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捉妖记

本博客主要专注于对一些文学作品中对毛主席历史事实描述中错误内容进行纠正辩解。
正文

毛泽东深厚的农民情结 一一三评张戎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9-12-21 20:36:04) 下一个

                         毛泽东深厚的农民情结
                               一一三评张戎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钟馗再世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农村生活、长大。他外祖父、舅舅家也是农家。
    毛泽东两岁那年,被父母送到外婆家寄养。在这期间,他在八舅文正莹开的教孩子们读书的家馆里 当"旁听生",学《百家姓》、《三字经》。虽为旁听生,但背起书来却比其他孩子背得一字不漏、 一字不错,深得外婆、舅舅的喜爱。大约从六岁开始,便在田地里劳动了,主要做些砍柴、割草、 放牛等农活。一直到八岁才回到韶山冲。在读私塾期间,毛泽东除了完成学业,课余还得为他父亲 记账,早晚还要放牛、拾粪,农忙时也参加干些耕田、收割庄稼之类的农活。
    1906年未至1909夏,毛泽东停学两年多在家务农,同雇工一起耕地种田。在务农期间,毛泽东 白天干农活,晚上看书,两年多里他读了许多书,什么书也看。如韶山神话传说、毛氏族谱、《水 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说唐》、《封神榜》等等。凡是在韶山冲和湘乡棠佳阁能 夠找到的书,他都找来读。在这段时间,他读了十几本小说。他非常喜欢书中那些爱国的、有本事 的人物,像李逵、鲁智深、武松、岳飞,诸葛亮、孙悟空等人物。他特别痛恨那些奸臣,如秦桧、 蔡京、高俅等人。在读的这些小说时,他还发现一个问题,在那些小说中,主要的角色都是王公、 贵族、官吏、公子哥,却为什么没有受苦的人、没有农夫工匠呢?他多么希望,有一天农夫工匠也 成为小说的主人翁,把农夫工匠们写成英雄豪杰。为此,毛泽东曾与他的私塾老师兼长兄毛宇居谈 论过这件事,并立志要奋起读书,"长大以后,一定要写农民的书,还要帮助农民能读书。"
    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文七妹),出身农家。她聪慧善良、敦厚慈祥、勤俭持家、慷慨厚道、和善 好施、乐于助人。每逢灾荒之年,常背着丈夫送米给讨荒的人。毛泽东母亲的这些高尚美德和高尚 品质,对毛泽东的成长和一生都有着极大、极深的影响。可以这么说,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 的伟大精神,都蕴涵着他母亲高尚美德和高尚品质的因素。韶山群众说:毛泽东青少年时不仅相貌 像母亲,而且他那同情贫苦人民的慈善心也来自母亲。
    每逢青黄不接时,到毛泽东家上屋场来讨米的人络绎不绝。毛泽东的母亲常常要背着父亲毛贻 昌(毛顺生),多给他们一点。对来借谷米的人,毛泽东母子俩总要把量具盛得满满的。为防止被父亲 发现,毛泽东常为母亲站岗放哨,通风报信。
    毛泽东读私塾时,带去的午餐饭,常常分给贫寒的同窗吃,自己未吃饱,回到家里已是饿极 了。母亲发现后,每天有意给他多带些饭菜,让他分给困难同学吃。(上述例子,摘自唐振南 周仁 秀著,《学生时代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8页)
    有一年,秋收时节,农民们把稻谷打了下来,都摊在坪里晒着。忽然,天下起雨来了。大家忙 着收谷子。毛泽东没有急着收自己家里的谷子,而是先帮助一家比自家穷的佃户去收。父亲因此生 气了。毛泽东却说:人家家里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就不得了;我们自已家里的,自然不大要 紧些。
    有一年冬天,毛泽东离家去学校上学,路上遇着一个穷苦的青年,这位青年在风雪的冷天里只 穿着一件单衣,冷得打战。毛泽东见状和他谈了几句话之后,就脱下自已身上一件单衣给了他。及 至假期回家,检查他的衣服时,发现少了一件,经质问,毛泽东才说出事实真相。
    又有一次,到了旧历年底,父亲叫毛泽东去别人家取回一笔猪钱。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伙 衣服褴褛的可怜人,他就把手中的现钱都给了他们。还有一次,也是一位姓毛的邻居把自己的猪卖给了毛泽东的父亲。说好了价,也交了些钱,但 是没有把猪及时赶回家。过了十来天,猪价漲了。父亲叫毛泽东去把猪赶回来。毛泽东到了邻家, 邻家却说:"猪价涨了,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不卖了。"毛泽东听了,觉得邻家说的有道理, 就说:"是呀,你又喂了十多天,还是说好了的那些钱,你当然不卖了。"于是毛泽东便空手回到了 家里。(上述例子,摘自肖三著,《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 6一9页)
