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們要什麼”,這是主耶穌在地上傳福音時,對跟隨祂的彼得兄弟二人問的一句話,記載在聖經約翰福音裡。
經文是這樣説的:”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 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就問他們說:’你們要甚麼?’.....。”(約翰福音:1:35-38a)
本人讀約翰福音書時,從未注意過這句話有什麼特別。直到有一次查經,牧師有意挑出來分享,鼓勵大家思考。牧師當時還引用了主耶穌對那些想要跟隨祂的門徒說的另外一段話。主耶穌説:”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8:20)
說實話,"你們要什麼” 這句話第一次震撼到了我,因為我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相信很多基督徒和我一樣,也不曾想過:跟隨耶穌到底要什麼?
如果説"什麼都不要”,似乎有些虛偽、不實在。最初信主想要什麼,捫心自問,好像自己並不是很清楚。所以,重生得救後,餵養也不足,生命"孱弱”、處於被動地成長,靈裡比較怠惰,無論是敬拜、查經、禱告或團契,並非有太大的熱情。
通常基督徒重生得救後,生命需要成長,也一定會成長,但成長的速度這取決於"新生命”孕育期間和誕生後的營養。猶如一個嬰兒,假如這個生命在母腹的孕育過程中,汲取的營養不足或垃圾食物,那麼他們出生後一定弱不經風,也不愛吃奶。如果生出後母親也不精心照料,嬰兒即使勉強活了下來,生命會一直處於"幼兒”狀態,不但他們的身體"畸形”,心志也會一直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隨心所欲、自私自利。他們所要的東西都是些短暫看得見的,皆處於"自我得益”的動機。如果願望沒達到,就會大哭大鬧,甚至離家出走。
這樣講是想說明,如何帶領人信主、跟隨主,是至關重要的大事,否則,教會都是些"畸形兒”。不可把主耶穌的救恩"廉價化”、"庸俗化”,即,用世上所謂的"福”吸引人來到教會,或以地上的好處誤導人跟隨耶穌,致使信徒的生命不但不會成長,反而當神沒有滿足他們的願望時,他們極易軟弱跌倒、離開神。
神是主,祂是愛,祂的心意永遠是良善的,知道什麼對人是最好的。因此,神一定會供應人所需要的,但不會滿足人所要的。主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不是賜給人世上看得見那一點點的"福”,而是看不見的更大"福”,就是救人脫離罪;因人悔改和信心得到神所賜的新生命。
有一次一個姐妹帶領小組查經,經文講到主耶穌醫治瞎子。那個姐妹重點一直分享醫治,並用各種例子證明病得醫治對人認識神的重要性,鼓勵大家有病要有信心向神禱告。她甚至現身說法,説自己得了一種病沒有看醫生,而是參加了一次醫治大會。因牧師的禱告和她自己的信心,病就痊癒了,直到現在。
我不敢隨便判斷這個姐妹所說的是否是事實,但至少偏離聖經的真意,錯解主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
其一:如果主耶穌單單為了滿足人的肉體需要,祂沒有必要放下天上的榮耀來到地上、成為人的樣式,在世上三十三年遭受人的嫉妒、辱駡、鞭打,.......最後無罪的主竟被罪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主耶穌有必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受如此的痛苦麽?
其二:主耶穌名字的意思在聖經裡講得很清楚,就是:”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1:21b)
其三:如果衹為了今生,世人沒有必要信耶穌。那些抵擋神的非基督徒,他們得到的物質和錢財遠比基督徒富足。不但如此,他們吃得腦滿腸肥,身體無恙,享盡天下之樂,每天隨心所欲、也懼怕神,......為什麼人還要多此一舉信耶穌呢?
其四:祇有病得醫治,才是神的憐憫和信實麽?才是對神有信心麽?保羅身上有一根"刺”,他向神祈求過三次,希望神幇他除去,但是神都沒有應允,如何解釋呢?難道神對他沒有憐憫、沒有信實麽?或者説他跟神禱告的信心不夠大麽?
