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踏上宁夏的土地,仅是为了打卡和填补空白。然而意想不到的收获却不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作家张贤亮的了解,不对,张贤亮还是杰出的一个企业家和著名的收藏家。
张贤亮不仅留给世人《灵与肉》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等众多的文学作品,还给我们留下了镇北堡西部影城(简称西部影城),一个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影城。
张贤亮父母家庭背景显赫,他的父亲张友农曾就读哈佛大学商学院,回国后任张学良的英文秘书。解放后不久张贤亮的父亲死在监狱中,受到他父亲的牵连,张贤亮1954年从北京到宁夏插队,1957年张贤亮因《大风歌》被打成右派,在宁夏劳动改造和监禁长达22年。据导游介绍,有一次张贤亮被派外出买盐,他误入现在西部影城里的明城堡和清城堡,当时两个城堡早己荒废,无人居住。
1979年张贤亮获得平反,他承包了两个城堡,开始向电影界推介镇北堡。1981年机会来了, 导演张军钊和当时还是摄影师的张艺谋在镇北堡拍摄了《一个和八个》电影,这是在镇北堡拍的首部电影。之后谢晋的《牧马人》,1987年张艺谋执导的首部电影《红高梁》等相继在此拍摄。张贤亮不收取摄制组一分钱,条件是搭制的道具要全部留下。这些电影的拍摄为后来镇北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张贤亮成立了镇北堡西部影城,他把全部积蓄76万元全部投入到西部影城。如今,己有200余部电影在此拍摄,西部影城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被被誉为"中国之最","宁夏之宝"。还有"宁夏之旅,必游影城"一说,可见西部影城在国内游客中的影响力。
我还没进入西部影城,就被影城大门上的字所吸引。张贤亮写的"行走长见识"和"旅游即读书"分别刻在大门柱子的两侧。横梁上立着他写的"知之门"三个大字。我看着大门,仿佛张贤亮正在向我叙说,走进这个知识的大门吧,旅游是一种读书的形式,能够增长知识和才干。
我走进了影城,先步入了明城。明城建于明朝1500年的弘治年间,是当时修建众多西北要塞之一,取名为镇北堡,1738年镇北堡毁于地震。明城的特点是原始,残破,荒凉。主要景点有文革大院,酒作坊等,红高粱电影里的酒作坊就在这拍摄。
1740年清朝乾隆皇帝下令重建镇北堡,现在这座清朝建的城堡是西部影城景点最多,最受游客青睐的地方。有牛魔王宫,观音阁,神秘山洞,幸运之门,影视一条街和柳家大院等。由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在柳家大院里拍摄了不少镜头。
西部影城中的清城和明城是"原始的",银川一条街是"现代的"。这是一条仿造的老银川的"柳树巷"。我是对街口大门上的文字很感兴趣,即"老银川街景,创立体文学"。然而我进了这条老街,感觉不对劲,街道上基本上没有游人,看来仿造的这条街不受游客的欢迎。虽有老银川街景,没有创立体文学。
我对西部影城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张贤亮的故居和张贤亮的收藏品。张贤亮在清城里建了一个自己居住的四合院,除了客厅,写字室等少数房间保持原样外,其它房间都用来介绍张贤亮的一生。仔细看过张贤亮苦难的前半生和辉煌的后半生的介绍,我不由地对张贤亮产生了敬仰和崇拜,张贤亮的"坚持梦想,争取辉????"这句名言深深打动了我,这也是我宁夏之旅的最大收获。
张贤亮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收藏家之一,他收藏的领域非常广泛。西部影城里主要展示了他收藏的家具和影视服饰。他收藏的家具,一套价格从十几万到几千万人民币不等。他收藏的一块硅化石距今己有2.8亿至3亿年,这块硅化石为镇城之宝。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展示的收藏品价值,至少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
1988年,在西部影城拍摄的电影《红高梁》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熊奖),张艺谋,巩俐和姜文也一举成名。 因此,才有了这个说法,中国电影从镇北堡西部影城走向了世界。
现在,镇北堡西部影城由张贤亮的儿子管理,希望他能继承好父业,把西部影城办得更好。西部影城大门。
张贤亮酷爱书法,他写的影城名字。
明城的景点塔林,拍摄《嗄达梅林》搭建的场景。
银川一条街的大门
银川一条街街景,几乎没有游人。不成功的复制品。
清城城门。
清城城墙。
明城城墙
清城
明城内的塔建的场景。
明城内的电影城景。
张贤亮故居大门。
张贤亮居住的四合院
张贤亮的写字室
张贤亮故居内的展示。
四合院一侧的长廊。
在四合院的房间里展示张贤亮一生的照片和经历。
张贤亮住过的草棚
张贤亮住过的土房子。
张贤亮的收藏。
张贤亮的收藏
张贤亮收藏的电影服装。
镇城之宝硅化石,距今2.8亿年至3亿年。
张贤亮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