    上述例子,就是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同情、帮助貧苦农民的故事 。类似的故事多达数十个。一 个世纪以来,这些故事一直在韶山的农村广为流传。毛泽东从小便开始砍柴、放牛、割草、耕地、 种田,从小就与农民一起接受了劳动锻炼,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毛泽东深深知道中国农民群众的痛苦和要求,对贫苦农民怀有着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张戎这个婢妾在其写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以下简称《鲜为人知 的故事》)一书中,是如何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肆意捏造事实,诋毁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
    张戎之流在《鲜为人知的故事》第5页写道:"毛当时的老师,后来的岳父杨昌济教授一九一五 年四月五日的日记中记载着毛议论家乡的话:'人多务农,易于致富'毛说当农民容易致富,并未 说农民的生活艰苦。"这里只是截取杨昌济教授日记中的一句话,即"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其他话 是张戎之流恶意编造的。
    我们先来看杨昌济教授的原文。杨昌济教授在日记中是这样说的:"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 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之语言各异。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 易于致富,富则往湘乡买田。民俗纯朴,烟赌甚稀。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 外家(即外婆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其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才,引曾涤 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
    很显然,从杨教授日记的原文可以看出,毛泽东跟他老师杨教授的谈话,不是议论他的家乡, 而是谈自己的家世和经历。杨教授听后,对毛泽东给以鼓励,寄予期望。当然,既是谈自己的家世 和经历,未说到农民的艰苦,也是很自然、很正常的;未说到农民的艰苦,更不能表明青少年时期 的毛泽东对农民疾苦的不了解、不同情。正因为毛泽东深知农民的穷苦、悲惨,才从小立志"救国救民”,后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实现他的"救国救民”这个伟大的理想的。张戎之流说毛泽东"并未说农民的艰苦",是别有用心的。
    至于"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因为毛泽东是在向他的老师介绍家世,因此这句话谈的应该主要 是在谈他自己家里的情况。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毛顺生)虽脾气暴躁,对孩子严厉,但却是个吃苦耐 劳、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他的成就家业之路,大约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一是专事农业阶 段,生活相当困苦,日不敷出。虽然从日出到日落,辛勤劳作,节衣缩食,但到年终腊月,依然是 吃不饱、穿不暖。二是参加湘军,积攒钱还债赎田阶段。毛贻昌由于生活逼迫,到湘军里当了几年 兵。在当兵的几年里,他走了比较多的地方,长了不少见识,同时省吃俭用,积攒一些钱。返乡 后,将这些钱还了债,并赎回了父辈典出去的几亩地。三是亦农亦商阶段。毛贻昌从一些边农边经 商,从而把家业发展起来的湘乡贫苦农民那里得到启发,回家后除了农耕之外,也开始经营些生 意。先是主要贩稻谷,后也贩猪牛。由于毛泽东的父亲经营有方,赚了一些钱,不久又买回了一些 地,生活慢慢好起来。
