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5日。邮轮将我们带到挪威的朗伊尔城(Longyearbyen)。此地离北极只有一千三百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北的普通人定居地。目前大约有两千五百人居住在此。
虽然处在极昼状态,看不到夜间的星空,可是也基本上看不到白天的太阳,因为总是阴沉沉的。
不过这里有水墨画般的美。
下面的码头很小。
到了可以下船时间,不知道有没有人下船,只知道越来越多的人排起越来越长的队。
等着也是等着,我们和前面一对来自美国的夫妻攀谈起来。妻子看上去是亚洲人,只说英语。丈夫是白人。他们退休多年,常坐邮轮。这次他们订了当地旅行社的两小时陆地游。已经迟到了,可是队伍还是纹丝不动。这让他们非常无奈。
我们准备下船后试着租辆车。如果没有车,就步行到种子库瞧瞧,再去走步道,看看能不能走到几英里外的冰川。
听到这个计划,那位先生立刻严肃地对我们说:小镇四周都有熊的标志,千万不要走出这些标志。“标记外面危险!这里有北极熊出没。它们很少睡觉,它们很饿,它们非常有攻击性。如果走出安全界限,一定要有导游。他们都带着枪保护大家”。他还把他们订的陆地游给我们看,“如果他们还有座位,一定会欢迎你们参加”。
我听得心惊肉跳。表示一定留在安全区域。邮轮结束后我们还要环游冰岛,我可不想参观北极熊的肚子。
在邮轮里的走廊里站了一个多小时后的 11 点,我们才被连挤带拥地推出邮轮,个子高的人在跨出邮轮的瞬间还得低头才不至于碰了脑袋。非常糟糕的经历。
下了船我们一头扎进游客中心,结果当地当日的旅游项目已经全部订出去。那就去看看能不能租到车吧。
离开码头不久便看到租车的招牌,可是除了一个洗车的地方,没有找到租车公司。只好继续往小镇方向走。
这个流动加油站外面醒目地提醒人们此地的经纬度。
沿途有一男一女两位少年自愿者,询问一下租车公司的地址。答案是:就是刚才洗车的地方。今天是星期日,可能需要打电话叫他们。同时我们再次被告知“不要走到熊的标志以外”,尽管他们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北极熊。
算了,不想走回头路,还是先去镇上看看吧,反正那条3.5英里长的“Longyearbyen Loop via Elvelieit” 步道也是绕镇一圈。
没走多远,看到昨天才结识的朋友 Ben, Bill, Connie 和阿王。和我们一样,今天只能镇上闲逛。所以还是一起走好了。
恐龙雕像
《煤矿工人》
朗伊尔城(Longyearbyen)其实是个小镇。 1926 年之前这儿被称为朗伊尔(Longyear),其名字来自美国人约翰·芒罗·朗伊尔。他的北极煤炭公司于 1906 年开始在此开采煤矿。10年后公司由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煤炭公司 (SNSK) 接管。直至 2017 年停产。
所以这个地方基本是一个煤城。
现在的小镇在往旅游业发展。
挪威极地探险家和作家“艾文德·阿斯特鲁普(Eivind Astrup, 1871-1895)和他的格陵兰犬”雕像。阿斯特鲁普曾经在1891和1893年两次参加格林兰北部的探险活动。他把这两次探险经历写成两本书,都非常受欢迎。
1895年圣诞节期间24岁的阿斯特鲁普独自出行去见朋友,但并未如期抵达。大约一个月后他的尸体被发现。死因不明。
这些几乎雷同的房子是不是当年矿工的宿舍?现在是不是旅行者暂住的地方?
关于天气,网上有这样的介绍:朗伊尔城在 4 月中旬至 8 月底经历午夜太阳,在 10 月底至 2 月中经历极夜。由于山脉遮蔽,朗伊尔城直到 3 月 8 日左右才能见到太阳。11 月到 3 月,该镇通常被大雪覆盖。
曾经的 2 号矿井外部。
步道(也就是公路)最远处是公路的尽头,也是步道的拐点。这儿有一个北极熊的标志,告诉大家前面是险境。
再往前走几英里就是冰川。看着厚厚的积雪,加上熊的阴影,我早就没有了前行的勇气。领导和 Bill 试着走了几步,很快发现如果没有任何装备,一尺深的雪不会让我们走很远。
没有什么选择,我们按照步道路线右转,过了朗伊尔城河,往回走。
到处都有废弃的煤矿设施和裸露的管道。
纪念埃纳尔·斯维尔德鲁普(Einar Sverdrup, 1895 – 1942) 的方尖碑。斯维尔德鲁当时是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挪威煤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二战时期他参与了夺回斯瓦尔巴群岛的行动并成为其领导者,行动中他乘坐的船被德军飞机击沉,斯维尔德鲁普也因此丧生。他死后被授予带剑战争十字勋章。
曾经的 1 号矿井设备。
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个墓地。我们突然想到“这里不是不许死亡吗? 为什么不许死亡呢?”
