行政院礼堂内人们的注意力。
合众国“国家统计署”成立大会,成为当天热点新闻。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数字治国”时代。
“兄弟我,这么多年来研究经济,深感这统计的重要。”
主席台上,统计署首任署长~马寅初,正在用他习以为常的口头语,开始自己的就职演说。
“大家都知道,国无军队,便无安全。兄弟我则说:国无数字,就无法管理!例如这国家每年产多少粮?又有多少人要靠这些粮吃饭?粮食多了,该建多少粮仓?粮食少了,又该从外面买回多少?没有数字,国家又如何决策?”
亲临会场的宋院长,颔首微笑:这个曾在陆军学院演讲中公开骂过自己的“马老头子”,讲话还是这么冲。
统计署成立,引起各界关注。台下听众~统计署的处长科长股长和职员们,倾听着上司的演讲:
“……再说这人口。都说我国4万万5千万同胞,可是历经两次抗战,人口多了还是少了?里面多少男,多少女?每年出生多少又死亡多少?还有,现在我们是个民主国家了。既民主,则选举。那么每个选区多少人?里面又有多少有效票?因此数字~真实数字,确乎关系国家大计。谁敢说它不重要?”
主席台后排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员不以为然地冷笑,对同僚窃窃私语:
“书呆子哦。当年国府给他当财政部长,不肯!现在放着燕京大学校长不干,却跑来干统计署。你看还满口民主长民主短,呆气十足的啦。”
“听说是李总统亲自相邀,他才肯出山噢,”同僚显然打探过一番,“据说还提了条件:以前‘中统、军统’的人一个不要。不答应,就不肯出来做官的喏。”
窃窃私语被一阵掌声打断。随后,举行了统计署揭牌仪式。老头子马署长,开始为“数字治国”奠基。
948) 积弊未除
类似的机构,这时期内均有若干设立。
但宋院长执政3年间为人诟病的,是用人上的裙带之风。这本是民国时期政坛痼疾。联合政府成立之初,进步党执政3年中曾对此进行扫荡。该党那时确实有一套严格的任免选拔制度,称得起“铁面无私”,否则也不会那么短时间建立起民众威望。
然而类似“乡愿、人情、裙带之风”之类,总是存在并滋长着,甚至说世界各国各民族普遍都有也不为过。此等顽症,阴魂不散。加上古国陋习千年积淀,此风在温度适宜时沉渣泛起。腐败和贪污现象也重新萌芽,一些大型公共工程中揭露出来的事例、丑闻,与日俱增。
在野党和民众通过舆论监督,把行政院搞得颇为狼狈。廉政,被紧迫提上日程。
宋院长几番向党内疾呼:“此等诸多弊端,若不摈除,事关吾党执政地位!”……但一干官员无动于衷。心里默念着“上行下效”的陈年守则,依然故我。
这些,终于断送了宋院长和国民党的执政前程。他的竞选连任心愿,由于弊政,也由于对手强大,而没有实现。
949) 用兵南国
李宗仁总统,也满心以为~连任无问题。
1953年刚过63岁的他,身体健康,廉洁自律,战功彪炳,德高望重;颇有人气,自信满满。
但一场小小的对外战争,却阻挡了他的连任之路。
琼州昌江郡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兴建,依托了全国品位最佳(达62%)的石碌富铁矿,本是个良好选择。但规划时炼焦所需用煤则就近取自一水之隔的海对面、北部湾岸边的越南鸿基煤矿。这本是东南亚最大、质量最优的煤矿。华夏国与法国矿主1950年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1952年夏,胡志明在战后倡导“推翻旧殖民体系”的美国协助下,赶走了法国殖民者,随后把鸿基煤矿收归国有。不久便要求中国钢厂:提高煤炭收购价格。
这边不同意。越南便中止煤炭供应~于是矛盾激化。由此引发的事件,被后世称为“煤炭战争”。这时期的华夏合众国上下,没把个小小越南放在眼里。在以施加压力迫使对方恢复供应的习惯性思维下,驻守在钦州凭祥郡镇南关的合众国边防部队,未经充分准备,就轻率向越南边境小城谅山,发动了进攻。
结果,6年里一直在对法国作战的越南人民军,集结3万多人,击溃了中国轻率出兵的2个旅。其中1个广西旅长杨波上校被俘。引起了海内外舆论大哗。
950) 遭遇制裁
身为三军总司令的李总统感到面子挂不住。遂命驻守西南百色州的第7集团军老部下张淦中将,去教训一下越南人:
“给点颜色他们看看!”