    毛泽东1936年在延安,接受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回忆说:"我父亲原是一个贫 农,年轻的时候,因为负债过多而只好去当兵。他当了好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 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积攒下一点钱,买回了他的地。这时我家有十五亩田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六十担谷。一家五口一年共吃三十五担 一一即每人七担左右一一这样每年还有二十五担剩余。我的父亲利用这些剩余,又积蓄了一些资 本,后来又买了七亩地,这样我家就有`富′农的地位了。那时候我家每年可以收八十四担谷。"当我十岁家中只有十五亩地的时候,一家五口人是:我父亲、母亲、祖父、弟弟和我。我们 又买了七亩地以后,祖父去世了,但又添了一个弟弟。可是我们每年仍然有四十九担谷的剩余,我的父亲就靠此渐渐富裕起来。"(见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1979年12月版,第105一106页)
    由此可见,毛泽东在跟他老师谈家世时,说到"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并不是普遍现象。毛泽 东从幼年开始,便深知农民的悲惨状况,从上述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帮助贫苦农民的几个故 事,便足以说明这一点。张戎之流断章取义的只摘取"人多务农,易于致富",来歪曲毛泽东对广大 千千万万贫苦农民的态度和同情,是别有用心的。
    张戎之流在《鲜为人知的故事》中,在第5页这一页,可以说通页都是谎言。她还说什么:"通 观所有毛早年文章和谈话记载,直到一九二五年底,毛只提到农民几次。"说这话,张戎这个女人简 直是有眼无珠。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在一九二五年底之前,毛泽东到底为贫苦农民做了些什么,是不 是"只提到农民几次"。
    一、1910年4月,湖南粮荒,长沙被饥荒饿得实在无法活下去的灾民奋起斗争,成群结队到湖 南巡抚衙门示威遊行,要求平粜救灾,遭到拒绝。灾民们被巡抚的无理答复所激怒,冲进衙门,砍 断旗杆,吓走巡抚。后来灾民们不仅得不到救济,反而惨遭镇压,许多人被捕杀,把为首者"枭首示 众"。这年毛泽东才十七岁,还是个少年学生,正在韶山读书。但当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听见许多从长沙贩卖豆子回来的小商人,说到这件事的经过时,他和大多数同学对造反者、对被杀害者,深表 同情、深感不平。
    1936年在延安接受埃德加.斯诺釆访时,毛泽东回忆说:"这件事在我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学生都同情'造反者’,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出发。他们并 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听的事而感兴趣。我却始终忘 不掉这件事,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象我自已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 平。"(见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12月版,第110一 111页)。
    我们再来看看张戎之流对当年的长沙饥荒风潮,是怎么说的。在《鲜为人知的故事》的第6页,她写道:"一九二一年,毛在长沙时正好遇上饥荒,毛在这段时间写的文章对饥荒、灾民却一个字也没 提,没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关心这件事。"首先,张戎之流对当年饥荒的年份作了篡改,明明是1910年 长沙闹的饥荒,却把这灾年改到1921年。而查遍当年长沙的各种各类的报纸,都找不到报道长沙 1921年饥荒的消息。可见这"1921年长沙正遇上饥荒"的消息,完全是张戎这个女人一手编造、篡改 的。其次,根据史料记载,毛泽东是1911年春,也就是他十八岁那年,到长沙的。毛泽东在这之后 的一段时间,确实写了不少文章,据统计共有一百多篇。可是1921年的长沙并未发生饥荒,文章如 何来提此事?又如何平白无故的去"表明关心这件事"呢?只有张戎这个女人才会滿嘴谎言,恶意编 造。不过,她篡改、编造得也太蹩脚了。
    二、同是1910年的这一年,长沙饥荒后不久,韶山也发生了粮荒。地主们囤积居奇,不肯平价 卖米。广大贫苦农民,村民无米可炊。正在这时,毛氏祠堂仓库锁着100多担积谷,按祠堂的规矩, 是青黄不接时平粜救济乡亲们的。可是族长毛鸿宾却想把这些谷孑运往银田寺,做谷米生意,将赚 得的钱落入自已的腰包。毛鸿宾在主事修族谱时还贪污了公款。这些被为人正直,好打不平的贫若 农民毛承文发现,他只身冲进祠堂,责问毛鸿宾,并要求立即开仓平粜,救济贫民。毛鸿宾非但不 接受开仓平粜、救济贫民的要求,反而借所谓"冲击祠堂、责骂族长”的理由,喝令打手把毛承文五 花大绑,捆绑在神台下的柱子。
正在东茅塘私塾读书的毛泽东闻讯,便和同学一起赶到毛氏宗祠。只听见族长毛鸿宾在那里气 势汹汹地高叫:"毛承文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罪大恶极,按族里的老规矩,重打50大板!"
