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183期

(2022-02-07 04:11:09) 下一个

(作者:龙德施泰特)

 

886)     FI-256陨落

1947年1月,尼布楚上空。

雪原莽莽的古战场,将在未来的争夺中见证这两个为领土而厮杀的古老民族,用血与火谱写的新篇章。

部署调整完毕,林彪还是不放心,执意要从空中观察一下战场态势~以便对攻防双方的地形心中有数。

参谋部的劝阻没有奏效。他用近来时常乘坐的那架由德国“白鹳”FI-256升级改进的战场观察机飞了两个起落,才算对周边阵地的设置基本满意。自从巴顿送的“蚱蜢”出了故障,他便改乘这种沈阳自产的性能更胜一筹的轻型飞机,并养成了习惯。几天不上去看看他就浑身不舒服,旧伤也会复发。

曾有部下奉承说:名将~隆美尔,就喜欢这样指挥部队!林彪不置可否。既不微笑,也不搭腔。

赤塔之战以来,他陷入长期沉默~怀疑为“忧郁症”。总部派军医少将傅连暲为他体检和诊断,但他不予配合。

视察完毕,要返回满洲里。他仍乘坐这架“白鹳256”。

空军出动了4架“野马”护航。

然而不幸终于发生。当天苏军向尼布楚方向派出几组常规空中游猎小队。其中的4架“雅克-9”在王牌飞行员阿列柳欣大尉带领下,从低空接近了这个小小编队。

游猎杀手从护航态势上判断:这是有价值的目标。

一架雅克-9赶在自身被击落之前,向“白鹳-256”发射了1串23mm炮弹,击中了燃油箱。

1947年元月8日。林彪上将,与他的“白鹳-256型”战场观察机,葬身于尼布楚荒原中的飞行航线。终年39岁。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他是红军中年轻的鹰。1935年明媚的春天里,南国的田野万紫千红……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了。

 

887)     沉思不语

旅顺港。北洋舰队“太行号”旗舰。

这次编队执行的是全程护送毛主席到日本开会的任务。元月10日起航,目的港:神户。

和以往几次登临旗舰不同,毛泽东这次没有了谈笑风生。一脸严肃,郁郁寡欢。水兵列队致敬时他也是匆匆走过,不像过去那样停步、握手,问长问短。上船后他就把自己关在住舱里。

暂时不了解赤塔战况的舰队参谋长~张爱萍少将觉得,刚好新年1947来临,海军官兵今年第一次见到主席,总该有点喜庆气氛啊,给战士们鼓鼓劲儿么。

难道主席~还在为上个月冬装运输船被击沉,而不高兴?

来到主席住舱前,圆形窗洞里,飘出浓浓的烟草味。

张爱萍送来舰上电讯室接到的最新电报~都是喜讯:

例如经委的年终统计报告:

去年全年,鞍山、本溪的钢产量达到140万吨,这已超过日占时期137万吨的最高产量。还有青岛市报来消息:去年“灵猫”开发的5种军用、医用、民用、商用车型,总产达3.2万辆!能在抗俄卫国战争期间做到这般水准,也不简单呐……

但这些,仍未使毛泽东笑逐颜开。看到张爱萍,主席吩咐给他送来笔墨纸砚。机要参谋以为主席要为上次没给海军题字而补留手迹,兴奋得一路小跑拿来文房四宝,在铺着绒布的桌面上展平宣纸。

毛泽东仍不说话。闭目沉思半晌,挥笔写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扔下笔,他命令:启航!……然后继续沉默。

 

888)     泪湿衣襟

南京。梅园新邨。周恩来怔怔地读完电报。自制力一贯坚韧过人的他,禁不住掩面长啸、泪湿衣襟。眼前浮起20年前,黄埔军校操场上,那个不太起眼的影子。

1926年18岁的林育容,已是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组织转正的一名共产党员。两个哥哥~林育英、林育南~是与恽代英、萧楚女齐名的革命家。“八一”南昌起义,乃至井冈山、苏区斗争的行列里,都少不了他的名字……那以后的日子里,在长征路上、在苏联、在重庆,在欧洲,直到现在,他们都有默契合作。

而今,那个长期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却断送在北国、尼布楚的茫茫雪原之上。

我们党为什么在这个历史关头犯下这样重大的军事错误?自己又为什么要违心同意那个贸然攻击赤塔的决定?为什么总是在原则问题上性格软弱?……

下午,南京陆军学院大礼堂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预备会上,蒋委员长居然破例到会了。或许他在赴日参加“和会”临行之前,有什么话要讲……但发表的言论仍是干巴巴的老一套陈旧观点,了无新意。

会后他却单独到周面前,低声问:“恩来呀,听说林彪……殉国了?”