然而,神是怎麼回應保羅的呢?他對保羅説:”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12:9)
保羅清楚地明白,神之所以沒有應允他的禱告,實際上是為了他的益處。所以,他就完全順服神。(參見哥林多後書:12:1-8)
二:
既然主耶穌來到世上不是為了滿足人肉體的需要,那祂為什麼在地上時行了很多神跡,醫治很多病人呢?甚至使死人復活?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那時主耶穌救恩還沒有完成,人們對祂的身份不是很清楚;
二是,主耶穌出於對人的憐憫,因為祂眷顧那些貧窮的、有病痛的、地位地下的人。
三是,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主耶穌藉著神跡,顯明祂的身份和權柄,讓人知道:祂就是神! 祂就是舊約所說的"彌賽亞”!
當時耶穌在地上傳福音時,跟隨祂的人都要些什麼呢?在此例舉幾處經文。
1.要醫治
病人得醫治的條件是:一方面人承認自己有病,希望得主醫治;另一方面,主耶穌"肯”醫治。祂有主權,因為祂是神!
1)治癒麻風病人
”耶穌下了山,有許多人跟著他祂。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拜祂,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 他的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馬太福音:8:1-4)
同樣也記載在馬可福音裡。”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 大痳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耶穌嚴嚴的囑咐他,就打發他走,對他說:’你要謹慎,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馬可福音:1:40-44)
路加福音也記載了同樣一件事情。聖經説:”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痳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 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 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那裡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 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路加福音:17:11-19)
2)治癒癱瘓病人
”耶穌進了迦百農,有一個百夫長進前來,求他說:’主啊,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裡,甚是疼苦。’ 耶穌說:’我去醫治他。’ 百夫長回答說:’主阿,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耶穌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那時,他的僕人就好了。”(馬太福音:8:5-8;13)
2.要"官位”
”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他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耶穌說:’你要甚麼呢?’ 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在你左邊。’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說:’我們能。’”(馬太福音:20:20-22)
當時門徒對耶穌認識並不清楚,以為祂到地上來會作王、要帶領猶太人推翻當時的羅馬人的統治,建立一個地上的王國來救贖以色列百姓。所以,這位母親希望自己的兩個兒子跟隨耶穌,將來可以得到一官半職、做主耶穌的左膀右臂。而婦人的兩個兒子也沒有聽懂主耶穌對他們講的話,就敢誇口承諾。
3.要食物
主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神跡後,有許多人來尋找祂。
