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本

一个普通的记事本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印度日记】从一笔1183块的快递费说起

(2021-04-23 08:48:45) 下一个

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60682cf7381fc424dd63a910?from=latest-posts-panel&type=title

转自【随水文存】。个人兴趣留存,请谅解。

 
本文全长8595字
我跟我太太是2019年初在上海注册登记结婚的,目前还不够资格拿印度的永居(需要结婚2年之后),所以我每次到印度还得申请签证。
印度这个国家有些奇葩,没有家属签证(可能因为家属2年后可以升级永居),像我这种情况适用的签证叫做Entry VISA。然而那些南亚其他国家的难民,适用的也是这个Entry VISA——总之只要你能够主张出足够的居留在印度的理由,你就可以申请EnrtyVISA。这就导致了这个签证的审查非常严格。
我当时跑去了上海印度领事馆问了一下,工作人员说这签证需要等两个月。但我的时间不够,赶着要回印度,只好继续使用原来的一年多次旅游签证,去年十月份一到印度马上就去申请了签证转换。
这个事儿我之前在《定居印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里写过,由于印度移民局的效率办事效率超低,整整等了半年都没搞完。今年二月底去金奈移民局进行了面试,三月份的时候移民局说保证会给我新签证,紧接着印度爆发疫情封了国,整个印度停摆,签证被搁置。好死不死五月份又爆发中印边境冲突,我就觉得签证的事儿可能要悬。果然到了七月份的时候,移民局毫无预兆地在他们的申请网站后台把我原来签证转换的申请给删除了(也没说拒签),直接给了一份Exit Permit(离境许可),要求我在国际航班开通后的一个月内离境(虽然今年年内都不一定会开通)。
等了十个月,突然来了这么个操作,可谓始料不及,我老婆立马打电话给移民局去质问他们了。
我们家里,我是一个特别佛系的人,而我老婆则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平时一直都是我红脸她黑脸这样子搭档。凡是需要跟人争吵辩论鸡毛蒜皮讨价还价的事情,她都会自动请缨,而且她一直认为自己比我更懂得如何跟印度人打交道。我对她这种做法表示鼓励——找外人麻烦,比在家没事儿找我麻烦好。女人嘛,总得有个地方让她撒撒气,尤其她这种在家不上班的,更加需要有地方消耗多余的精力。
经过我老婆电话邮件的狂轰滥炸,移民局说是因为材料里的结婚证公证书少了领事认证
关于认证公证这档子事情,大多数朋友日常生活不太容易接触到,我在这边先解释一下。在咱们国内,有时候需要证明某个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首先得去做“公证”。公证了之后,你这个文件才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如果我这个文件要在国外用的话怎么办呢?那就得先翻译成使用国认可的语言,然后做公证。
可外国人怎么知道这个公证书是不是真的呢?这个文件要在使用国生效,就得先拿到该国的使领馆里面做“领事认证”。
可领事怎么知道这个公证书是不是真的呢?在领事认证之前,要先把公证书让外交部做一下涉外认证,然后各国领事才会帮你认证这份文件,使其具有在该国使用的效力。
 
