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B徒步旅行中的衣食住行
(在机场等转机,有空写的, 一并转发)
出门在外,衣食住行都要考虑. 我的行程小结多集中在行上. 接着加篇说说住。 衣就不用多说了. 无非三件速干衣加雨衣和雨裤,再带上薄羽绒服保暖. 其它种种,背包大概加水有20磅左右,应该可以减点.
食,住处包早餐和晚餐. 谈不上多好吃,但够吃饱,省事. 晚上吃饭是交流的时候.
这篇专说说住. TMB是典型的欧洲长途徒步风格,集野外与生活舒适结合. 白天走在野外,晚上还是要有热食,有床睡.不仅欧洲,受其影响的非洲,拉美等也如此. 相对来说,美国更多的是独立自由的背包客,长途线路,AT,PCT,CDT等等,都是自己背负所有的吃住/帐蓬,独自在原野中. 不依靠别人. 这是不是一种文化差异? 对我来说欧式风格更适合. 拉回说住. 沿途定好了rifugio/gite/hotel. 它的操作模式和城市里的青年旅舍相似. 性别平等,混房,同厕. (加州学校推行的男女同厕在步道上是常态)听谓混房就是一间房里,无论通铺还是如学生宿舍式的几个上下铺,男女都有,一人一床位.
同厕是洗厕间里,外面冼漱台,另外边一排单独隔间卫生间. 还是有隐私的. 男士小便池就没了. 欧洲人可能更习惯这样. 虽然混房,但大家非常安静,几乎听不到他人的杂音,早早关灯,如早起整理,用头灯或手机. 我只有一晚很巧的整个一层通铺间只有我一人,才很自由的半夜起来拍夜景. 其他几晚还是住上下铺的多. 另一次通铺又正好左右铺无人. 还没体验到真正的一排通铺全满了人靠人的状况. 想来那样要更加约束自己. 为了干净,进门前先脱去徒步鞋,放在专门的房间或鞋架上,同时也放雨衣等,换上自带的拖鞋. 而且每人自带睡觉内胆/liner. 吃饭是固定时间,定位. 全是三道菜式,汤,主菜,甜品. 饭后聊天后就回房睡觉. 听一位二十年中三次来走全程的英国绅士说,至少他来的这三次住的同一地方,每次菜都一样. . 我这一路基本上全程一个人走,但每天晚上吃饭时可以和不同地方来的人聊天,互相介绍行程体验.并不觉孤单,挺热闹.
恰好有几位连几日都住一处,相处下来如朋友似的.
这种方式,我觉的应该鼓励年轻人多经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