聖經記載説:”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裡,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既在海那邊找著了,就對他說:’拉比,是幾時到這裡來的。’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 眾人問祂說:’我們當行甚麼,纔算作神的工呢?’ 耶穌回答說:’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作神的工。’”(約翰福音:6:24-29)
接著,經文的後面,主耶穌就對門徒説:”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翰福音:6:63)
所以,主耶穌的話一目了然,是要人看重屬靈的生命,而滿足肉體的食物。
4. 要永生
持守律法的年輕財主,一心想要得永生,希望知道如何靠著行善行才能得到,而不是信耶穌。
聖經説:”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夫子,我該作甚麼善事,纔能得永生?’ 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以善事問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 他說:’甚麼誡命?’ 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 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甚麼呢?’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馬太福音:19:16-22)
雖然神頒下律法給以色列民,但世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守住全律法而不犯罪。人違犯了一條,就等於違犯了眾條。因此,人無論如何都無法靠行善或者守律法得到永生,何況這位年輕財主所看重的是祂的財富,而神律法的總綱是:愛神,愛人,而且要愛人如己。所以,他做不到。
因此,世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靠著善行得到永生、來到神面前的。這就是主耶穌要告訴那個年輕財主的重點:不藉著祂,沒有人可以得到永生。
三:
現今主耶穌的救恩已經完成,神的啟示也已經完畢,而且主耶穌昇天後,神又把聖靈降下來,賜給凡是接受耶穌做救主和生命主的人。所以,今天的信徒可以藉著聖經明白神的心意,藉著聖靈幫助、屬靈生命可以成長,因此,信徒不該再做幼稚無知的人。然而不幸的是,今天仍有些信徒與當年耶穌的門徒相似,所要的東西大同小異,也都是些眼見或滿足自己慾望的東西。
1.病得醫治
有的教會以病得醫治方式傳福音,常常舉行"醫病”佈道大會吸引人到教會。他們喜歡用主耶穌在地上給人治病的例子,將人的眼光集中在神在乎的是人的健康,顧念的衹是人在地上的需要,使信徒活著仍然以眼見的為盼望。把神拯救罪人的救恩,廉價解釋為醫治身體的病痛,甚至強調,禱告時要對神的信心,相信祂一定醫治,你的病就一定痊癒,因為祂愛你,祂有憐憫。
這樣對信仰勢必造成混擾,讓人看不清到底自己是主,還是神是主? 神難道一定要滿足人的要求麽?祂沒有自己的主權麽?人可以靠禱告主宰神的旨意麽?另外,主耶穌來到世上僅僅為了保證人的健康,不生病,或是有病得醫治麽? 人的肉體不死麽?即使活了兩百歲,甚至舊約時代壽命最長的瑪土撒拉九百六十九歲,最終不還是死了的麽?以後的人活得再長,也不過一百多歲,有超過他的麽?
再重複説一次,如果主耶穌來到世上僅僅為了人的肉體生命,祂遭受如此的痛苦值得麽?那些不信祂的人,不也活得健健康康的麼?
2.發財致富
有些牧者把神的愛了"世俗化”,把神的”祝福”簡化為使人發財、心想事成.....,使教會人數增長、奉獻增多。
有一對朋友夫妻生意做得很大,買了一棟百萬豪宅。他們邀請牧師替他們祝福,牧師很開心,二話不說,親自登門為他們做祝福禱告,甚至豪宅的每一個房間都不落下。牧師希望他們生意做得更大。當然,牧師曉得,他們越富有,他們會對教會財政貢獻就越大。
以這種方式帶領會眾,其實與到廟裡燒香拜佛沒有什麼區別,衹不過所念的經、建築結構等不同而已,不是麽?
3. 事業成功
要事業成功,往往體現在年輕人的追求,或父母對孩子寄予的厚望。這是教會常見的現象,就是渴望神幫助自己的兒女能考進名校,並美其名曰説,孩子成功可以榮耀神的名。是為了榮耀神的名麽?還是榮耀自己的名呢?
