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静

行万里路,读万券书,淡泊尘缘,情系河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松花江上丰满发电厂忆旧之十三-炼焦遇险

(2025-11-18 19:56:10) 下一个

我到丰满发电厂后全国大炼钢铁高潮已经过去,但吉林市委仍不停地指挥全市搞各种生产大跃进运动,1960年秋提出了全民“大炼焦炭”大会战,要把吉林市的焦炭产量在年底前翻一番。这使我不禁想起两年前的往事。

1958年号召全民大练钢铁时我还在清华读四年级(我们的学制是五年,比其他大学多学一年)。清华园里也筑起了一些小高炉,各系师生停止正常教学和科研,纷纷投入“大跃进”的热潮。大部分人搞“大练钢铁”,少部分人搞其他“放卫星”的活动。我和另一同学王汉强被安排写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据说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是针对一般建筑物的,我们要写一本世界上没有的专门针对水工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其实,我们两个学生仔才刚学这门课程,对这个领域的知识仅有十分粗浅的了解,根本不具备撰写此书的条件。但系总支书记李恩元说:你们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打破常规、敢想敢干。于是我们便硬着头皮日夜赶工编写起来。经过东拼西凑再加上一些大跃进中出现的“新创造”例如竹筋混凝土之类的内容,两个月后我们写出了约六十万字的书稿,完成“著书”任务,三个月后此书就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此书编写和出版之快都堪称是“大跃进”的速度。作者署名是“清华大学师生”,它成为当年清华大学所放出的多个卫星之一。实际上这本粗制滥造的东西没有任何实际价值,以后也从未再版过。

    1958年冬天我们去黄河八里胡同坝址(在河南省新安县境内)实习,夜里火车经过的河北、河南千里铁路沿线只见两侧田地里人声鼎沸、无数个小高炉火光冲天。原来是人们在大炼钢铁连夜奋战。这让我看到了大跃进弥漫全国无处不在的狂热场景。

到八里胡同坝址后,我被安排在蔡安四老师带领下,去往上游步行踏勘库区,勘察建坝后未来淹没情况,我们沿黄河左岸向上游走了一百多里到达山西的垣曲县,再沿右岸往下游走回八里胡同。这一路经过的都是农村,这时正赶上大跃进高潮席卷大地,我们看到大炼钢铁占用了大量劳动力,成熟的庄稼无人收割倒在地里任其霉烂。柿子林下成片掉落的柿子来不及收捡都烂在地上。我们也赶上大办集体食堂的盛况。农民们老老少少敞开肚皮在食堂吃饭,我们走到哪里就在那里的集体食堂免费用餐,这真像共产主义社会已经到来似的。可惜好景不长,以后不久集体食堂的干饭变成了稀饭,再变成无饭可供。空前的大饥荒降临了!

    回到1960年秋天的丰满,吉林市委要求各行各业都要为大炼焦炭作出贡献,身为发电企业的丰满电分场厂也不能例外。于是全厂动员职工齐上阵,除运行分场值班人员外,都停下正常工作投入炼焦大会战。

在江东厂区外一片山坡上,人们迅速修起了两座简易的炼焦炉,在炉内架上木柴、搁入优质块煤,就点火烧起来。我作为炼焦队伍中的一员,接连几天奋战在炼焦工地上。抬煤、运柴、搬运烧好的焦炭,浑身大汗淋漓,忙个一刻不停。

那天下着雨,工地领导要我拉下鼓风机的电源停止給风。我立即用湿手去拉电闸被淋湿的把手,突然感到全身一麻、手被电闸把手紧紧吸住不能松开,我心里明白是触电了。望着山下流淌的松花江,我默念着:再见吧,亲人们,我意外地在丰满画上了生命的句号。正在此时我站在山坡湿地上的脚下一滑,猛然摔倒的拽力让我的手脱离了电闸把手,我虽然摔得泥泞满身但甩脱电击得救了!此次严重的教训使我牢牢记住,湿手湿鞋情况下绝不能触碰电器设备!

顺便说一下:就像土法炼钢得到的多为劣质钢一样,尽管炼焦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煤炭、木柴,我们炼出的焦炭也多为次品或废品,但在那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年代,这些损失都被跃进庆功的欢呼声淹没了。

图1,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封面

图2, 1958年铁路沿线的小高炉群

图3,大跃进的宣传画

图4,土法炼焦

2025-11-19完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有惊无险。前辈命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