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的星空

文革经历者。余生最向往者——独立之精神;最鄙视者——权力为思想加冕
个人资料
正文

也谈“玄”与“众妙之门”

(2020-03-13 16:22:17) 下一个

也谈“玄”与“众妙之门”

摘 要:“玄”作为事物遵循道的运动,其本质属性是“反”,即否定;作为思辨方法,其精要在求同,即归一。“玄之又玄”既是道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们分析研究事务所应采取的方法,也就是“门”,经此门而致“众妙”是可期的。

  关键词:“玄”

  

 “老子”开篇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说横空出世,高度抽象,是初学者理解的难点,学界虽充斥争议,但通行的解释大体一致。笔者是学习而非研究者,总觉得这些解释虑切于前而疏略于后,到了最后一句,没有分析了,只是原文的白话文简单重复,还是不得那“众妙之门”。比如

  任继愈的“老子新译”(1)对最后一句的译文为:这两者(有形和无形)是同一个来源,而有不同的名称。他们都可以说是深远的,极远极深,它是一切微妙的总门。

  李健在“容易误读的老子章句”(2)中释为:此两者,应指无和有。无和有,同出于道,同时出现,只是名称不同。无和有都是玄奥的,玄奥而又玄奥,它是通往一切玄奥的门径。

  任释没有回答如何才能达致“极远极深”;李释的“玄奥而又玄奥”,肯定更加玄奥,但不是“众妙”,因为没有说明如何才能够“玄奥而又玄奥”,又不沦为玄虚更加玄虚。

  其实老子是讲了如何才能达致“极远极深”,与“玄奥而又玄奥”的;要意会这一点,就要学到后面,待对“道”有一定理解时才行。正如李健先生说“要理解首章的真义,需要其他章节做铺垫”,笔者深表赞同,不揣浅陋,也来谈谈“玄”与“众妙之门”。

  首先,“玄”在“玄之又玄”中是动词还是形容词? 辞源的释义为“深奥,神妙”, 是形容词, 据此译出的“玄之又玄”就怎么也进不了“众妙之门”。如果“玄”在这里是动词,表示事物遵循道的运动,则“玄之又玄”既是道的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们分析研究事务所应采取的方法,也就是“门”,经此门而致“众妙”是可期的。

  那么,什么是道的运动?是“反”--“反者道之动”,“老子”第40章说得很清楚,“反”是道运动的本质属性或规定性。道之动就是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是现存事物走向反面,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能以此观察分析归纳事物就叫“玄”,所以“玄”又是把相反的概念或相对立的事物因其相互转化而统一的过程,即“同”,或曰“齐”,曰“一”的过程。如果一定要找一个现代术语和“玄”对应,则“辩证”近之,和辩证法三大规律相较,“玄”所缺乏的主要是量变质变叙述。

  依次前溯,“同谓之玄”中的“同”与“同出而异名”中的“同”不同,不是“都是”的意思,而是对“玄”的含义――把性质相反的概念,事物统一起来――的说明。所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可以译为:“此两者,有和无,同出于道,只是名称不同。(正因为只是名称不同),所以能同有无叫玄”。于是,“玄之又玄”就是按走向反面的思路将万物归一得道的过程。既得道,岂有不臻妙境之理!

 

  作为玄玄的大师,老子自不必说,开篇之后,喷薄五千字,一泻如注,所向披靡,警语无数,代表了我国古代思辨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玄之又玄的思辨方法作为众妙之门得到人类文明史全方位多学科的验证。比如能“同有无”――“照见五蕴皆空”而且“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心经”;近代相对论中的质量能量互换公式是科学上“同有无”获得巨大成功的例证。

  老子之后,庄子齐万物,等是非,将“玄”内涵的“齐”,“一”发挥得淋漓尽致,卓然成家。尤其在有,无的关系上断言“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杂篇:庚桑楚),不仅是对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清楚重申,也为现代物理的最新成果肯定。比如不久前(416)霍金教授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作题为《宇宙起源》的演讲就说,根据M-理论,多重宇宙是从“无”创造出来的,拥有众多可能发生过的历史和许多潜在的存在状态。宇宙能够和将可以无中生有,自我创造。

  近代,鲁迅无疑是中国最杰出的“玄之又玄”的大师,早在五四,就以无比犀利的眼光将满纸的“仁义道德”从字缝看出“吃人”两字;左翼时期,又看出“大旗”被拉作“虎皮”,包住自己去吓唬别人;继而更提醒人们警惕许多时尚不过是趁势泛起的沉滓,是出卖旧货的新广告。

  最令人震动的莫过于鲁迅早在自己生前就预见到自己支持的革命胜利后自己的命运,不待毛澤東回答罗稷南1957年的提问,就知道自己 “反右”坐班房 ,“文革”扫马路,甚或有杀身之祸了。他说“他将不见容于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竟尚幸存,当乞红背心扫上海马路耳’,‘我要逃亡,因为首先要杀的恐怕是我’(3)”。说明鲁迅式的观察具有无比的时代穿透力。

  为什么鲁迅能在“中国式的革命中,发现了‘革命工头’、‘奴隶总管’,发现了新的奴役关系的再生产(3〕”?因为鲁迅清醒知道任何自称或人说的好东西都有它存在的条件与严峻要求,比任何人更明白真理超出一步就是谬误的道理,所以对它们从不陷于盲目的迷信,并始终保持高度自觉的审视,而独与“怀疑一切”的马克思相通。

