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文解字”
我的面前有两本书,一本是将近两千年前许慎所作《说文解字》[1],另一本是新近出版的姜正成主编的《说文解字一本读懂中国汉字》[2],它们时间相隔很久,但基本内容不变。[2]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汉字的背后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也许真是这样的。但问题是:为了理解一个汉字,先要读懂中国文化史,而中国文化史又是由一个个汉字表达的,不懂得这一个个汉字又怎么看懂中国文化史。
我想理解汉字最简单的就是直接从汉字本身理解它的含义,无论是繁体字或是简化字都应该是这样的。因为[1]根本没有简化字,[2]也是从甲骨文谈起,很少涉及简化字。所以本文的目的就是直解汉字。
[2]中谈了三个有趣的字:亨、享、烹,就从这三个字开始谈起吧!关于这三个字[1]中写道:“亨 ,献也,从高省。” 亨、享与烹都是同一个字。[2]中写道:当顺利讲读
hēng,是亨字。当享受讲读xiàng,是享字。当烧煮食物讲,读pēng,是烹字。
我说:享由“ ”与“子”构成,“ ”指上辈,“子”表示下辈,合之为享,表示长幼有别,天伦之乐。亨由“ ”与“了”构成,“了”是无臂子,即木头底座,“ ”表祭坛上面的祭品,合之“亨”表示诚心相求,万事亨通。烹由“亨”与“灬”组成,“亨”表祭品,“灬”表烹煮,合之烹,表烧煮祭品,但求万事如意。
上面三个字的关系表明汉字是逐渐发展变化而来的,由此我也想到了有关的五个字:中、央、史、吏、使。这五个字的结构相近,意思相关。
[1]中写道:“中,内也,从口中,下上通也。”“央中也,……大人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2]中写道:“管理狩猎或记录猎获物的人。引申为在王身边担任记事的人”。我说,中、央、史、吏、使都同一个来源,先有“口”,表示一块正方或长方形的东西,从中一分为二,是为中,加一笔特别指示中的意义即为央,中央同意,表示最具权威的人或机关,“央”中一笔变化一个位置成史,表示与中央有关的大事,即为历史,而史上再加一笔,强调史的来源是人,而为吏。吏加“亻”旁表功能,即使用、役使等。
与上面这些字相似的还有老、考、者。[1]中写道:“老,考也”。“考,老也”,这表示老、考是不同写法的同一个字。[2]中对此也无特别说明。我说:老、考、者,三字上部的“ ”表示某事物的成长过程,老中的“ ”表示,土中有一粒种子在发芽生长,“匕”就是“比”的一半,就是自己与自己比,就是今天与昨天比,就是一天一天地在变“老”;“考”中“ ”按[1]意为亏或巧,而考中之“ ”就应该是一群相同技艺的人在互相比较高下,有的吃了亏,有的讨了巧,所以“考”为考试的考。至于者字中的日就是藏于地下的东西,变成一种不确定的事物,所有有了“老者”、“作者”、“强者”、“弱者”等等称谓了。
[2]中还解说了其他一些字,皇就是其中之一,[1]中写道:“皇,大也,从自王,自,始也。”[2]中写道:“皇的本义就是光亮”。我说:皇由“白”和“王”构成,白者,大白天也,普天之下也。王者最高领导也。普天之下的最高领导就是皇。
不字也很有趣,[1]中写道:“鸟飞上翔不下来也”。[2]写道:“不的本意为花托,后世用作付词表示否定、相反。”我说:不由“一”和“个”构成,一表示高之极,“个”表小鸟飞翔,不的含义即为:小鸟欲与天比高实不量力,所以“不”表示否定,与小鸟最终回于地相符。
玺字,[1]中写道:“王者之印也。”[2]中写道:“玺字初之所以从土,很可能由于古人初刻印章的材料是硬泥块……。”我说:“玺”由“尔”和“玉”构成,“玉”表示材质,“尔”与“你”同意,所以“玺”字的意思是眼前这块玉的目的是希望得到你的信任,即印章的功能。
车字:[1]中写道:“舆轮之总名也,象形。”[2]中写道:“车用作交通工具……。”我说:车由“一”和“牛”构成,“一”表示车的外壳,“牛”表示车的功能,车即铁牛。
长字:[1]中写道:“久远也。”[2]中写道:“长字的甲骨文,其上部是两根向右弯曲的长头发,其下部是人的手臂和身子及腿。”我说:“长”字就是一个人形,上为上伸的双手,下为下伸的双脚,中为腰带。人的身体年年变长,年纪年年增长,所以长有两个读音。
马字:[1]中写道:“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2]中写道:“甲骨文是描写直立马姿的象形字。”我说:“马由三笔组成,“ ”表直立的马身,“一”表前伸的双脚,“ ”表后仰的毛和头。
之字,[1]中写道:“出也”。[2]中写道:“之的本意是往或到。”我说:“之”字实际相当于现代倒立的疑问号“?”所以“之”字总是这样用:“我之所以……就因为……”,其中有疑问作答之意。
宙字:[1]写道:“舟舆所极覆也,从宀由声。”[2]写道:“宙表示车、船等交通工具所能达到的极运的地方。”我说宙由“宀”和“由”组成,宀表示上方极高之处,由是田地之上,这就是由田地开始向上直到最远的地方就是宙。
与宙有关的字是宇,[1]中写道:“从宀,辰声,……易曰上楝下宇。”[2]中没有谈到这个字。我说:宇由“宀”和“于”构成,“宀”表天空,于表声,所以宇宙经常连结在一起,表示一个意思。
商字,[1]中写道,“有所出也,从外知内也。”[2]中写道:“商的本意为焚柴祭天。后引申为星名。”我说:商由“六”与“ ”构成,冂表示大门,“ ”表示人的脸形。“六”表示五谷六畜,即生活必须品,它们在门外,门内的人需要这些东西,必须通过商务才能彼此满足要求。
最后谈“文”与“字”,[1]中写道:“文,错画也,象交文”。[2]中写道:“甲骨文……像身上刺有花纹的……人。”我说:文由四笔组成,其中“—”表示一张平放着的纸,“×”表示心内反复思考,“·”表示写在纸头上的内容,这就是文章的文字。
至于“字”字,[1]中写道:“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2]中写道:“上古‘文’和‘学’不是一回事……”我说:字由“宀”和“子”构成,“宀”表示字的形状似房屋的四方形,“子”表示“字”的读音。
[2]中还谈了其他一些字,如火、鹿、井、州、刑、刖、牢、封、将、尊、爵,对于这些字我还没有新的见解,自然没有必要重复[1]、[2]中的叙述。本文一共谈了廿多个字,完全不谈这些字的历史,而只谈它们的“现状”,当然这只是一种便于理解的简捷方法,而不是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特此说明。常用汉字有几千个之多,本文只说解了廿多个字,占比不到百分之一,可见本文仅只是抛砖引玉而已,期待有更多的人从事这一工作,把汉字的研究推向一个新境界。这种新境界在于务实、求真、直接、明晰,不需要转弯抹角,不需要故弄玄虚。
每个文字确实就是一片文化化石,其中蕴育这文化发展史。
例如“中” 本义是一面旗子,古时开会集合的地方。从这里我们知道古人部落也是有组织的。
“字”通“滋”。滋生的意思。所以字是一点一点演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