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107期

(2021-07-06 08:17:36) 下一个

(作者:龙德施泰特)

 

514)     两种型号

轻轻的敲门声。在德国留学、并在克虏伯工作多年的中国翻译兼助手~刘先志中校进来报告:“顾总工※,对不起,可以打扰吗?楼下,林彪和粟裕两位将军来访。”※古德里安的中国代号

古德里安摊开双手,做个鬼脸:

“来吧玛格丽特,见见那个~抓我和送我来中国的年轻人。”

楼下客厅里,双方简短寒暄,几乎没什么客套。

之后古德里安直奔主题:“两位将军!上次我介绍过,装甲兵训练按部就班,首期6个月课程已结业。赫伯特的主持没有大的纰漏,再说你们原有的基础也基本合格,参训官兵对坦克一般性战术也并不陌生,要强化的只是~协同作战问题。此外,那条从保时捷转移过来的生产线,克尼坎普博士很熟悉,这也保证了效率。现在样车试验完成,沈阳第504工厂预产了10辆,基本符合要求……”

他转身,请夫人从书房里拿来两个精巧的坦克模型:“你们强调机动性和大行程以及火力。这和德国重视装甲防护不太一样。但和我本人主张却大有相似之处~坦克就该擅长越野!”古德里安说着指指其中较小、无炮塔的模型:“这一种,代号E-15,是14.5吨的突击炮。公路时速58公里,越野也不慢。它底盘可改装轻型坦克来追击步兵,或换装中口径榴弹炮,以加强机动火力。”

扁扁的E-15有4个负重轮,1门75炮向后缩进。车顶有机枪,线条简洁。

“这一种,战斗坦克。代号E-30,是在我们E-50设计基础上缩减20吨改进的;你们要求适应中国的道路和桥梁~似乎是路桥不够坚固?好吧,因此设计中我们保留了机动、火力和通用性,但减轻了装甲~两者不可兼得!履带呢够宽了;速度和越野性能,目前没有对手能超过它。”

客人在观察,顾总工继续:“可加装夜视系统。带油箱行驶370公里,是你们那些美国坦克的1倍行程。只感觉单薄了点。你们和苏联相似~不太计较人力损失?或许我过于直率。”

E-30倾斜的前装甲、低矮的长六角形炮塔、微微翘起的尾巴、活象一只更加轻捷灵便的“豹式”。

刘先志翻译转达后,林彪没吭声,翻来覆去看那两个模型。粟裕面带欣喜:“顾总工,在沈阳我们已看了样车。军委装备部还授予了命名~坦克叫‘麒麟’型,突击炮是‘啸天犬’。有点象你们的动物命名法噢?我们强调操作简便。你研究过大量苏联装甲武器,对简便可靠一定有体会。操纵系统还请尽量用中文标明。”

“感谢主吧,玛格丽特!我们的孩子今天有了中国名字!……将军们,你们提到的到操作系统,我已严加注意、尽量简化。至于中文标明等等这些,更是理所当然。”

古德里安情绪很高。玛格丽特也欢悦微笑。

只有林彪脸色凝重。“顾总工,投产方面还有什么困难?”

“技术和生产者这些我们可以解决。日本船厂招来的电焊工水准也不错。美国这批‘大陆AVD’550马力引擎有些方面强于我们的梅巴赫。只是数量……合同上的400台恐怕远不够消耗。钢材么,鞍山产品质量还算合格,除了装甲钢需要进口。”

对着林彪的目光,古德里安提出敏感问题:“林将军,现在需要决定的,还是我上次报告书中要求明确的一点:我们、或者说你们的新坦克马上要定型投入量产,能否告诉我,它对手究竟是谁?是M-4谢尔曼?萤火虫?还是T34、JS2、SU100?要知道这涉及到选装武器~到底使用75炮管,还是88炮管?”

