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锡山水名胜诗钞》卷一 吴越春秋 之一

(2020-02-24 18:10:40) 下一个
 
泰伯奔吴     
 
.   泰伯是吴地文化始祖,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周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有子姬昌。太王认为季历和孙子姬昌,将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泰伯明白父亲心思,偕同二弟离开岐山,来到荆蛮,断发纹身,含辛茹苦,披荆斩棘,另辟锦绣江山。
 
 (一)
 
秉承父志避荆蛮 断发纹身示不还¹
 
三让周基成帝业² 世居梅里饬河山
 
首开伯渎通江海³ 更立吴邦建隘关?
 
农牧蚕桑由此始 千秋至德照人间?
 
【注】
1.断发纹身:当时荆蛮风俗,头发剪得很短,身上刺龙蛇花纹,中原人认为是野蛮。
2.三让周基,指泰伯多次让出王位,由更合适的贤者主政,得以完成消灭残暴的殷商王朝、建立八百年周王朝大业。
3.伯渎,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条人工运河,长四十二公里,有航运灌溉之利。
4.吴邦,吴地的村镇、市集。关隘,指城门关口,有城垣,可防卫,从而建立了政权。
5.至德,就是最高德行,这是孔子对泰伯的评价,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最后一句的意思是:老百姓纵使没有得到实惠,也无不交口称赞。
 
【背景材料】
    泰伯,姬姓,岐山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人,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古公亶父之长子。因礼让王位,与弟仲雍托言采药而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随乡入俗,断发纹身。泰伯德行感人,荆蛮义之,归附者千余家,被奉为吴地君主,自号“句吴”。 
 
    泰伯治国有方,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传授给吴民,教之识字、耕织,大力发展农牧生产,兴修水利,开凿运河,逐渐兴起了制陶和冶铸工业,境内黎庶殷富,国泰民安。
    泰伯卒于武乙四年,在位49年,寿9l岁。卒后葬梅里东北皇山(今称鸿山)。
    东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命吴郡太守麋豹监修泰伯墓,并在泰伯故城中(以宅为祠)建造泰伯庙。
    晋明帝追封泰伯为“三让王”,宋哲宗追封泰伯为“至德侯”,后宋徽宗追封为王,明太祖敕封为“吴泰伯之神”。泰伯庙、泰伯墓建立至今历一千八百余年,祭祀未断。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为泰伯生日,“泰伯庙会”习俗沿袭至今。农历三月初三,为泰伯忌日,百姓来自四面八方,到泰伯墓前设酒祭祀,怀念、祭奠这位三让天下、开发江南的吴地始祖。司马迁《史记》中,把他列为《帝王世家》之首。  
 
【评论】
    泰伯,自从孔子给予推崇以后,历史上诸多名人硕儒,写过无数词章进行歌颂,大多着重颂扬其仁让高风。这篇诗也颂扬泰伯“千秋至德照人间”。 这里所指的至德,除了仁让岐山周原的王位,以致周文王有机会施展才能,创建八百年周基,完成大周“帝业”;诗中更强调他另辟锦绣江山,“长居梅里饬河山”从而对吴地农牧、蚕桑、航运、水利、市墟、关隘建设,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除了道德层面,更有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长远贡献。
    有些骨肉同胞,为争遗产反目成仇;古来多少次宫廷争端,无不酿成血雨腥风!同泰伯相比何其渺小!泰伯不争一朝一夕,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目光远大,这个王位有人要,就去另外的地方寻找机会,另外去开拓、创立一番事业。这是我们要向泰伯学习的地方。诗中强调“首开伯渎通江海,更建吴邦立关隘。”、“农牧蚕桑由此始”交通、关隘、农桑是农业社会的立国之本,泰伯抓住了根本问题, 创建了自己的千秋大业。
 
 
 
《泰伯》     明•建文帝
远隐停骖泰伯乡¹ 仰瞻墓宇法先王
避荆不为君臣义 采药能全父子纲
八百周基无足贵 千秋爼豆有余香²
深惭今日争天下 遗笑句吴至德邦
【注】
1停骖:骖cān 古代指驾在车辆旁的马  。
2爼豆:爼zǔ 和豆,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两种礼器。
【背景材料】
   明•建文帝,朱元璋嫡孙,因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帝室劲旅被歼,国破家亡,1402年六月初,在逃难途中路过无锡,有感而留诗。
 
 
 
(二
 
奔吴另构天  四望尽人烟
  
百里城垣没  千年古井寒
 
山河依旧好  人事已非前
 
风俗如今异  争权不让贤 
 
 
《咏泰伯》
宋•李崧(1166―1243)
三让成周业  东南文教开 
句吴冠中夏  陵寝仰崇台 
古道不复见  斯氏良可哀 
空山闻落木  清响自天来  
 
 
(三)
 
仁让高风千古敬  纹身断发辟蛮村
 
江南今日繁华地  全仗奔吴泰伯恩
 
 
(四)
.
西别岐山五十春      呕心沥血化蛮村
 
秉持周礼冰霜操  陶沐豳风雨露恩 ¹、²
 
荆地昌明应贵本³ 三吴发达莫忘根
 
 请看伯渎清清水 万古流香照月魂
【注】
1.《豳风》,是《诗经》中《国风》之一,有诗七篇,其中多描写农家生活,辛勤力作的情景,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这里既是指文化如诗歌、文字,又是指泰伯带去的中原先进风俗习惯、礼仪、生活方式等等。
2.陶沐:谓蒙受德泽教化。
3.贵本:谓重视根本的、重要的事物。
 
【背景材料】
  泰伯定居梅里,推行农耕、教化民众,兴修水利、栽桑养蚕,饲养鸡鸭牛羊,改一熟为两熟。改散居“搭棚为窝”为建立村巷,改半生食为熟食,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健康水准。这一切为吴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封面封底
封2 沁水斋人书法作品  灵山大佛
张永祥书法作品 鼋头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