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长天

历史就是思想与行动互为因果的循环过程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印度教和佛教】(四)佛教在印度之外的传播

(2025-02-15 08:25:21) 下一个

(四)佛教在印度之外的传播

 

一般认为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经由中亚传入中国的西北方。先是由商人,而后由印度的僧侣和中国的皈依者进行传播,至五胡乱华时期迎来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高峰。如同在印度,战争和苦难催生了受战争荼毒的民众渴望心灵慰籍的需要,尤其是五胡乱华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汉人,在异族统治下成了亡国奴。北方汉民族的生存危机和身份改变的绝望感,使得为受压迫者而建立的佛教获得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北方的主要宗教。虽然大、小乘佛教同时传入中国,但最终大乘佛教成为在中国的主流佛教宗派。

由于此前已经传入中国,所以在五代乱华亟需宗教抚慰时,佛教便被救急借用了。可以说,佛教在五胡乱华时的传播是“适逢其时”。如果不是有现成的佛教立即可用,300年的苦难也足以使中国北方产生出自己特色的全民宗教。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胡乱华300年的战争动荡局面,此时佛教已经在中国生了根。

佛教在唐朝达到鼎盛时期。武则天甚至按自己的容貌雕刻了卢舍那佛像。

到了17世纪清兵入关,汉民族又经历了一次生存危机,陷入身份改变的绝望,佛教也随之进入了又一个高峰时期。

五胡乱华时期佛教进一步传到朝鲜,200年后又传到日本。

由于地理便利的原因,佛教早在公元3世纪就开始传到东南亚,是为小乘佛教。

没有了印度教和种姓制度,佛教在东亚和东南亚完全不同于印度的社会结构里扎下了根,由此成为世界性宗教。

由于缺乏对自然界的正确认知,早期人类对自然界有着朴素的敬畏,这是宗教产生的心理因素。然而,印度教和佛教的产生以及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向我们揭示:一种被社会全体成员一致信仰的神(上帝)及其宗教,则是该社会中全体成员面临共同的危机——生死存亡或者是身份改变带来的绝望感——所促成的。而当宗教确立以后,作为全社会共同记忆的保留和传承则是另一回事了。

(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峻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ry888' 的评论 : 你怎么证明《圣经》是神写的?你看世界这个乱,神的管理水平很成问题。
Mary888 回复 悄悄话 基督教是神启示人,《圣经》的真正作者是神,只有一本;佛教是人找神,汗牛充栋的佛经书籍,任何人有点感悟写出来就成了经书,杂乱,一个人一生都读不完,更别说去消化研究。
为什么《圣经》是神写的,请google并阅读张郁岚著《认识真理》!
峻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isdombull' 的评论 : 你完全没看懂。我不是在研究佛学,而是在叙述佛教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在印度消亡的。
Wisdombull 回复 悄悄话 博主写这几篇关于佛教的文字,如果只是分享一下阅读社科文史类书籍所得,也算上是用心了。
只是想好心提醒一下,您写的这几篇文字,还没有摸到佛学的真谛啊,连一点边际也还没有着啊。
如果您真的想弄明白,您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 研究理论。如搞清楚哲学的基本问题:我是什么?我是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2. 调查实例。如你谈到了六道轮回,以后再出门旅游,不去游山玩水了,可以去寻找有上世记忆的人啊,去寻师访友(有神通的人)啊。
3. 个人实修。如打坐、入静、修楞严咒。佛经里讲的,都是可以一步一步修证到的。
峻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硅谷工匠' 的评论 : 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
硅谷工匠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佛教和基督教类似。都是基于truth,没有隐晦苦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