周想,蒋的谍报系统消息还是满灵通的。既然用“殉国”作为评价,说明他并非幸灾乐祸。于是简述了牺牲过程。

“唔。这个学生么……值得黄埔,为他骄傲。”蒋公神色黯然,叹道。“咹,这样好吧?我从日本回来,国民政府为他操办一个葬礼。规格么~不低于白崇禧。”

周郑重点头:“谢谢。我将尽快转达委员长的好意。”

 

889)     总部调整

哈尔滨。道里区,马迭尔饭店,华北联军总部。

朱总司令根据形势进展,和总前委会议精神,及时主持了一轮军队各项人事任免和调整:

久居塞外、健康受损、身体欠佳的老一代红军参谋长刘伯承上将重回中枢。任华北联军第1副总司令,主持作战。以强化军委对战场的切身感受,和总体策划。

第2兵团由陈赓中将接掌。替补林彪的第1兵团司令人选由威望和资历更充分、同时也擅长野战和机动防御的徐向前上将接任。并调来3兵团几个主力纵队,充实满洲里前线。

对攻坚颇有谋略和心得的粟裕中将接掌3兵团。任务是“奈良和会”闭幕前务必拿下海参崴(替代赤塔)。

总参谋长,由“活地图”的李达少将继任。

罗荣桓上将调军委,担任总政治部主任;

山东、河北两大“兵源军区”,分别由谭政、甘泗淇接掌。

一向直言进谏的黄克诚中将,调任军委秘书长。赵尔陆少将接任装备部。

人事调整之后是作战部署调整:第1兵团,调入新近整编完毕的杨勇机甲纵队,配合许光达坦克纵队,担任尼布楚战场机动支援。周士第机甲纵队调蒙古加入2兵团序列。于是这个方向上也有了纵队级装甲兵。

黄埔军校炮科毕业的郭化若少将,接任炮兵纵队司令。

随后,朱老总又参加了贺龙上将主持召开的“1946年全军后勤装备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向几位作出突出贡献的后勤部长,颁发了奖状。

 

890)     对日和会

日本。奈良。同盟国对日和平会议,按既定程序于1947年1月中旬,在这里召开。选择这座未遭战火破坏的千年文化古都作为“和会”地址,表现了日本人的精明和某种诚意。那里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各国与会代表心情愉悦。

美国方面,派来了身兼参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和拨款委员会主席两要职的、资深的麦卡伦参议员(※同期史实职务)作为国会和民意双重监督执行人。而以驻日“总督”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作为签字的本国全权代表……这两位,都是杜鲁门总统所不喜欢、甚至有所忌惮的人物。因此他借故推辞了与会。

苏联,派出主管东方事务的米高扬人民委员等一干人;副外交委员伊万·迈斯基主管谈判,已提前介入。

英国代表团规模不大,中规中距,外交大臣贝文出场。

日本,由吉田茂首相率领了一个庞大代表团,就《和约》方方面面细节,同战胜国代表磋商、恳求、泡蘑菇、抠字眼。

其它签字国,主要是东亚和太平洋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诸国;各自派出人数不等的代表。

最后签约时,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代表也赶来出席。

相比之下,中国代表团规格最高~昭示出中国是战胜国主力,且重视与一衣带水的邻国之间的战后关系。

蒋介石,是与会的唯一大国元首。作为参战力量的重要一方,毛泽东的出席也引人注目。

两轮程序性会议之后,《和约》于1947年1月19日签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假设历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湾区金头脑' 的评论 : 小说中最后一次提及孙立人是在第785章,而且是活着。“李宗仁趁机把担任武威/古浪前线阻击、伤亡过半的桂系张淦少将的“钢7军”、和孙立人的整编38师撤下来~他们也需要再次整编了。”
湾区金头脑 回复 悄悄话 许多历史上病死或者老死的人物,如彭德怀、胡琏、白崇禧等,在小说中都阵亡了。话说孙立人还在吗?
湾区金头脑 回复 悄悄话 林彪没有死于内斗,而是死于外战,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