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厂里决定对丰满大坝上游坝面作大面积防渗加固。安排我和另两位技术人员作工程设计。经过对国内外(苏联)有限的技术资料的调查搜集和丰满历年加固方法的比较论证后,确定采取在坝面挖除约两米深的风化混凝土,在原坝面位置支立钢筋混凝土预制防渗面板作为新坝面,其内填筑粗骨料(卵石),然后灌水泥浆填实的方案。
我完成了坝面加固技术设计和工程计划。特别是设计了3米宽、2米高、厚度15厘米的高强度高防渗大型钢筋混凝土预制面板,板内布置了单层双向钢筋网,周边布置有橡胶止水带。此面板按设计结构和材质要求在丰满修配厂内进行了室内工厂化的批量生产,并大量成功安设在上游坝面上。
这个方案施工前,我随同厂副总工程师王梅地去到正在修建的辽宁桓仁大坝工地的水电部第一工程局,签订了丰满上游坝面加固工程施工合同,然后由一局组织了一个工程处派赴丰满承担坝面施工任务。一年以后一局施工队伍撤离。丰满电厂自行组织人力,成立了前已述及的水工检修分场,对坝面继续进行施工。
电厂两台厂用机组在大坝进水口处未设控制闸门。进水由坝内阀门室内的一台大型阀门控制,然后分为两个管道经坝内通向两台厂用机组。但该阀门年久失灵已不能关闭,万一管道或阀门破裂,水流无法控制就会危及大坝和厂房的安全。所以加设进水口控制闸门势在必行。厂里安排我来设计这个厂用机组进水口的高压钢闸门。此闸门用于40米深的水下,技术要求较高。机械班潜水员到水下厂用机组进水口处做了详细的测量。我根据进水口图纸和水下测量结果,作了闸门的挡水面板设计和板后支撑结构设计,对各部件做了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配置了滑轨和止水设施。经电厂修配分场按图制作,验收交工后,从坝顶上游侧吊入水下一次安设成功。闸门与门框严密配合挡水工作正常。解决了一项威胁厂坝的重大隐患。
1962年丰满主厂房内载波电话室楼板大梁发生明显裂缝,威胁到其下方的电厂中枢要地中央控制室的设备和值班人员安全。由于一旦楼板垮塌后果严重,因此进行了紧急抢修加固。我当时负责作加固设计。我选取了加设两组两级同轴钢管柱(一级在中央控制室,另一级在中央控制室下方的电缆室)以加强大梁支撑的办法,每根钢管柱的两端均设加肋的承力盘,在不中断中央控制室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完成了加固工程,保障了中央控制室的安全。
我还参与了大坝坝基和坝体加固工程和观测设施改造项目的有关设计施工工作。因在其他章节已有涉及,此处不再细表。
1960年,水工分场主任黄连甲要我搞一项异想天开的革新-造人工宝石。当时,大跃进的思维还有广泛影响。黄连甲看到了一则苏联制造人工宝石的报道;利用高温高压可以将普通而廉价的三氧化二铝粉末烧结成贵重价昂的氧化铝人造宝石。他认为只要敢想敢干,我们也能制造人造宝石。于是安排我和钻孔班班长陈吉福来作这个工作。我们两人既无这方面的知识,又无相应的设备及资料。只能凭着一知半解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用气焊设备来烧结三氧化二铝粉末的装置,放在坝顶19坝段当时空置的瞭望室。我们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也未能制成人工宝石,工作最后以失败告终。后来才知道,生成人工宝石是要在专门工厂中,通过一整套复杂的设备和工艺,将三氧化二铝原料掺入铬、铁等元素,在严格控制的高温高压下,才能得到预期结果。我们在这个领域无知且盲目瞎闯,必然事与愿违,招致失败!这给了我深刻的教训。
1968至1969年文革期间,我被下放到新成立的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的812分场的铸造班。在此期间我一面参加做砂型和化铁浇铸等劳动,一面搞了一些革新,如设计制作电动筛砂机、起吊化铁炉的桅杆起重机、翻砂厂房内的桥式起重机、加工砂型的烘干窑等。在自己的非专业领域,吸取人造宝石失败的殷鉴,运用基本知识,通过谨慎的实践摸索,能完成这些革新,对我是一场很好的锻炼。这些容我在后面章节再详述。

图1,高强度高防渗大型钢筋混凝土预制面板

图2,深水平面钢闸门

图3,六十年代电厂中央控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