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溪,延陵古邑
----《延陵古邑无人知,史志舆图难入时》
一望三县古焦溪 名邑延陵埋稻畦
绿水逶迤通震泽 青山寂寞匿黄骊
千年城郭无踪影 十里长街没草泥
青史无标渐湮灭 惟馀风月绿杨堤
自序
焦溪,座落在常州、江阴、无锡三地的交界处。三山环抱,河流纵横,是我朝思暮想的故乡。2014年,焦溪先后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两个殊荣。相信社会各界的关心下,焦溪古镇必将有重大的发展,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出于游子的故乡情,渔夫十分关心这方面的进展,想为古镇的发展做一些文化方面的铺垫工作,共收集了400余篇有关焦溪山水、古迹、风情的诗作或焦溪诗人的代表性作品。其中历代名家硕彦自不待言,即如焦溪本土诗人如唐代魏璞、元末明初东南大儒谢应芳、清代阳湖派代表性文人李兆洛、创立舜山书院的江南硕儒是仲明、文武双进士奚寅、儒将承越等人,都有诗文传世。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的风貌,真实记录了焦溪的历史人文状况。既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又是难得的文艺精品。最能代表焦溪诗作水平的是咏菊花诗。1869年《焦溪菊社》的一批文人,聚会赏菊,拟定“种菊、访菊、买菊、担菊、载菊、供菊………”等20题,抽签分题,即席吟咏30余篇,后来编成《菊社吟草》刊印。一时在江南各地传为美谈,争相求观。本人目前只收集到其中20首,其余30多首菊花诗,是后来焦溪诗人的作品,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收集有关诗作的同时,渔夫创作了100余篇诗作,主题涉及:
1.近几十年消失的古迹如朱元璋老师焦先生墓,唐代高僧鸟窠禅师遗迹芦岐庵。有作品《焦丙墓》,《仙人墩白公问道》等诗篇,以资怀古;
2.涉及因近几十年交通发展、十座古桥消失六座,殊为可惜。有《忆惠通桥》、《忆宝善桥》等十余篇诗作,抒发难忘石桥之情;
3.因无序发展消失的舜过山山顶池塘自然景观。有作品《眉岭月池》、《硃凹雨涧》等诗篇,给后人留作纪念;
4.焦溪在抗战期间受到日寇蹂躏。遗迹正在被遗忘,有作品《西园惨案》、《火烧焦溪》等诗篇,希望后人不忘国耻。
5.焦溪有好几家世代名医,医德医风世代受到尊敬,近代也出了不少名医,是焦溪文化的一部份,有作品《焦垫医林》、《传世医德》等篇,希望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发扬;
6.戏曲,曾在焦溪地区受到热烈欢迎,焦溪人曾经如醉如痴、盛况空前。有作品《竹枝词》、《大华戏院》等记录了当时盛况;
7.焦溪的美食八乡闻名,为此创作了《扣肉》、《羊肉》、《川丸子》等诗篇;
8.焦溪历史上有名的副业编织蒲包曾走入千家万户,为此创作了《蒲包叹》、《竹枝词》等诗篇。
此外作者研究了古镇的历史和地理变化,发现了古代地理环境与当前不同,历史上苏南腹地存在一个烟波浩渺的古芙蓉湖,焦溪位于古芙蓉湖和长江之间、古芙蓉湖北岸,那里,古芙蓉湖同长江之间距离最近,因此也是古代南北水路交通枢纽,隋唐以前是古运河江南段的必经通道,这一点由古籍《越绝书.吴地篇》所记载,为此作者撰写了诗篇《咏吴国水犀军征楚过焦溪古运河》、《石堰三山港》。
原先,大家都不知道延陵古邑的具体位置,这次竟然意外发现就在焦溪麻皮桥一带,在春秋末年,它是延陵季札的治所、故居所在的中心城市。传说延陵季札,当年隐居在舜山之下;从遗址来看,他是居住在舜山之西的城里,是在治理延陵,按其处世为人,肩负治理延陵的重大职责,也不可能置治理邦国重大责任于不顾,自己在舜山之下享受渔钓之乐。这一点也可从他的坟茔,不葬于舜山之上,而葬于延陵古邑之北、现在的位置所证实。因此创作了《延陵古邑》、《辋川怀古》等诗篇。并希望当地政府对古运河遗址、延陵古邑遗址进行考察、加以保护。
传说焦溪附近有众多虞舜巡幸江南的遗迹,如舜田、舜井、舜河等等,但是全国到处都有舜的遗迹,其真实性有待证实。作者认为:从古地理角度看,舜帝从中原到江南,进行开拓,驻足于这个当年水陆交通的枢纽、咽喉要地,是极有可能的。选择这个地区建立开拓江南的大本营,恰恰反映出舜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因此创作了《咏虞舜高山驻跸》、《破解焦垫圣贤之乡谜团》,追思舜帝抵达江南情景。至于秦始皇巡幸吴越,路过焦溪,登秦望山远眺,从古代交通地理的角度判断,那是毫无悬念。因之创作了《秦望山遇雨》、《遗恨》同秦皇有关的诗篇,还根据传说,创作了吴王登乌塔岭的篇章。
黄天荡之战是奠定南宋江山的关键性战役,金兀术十多万大军被韩世忠八千水军围于黄天荡,这个黄天荡究竟在什么地方?历史上镇江附近从来没有这个地名,而焦溪地区的黄天荡,历史上从来这么称呼。从地理、历史、军事常识、考古史料、家谱记载看,这里才是黄天荡之战的所在地。只有芙蓉湖和长江才能行驶巨舰,作为八千水军的舞台,前后夹击,包围数十万陷于沼泽的金兀术大军。其它地形,都不足以让史家采用“包围”这种字眼,因此,渔夫创作了诗篇《黄天荡之战怀古》 。
焦溪古镇,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有这么深厚的文化遗存、有这多美好的诗作存世,确实难能可贵。希望这本薄薄的诗集,能成为介绍古镇的一张历史名片,有助于大家对古镇历史文化、古迹风景、风土人情的了解,渔夫将深感荣幸!
本书编著过程中,得到了好友、乡彦胡南邦先生的帮助和支持,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文史资料、诗词材料,还对文字进行了修改,在此谨表真挚的谢意。焦溪王益中、潘文瑞先生提供了有关焦溪现状、诗人生平方面重要信息,在此一并致谢。
焦溪 河屯基 梁溪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