1953年2月17日,以广西子弟为主的原属桂系第7集团军5个师、9万人马,向越南发动攻势。但这支曾经的“钢7军”离开战场已6年。乍一上手打得也不顺利。对付越南人民军那些惯战的老兵油子并无优势可言,战斗很快打僵了。李总统急于拿到战果,又派南洋舰队海空支持,起飞多轮舰载机,轰炸人民军阵地。这才在半个月后拿下边城谅山,但付出几万伤亡代价。
事情还不算完。华夏国动武,惹恼了美国。在反对殖民主义斗争中支持越南的许多美国参议员认为:强大起来的华夏合众国,为了小小经济纠纷,竟轻率动用如此武力,欺凌弱小邻邦,是一种典型的沙文主义行为!对此加以强烈谴责。
期间,看到重兵出击迟不奏效,美国舆论又冷嘲热讽。媒体纷纷把越南称为“华夏之芬兰”……
打下谅山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制裁华夏国的禁运法案。
951) 放弃竞选
一度热络的美华关系,陡然降到低谷。这正是李总统上任6年期满、面临改选换届的当口。选民们既对中国军队的表现不满意,又对长期盟邦~美国的谴责和禁运措施感到困惑不解。这才明白,国际关系中还有这许多沟沟坎坎,和潜在规则。
开放的舆论环境,使国民一下把责任和压力全都归结为张罗、怂恿开战的总统。尤以进步党的抨击首当其冲。
“穷兵黩武、轻率用兵、战而不胜,缺少大国风度、败坏国家威信……”成为李总统诸多罪状,给“钢7军”的密电指示也遭曝光,作为好战证据,被国会一再追究。而此时已成“跛脚鸭”的宋院长完全无力帮忙。于是李总统成了无可争议的替罪羔羊,灰头土脸地宣布:不再谋求连任,放弃参选……
苏联,则欣喜地看到美华关系降温~中国的注意力聚焦在南方边境那么一块热带丛林战场上。总统和行政院长,很快都要倒台……不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远东领土的数年热望,在原子弹支撑下,又被重新点燃。
但这个仓促时段没能把握住。几天后~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元帅溘然长逝。政坛一片混乱之中,苏联再次错失良机。
……1953年4月份,华夏合众国举行了代议制选举。
最终第三势力提名的候选人~前参议院院长、无党派人士、61岁的宋庆龄女士,当选为本届华夏合众国总统。
这件新鲜事,一下子成为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具体象征。也成为风靡世界的一时话题。
952) 历史翻面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斯大林去世后的苏联,由党内资格最老、人望最高、业绩也充分的莫洛托夫,接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
这显然是一届重视外交的政府。
因而在“莫洛托夫总书记的苏联”终于成为现实的时候,他接到的第1封贺电,来自美国前国务卿马歇尔。
这也是新领袖最先回复的电报。对那位能够影响美国政策和舆论走向的老朋友,莫洛托夫不想、也不能够怠慢。
在纽约,知名历史预言家斯娄·茂宁拜尔的昔日作品《莫总书记之苏联》一经出版,就成为畅销书。作者本人也成为了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嘉宾。64岁的新总书记,微笑地握着这位预言家的手,请他品尝了上等“波士伏特加”和名贵的黑鱼子酱。并与他交流探讨~诸如“艾森豪威尔总统之美国”的外交政策倾向,以及“周恩来总理之中国”的可能性,等等话题。
斯娄·茂宁拜尔则谦逊表示:他感兴趣的只有苏联。
但酒后,他还是迁就主人,兴致勃勃地推演了一番各国前景。但诸多预言还要留待未来去验证。
新总书记上任伊始,在一次略带血腥的宫廷政变中利索地解决了“贝利亚反党集团”。一个危及苏联政治稳定的克格勃首领,遂被从肉体上消灭。
而被废黜6年之久的前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1年后,按照赫鲁晓夫同志建议,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大规模垦荒。而莫洛托夫总书记的观点,是农业该走集约化道路,他反对大肆垦荒。但3年后1956年大丰收,使尼基塔·赫鲁晓夫委员的来势很猛。总书记感到了挑战。
1957年2月联共23大上,极力主张“向共产主义道路迅跑”的赫鲁晓夫,获得了副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观察家认为,这就是权力过渡的开始。
另一位年轻人~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接掌了克格勃系统,也使他不快。他观察出这个共青团中央书记有种铁腕人物的潜质,令他忆起斯大林时代。
军界人物,华西列夫斯基因病退休。曾被斯大林贬官到敖德萨军区的朱可夫元帅再度出任了国防部长,但好景不长~1959年又因“波拿巴主义”而被解除职务。
外交官出身的莫洛托夫总书记,虽不擅长拉帮结派、处理人事问题的能力较弱,但却十分重视国际关系。在与世界各主要国家修好的同时,与华夏国~这个既未宣战、也未停战的国家,关系如何处理?始终是他一块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