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65期

(2021-02-09 09:19:09) 下一个

 

308)     开罗会议

尼罗河畔。11月22日开罗会议如期召开。主题是讨论战争态势、走向,以及战后安排。

会间,总统次子~埃廖特中校问及战后局面。罗斯福答道:

“美国将不得不出面领导。并运用斡旋进行调解。解决他国之间的分歧~例如俄国和英国在欧洲;英国与中国、中国与俄国在远东……只有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是大国、强国,而且我们不妄求。※英国在走下坡路,中国仍处于18世纪状态,俄国猜疑我们,使我们也猜疑它。美国是在世局中缔造和平的唯一大国。实现的办法,是面对面地与这些人会谈。”※

此时的总统,踌躇满志。这段话表现了美国没有称霸世界之前的某种道义恪守,和政治吸引力。※《罗斯福传》

蒋委员长也容光焕发。赴会之际宣布:国府日前,胜利收复了“被共党抛弃之延安市”,以及原法属殖民地~河内市、海防港。

新一轮胜利使他倍感风光。会上讲话有了分量:

“过去,在盟国坚持‘先欧后亚’方针之战略前提下,发挥敝国积极性诚不现实……而今盟军之资源力量配置,已取得欧亚平衡。由此,吾国可为盟国贡献良多!”

华北分战区代表周恩来发言,也颇有新意:“如果提前打败日本,我华北联军,完全可以参加对欧洲法西斯主义的远征作战。”

周还透露:这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向史迪威将军提出的”。

这些表态,引人注目。

 

309)     老谋深算

老牌政治家丘吉尔,迅即捕捉了中国“有意参战欧洲”的信息。在尼罗河游船上,他判断了前景:

“你注意到吗,迪基?中国人这个最新意向,很可以因势利导。那些廉价的兵员和鲜血,是别国~例如我们,所不具备的。这种可能性,将大大有助于我的地中海战略。”

蒙巴顿赞同他这种乐观:“说到廉价兵员,即使训练印度兵成本也高于中国兵。特别是无从获得如此多年的实战经历。此外,过分武装印度,还助长那里的独立倾向。”

首相进一步分析:“中国参战巴尔干,目标完成后,它又不会常驻欧洲,是吧?这很重要。战后士兵会要求回家,在那里他们没有归属感。何况中国政府也无力维持海外驻军的庞大开支。”

蒙巴顿点头建议:“那么温斯顿,是否在我的【拉链作战】~收复马来亚的行动中,邀请华军参加?”

“必要吗?你战区里有多少日军?”

“加上苏门答腊约44万。部分是傀儡军。英军本该担负技术性强的迂回登陆。陆地上吸引日军到泰国,最好由中国人来作。”

“想法不错迪基。总之,你同蒋大元帅的关系比韦维尔好得多,他们喜欢你。这件事要一步一步来。”

……就此,首相一改往日傲慢,主动向中方示好。会议第3天丘吉尔率先前往拜访,与蒋氏夫妇融洽会谈两小时。这次他不再(如同史实般地)闲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无用话题,而是以率直中肯、合理互惠的态度,谈成了一笔交易。

返回后,他富有预见性地指示蒙巴顿:抓紧物色一支华军~应该是桂系、滇系这类“非嫡系”却有战斗力的部队~对其加以武装。由此为中国参战巴尔干埋下伏笔。

次日,彬彬有礼、一派贵族举止的蒙巴顿勋爵与委员长继续晤谈~商讨“借兵”。委座心中已有成算,当即敲定:

以缅甸换防名义,调出滇军~龙云部6个师10万人,和川军8万人,拨归中缅印战区蒙巴顿长官指挥、装备并补给。以此来强化印度支那收复作战。该部番号也暂定为“中国东南亚远征军”。

委座还满意评价道:这对双方,都是一箭双雕。

与会者们,惊异于中英抛弃宿怨、迅速接近。但尚不了解内幕:这是由于首相有了出乎意料的许诺:

除了支持蒋委员长在战后对国家的统治地位,他还愿意考虑“10年内归还香港”的问题。此外,首相还要帮助重庆方面,尽快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的”海军。

虽然没作为开罗会议的正式协议,但这个私下谅解及商定,已成为一项领袖间的默契。

 

310)     开罗笔记

会议期间,各项国际活动之外,委座的随员~吴国桢,还随笔记录了一些非正式交谈的花絮。

吴少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与周恩来同窗,并有“结拜”之谊。后赴美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和公共管理学博士。回国后担任过委员长侍从室秘书、汉口市长。此时正在“重庆市长”任上。由于他流利的英语和欧美阅历,遂被指派随行与会。※史实

他在《开罗随笔》中记载道:

某日会间闲暇,蒋公随意,顾谓周公曰:共产国际既已解散,恩来你,何不回归政府?

周答:我党始终处于政府领导下。虽无粮饷,抗战不懈。歼敌夺土,数量均属上乘。且牺牲尤巨。既未脱离~何来“回归”之说?

蒋再问:何以不经国家,擅自表态~派远征军?

周答:国家者众人之国家,非一人之国家也。国共双方于抗日旗下统一政令。如以国家为说辞,试问国家多年无饷无援,听凭我军自生自灭,国家义务何在?至于“擅自”云云,今参战方式多种,即令自发组织志愿军亦属可能,世界早多先例。并无“擅自”可责。

蒋曰:如此,岂不乱套?国家利益谁来代表?