上面的贴纸是涉外认证,下面的印章是印度领事认证。这图片是网上找的样张,不涉密
 
所以一份中国的文件或证书要在国外用要遵循以下步骤:
  1. 在文件签发地的公证处进行涉外翻译公证,要跟他们说明这是涉外文件,这样就会给你一份用于涉外认证的密封副本;
  2. 公证完了之后将密封副本送去做涉外认证,上海这边是送到出入境管理局做的;
  3. 拿回贴有外交部贴纸认证完了的文件,送去使领馆做领事认证。
这个公证+双认证的流程,在世界各国都差不多,虽然繁琐但还是比较合理的。我那时候在上海把前两步做完了,拿着外交部认证过的文件去问印度领事馆,领事馆的人说“这样就可以用了”——然而正是这句话里面产生了误会,领事馆的人意思是“这样就可以在上海的印度领事馆用了”,却并不是说“这样就可以在印度用了”。我理解成了后一个意思,所以当时就没有做领事认证。
不过印度人呢,本身就是“薛定谔的印度”,领事认证有时候需要,有时候又不需要。我一开始交材料的时候其实审核通过了,还信誓旦旦保证会给我签证。过了十个月才突然跟我说材料有问题,早干嘛去了?你要说这不是针对中国人,我可不大相信。
但也没办法,人家摆明了要找茬,而且他们也确实有依据,我只能认栽。
于是我七月份的时候就赶紧把结婚证公证书快递回上海做领事认证。由于疫情加中印的敌对,大多数快递都停摆了,我用DHL把文件寄了回去,花了两百多人民币。平时DHL寄包裹也只要两百多,而文件通常都是包裹的半价(德里平时有申通,起步价30块,南印度没这个福利)。
快递的时效性倒是可以,中间在曼谷中转了一下,四天就到了上海。领事认证也很顺利,送进领馆当天就认证好了。我心想,反正要从上海再把文件寄回来,一样是寄,不如几样东西一起寄。后来证明这种想法是“想当然耳”。
我在这边确实有些需要的东西:第一是要一副眼镜,原来那副二月份下海游泳的时候被浪卷走了,后来一直戴的备用眼镜。为啥眼镜都要从中国买呢?因为我家这边配不到变色的近视镜片,而印度的太阳又有点大。跑去市中心或许能找到,估计也是国内三四倍的价格,还得花时间。第二是我四月份的时候把原来的手机屏幕摔碎了,后来一直用的备用手机。印度这边显然没可能找到华为的屏幕配件,必须从中国买。
这两个都是易碎品,我让我妈找点衣服包一下做缓冲,因此包裹里面就四样东西:一份文件、一副近视眼镜、一块手机屏幕,一些衣服,总重0.47公斤,还不到500克,正好是承运的起步价。
鉴于如今是非常时期,最早先尝试走中国邮政渠道,邮政倒是收下了,普快的邮费是163元。结果在海关安检的环节被退了回来,说是包裹有磁性。然而一共就这么几件东西,可以确定不含磁铁,除非海关检测的时候金属都算磁性,说不定人家就是不想承运。那好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大不了联系其他的快递,既然DHL能够寄过来,那总能寄回去吧?
 
然而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国内DHL说只接受印度注册客户的预约包裹,我们在DHL上注册并填好信息之后,最后却下不了单,大意就是无法承运从中国到印度的;接着找了FedEx和UPS,直接就说由于中印关系问题寄不了;最后找了顺丰国际,填好信息之后下单时候却说“交通管制”寄不了。
 
就在我打算放弃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没法儿直接从中国寄到印度,那我从第三国中转一下不就行了?
盘算了一下,刚好有朋友在曼谷,从那边中转从路径上来看显然是最合理的。跟朋友都说好了之后,安排了顺丰国际取件,从上海到曼谷预估费用93元,实收217元,看来非常时期国际快递价格都翻了倍。不过顺丰国际时效性也不错,三天就到了。
 
倒是从曼谷寄出来费了一番周折,找了当地的DHL,没想到DHL对于内容物有着近乎偏执的分类填写要求,光是眼镜下面都有十几种分类。当然也少不了要声明价值,我朋友声明的总价值为900铢,合197块人民币。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从曼谷寄到哥印拜陀,快递费居然要3168铢,合694块人民币,比上海寄到曼谷3倍还多,摆明了趁火打劫。
 
两段快递费加在一起九百多块钱,即便是如今这样的非常时期也令我大跌眼镜。但这还没完呢,快递到了印度以后,印度海关打电话给我老婆(收件人写的是她),问这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由于DHL的包裹内容分类里面并没有文件、证书一类(理论上文件都是单独寄的),当时就填写了一个类似于“纸制品”的分类,印度海关对此非常困惑。里面的每一件东西,海关都询问再三,并且还要详细写下来邮件发给他们。
海关这么认真工作当然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为了征收关税。印度的各种税率之高得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现代国家。由于占人口比例大多数的农民是不交税的,所以印度整个国家的纳税重任承担在少数人身上。比方说一个正规的工薪阶层,每年12个月的工资,实际上只能领到10个半月,有差不多1.5个月的工资都拿来交个税。不过“正规工薪阶层”在印度并不多,除了种地的农民之外,很大一部分都是按日按周结算打零工的,这些人也不交税。因此在印度逃税是集体行为,走私是日常兼职,黑钱是普遍现象。国家收不够税,便更加穷凶极恶地征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重税逼得老百姓愈发精于逃税之道,国家把老百姓当贼防,老百姓也就真的只能做贼才活得下去。
 
这几年印度个税占国家税收的比重越来越高
就这么一个0.47公斤的小包裹,而且印度海关明知是个人自用的物品,还是不依不饶地开出了2919卢比的税单,合人民币272元,是声明价值的150%。我这些东西,淘宝上买来也就六百多,所以就算印度海关火眼金睛明察秋毫,他也至少征了50%的税,也不知道算是按的什么标准。
 