毛泽东见状,立即挺身而出阻止,责问族长:“为什么要打人?"并与族长论理,族长无言以 对,只好抬出族规,毛泽东也以族规给予驳斥,又以族规责问族?:"我族族规里有这么一条:公项銀 谷,其出入每年凭众清算,注载公册,如有肆意侵噬,除追还赔偿外,立行斥革论罚!你主修祠堂 和族谱,连一个账薄也不敢见人,这不是明明违背了族规吗?" 族长毛鸿宾见势不妙,边骂边拂袖而去。毛承文被救出。于是在几位长辈的主持下,当天即开 仓平粜。不久,又召开毛氏家族董事会议,革除了毛鸿宾的族长职务。(上述例子摘自唐振南、周仁 秀著,《学生时代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牟1月版,第33一35页)由此可见,毛泽东从小心中就装着贫苦的农民,为灾难深重的农?抱不平、喊冤叫屈。他虽小, 但智力、胆识过人。
    三、一九一七年暑假,毛泽东和他的好友、同学肖子升,利用暑假到农村"游学"。历时1个多 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五个县,到过不少乡镇、农村。他 们"游学"身上不带分文,靠写对联送人,获取几个钱用来作路上的费用。"游学"期间,吃住在农民家。他们深入社会底层,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人士,结交了许多农民,船工等各种各样的人。调查 当地的历史、民情、民俗等情况,从中了解社会世态,熟悉风土习尚,获得新的知识。
    有一天,来到宋家潭,在一所茅屋里,毛泽东同一位老农和青年农民谈天。这两个农民上无片 瓦,下无寸地,是当地受苦很深的两户佃农。毛泽东从他们眼前的生活,问到他们所受的痛苦:你 们种谁的田?种了多少田?每年收多少谷?交了多少租?家里有多少人?生活怎么过法?东家的态度怎 样?毛泽东的话句句说到了农民的心坎上。两个农民先后诉说了自已苦难的家史和东家的狠毒,详细 地回答了毛泽东提出的问题。毛泽东从这样的调查中,得到了对阶级剝削和阶级压迫的更为深刻的 认识。(此例引自于俊道、李婕主编,《实录毛泽东》第一卷,长江出版社,2013年10月版,第59一 60页)
    毛泽东在这次的"游学"中,还写了许多笔记。回到湖南第一师范,读过毛泽东游学笔记的同 学,说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 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个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了解社会情况,了解农村农民情况,了 解人情社会民俗,读"无字书"。
    四、参与建立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一一八月 初,毛泽东和何叔衡作为湖南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离长沙同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参加会议代表十二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位共产党员。会议先在上海召开,后突遭暗探侦查 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游船上完成最后一次会议。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 共产党。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党在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了党成立后的中 心任务。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就像初升的太阳在中国 的大地上喷薄而出。这是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一影响全中国、影响全世界的伟大事件。毛 泽东开完党的一大之后,回到湖南长沙立即开展各方面的革命工作和革命斗争。着手在工人和农民中发展共产党员,在工矿、农村建立党支部,领导工人、农民开展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五、毛泽东在1925年底之前,所有文稿,包括文章、书信、诗词、读书批注、日志、记事录、 谈话、报告、课堂笔记、短评等等,总共有144篇。其中谈到农民问题,为农民说话的,就有三十多 篇。例如,写于一九二五年冬的《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革命前途的影响》(见《毛泽东文 集》第一集,第24页)一文,就有十八处说到农民问题、提到农民。特别是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 一日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折》(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91年6月第二版,第3一11页)一 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文献。此文是毛泽东为反对党内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以陈独秀为代表)和" 左"倾机会主义(以张国焘为代表)的错误倾向而写的。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之后,毛泽东指出中 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同盟军的问题,也明确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再拿张戎之流在《鲜为人知的故事》第5页提到的《民众的大联合(二)》这篇文章来看,毛泽东 的这篇《民众的大联合(二)》一文写于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八日,比较早,文中就有八处提到过农 夫、种田人,而且都把农夫、种田人摆在头一位。我们来看看毛泽东在文中是怎么说的,他说:"诸 君!我们是农夫。我们就要和我们种田的同类,结成一个联合,以谋我们种田人的种种利益。我们种 田人的利益,是要我们种田人自已去求,别人不种田的,他和我们利益不同,决不会帮我们去求。 种田的诸君!田主怎样待遇我们?租税是重是轻?我们的房子适不适?肚子饱不饱?田不少吗?村里没 有没田作的人吗?这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时时去求解答。应该和我们的同类结成一个联合,切切实 实章明较著的去求解答。"毛泽东在文中还要求农夫、工人、学生、女子、小学教怖、警察、农夫等 一片哀声、受苦不过的各色人联合起来。(见《毛泽东早期文稿》,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牟11月第二版,第342一345页)