同行的 Connie 立刻边走边Google起来。原来朗伊尔城的永久冻土阻止了尸体的腐烂,而无法腐烂的尸体可能传播疾病。所以这里不许埋葬死者。
回家后我又查了一下:该公墓建于1918年,主要安葬着在矿难和1918年西班牙流感中丧生的人员。。。1950 年以来,该镇禁止新的埋葬,以防止疾病的潜在传播。在朗伊尔城去世的人员现在被空运回挪威大陆埋葬或火化。
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女性通常会在妊娠晚期前往挪威大陆分娩。
所以这里是地球上少数几个无法出生或死亡的地方之一。
朗伊尔城学校,包含小学和中学。学校约有二百多名学生和四十几位教师。
14岁少年约翰内斯·布奥的纪念碑。
2011年挪威Olso附近两个小时内发生两起由本国极右分子制造的恐怖事件。其中一件发生在于特岛(Utoya)工党的青年夏令营。一个身穿警服的恐怖分子持枪随轮渡上岛,随后大开杀戒。因为交通不便和执法人员的无力,最终导致69人惨死,42人受伤。最年轻的遇难者是两位年仅14岁的少年。一位来自新西兰,一位就是约翰内斯·布奥。
记得几年前看过根据这个惨案拍的电影《于特岛:7月22日(Utøya: July 22)》,很多细节不记得了,但是几个场景还历历在目。
小镇上的教堂。
和镇上许多设施一样,进门要脱鞋或者套上塑料袋子一样的鞋套。我猜是长期的习惯,煤矿社区的需求。
礼拜堂在二楼。
祭坛和普通的教堂不太一样。
二楼的另一半好像是社区活动中心。一个角落还有纪念品商店的功能。
到处都有煤矿留下的痕迹。
六月中旬,看不到一根绿草,更没有树木。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可以享受户外野餐。
电信公司门口的驯鹿在冰点的环境似乎发现了春意。
停车的地方有这种电桩,用来保持发动机的温度,防止温度过低使得汽车无法启动。
二战纪念碑,纪念二战期间的战士们,是他们抵挡了试图占领矿井的德国人。
不知道什么情况可以拉响这口钟。
只有一米高的日晷。晷针是北极熊与人互动的形态。
居然还有公交车站!在一个多雪寒冷的地方,这个挡风、避雪的车站真暖心。
走回船上吃饭。边吃边看着外面,发现有些人越过安全标志往种子站方向走。我们心里痒痒的。离种子站这么近了,没有去看看,不甘心。
正在这时,收到 Bill 微信,他想去种子站。那就更不犹豫了,出发!
往种子库走的过程中,虽然一直在聊天,我的心里还是有点小紧张,而且坚持尽量走在靠近海水的一边,好像离山坡多隔一条公路也多一点安全保障似的。
不知这个圆筒形建筑是什么,防熊避难所、科研人员的工作室还是水罐?
远处是朗伊尔城机场。
看到种子库!种子库全名是“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这是一个安全的地下设施,能够储存数百万份农作物种子。该设施的设计旨在防范自然和人为灾害,包括全球变暖、洪水、火灾和核浩劫。
种子库门口的金属牌上刻着下面的信息: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是世界上最大的作物多样性安全备份。它位于山体内部130米深处,将来自世界各地的作物多样性种子样本储存在-18°C的恒温环境中。
种子库不对公众开放。
站在种子库门口,想着门的那一边,大山深处,冻土下方。一份份来自世界各地的种子,那是对未来的保障。心中还是有些莫名的激动。
导游在种子库门口给他的客人讲解。他真的背着枪!
Bill 原来还想继续往远走,看看附近的煤矿和其他设施。我看种子库附近徘徊的人几乎都是开车来的,而且正在陆续离开。见状我想立刻往回走,两位男士也没有坚持,一同离开。
往回走的小插曲:一个女士远远地喊我们,等她追上我们,气喘吁吁地指着山上的白点说是北极熊。吓得我差一点跳起来。仔细看看,那是驯鹿啊!女子非常不好意思,一边捂着脸离开,一边道歉。
结束探险,回到船上。
那天是华氏30度,摄氏零下1度,没有日落。
这是午夜(00:01 am)的朗伊尔城。
非常幸运的一天,我们到了世界上最北的小镇,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冠上“最北”二字,最北的邮局、学校、图书馆、墓地、 教堂、机场…
不过因为是星期日,很多地方不开。
我们还有幸近距离接触种子库。而且安全无恙地返回邮轮。
朗伊尔城,一个太多值得玩味和探讨的地方。下一站,我们将抵达冰岛。
那天的手机耗尽最后的电力,记录停止在:28200 步,11.6 英里,26 层楼。
部分信息来自网络,欢迎指正。
2025.08.06. 大底特律
我刚开始也吓一跳,哈哈哈。这篇很应景,马上二战80周年庆。枣泥伉俪的两张片片很喜欢。还有邮轮背后冰川的两张像明信片。冒泡点赞枣泥大帖,长周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