我后来跟印度朋友交流,他说印度海关之黑,是人尽皆知的。征税50%起的,最多可以征300%,不管你是不是自用,海关都默认是商品。之前有个新闻,一台价值两千多的二手笔记本,走的邮寄渠道,海关征税征了五千多。就拿我们哥印拜陀当地的国际机场来说,平时每天也就起降两三个国际航班,海关闲得无聊,每个国际航班的每件行李都要仔细检查,把每个人都默认为水客。像我这种外国人还好一点,对待印度人则非常粗暴。
我老婆一听要这么多钱立马就炸了(我老婆属于典型的价格敏感型印度人,这个我在《娶拉达克姑娘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一文中分析过),客服电话投诉电话狂轰滥炸了一星期。我打一开始就知道根本就不会有用:人家手里扣着你的包裹,明火执仗打着“关税”的名号要“赎金”而已,说白了就是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怎么可能你打几个电话就算了。而且海关早就放话威胁过了不给钱就“撕票”——这是他们的正规流程,无人认领的包裹销毁。
而且我老婆投诉的时候也完全没有抓住斗争重点,反复强调已经付了那么多快递费了,为啥还要付关税!快递费是快递公司收的,关税是海关收的,这混为一谈不是胡搅蛮缠嘛。但我并没有给我老婆任何建议,随便她去跟人家吵,反正她比我更懂怎么跟印度人打交道……经过一个礼拜的尝试,她终于还是放弃了,只好交“赎金”,一分钱都没少。
往好了想,至少泰国海关没敲诈关税。
所以这个包裹从上海到南印度总共支出了217+694+272=1183元,赶上机票打折的时候,都够单程飞一趟了。