    张戎之流说什么"在《民众大联合(二)》里提起′种田人′,但只是泛泛的,不带感情”,"无关贫 苦农民的生活"(见《鲜为人知的故事》,第5页)。看看上面毛泽东在《民众大联合(二)》里说的话," 只是泛泛的、不带感情"吗?是"无关贫苦农?的生活"吗?很明显,张戎之流是在恶意歪曲。上面所 述的一切,毛泽东直到一九二五年底,"只提到农民几次"(张戎语)吗?很显然,张戎之流这是明摆着 睁着眼晴在恶意说瞎话。
    六、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王。早在一九二三年四月,湖南水口山矿区工人罢工胜利后,毛泽东就 派工会领导成员、共产党员刘东轩、谢怀德回到他们的家乡衡山县岳北白果乡开辟农运工作。白果 乡的农民在水口山做工的很多,那里有较好的群众和工作基础。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动,在九月 中旬就成立了湖南第一个农会一一岳北农工会,会员很块发展到万余人。农工会领导农民开展了平 粜阻禁的斗争。
    1924年12月.毛泽东因工作繁重,压力很大,积劳成疾,以致不得不请假回湖南养病。到长沙 时,毛泽东同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李维汉交换了情况,并就国民运动、农民运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 的讨论。
    1925年2月6日,一家人回到韶山。毛泽东一边养病,一边做社会调查,积极开展农民运动。 毛泽东对农民运动是比较偏重的,因为毛泽东自已就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民,自 然是熟悉的,感情是深厚的。在韶山养病期间,毛泽东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农闲时节,看望他的乡亲们。他和杨开慧四处串门,访亲会友,接触最多的是早 年由他带到长沙在学校里当校役、这时刚从安源矿上回来的共产党员毛福轩,以及钟志申、李耿 候、庞叔侃、毛新梅等人,调查了解工矿、乡村农民的情况。为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工作掌握第一 手材料。
    二是创办农民夜校。毛泽东认为,开展农民运动,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农民进行必要的启蒙教 育、思想教育。于是毛泽东通过杨开慧、李耿候等人发动进步教师,在韶山冲、郭家享、银田寺等 地,利用原来的祠堂、族校开办农民夜校。除了教识字、教珠算之外,还讲三民主义、讲打倒帝国 主义、讲地鱼肉农民的事实和道理,用生活常家见的事实来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
    三是从三月起,毛泽东以毛福轩为骨干祕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农会会员。夜校的学员大多也 成了农民协会的骨干。这种秘密农民协会,不久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到20多个。在此基础上,6月中 旬,毛泽东亲自发展了韶山第一批中共党员,建立韶山支部。这是毛泽东在农村中创建的第一个党 的基层组织,由毛福轩任支部书记。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韶山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广大农民被组织起来后,立即显示出了強大的力量。在毛泽东和中共韶山党支部的领导下,韶山农民开展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斗争,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四是"五卅惨案"(即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五日,上海发生日本资本家悍然抢杀罢工工人、共产党员 顾正红的事件。五月三十日,面对群起抗议的上海工人、学生,英国巡捕又在南京路上悍然开抢射 击抗议的群众,当场打死十三名工人、学生,伤者更多。全国迅速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反对帝国主义 列強的抗议怒潮。此惨案史称"五卅惨案")发生后,毛泽东以"打倒列強,洗雪国耻"为口号,以秘密 农民协会为核心,在韶山一带成立了20多个乡雪耻会,把农民运动与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巧妙地结合 在一起。从此,韶山党支部和祕密农民协会便以雪耻会的名义,高举反帝爱国的旗帜,组织进步教 师、有觉悟的农民和学生参加宣传队、讲演队,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
    五是组织农民开展"平粜阻禁"斗争。这年的7月间,韶山大早,田地龟裂,又正是青黄不接, 粮食奇缺的时节。地主却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甚至外运牟取暴利。毛泽东便集中党支部和农民协会的骨干开会,决定以雪耻会的名义发动农民迫使地主开仓平粜,解决农民群众度荒的困难。他派钟志申、庞叔侃出面向团防局长成胥生交涉,成胥生一面用"没有粮谷"搪塞,一面派枪兵护送 偷运大批稻谷到银田寺,准备装船去湘潭卖高价。毛福轩、毛新梅等人早有防备,立即率领几百农民,蜂拥而至扣下全部稻谷。同时,钟、庞两人再进成家,揭穿其谎言和伎俩,成无可奈何不得不 答应开仓平粜。其他地主豪绅不敢再抬价。其他地方,如杨林、如意、永义等地的地主豪绅也只好 效法执行。这就是毛泽东领导的韶山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平粜阻禁"斗争。(参考郑海峰编著,《毛泽 东的青少年时代》,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第98一102页)
