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公

宁默毋躁 宁拙毋巧
正文

抗疫持久战的一点思考 – 对中国政府进言 2020-3-20

(2020-03-20 10:49:25) 下一个

现今国内媒界在着重报道中国之外疫情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的多层防范之外,已传出政府上层正在筹备中国抗疫阶段性胜利的庆功大会了。

且不说中国在疫情蓬勃的世界中能否独善其身,也不说武汉百姓在封城58天的此时仍然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开封”,单就人类现今对如此诡异的病毒仍然是一知半解,就不敢轻言胜利。

就以新冠病人转阴后是否会复阳,而复阳后是否具有传染性,就是一个要现实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而这个问题不解决,哪个政府敢轻言胜利?

为什么湖北新增及确诊病例呈个位数已持续一段时间,现更是已为 0 例(3月19日),而武汉的解封仍然没有消息,武汉的百姓从来没有被政府告知开封计划和预定日期。是有什么难处,还是有什么因素不能为民众所知?

如果新冠病人转阴后随时可能会复阳,而复阳后的至少一部分人具有传染性,那中国的8万多个确诊病患就会是恢复社会正常运转的潜在风险。但如果因为潜在风险而不去正常开放社会和经济运转,这个社会能持久吗?

现在一个共识是战胜此次疫情的关键是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制和普及,但药品的研制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需要时间。我们希望有奇迹发生,但任何决策都不能建筑在希望中的奇迹上。同时我们也不能赌此疫情到了夏天就会自然消散。因此持久抗疫就很大程度会变成现实。

既然是持久抗疫,非常时期的做法就要变更。

从字面上就知道,非常之法只能用于非常时期,用于救急。壮士断腕固然悲壮,但再壮的士也没有多少臂可以断;灭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战事,是不可为而不得不为之的事,但绝不能一而再,再而三。九省通衢,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六千万人口的省份说封就封,属非常之法,不能持久,也不可能持久。

开封以后如何面对种种风险,决策者必须要有计划有预案。今年1月份的决策从一个极端急转至另一个极端(从渲染过节气氛到骤然封城)是不是一个教训,值得深思。

在诡异和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普通百姓深感作为个人的渺小和局限;另一方面,政府的任何决策都直接决定着亿万家庭的命运。而如何使政府的决策不成为失策,实际上又不是政府中作决策的那几个少数人的事。在这个命运攸关的时刻,亿万草民是否只能逆来顺受呢?是不是应该群策群力呢?

此次病毒是对当今人类的一大挑战,即然躲不过,就必须面对。既然是对人类的挑战,就不是一国一地的事。既然不是一国一地的事,是不是应该团结各国,集中精力,共同对疫呢?

既然会是持久抗疫,全球抗疫,民众中的掉以轻心、以邻为壑、盲目自豪就不应该助长。

开封的关键时刻,疫情反复的风险却仍然不明,开封势在必行,但如何开封,中国又面临非常困难的抉择。任何困难的抉择都是对决策者人品、心胸、胆识和眼界的大考。群言固然可畏,更可助也。举棋不定,朝令夕改,远非明主所为。

希望我多虑。人微言轻,抛砖引玉,望有识者及在位者思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