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的星空

文革经历者。余生最向往者——独立之精神;最鄙视者——权力为思想加冕
正文

伟人的“自题小像”

(2019-09-01 21:09:22) 下一个

青年时学毛泽东诗词就诗论诗,多在诗内;老年时因为经了文革,又知道了一些原来老百姓不知道的事,再读毛诗以史论诗,多在诗外。凡有所感,书成短篇,统统收在这个副标题下,与同好相析,正是“老来不再供耕织,也傍桑荫学毛诗”。

伟人的“自题小像”——也傍桑荫学毛诗(1)

鲁迅的诗《自题小像》是人们熟悉的: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903年写于日本,当时鲁迅22岁。诗言志,伟人的诗尤其如此,他们早年的诗也就多成了他们以后人生的自题小像。

 

毛泽东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0年写于东山小学,毛泽东当时17岁。他接受马列主义后有改变,在很长时间不是这样的;没想到“春来”——胜利以后——越来越,最后完全这样了。

 

周恩来《大江歌》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193月写于日本,21岁的周恩来,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归国加入革命。此诗正是他回国前夕,书赠为他饯行的同窗好友张鸿诰等人的,反映的是他1917年东渡时立志救国的抱负。终其一生难破毛泽东这面壁,最后灰蹈海天,引发“四五”,生为人杰,死亦鬼雄。 

写于2010/8/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