    七、参与开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在白果乡和家乡韶山 开展的农民运动,在领导农民运动方面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他无论在党內党外都有了比较大的影 响。国民党二大后,毛泽东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并被任命为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后来接中共中央通知,同时又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在此期间,毛 泽东或出任农民运动的领导职务,或起草农民问题的决议案,或讲授农民问题方面的课程。
    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设二十五门课程,内容都是围绕中国革命的基本知识,其中关于农民运动的课程就占了八门。教员多是有实际经验的农民运动领导者,如彭湃、阮啸仙等。毛泽东亲 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其中《中国农民问题》是所有课程中 授课时间最多的,共二十三个课时。毛泽东在讲这门课时,严肃地回顾并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指出以往革命党人都没有注意研究农民问题,辛亥革命、五卅运动之所以失败,就由于没有得到三 万万二千万农民的拥护。他从人口、生产、革命力量、战争关系、革命目的五个方面系统地阐明了农民问题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尖锐指出:"国民革命的目标,是要解决工农商学兵的各阶级问题; 设不能解决农民问题,则各阶级问题也无由解决。""可以说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故土地问题 为本党中心问题。"
    在主持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期间,毛泽东作为主编,组织编印了一套《农民问题 丛刊》,供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的人参考。内容有三类:一是关于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如《列 宁与农民》、《孙中山对农民的训话》;二是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的研究报告,如《中国农民问题 研究》、《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土地与农民》;三是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材料。原计划出52种, 后因受条件限制,丛刊总共出了二十六种。
    发表于1926年9月1日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就是毛泽东为第一辑《农民问题丛刊》出版时所写的序言。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指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进行革命,"最大的对象是乡 村宗法封建阶级(地主阶级)",他们是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的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 基础,就不能动摇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而"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外而帝国主义内而统治阶级,对 于其地压迫榨取的对象主要是农民。”由此,毛泽东进一步阐明:"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 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的做起来,农民问题不 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以上引文见《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7页)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所领导开展的农民运动,以及他所撰写发表的一系列有关农民问题、农民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文章,都充分的阐明了只有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深受压迫的农民群众, 只有把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放在革命的中心问题的地位上,才有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也 就在这个时期,毛泽东经过长期的探索,终于自觉地认清这个关键性问题,把自已的主要精力投到 这方面的工作中,从此再也没有改变。这就为他以后能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这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具有中国革命战略意义的胜利之路,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总而言之,毛泽东这个农民的儿子,永远都把工人、农民,把中国受苦受难的广大老百姓装 在自已的心中。