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开门,现把我写的这旧文搬回自己家。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5350/202312/8718.html
最让人痛心也最令人敬重的一位良师益友
作者:承恩
我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的一位大学老师。因他随和友善,从不摆师道尊严之架子,而让我们把他当作朋友,所以他于我们来说亦师亦友。
我们刚入学时,看到他衣着朴素戴着袖套,在教学楼里打扫卫生,还以为他是勤杂工呢。后来他来讲课也戴着袖套,夹着皮包,活脱脱像赵本山口中那个收电费的。打听之后,才知他的着装风格是下放多年养成的习惯。
他的课不算我们的主课,他的讲课风格也不大会引人入胜,因为常年被戴帽受管制,他总是小心翼翼,低眉顺眼,讲课时为避免犯政治错误总是照本宣科,这难免让人昏昏欲睡。每当此时,他会将“地理大发现” 这样的句子念成“ 地理大。。。发现”,引起大伙儿哄堂大笑,然后他会谦卑地连连道歉。可如此这般,您若以为他是知识有限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那您可就错了,他是绝不会把鸿鹄之志这样的成语念错的。因为他学识渊博,接受过多年的中西教育,是名副其实的留洋博士。
他当年是燕京大学的一位教授。1949年他在国民党撤离大陆赴台建校的学者名列之中。遗憾的是,当他们夫妇带着一岁的儿子和小姨子登上赴台的飞机时,儿子高烧不退,他们不得不下了飞机去医院救儿子。当时他们拜托同行的朋友照顾小姨子,带她先行一步。可这一别他们各自的命运便是天差地别。
他姓陆,名字中还有个润字。他太太嫌他姓不好,逃离不了大陆,所以将孩子的姓改姓了她的姓。可他们一家人的运气还是没有像大多数润出来的人那样时来运转。
接下来,他儿子的命虽然保住了,却因护士打针扎错了部位,儿子成了瘸子。其它的厄运也接踵而至。在后来发生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他都没能逃脱被整的厄运,还被当作国民党特务和历史反革命下放到了边远落后的山区。据他说,电影《牧马人》的主角及相关一些描写地富反坏右分子所遭的罪他都受过。他妻子还因遭受多重打击一病不起,40多岁便撇下他们父子俩撒手人寰了。
最终,他的转运还是拜小姨子与有关方面的多次交涉。她还在两岸关系解冻后的第一时间来到大陆,继续帮他申诉并托关系,最终“感动了”某些当权者,为他落实了政策,平反摘了帽,安排了工作,补发了工资,并解决了户口和住房问题。
这样一位命运多舛的学者却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对所有于他有恩的人感恩戴德,力图返哺。他把平反补发的工资多次捐赠给山区的小学和学生。对那里来看病的老乡和家属有求必应,甚至还接待他们长住在家里。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并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刻苦,积极补课,努力把失去的时间争分夺秒抢回来。那时,每当曙光出现,校园中晨练和早读的莘莘学子中有他满头华发的身影。夜幕降临后,教学楼内灯光亮到最晚的一间必是他的办公室。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有他列名的中英文著作没有等身也有齐腰高了。。。。。
对我们快要毕业的学生他尤为关心,曾帮我们好几个同学查找考研资料,罗列并书写复习大纲。我在大学毕业与他失联几年后,曾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找他帮忙写英文推荐信,他不仅没怪我不去看望他,还热心鼓励我出国留学,并连夜赶写推荐信,亲自用英文打字机给我打出了好几份。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我已无机会再报答他了。他在我出国第三年不幸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得知这一消息后,我难过极了。除了我的亲人外,他是我为之流泪最多的一位良师益友。呜呼哀哉,愿他在天堂远离痛苦摆脱厄运,来生再做我们敬爱的师长。
笔别恩师
承师传德艺,
恩典惠此生,
永记您教诲,
志在堂正行。
儿时的父母亲人们,青年时的恩师们,后来的耶稣基督,人生为我帮我三大宝,其中耶稣基督是至宝!
-------
波城冬日2023-12-09 17:03:33 承恩笔下的陆老师命运多舛却仁心宅厚,让人肃然起敬。笔者文笔流畅,叙事简洁明了,字里行间满满的敬和爱,赞好文笔,赞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