停一下古德里安又加以说明:“两种的重量和体积不同,会影响装甲厚度、坦克性能、产品定型等多方面~我还是要直率地说出来。”

林彪凝眉思索。刘先志轻声补充道:

“我们从克虏伯的山中仓库运回来的88炮管约600支。身管长度不一,有56倍径和71倍径几种……”

“75炮管有多少?”粟裕问道。

“75多数是废旧武器上拆下来的,有800多吧。装在E-15‘啸天犬’上。只是‘麒麟’还没决定。”

沉默多时,林彪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我意见,尽量上88。”

粟裕点头:“有备无患。即使装甲轻点,还可用战术弥补。”

 

515)     两种意见

沈阳。三经街17号。

连续一个月生病、失眠和低烧,使毛泽东不能召集党内会议。遵医嘱他又得停止吸烟~使他心情烦躁。这段时间恰恰是重要、敏感的时期。全党和他本人面临空前的从未经历的考验、压力和抉择。

这场病来得真不是时候。

在遥远的西北边疆,中苏冲突乃至国军遭到打击之初,中共埋头于战后恢复建设、土地改革、国际往来和国内组建联合政府,并未对战事过度分心。战后此时共产党在各国都是一种合法存在。漫说欧美,即在曾被取缔的德意日各国都得到恢复和自由发展。作为人类思潮的一种,它理应具有平等地位。

甚至党内还弥散着乐观情绪。认为这一下那不知天高地厚的老蒋可是吃足了教训,该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无能,与苏联达成一定协议,并承认我党在国内政治中的实绩和力量对比,赶紧回到联合政府的谈判框架中来……但老蒋疯狂的强硬,和苏联不妥协的持续压力,都超出预料!人们将面对的已不是边境局部冲突,而很可能是……战争。甚至一场全面战争。

短短几周,形势变得愈发微妙。一时间海内外目光,都聚集到本想置身事外的沈阳来了。党内出现两种意见:

一种是:老蒋胆敢挑衅苏联红军?我们正好凭借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在苏联支持下杀向南京、打过长江,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

另一种是:苏联这次带有明显领土要求。仅一个蒙古就是160万平方公里。而新疆的面积则还不止这些。老蒋虽抱守反共立场,但在坚持民族利益、不肯出卖国土方面,倒是赢得了广泛民意和国际同情。况且他又没有主动挑起内战。

而如果由我们来打响第一枪,很难在全体人民中争取信任。甚至会被对立舆论利用,搞不好背上“新时期汪精卫”之恶名!

对立日益尖锐。争论越来越激烈。

朱德、任弼时等常委,每每把整理的会议纪要带到毛泽东病榻前,久久沉默对坐,脑海里翻腾着问题。

远在马赛、参加国际会议的周恩来,也来电探询中央态度。

 

516)     病榻之上

毛泽东郁闷地翻阅着床头报刊。

国内相当一批民主党派、第三势力,已经议论纷纷。

畅销的《大公报》发表社论:“抗日时期,共产党充当了民族解放先锋队,义无反顾地站在前线。希望在抵抗新沙俄帝国主义的侵略中,中共拿出上次的勇气和良知,仍站在卫国战争最前线!”

次畅销的《文汇报》也社论:“在举国全面抗日前夕,1936年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张杨等人为民族利益,不惜‘逼蒋抗日’。这次新沙皇长驱直入,侵吞大片领土、威胁我心脏腹地之民族危亡关头,国内有识之士,是否要上演一出‘逼朱毛抗俄’?”

著名“七君子”之一,王造时的《前方日报》也社论:

“事到如今,战争是不可逃避的了。只有在抗战的血光中,才能找到我们民族的新生命。”该报还发表了致中共的公开信。信中称“反映了中国民意”。签名者有沈钧儒、章士钊、章乃器、夏公仆、沙千里、王造时等几十位各界名流。

南京《中央日报》,更是一味的谴责之声。典型论调是:

“一批幽灵~汪精卫、吴三桂、安禄山和秦桧们的幽灵,正在沈阳上空徘徊!国民警惕之!”