他从小立志救国救民,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研读马列主义的书藉,探索中国革 命的道路。实际上,截至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底,也就是毛泽东的青少年时期,就在这个时期,毛泽 东为农民,工人、受苦受难老百姓所做的,远远不只上面说的这些。不过上面所说的,完全足以揭 穿张戎这个女人的谎言,完全足以驳斥张戎这个女人在农民的问题上对毛泽东的诽谤。 张戎这个女人把自己所写的、善良正直读者不亵一顾的两本书,吹得天花乱坠,仿佛她是一位 多么著名的、多么了不起的作家。请看《鲜为人知故事》封面内页,张戎这个女人是这样厚颜无耻 的、肉麻的作自我介绍的:"一九九一年,自传性著作《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出版,成为英国 出版史上非小说类最畅销的书籍,被读者评选为二十世纪最佳书籍之一,已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全 球销售量达一千二百万多册。二00五年六月和丈夫哈利载合著的传记《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出版,迄今已将出近三十种文字版本,在许多国家登上畅销书榜,被誉为'一部震撼世界的书’。"这 简直是不知羞耻的在"王婆卖瓜一一自卖自夸"。这两本书,要说水平一点水平也没有,要说价值根 本谈不上有丝毫的价值,要说书中有什么资料可取,根本找不到有用的资料。因为整本书都是谎 言,没有一句话是真的,全都是捏造出来的,文不成文,书不成书。都说"文如其人",其实"书也如 其人"。张戎之流的两本书有多烂,张戎这个女人就有多丑恶。倘若真的有读者和出版社把张戎之流 的书"选为二十世纪最佳书籍之一"使其"成为英国出版史上非小说类最畅销的书藉""在许多国家登上 畅销书榜"的话,那么这读者和出版社编辑,以及那些国家文化系统的人员,不是反华、反毛分子, 便是全瞎了眼了。难道那两本书,写的那样的低劣,那样的毫无价值,一点都看不出来吗?世界上 凡有较高学术水平,能写出传世之作、真正成为畅销书的作者,从不张扬,从不自吹自擂。因为凡 是你所做的一切,你所写的书,人们、历史都自会有公论。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撰著的《毛泽东传》,是一本畅销书,现在世界上不少研究毛泽东的专家和学者,都把这本书作为必备的参考文 献。但从未见过罗斯.特里尔吹捧过自己的书,推销过自已的书。看一看,比一比,张戎这个女人真 不要脸,把自已吹得那样的炫呼。这跟像罗斯.特里尔那样的学者相比,张戎这个女人简直是比小丑 还小丑。她那样不要脸的吃捧自已的两本书,欺骗不明真相的、善良的读者,就是想骗个几文钱糊 糊口而已。但是,我们相信,但凡翻过她这两本书的读者,都会发现这个女人别的本事是没有的, 可是卖国求荣、撒谎、做假、诽谤、造谣、恶意进行人身攻击等等这些伎俩,倒是有一套套的,而 且手法是极其恶劣、笨拙的。
    那就让我们再来看看张戎这个女人,又是如何在施展她的这些伎俩的吧。
    在《鲜为人知的故事》的第六页,张戎之流说什么:"农民的根并没有滋养出一个同情穷苦百 姓的毛泽东,从韶山他没有带走改善农民命运的理想主义。"很明显,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 泽东的极大诬蔑和诽谤。
    毛泽东这个农民的儿子,从小生长在农村,从来也没有、一生一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个本、 这个根。从他立志救国救民,投身中国革命开始,就把彻底解放处于海深火热之中的广大中国穷苦 百姓、世界劳苦大众,作为已任。毛泽东参与缔造了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中国人民军队。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领导并指挥了秋收起义、井岗山苏区革命根据地的战争、土地革 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虽然遭受无数次的磨难、挫折、失败,但是毛泽东总是在革命的关 键时刻,在几次危机的时刻,力挽狂澜,出奇制胜地挽救了革命,消灭了国民党蒋介石武装精良的 八百万军队,把蒋介石赶到台湾岛上,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推翻了长期以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 的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使工人、农民等广大受苦受难百姓,得到了彻 底解放。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缔造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新中国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9月21 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尊严宣布:"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 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被人侮辱 的民旅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又向全世界尊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建国后,毛泽东领导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干净地剿灭了盘居在大陆各个角落的280多万 土匪和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在农村,组织穷苦农民开展土地改革,使农民“耕者有其田",真正翻身 得解放,翻身作主人;在城市,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使工人当家作主,成为领导阶级。