周答:如有民选联合政府,自当按表决结果行事。公之所患,盖以一人而天下也。今已二十世纪,委座之观念,实为旧时代之产物耳。

委座不悦,乃拂袖而去。

……

某日何部长(应钦)戏言道:“恩来哟,何不谈谈贵党~丢失延安、转进大同之感想?”

周对曰:“无足为怪。亦如委座及足下~弃南京、丢武汉,转进重庆而已。”

何公大窘。史公迪威闻之,狂笑不已。

……

某日,于开罗西郊之柯克别墅,美代表团居所,罗总统指周公而问蒋公:对此人观感怎样?

蒋答:昔曾有斗争,亦有合作。其人可,其党不可。

罗劝曰:中国,确应组建联合政府,此为世间正道。

蒋公良久对曰:共党实为赤俄之傀儡,余不可不防。

罗笑谓:两者相去甚远!中共纲领无非土地改革也。

但蒋公深不以为然。

吴国桢《开罗随笔》中还有这类记载:

会间,罗总统再次敦促丘首相:请作出归还香港、允许印度、缅甸独立之诸项承诺。

首相愤然曰:本人,绝非大英帝国葬礼执行人之适合人选!

 

311)     《开罗宣言》

11月26日,英中美3国《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它是这次会议最主要的成果。

“我三大盟国,进行太平洋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谋求利益,也无意于扩张领土。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必须归还……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决定使朝鲜自由独立。三国抱定上述各项目标,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并无疑为此而战。”

开罗会议期间,中美方面在对日战争讨论中的主要军事作为,是批准了【逆戟鲸】作战方案。这是个以海军为主的行动。太平洋舰队尼米兹上将为此欢欣鼓舞。

麦克阿瑟却因他的【滑膛枪手计划】~攻打吕宋,未受到各方重视,而大发雷霆。老资格部长史汀生亲自写信劝慰。表示相信他无疑会亲手解放菲律宾。还主动承担了陆军向海军让步的责任,以免这位道格拉斯,又迁怒于那位乔治。

此外,作为总统长期信任的助理,霍普金斯在会议期间也提出一项特别建议:要求格外注意阅读那位战略情报局专员~戴维斯,从华北发回的报告。※史实

 

312)     圣城一瞥

1943年11月27日。耶路撒冷上空。

开罗会毕,罗斯福一行乘坐C-54“圣牛号”专机前往德黑兰。飞越巴勒斯坦时,总统向机组提出一个要求:“以后,也许我没机会再飞这条航线了,”他希望飞行员尽量低飞。“当你飞临那些圣迹时,请尽你的胆量~贴近,最好能兜兜圈子。”

飞机越过贝尔谢巴井泉、濯濯童山,来到伯利恒。机长特意把飞机侧倾,一只机翼划过地面不远。

罗斯福凝视着耶稣诞生的小教堂~遗憾不能降落。接着是圣城耶路撒冷。一分钟内,那些神圣建筑已尽收眼底。

总统谙熟地随口报出:“大卫墓。天国之门。耶稣拱顶。受难地。坡上是伊斯兰陵墓,圣母教堂,哭墙……”

橄榄山顶,耸立着升天殿。“圣牛号”随后掠过死海。接着是泛光的加利利海。海上有正撒网的渔民……

这是一次对圣地的空中巡礼。像他的诸多设计、若干宏大理想一样,这次空中旅行的特点是:

十分接近!而十分可惜的是:仍没能够亲手去触动。

 

313)     赠剑仪式

伊朗高原。德黑兰。1943年11月28日下午3时,美国总统车队驶进苏联使馆的绿色大门。

一幢大而无当的建筑~原是一所什叶派伊斯兰富翁的豪宅。年久失修,不复昔日光彩。曾经富丽堂皇的门据上,油漆显出裂纹,墙灰剥落,泥草露出,像个破洋娃娃肚子里的木屑。前年德国人在此居住时墙上涂抹的“卐”字符号仍未清除,赫然在目。残留着一丝讽刺~似乎在向谁说明俄国人并不反感这标识?

罗斯福下午3点从美国公使馆搬入这个新住所下榻。这是斯大林出于安全考虑的好意。不久那位统帅本人就前来造访~以示东道之谊。这是两位伟人首次会晤,用时一刻钟。

下午正式会议前,举行了一个赠剑仪式:首相从伦敦带来的礼物:一柄“斯大林格勒”之剑。仪式简短动人。一位上尉高擎长剑,由丘吉尔感情充沛地简明致辞。斯大林以俄语致答词。接着首相庄严地双手托剑~大元帅接过,俯首吻一下精美剑柄,把剑从鞘中缓慢抽出一段又迅速插回,交给伏罗希洛夫~仪式结束。

但总统,却在这种气氛中略感冷落~这不仅关乎他个人,而是关乎美国的分量。于是机敏而恰如其分地抢回一个镜头:他要求,试一下宝剑。宝剑感觉不到重量,倒像是手臂的延伸。平衡称手,精美绝伦。他于是赞道:“真是登峰造极的杰作!”

并夸张地把剑高举、劈下。雪亮的钢刃闪出一道寒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