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搬到浦西的梧桐区(俗称租界区),酒店就选花园洋房式的。
四天住下来,感觉上海就应该是这样的。
市井生活
酒店早餐要22美金,我没有买。事先查好了,酒店周围有菜点,便利店,早餐,非常亲民的餐厅:早餐馆,饺子馄饨馆,米线馆。
我四天的早餐就包在那家早上四点半就开门的早餐店。一碗豆腐脑或豆浆,一个茶鸡蛋只要6块多人民币,加上一棵油条(不能天天吃),都不超过10人民币。从清晨五点左右就有小保安,清洁工来光顾;六点左右就是附近早起的退休人员;七点左右附近上班族拥上来,这个时间段,要排队才能吃上她家的早餐。
旁边的馄饨馆早上8点开门, 我两次中午餐在那里吃。
第一次是一碗荠菜馄饨,第二次还是一碗荠菜馄饨。
一碗10个,16人民币, 撑死不偿命的好吃。
太高端了吧( IAPM)
距离酒店不远的大街是淮海中路,那天上午在襄阳公园里散路,赶上大雨,赶紧躲进一幢时装大照片矗立的大楼,一看是个商场,上海環貿廣場IAPM。
Mall 的设计非常现代,到处锃亮锃亮的,有点刺眼。我看一个Mall 是否高端,第一看卫生间,第二看品牌店。
IAPM出乎意料,美国品牌店很少,几乎都是欧洲店,荷兰的Marimekko居然在这里开店,价格吓人。
包包店,开放式的。
Mall里的卫生间, 绿丝绒沙发。
逛商场的人寥寥无几,可以看到人影的地方就是咖啡馆,星巴克和Manner Coffee 面对面,Manner Coffee人比星巴克人多,外卖忙个不停。奇怪,为什么喝一杯咖啡也要外卖送?
上海音乐学院
我有校园情节,所以搬到浦西,第一个看的就是上海音乐学院。
从酒店走路到淮海路就看见比利时领事馆旧址,那里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个进口。进口没有大门,只有门卫。门卫问,带身份证了吗,我给他看护照,他说,哎呀这个进口没有办法检查护照,你要走汾阳路的大门。朋友上前把她的身份证亮出来。门卫说,有一个身份证也行了,这样我和朋友两个人就进上音。
后来自己有逛了一次,从汾阳路正门进去的,门卫一看护照就让我填表,我说,上音校园漂亮,我就想穿过去到淮海路,他一笑,手一挥,我就进去了。
比利时领事馆旧址
上音最漂亮的一栋楼,窗户里传出男高音的歌声
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国立音乐学校,1927年成立,名为国立音乐院,蔡元培任校长。几经更名,1956年改名上海音乐学院。与喧闹的大街相比,上音校园宛如世外桃源。
黑石公寓,Drops 咖啡馆偶遇
从上音汾阳路正门出来继续走,见复兴路右转,不一会儿就到上海交响乐团,她的对面是黑石公寓。
20世纪初上海租界区兴起的建造公寓,黑石公寓是最高档的一栋,建筑商是美国人James Harry Blackstone,故名黑石公寓。当时月租金达50-152两白银,住客包括北洋国务总理熊希龄夫妇。二战后曾是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远东分署办公地。
黑石公寓
应景音乐街区特色,黑石公寓一层改成幸福集荟,有书店和咖啡店。天气热,我和朋友逛到黑石公寓,便坐下来喝冷饮。
咖啡店 Drops人不算多,大都是年轻人(好像那里那里都是年轻人),一个女孩子坐在我们旁边的桌子上喝着咖啡同时拍照,但一手拿着玩意儿一手拍照,很不得心应手,我的朋友就帮忙拿她手中的玩意儿。
拍好了,朋友就问女孩子,刚刚下班?
不,刚刚面试。
还好吧。
不好,没有希望,N次了。
朋友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接下去。
女孩子反过来问,阿姨,人活着怎么那么没有意义。
朋友吓坏了,急忙问,你和谁住?
和爸爸妈妈住。
你很幸运,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回去和他们好好聊聊,缓解缓解啊。
朋友接着说,我们年轻的时候比你们苦多了...但不知为什么没有再说下去。
Drops 咖啡馆前的塑像
朋友曾经对我说,她(们)是繁花的一代,小说繁花出版后,争相购买,她们就是小说中的大背景小背景走出来的,十分亲切,十分怀念。这大概就是朋友不知道如何再和女孩子说“我们...比你们...”。
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简称)
歪打正着,酒店就在巨富长附近,没有去之前,巨富长只是一个概念,看了,乐不思蜀,几乎天天在这里逛。咖啡馆,餐厅,精品店,很小资,有韵味。
雨中的巨富长:
中国只有两种城市,一种是上海,另一种是其他的城市。这是上海朋友说的,看图吧。
五原路上手工制作西装店:
街上的年轻人,其时尚程度非其他城市可比:
梧桐树下街景
非常上海的星巴克
欢迎侬到访,再会啦。
帝都魔都各有千秋,据我观察,北京市井文化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官味儿;而上海虽说魔幻新建筑鳞次栉比,但同时保留了充满小资情调的古典建筑和海派开放文化,更有吸引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