這種現象會互相"傳染”影響的。有一個姐妹的孩子剛剛兩三歲,看到教會別的家長給自己孩子報各種學習班,心甚焦慮,説:”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提前學了很多東西,而我的孩子還未起步,在’起跑線’上就輸給別人家的孩子了。” 所以,為了不落人後,她不惜也花大錢讓孩子學各種”八般武藝”,以期趕上或超過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不但普通信徒如此,有的教會牧者也同樣追求"世界”,甚至不惜丟下牧者該承擔的教會事工,而花大量時間陪同兒女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為進名校加分的項目做準備,目的希望自己兒女在世上有朝一日"出人頭地”、"事業有成”、...。
4. 求方言恩賜
有一天一個朋友電話,説她準備在接下來的主日受洗,希望朋友能參加為她祝賀。聽到有人信主很高興,當然會去參加。
敬拜時間到了,他們的音樂震耳欲聾,打擊樂多於弦樂。一首詩歌不管長短,不斷重複數次,一共唱詩五六首。唱詩時,大多會眾閉著眼睛、雙手高舉,完全陶醉、沉浸在其中。唱詩近一小時後牧師開始講道。牧師先讀了一段很短的經文,然後就"天馬行空”、不切經文主題地大侃起來,不斷鼓勵會眾祈求神賜説方言的恩賜。牧師還以自己的太太為例,説,他太太跟神的關係非常親密,神就賜給她極大的恩賜:會説方言。有一次他跟太太吵架,太太就用方言向神告他的狀,而他卻聽不懂太太説的內容....。
"方言”是什麼? 其實是"別國”或"別鄉”的語言,目的是讓聽的人可以聽懂"福音”。如果沒人聽得懂,有意義麽?會造就別人麽?保羅如何談到"方言”的呢?他説:”.....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所以,那說方言的,就當求著能翻出來。”(哥林多前書:14:12-13)
四:
"你們要什麼”? 這句話雖短,文字也很簡單,但卻意味深長。這是基督徒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是要賜福於人的神? 還是要神賜給人的東西? 這兩句話的"賓語”不同,一個是"神”,一個是"東西”。
當耶穌門徒想跟隨祂時,祂為什麼沒有很快答説"好”或"可以”,而卻説:”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8:20)?因為主耶穌不希望他們衹是被祂所行的神跡而吸引。
所以,當聽完主耶穌這段話,立刻就有一個門徒找藉口説:”主阿,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馬太福音:8:21) 這個門徒發現,跟隨主耶穌不但沒有什麼好處可得,反而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然而,話說回來,難道基督徒有病不該禱告嗎?基督徒就應該貧窮、不該有錢嗎?培養孩子進名校不對嗎?追求事業有問題嗎?.....
事實是,想擁有這些東西並非有錯,衹是世上萬物由造物主引導,一切就會行駛在正確軌道上。如人造機器或器械,如何運轉必須依照製造者寫的使用說明書,不可任由機器自己隨便運行,否則一定會出故障。被造的人也如此。如果不接受造物主-神的引導,行事為人不按照造神的規定,那麼,人與人之間和人與物之間的橫向關係一定會出"故障”。人一定犯罪、偏離正確軌道。
例如,健康身體或者病得醫治,是神的恩典。但是,如果不認識神,沒有神的道啟示,就不知道活在世上的目的,以致放縱情慾;兒女能夠進名校,是神的恩典。如果他們不認識神,沒有神的保守,他們人生之路一定無法勝過誘惑。尤其在這樣一個弯曲悖逆、罪惡遍滿全地的時代。聖經説,少年人用甚麼潔淨他的行為呢?就是要遵行神的話。(參見詩篇:119:9) 所以,兒女讀名校,豈能代表"成功”呢?
那麼人富足有錢財不好嗎?當然好,財富多也是神的恩典。但如果不認識神,沒有神的話引導,人就不知道如何使用和管理財富,而衹會無限制地貪婪,甚至不擇手段,而不曉得地上所有的一切,我們生不帶來,死帶不走,地上的一切祇不過是神暫時交給我們管理的。
還記得亞伯拉罕和他的侄子羅得的故事麽?亞伯拉罕家本來就很富有。當神呼召他出來時,他立刻順從,沒有遲疑,也沒有問神會去哪裡。他有很多金銀和牲畜;侄兒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篷等。所以,因他們的牲畜甚多,雙方的牧人產生衝突。亞伯拉罕見此情景,便對羅得説,我們是骨肉親人,不可相爭,還是分開比較好。亞伯拉罕對侄兒說:由你先來選擇,你往左,我就往右,...
羅得絲毫沒有謙讓長輩,立刻選擇了最好的地方,猶如"耶和華的園子”般肥沃的平原,而留下給叔叔亞伯拉罕的地方,當然遠不如他挑選的。
從叔侄倆人的這段經歷明顯看到他們各自要的是什麼:叔叔亞伯拉罕沒有看重財富和牲畜如何增加,而看重的是"親情”和對神的敬畏。然而,侄兒羅得要的是什麼呢?顯而易見,是財富。這也是為什麼他根本沒有考慮亞伯拉罕是長輩,應該由叔叔先選土地;也是後來他把帳篷慢慢挪移到經濟發达,但充滿罪惡的所多瑪和俄摩拉”罪惡之城”的原因。
然而,一個敬畏神、以神為大的,和一個"自私自利”、看重世上暫時東西的,他們最終的結局有什麼不同呢?