讲这个关于签证和快递的故事,只是想从侧面给大家看看在疫情和中印敌对的大背景下,“逆全球化”的操作会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其实我已足够幸运,至少目前衣食无忧、夫妻团聚。有不少跨国婚姻的夫妻,或者在跨国公司工作的职员,目前都面临了分居、失业。
有人肯定要问,那你为什么不回中国来呢?
如今的形势寄一个快递都如此艰难,目前印度回国唯有通过政府包机,而且回了中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来印度。更重要的是,3月28号起中国就禁止外国人入境了,我老婆原来的中国签证被作废,而中国驻印度使领馆目前也暂停了印度公民的签证申请,我总不见得一个人回来吧。
另外经济也是一方面原因,在可预见的将来,就算有办法往返中印,往返一趟的开支恐怕足够我在印度生活一年。单就生活品质而言,我现在宅在印度的生活还是比较舒适的,不但有吃有喝,还能牛排自由海鲜各种自由水果自由。由于国际旅行和中印物流的中断,码字是我目前唯一的收入来源,维持两个人在印度的生活开支是足够了,但如果回国的话,以上海的消费水平恐怕要入不敷出。目前还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什么时候是个头,赖在印度也算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想想今年一月离开上海的时候,怎么都没有想到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逆全球化”会把世界搞得天翻地覆。假如这一切都没发生的话,我现在这几天大概应该正在国内申请巴基斯坦签证,然后准备九月底从新疆去巴控克什米尔吧。
如今印度的疫情其实已不足为虑,目测我们社区里大概一半人可能都有了抗体,整个印度国内也已全面解封。我知道有很多人肯定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我可以很确定地告诉大家,疫情对印度的影响再坏也不太可能坏到哪儿去了,抗体检测已经证明了印度98%的人都是无症状感染(详见《我算了算,印度的真实感染人数可能有3亿》)。
昨天印度政府又禁用了118款中国应用,这个事情早有风声,所以我一点都不惊讶。一直有人来问我,禁用APP对我有没有影响啊?这个目前对我真的没影响,我是个电脑重度使用者,能在电脑上干的活就不会用手机,现在宅在家里更是很少用手机。真正造成影响的,并不是具体禁用什么哪些APP,而是印度政府对中国的妖魔化,导致的整个印度社会对中国的敌意。用我老婆的话来说就是:印度政府正在把中国变成“巴基斯坦第二”(Second Pakistan),以后印度人看中国人就像看巴基斯坦人一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我有个朋友之前在班加罗尔找房就因为中国人的身份而遇到了一些困难,有兴趣可以网上搜一下《疫情和中印冲突之下,一个中国女孩在印度找房子》这篇文章。我因为一直宅着的关系,目前还没在社区里感到敌视。
前两天中印边境又现新的冲突,其实新闻出来的前一天,我老婆在拉达克的亲戚就跟我们通风报信了,搞得她晚上担心得失眠。这几天很多人都关心冲突究竟是否会继续升级,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比较乐观。原因很简单:保持局势的紧张符合莫迪的政治利益,他可以借此凝聚印度国内的民心,获得更高的支持率,拥有更大的权力;但开战并不符合莫迪的政治利益。假如真的跟中国开战,尼赫鲁的前车之鉴犹在,大概率会像1962年那样兵败如山倒,那么莫迪的政治生涯也就彻底完蛋了,并且还会被钉在印度历史的耻辱柱上。
除非印度政府有必胜的把握,否则热战是打不起来的。那么印度政府有必胜的把握吗?嗯,跟国内吃瓜群众吹牛逼的时候必须有,要不然怎么能让民意高涨起来?但他们自己心底知道并没有,因此最完美的状态就是“将战而不战”,紧锣密鼓地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借机进行产业改革。
不过也不排除印度政府这招玩过火了,被舆论和民意绑架,搞得骑虎难下。
乐观归乐观,对于中印是否应当开战这件事我是很纠结的。中印真要打起来,包括我在内的无数人的生活和未来无疑会受到翻天覆地的影响,从理性角度讲我希望和平。然而我的内心深处又挺希望中国可以把印度胖揍一顿,直接把莫迪跟印度都打回原形,打得他们接下去几十年都不敢再瞎吹牛逼恶心中国。印度一旦战败,莫迪必定下台,印度国内秩序大概率会崩溃,我则多半会跟许多印度人一起流离失所,变成战争难民。
不过在现实世界中,只要开战就不会有赢家。中国确实可以在战场上碾压印度,但会在随之而来的国际制裁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多半还是打不起来。目前中印双方外长释出的信息也是希望和平的,打起来对双方都没好处。
如今中印之间,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冷战”。印度要是真的继续与中国脱钩,恐怕印度国内老百姓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征收高额关税或者禁止进口中国商品,短期来看无疑是在损害印度老百姓的利益,至于长期能不能发展出自己的制造业还很难说。因为就目前来看印度并不具备发展制造业的土壤,而这是由几个原因综合造成的:
  1. 银行借贷利率过高,导致印度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高;
  2. 官僚体系腐败,行政效率低下,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3. 既得利益群体不愿改变产业结构,发展意愿低下;
  4. 基建落后,供电缺乏保障,能源和运输成本高;
  5. 土地私有制,工业园区规划阻力重重,缺乏规模化发展;
  6. 劳动力虽然便宜,但素质低下,且国民观念以劳动为耻。
印度以为自己能够复制中国的经验,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甚至也看不清自己的状况,用镜像思维考虑问题。就像我以前在中国的时候,总是对中国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因为我老是拿中国跟那些发达的民主小国家相比,觉得中国应该学习复制那些国家的经验。离开了中国之后,才能从这种镜像思维中走出来,慢慢明白许多事情都需要辩证地看待。甚至发现有些相信了一辈子的道理,往往有着另一面。
我来讲讲这几天想到的一些“歪理”。
孟子很早就提出了“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句话经常被用来诟病中国的国有制,认为中国人的私产得不到保护。跑来印度发现,虽然这边名义上是私产,国家想要巧取豪夺一样有办法。
首先吧,只要国家控制着货币发行,所谓“恒产”的概念就得打折扣。只要靠着每年几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就可以悄无声息地收割老百姓的私产。除了有计划的通货膨胀之外,其他割韭菜的办法也多的是。有这么多办法,哪个国家政府还需要来强夺?——有啊,那就是印度。保持一定的通货膨胀照理说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但印度却是个例外,依然是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老百姓爱存钱。印度的通货膨胀率常年接近社会动荡的临界值,差不多压榨到了极限,政府就得变些别的法儿来抢钱,繁重的税赋只是他们的手段之一。
比方说2016年莫迪突击搞的“废钞令”,所有大额货币一夜之间作废。我最近琢磨这个事儿,觉得这不就是以“打击黑钱”为名变着法儿充公私产嘛,不然犯得着连累那么多无辜小民嘛?当时印度政府还显得十分“宽宏大量”,只要愿意接受45%的“罚款”,你的黑钱就能变成白钱,不用接受其他惩罚。
前灯塔国英国在殖民统治印度的时候,曾推行过“无嗣失权”(Doctrine of lapse)的政策:印度的土邦主如果明显无能或者无男性继承人,土邦的土地就会被强行收归帝国所有。虽然后来这个政策由于加剧了帝国和土邦之间的矛盾而废除,但国家真要抢你的私产,总是找得到理由的,国家大多数时候只是不屑而已。
 