  所以历史发展到今天,唯物辩证法是帮助人们学习,更好理解欣赏“老子”,运用“老子”智慧,不受现象迷惑直视本质原形的利器。也唯有立足自己时代,联系自身经验才能豁然开朗,明白古今原来“一以贯之”。

 

  三

  曾经不理解“大道废,有仁义”(“老子”第18章)。仁义这么好,怎么能和大道矛盾呢?等到沧海横流的文革时期,再加其后的痛定思痛,懂了。每天的“早请示晚汇报”,无穷的“斗私批修”,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高大全”的英雄品德压榨干现实人最卑微的温饱愿望!进而联系到“学雷锋”(自己曾积极投入)运动产生的年代--“大跃进”造成的人祸之后,文革浩劫之前--就更加理解了。

  不理解“智慧出,有大伪”吗?“9.13”事件之后,立马懂了。原来智慧与大伪不过是一刃的两面,端看对谁使用。今天,还有人将“智慧”牵强为“巧智”,就是不踏实把智慧和大伪联系在一起。其实智慧无需解释,智慧就是智慧,弄得不好,大成智慧就是伪之大成。

  由此一发不可收拾,“玄之又玄”,再不把赫鲁晓夫作为孤立的个人看待,而是和斯大林联系在一起:原来他们是“更相为命”,斯大林不死,赫鲁晓夫不止。

  不懂“上善若水,...动善时(第8章)”吗?19764.5运动后,懂了。人民群众是水,在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时刻挺身而出,在二十世纪生动再现了马克思热烈称赞巴黎人的“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具有上善的全部特征。

  有人总免不了贴标签的积习,说老子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其实老子的智慧天道无亲,谁敢说,鸡毛,屌丝,蚍蜉不能用?“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23章)”帮助“牛鬼蛇神”挺过文革最艰困的岁月,恐怕不止陈丹青的老师木心一个人吧?“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77章)”更可能是什么人争权利的口号?“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第75章)”恐怕也是以能否养家为标准,划分能力的精英想不到的吧?

  当然,为政者也可以用。“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第17章)”为政者可以自己评鉴在哪个档次。为政最好的,是人民意识不到他――如若不信,想想自己的五脏六腑,意识不到的服务最好,意识到就多少不好了,整天意识到,绝对受不了。老子这段文字也是文革中,在早晨料峭的寒风下,在收工后拖着疲倦的身体,饥肠辘辘,吃饭还得先跳“忠字舞”时领会的。顺便说一下,至少在国家消亡之前,太上不可能,“亲之”最高级。

 

  四

  时代发展到今天,“玄”不再可能仅靠思辨,必须补充实践环节,是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过程。胡适一句“小心求证”,道尽个中辛苦。但更应该强调的是,“玄”作为道的运动,窥道的思辨方法,必须是自在的,和辩证法一样,不向任何现存的事物低头,不受任何现有的结论左右。“怀疑一切”是它的座右铭,“让思想冲破牢笼”是它响彻云霄的主题曲,“天马行空”,“与天地精神往来”是它自述的中国特色语言。

 

  昔巴黎公社的工人阶级止步于法兰西银行大门,不怀疑其运作,遂被梯也尔行五鬼搬运之法,种下公社失败因子(4);文革初期,起而行的群众受蛊(5)放弃怀疑一切,甘作好战士,反成浩劫;十年后“四.五”,群众终于觉悟,敢于不许疑处疑,从而使“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不半载四人帮垮台,奠定丰功伟绩。

 

  没有比从自己切身的历史经验中学习更有效的了。32年前“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才对文革的讨论开了一个头,就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好局面,而“决议”当时,对文革不能深入讨论的方面则埋下以权谋私,机制贪腐的祸根。目前,中国的进步又到新的关节点,体制内外对文革的自发讨论都方兴未艾。文革注定是一个常谈常新,要被玄之又玄的课题―因为文革的创痛至巨,文革的付出太大,文革的教训,怎一个“决议”了得!

 

后注

1 任继愈译著“老子新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5月第二版62

2 李健: 容易误读的老子章句 共识网 发布时间:2013-04-15

3 钱理群:鲁迅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 识网发布时间:2012-09-17

4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5 比如林彪1966年的相关讲话

**共识网2013发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向晚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myktao' 的评论 : 可多看看名家评述。
向晚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谢谢提示。笔者不懂现代物理,霍金的谈话完全见诸媒体。同意“道永远无法用思辨来描述”。因为 道不可道 本来就是老子的看法:能说出的道都不是常道。
向晚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li88' 的评论 :同意。大道存则不知仁义。愿多交流指教。
amyktao 回复 悄悄话 始終是出世消極非人性常態的表現 .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如果道与弦能这么轻松解释,老子就不会隐居了。道永远无法用思辨来描述的。就像宇宙,上帝,绝对精神等等名相一样;无法有结构。道只能由精神去感受。而精神来自长时间的MEDITATION。
ali88 回复 悄悄话 正在看中国哲简史,说“反者道之动”是中心思想。老子不是反对动而是反对妄动,“大道废,有仁义”,是说大道道法自然,无需仁义,仁义相对大道就是多动和妄动,已经落了下乘。人民应该纯朴自然,绝圣去智,不妄动,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对自然没有打扰,世界最和谐。想起了伊甸园里的智慧果,似乎是同一个意思。
现在的问题是资本主义以利益为目的,妄作妄动太多。所以老子今天仍然有价值。
两千几百年前就能发展出这么高深的理论,我们的老祖宗很牛!值得骄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