亞伯拉罕追求的是對神的單純信心:相信神所說的一切話,而且順服。因此,神就應許給他大大祝福:土地、後裔繁多、作多國的父、君王從他而出、.....。(參見創世紀13章,17章) 然而,這些應許在他有生之年並未看到,但今天的信徒卻知道這些都實現了。不得不承認"神是信實”的。
而羅得的結局呢?他沒有沾染所多瑪和俄摩拉的罪惡,反而為他們的惡行常常憂傷,所以被神看為義人。當神毀滅這兩個罪惡之城時,他被拯救,但他一生煞費苦心所積累和經營的財富,卻在硫磺和烈火中化為烏有。
為什麼人要把神放在人生的"首位”或"最高”的位置? 主要原因有幾:
第一:神是萬有和生命的創造者。人被造,有限,且帶有罪性。人如羊走迷,不知道人生方向;也沒有分辨善惡的能力,不知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該追求,什麼事該棄絕;....
第二:一切的好處都從祂而來,祂是美善的源頭。詩人大衛説:”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詩篇:16:2b)
使徒雅各説:”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各書:1:16-17)
第三:由神引導的人生,不會愚昧、無限制地追求財富,而且也懂得如何使用財富。
保羅所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6-10)
他説:”......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1-13)
有知足的心,不會因小失大、定睛於短暫的事和物而忽略永恆的東西。
主耶穌説:”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26)
保羅提醒説:”但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提摩太前書:6:11)
第四:主耶穌説:”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翰福音:6:27;63)
主耶穌並非是説我們在地上不要吃喝、不要顧及我們的肉體,乃是祂在提醒門徒更要注意屬靈的事,因為那是存到永遠的,而肉體生命是有限和短暫的;提醒人不要作愚昧人,一生只拿到了珍珠盒,卻丟了無價之寶的珍珠,就是存到永遠的神的生命。
"你們要什麼”這句短短的經文,看到主耶穌問話的意義。如果靜下心來思考的話,它會讓自己有些反省。佔據人生命首位的,祇有一個,或是神,或是來自個人慾望世上的東西,如錢財、地位、名利、知識.....。
就如主耶穌所説:”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路加福音:16:13)
又説:”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馬太福音:6:25-28)
第五:不認識神,不把神放在首位,人就無法知足,因為世上任何東西都不能滿足人內心的空虛。
主耶穌説:”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4:13-14)
”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6:35)
又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9-10b)
—----------
親愛的弟兄姐妹,神所賜的"福”,不是指身體健康,長命百歲;不是指錢財豐富,花天酒地;不是指地位顯赫,有權有勢;不是指兒女優秀,事業順利;.....如果這些都不是,那麼成為神兒女所蒙的”福”到底是什麼呢?就是認罪悔改轉向神,神將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按照神的心意走一條正路;就是得到神所賜的永遠生命;就是主耶穌再來,會賜給凡是接受祂救恩的人一個永不朽壞、沒有疼痛、像祂一樣榮耀的身體;就是在天上享受與神永遠同在的美好;....
親愛的弟兄姐妹,如果你我是已經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好好思想一下"你我要什麼”? 切勿枉費主耶穌為你我付出的犧牲,切勿把主耶穌的付出看得如此"廉價”,衹是為了我們今生短暫的好處。你我一定要先追求神,讓祂擺在你我所有一切的首位,讓神在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中"作主”。祇有這樣,我們才會知道如何使用祂賜給我們的東西,才會有智慧地度過人生,才會有盼望地活在地上如同活在天上。
保羅説:”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羅馬書:8:24)
又說:”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8)
因此,保羅告誡信徒説:”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哥林多前書:10:23-24;31)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還不認識神,你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如果你的人生之路沒有祂為你掌舵,你就根本沒有辦法走一條正路,也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人活在世上的價值是什麼。更為悲哀的是,如果你沒有神的生命,沒有主耶穌洗淨你的罪,你最終衹能落入與神永遠分離、永死的地獄中。
朋友,你希望如此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