2016年莫迪进行税改之后,服务税占国家税收的比重大幅上升。现代国家早已没有必要通过打土豪这种极端手段敛财了,取而代之的是“隐形”打土豪
其次啊,我观察下来“有恒产者”有没有恒心我不知道,“有恒产者”无上进心倒是很普遍。比方说印度这边,一些小资产阶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者霸着自己在某个传统产业里的既得利益,不愿意社会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革。这其实是不少国家目前的社会现状,缺乏上进心的“有恒产者”成了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阻力,老龄化和阶级固化进一步导致社会失去活力。
好吧,就算我上面说的都不对,“有恒产者有恒心”才能成事儿,那么整个中国不正是党和政府的“恒产”吗?“无恒产者无恒心”说的不就是轮换执政的多党制民主国家吗?
马上太平洋对面那个“无恒产无恒心”的政府又要进行大选了,这几天川建国不负众望,民意调查的支持率貌似大涨。我是川建国的铁杆支持者,给这个世界带了多少欢声笑语,由衷希望他一定要再接再厉连任成功。川建国连任从短期上来看或许对中国不利,但从长期来看绝对是对美国更不利,搞垮美国给中国创造机会就靠他了。
美国也好,印度也好,中国问题都是他们手上的一张牌,谁针对中国,谁的支持率就上升。
中国为啥这么招恨呢?
我2018年底在孟买偶遇过一位美籍华裔的经济学家,或许有些人听过他的名字——文贯中。他爹是过去的国民党军官,解放后被打成了政治犯,他们一家受到的待遇自然不大好,改革开放之后他一有机会去美国并入了籍,所以思想上有点反华。
那时候正值中美贸易战谈判阶段,孟晚舟刚被绑架没多久,这人自然是站在美国这边的。他讲中国在贸易方面不守规矩,占了很多便宜,并且对中美贸易谈判做出了预测,信心满满地认为中国会让步——后来的事实证明他预测错了。不过他讲的有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中国占领国际市场的套路——中国政府通过政策倾斜扶持一些产业,然后通过国内14亿人的巨大市场将这些产业养大了,再跑去国际市场上竞争,这么个搞法,谁竞争得过中国?他说了一句:“这怎么行?!”
这怎么不行?!只许中国做衣服做玩具,不许中国做芯片做飞机,难道只有这样才行?
他讲的中国套路其实有一定道理,大家想想抖音出海不就是这么个模式嘛?很多人以为抖音这个东西很简单,谁都能做出来,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印度禁用了抖音之后,一夜之间新的替代应用遍地开花,烧掉十几亿的钱,却至今都没搞出一个能留得住用户、能跟抖音媲美的。
中国的套路不但别的国家抄不了,而且中国一旦把某个技术研究出来,卖成白菜价,搞得别人都没饭吃。因此其他国家对中国各种羡慕嫉妒恨,看不惯也干不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就像一个开了挂的搅局者,破坏了原有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所以才这么招恨。
我与这位文贯中先生的对话后来不欢而散,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提出的理想国际贸易模型是所有国家零关税零壁垒,却故意忽视美元霸权的存在——你美国人掌握着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发行权,在那边坐庄发牌,然后要求大家按照你订的规则公平贸易,当别人都傻吗?
这两年西方国家之所以把流氓嘴脸露了出来,归根结底是眼见着自己躺着挣钱的饭碗要被抢走,坐不住了。
只是大国博弈,吃苦头的永远是小民。
现在日子最不好过的,可能就是在印度和美国的中国人了。不过像我这种在印度的中国人毕竟是少数,大家可能想象不到相比其他国家,在印度工作和生活的中国人多么稀有。三月底刚刚封城的时候,据中国大使馆统计大概有3100名中国人在印度,这其中还包括一些游客,而据说一个小小的毛里求斯岛上都有两三万华商。后来政府组织了几次包机,我估计现在可能也就一千来个中国人还在印度(只少不多)。但就像我前面讲的,印度政府与中国脱钩,从长远来看,印度老百姓将受到更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整体来看远远大于我们这些暂寄印度的一小撮中国人。由于“中国制造”的缺失而增加的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印度老百姓头上。
我在印度待久了,其实对这个国家十分同情,同情老百姓,也同情政府。这个国家从来没有从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的枷锁中真正解放出来过,从某种意义上这依然是一个“前现代”国家,几百年来残留的宗教愚昧、土地关系、生产关系,至今仍然阻碍着这个国家的发展。
一方面,印度的下层人民是如此逆来顺受和易于操纵;另一方面,印度的上层富豪又实际控制着大量资源,政府处处被掣肘。今年的全球局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如今莫迪政府才孤注一掷,借由造一场危机,试图做一些改革。
只怕他们空有险中求胜的雄心,却无像中国那样一路走到底的魄力和能力,将老百姓白白折腾一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