另一方面,哈尔滨《劳动者报》声明:“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已在中国人民头上盘踞20余年。抗战胜利后,其腐败和对人民的盘剥变本加厉,有目共睹。各地‘接收大员’发国难财的无耻行径不胜枚举。这个腐败统治集团势必把人民拖向灾难的深渊。面对这浅显事实,有什么可犹豫的?同伟大的劳动者国度、世界未来的希望~苏联站在一起,用红军的钢铁步伐踏破蒋家王朝迷梦,在世界东方迅速建立一个新的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国家,才是正确而必然的选择!……”

只有《新华日报》保持着引人注目的沉默。

军队内部也出现骚动。请战书纷纷打向中央军委~只是,要求参战的方向完全不同:

一部分力求“南进”,另一部分强调“北进”。

低层军事会议上,有人掳胳膊挽袖子,有人拍桌子砸板凳,就差当场干仗了~场景甚至不亚于日本10年前的“军部大争议”。当然最后在各级政委劝阻下达成共识:

“耐心等待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党中央一声令下。”

第3种考虑也若隐若现~置身事外,保持独立。

但只要稍加权衡就会明白,这更是一种自杀政策。在国内国际都站不住脚~民心、公理、正义、援助就此都会丧失殆尽,而且,几乎马上就可能造成党内分裂。

毛泽东躁郁地寻找着烟盒。戒了烟,只能增加烦恼。

……岸英也有来信,述说他和弟弟岸青将于近日回国。

床头放着一本列宁的书。书名赫然~《怎么办?》

病榻上的领导人,头痛欲裂。

阶级嘱托。民族大义。这是建党以来未有过的严峻时刻。

 

517)     调停无效

旧金山。联合国筹备处。两个潜在的常任理事国大举交火,使国际社会~特别是外交界颇感挠头。

因为初期事态的发展局限于亚洲大陆腹地,令人感觉遥远,国际上虽有报道,但总体反映尚麻木。

战端稍歇,美英开始调停。

20世纪40年代,中国对美国的好感是建立在“列强中唯独美国没有对他国之领土野心”的基础上~这方面美国占据着道德制高点,很可以傲视同侪。加上战争期间的慷慨援助以及国际舞台上的提携扶持,懂得感恩的中国在外交方面,一般来说对美国还是言听计从。因此美国对调停前景颇有信心。4月初,贝文外交大臣和斯退丁纽斯国务卿,分别约见了苏联外长李维诺夫和中国外长王士杰。表达对两个前盟国之间突发战事的关切、并探索双方底线。

苏联表示:在恢复蒙古独立的前提下,完全可以立即停火。

中国这次却不肯妥协。一定要退还被占领土,并作出战争赔偿。中国外长,历数沙皇百年来的多次巧取豪夺~“远比日寇罪孽深重!”而如今“新沙皇继续奉行攫取政策,亡我之心不死!屡屡蚕食,不思改过。吾人此番,断无让步之余地!”

两个月下来,调停无效。

但中国在地面上,迄今还没有发动什么象样的攻势。两处广袤战场都是中国传统地理概念上的“塞外、边陲”。双方若想完成大规模兵力调动,毕竟需要若干时日。

除了空中,1946年4月的中国正北、西北各边疆,暂时平静。

……

蒙古乌兰巴托(库仑)。春季那达慕大会。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人民军总司令霍尔洛·乔巴山今天宣布:

“时至今日,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全部得以收复!8万蒙古人民军~主力是骑兵和摩托化部队,已从欧洲全部回到祖国。随时准备消灭敢于来犯之敌!”同时也宣布:蒙古,已成为“世界上第2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期乔巴山讲话录

他还说:乌兰巴托今年要通铁路了~从苏联境内贝加尔湖东岸城市乌兰乌德,到苏蒙边境的恰克图(汉名买卖城)200公里已在铺轨。境内300公里也在修筑路基。

蒙古骑兵,遂将新抓到的2万名中国战俘,押往铁路工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