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僧毁少林!(笨小孩的世界之267篇。)
当“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再次被举报私生活混乱、侵占寺产”的新闻霸占热搜,我们并不惊讶,只是疲惫。
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唯一一次。我们早已熟悉这个模式:一个穿着袈裟的人,被揭露生活糜烂;一座庙宇的钟声,响在商业KPI的表格下;而千百年传承的宗教清规,变成了直播打赏和招财IP的背景音。
但这一次,不一样的是,“少林”两个字的分量。少林,不是普通的寺庙!
它是中国人集体文化记忆的一部分,是我们对“武”、“禅”、“义”与“修行”的想象寄托。千年少林,曾被战火焚毁三次,却未亡;曾遭文革湮灭十年,却复兴。它不是没有经历过风雨,却从未像今天这样,在光天化日下,被一位“住持”以权谋私、以僧谋财地不断“消费”。
我们不只是对释永信愤怒,我们是在哀悼那个时代留下的信仰残迹。
一个方丈,可以腐败。但一座少林寺不该被污名成“佛教权贵俱乐部”;一个人能堕落,但佛门本不应变成资本与权色交易的包装纸。
当一个“淫僧”堂而皇之地走上各种国际场合、代表中国佛教与功夫文化,我们难免要问:是谁让他站到了这个高度?
是谁默认甚至纵容了他把“禅门清规”变成了“产业布局”?
又是谁,让“信仰”变成了“操作系统”?
淫僧不可怕,可怕的是群众的冷漠与体制的沉默
释永信的争议持续近十年,每一次举报都轰动一时,最终不了了之。他未被褫夺僧籍,反而在“文化走出去”的名片下变得更有权力,更难碰触。
这才是真正可悲的地方——宗教本应反腐在先、自治自清,如今却在权力与金钱的护持中失去净土。人们看破不说破,制度看见也视而不见。
这些年的少林,成为了“不能碰”的文化资产,而非可以问责的清修之地。
而大众呢?
一方面痛骂“淫僧”,另一方面又转身刷着功夫短视频,围观武僧直播带货,打卡少林寺景区“网红门槛”。人们的愤怒如烟花,一时炽热,却无法持续;他们的信仰如潮水,一波波退去,再也不回。
真正的毁灭,不在火中,而在心里
1928年军阀烧少林,毁的是屋瓦经阁;如今“淫僧毁少林”,毁的却是信任,是信仰体系最后的一丝庄严。
从某种意义上说,少林寺并未因释永信而陨落,它只是完成了向彻底商品化的转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个漠视、纵容、转发、消费它的人,都是推手。
我们痛斥的是释永信,但真正让人心寒的,是这个时代——它可以让一个“修行人”变成“CEO”,让一座寺庙变成“景区股份制”,让千年的钟声变成“系统提示音”。
最后的钟声,为谁而响?
也许,真正的少林早已隐退,隐于山林之中,不做宣传,不求出圈,静守一炉香火。
而被毁的少林,不过是挂着“佛”的名,行着“俗”的事,在红尘滚滚中自甘沉沦的空壳。
如果我们还想留住一点点文化之根,就必须重新问一遍:
修行的终点,是权位吗?
佛门的本意,是收益吗?
而我们,还信吗?
释永信——是现实社会信仰崩塌的时代注脚!
希望新继任的主持可以把这座千年古刹拉回正轨,回复原来最初的模样!
作者简介:张允遐,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合作作家,【滚滚红尘美利坚】作者。该书被中国各地图书馆和美国公共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