同时,在 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家卫国,毛泽东领导并指挥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把以美帝 国主义为首的十六国联军,从我国东北边境的鸭绿江边赶到朝鲜半島的三八线以南。在全国掀起了 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初步改变了旧中国留下来的一堆烂摊子,使社会主义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从此,一个黑暗的旧中国变成一个光明的新中国;一个四分五裂、内乱不已、匪患不绝、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空前统一(除台湾几个岛屿之外)和人民安居乐业、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的 新中国;把一个"黄、赌、毒"泛滥的旧中国,短期内变成世界唯一无"黄、赌、毒"的新中国;一个饱 受列強欺凌和宰割、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独立自主、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 国;一个由地主、官僚、买办乃至洋人主宰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所有这 一切深刻而巨大的改变,是跟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建立的的不 可磨灭的伟大的历史功勋分不开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 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事件,在申国几千年的历史上 也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它改变了一百多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统治,废除了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特权和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民主、富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在全世界前列,是毛泽东 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从思想上、理论上和政治实践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建 国后,在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 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世界上工业门类最多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总体看来,不是慢了,而是相当快了,是世界发展最快 的国家之一。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从1953年到1978年为8.2%,其中工业为11.4%,居世界 前列,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时期,也就是建国后30年不到的时间里,中国的人 口、寿命、人均粮食口粮,也几乎是成倍的增长。
    在这30年间,毛泽东高瞻远瞩,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尖端科学的发展。当中国遭受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全面封锁,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在国防尖端枝术是上马还是下马的关键时 刻,毛泽东一锤定音:"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在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培养了大批科 技人才,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突出成就: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2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差不多同一个时期,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杂交水稻等等也研制成功。还有许许多多尖端科技产品不断涌现。从此,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话语权, 贏得了有利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如果没有当年毛泽东时代培养的大批科 技人才,没有当年在尖端科技方面打下的基础,就不会有中国今天在航天等事业方面所取得的辉煌 成就。所以20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就曾这样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毛泽东一生为中国穷苦百姓所做的一切、为世界劳苦大众所做的一切,永远被世人传颂;毛泽东一生所建立的辉煌的伟大历史功勋,永远与日月同辉。
    张戎之流妄想诋毁毛泽东,那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诞辰126周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