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诺弗顿,在白雪覆盖的冬天里,完全有如童话世界般的美丽。而摄友们最期盼拍到的,无疑是早晚红光照射到雪峰上绚丽又纯净的壮观场景, 甚至很多朋友都以能否拍到此景来得出此行是否成功的结论。
三栖影社今年二月底也组织了一次诺弗顿实战教学之旅。短短一周时间内,我们见识了艳丽红霞映射雪山的美景,也目睹了眩目极光旋绕山峰的盛况。然而, 在其它时候,位于大西洋冬季逆时针环流顶端的诺弗顿也跟其他大陆西海岸一样,虽然维度很高却并不是极寒之地,更有相当部分时间处于阴天湿冷环境中 ...... 红光大片谁遇到了都会拍, 但情绪氛围片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这也恰恰给了摄影师们发挥创作的好机会。
下面以我在诺弗顿的一张片子为例,讲讲我的经验体会(这张图贴在图虫网当日就被选为APP开屏画面)。
一,拍摄前期踩点和计划:
这个场景其实在我们到达诺弗顿的第二天我就去踩过点的。在构图上,这里是典型的几何图形的组合构图:山的三角形和位于它三角形山体正中央的小黄屋屋顶的三角形重复呼应。而小黄屋屋体方形嵌在三角形以内,里面更嵌以窗户的方形。所以这张图的构图有强烈的简单图形概念。而光影上,暖色调小黄屋应该有冷色调的冬景来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为这里是海湾, 潮汐现象导致这里的水面变化很大。低潮时这里前景地处是裸漏出来的黑色石头,以及杂乱无章的深色水草和海藻。这时前景会很乱,如果要构图,则需要尽量避免它。只取黄屋下端的石头岸线而放弃水面,虽然这意味这小黄屋的孤立感没有那么强烈了。所以如果要拍到水面,必须算好涨潮时间,在水位最高的时候过来。
这是我第一次过来拍到的,也是涨潮的时候,但那天是傍晚涨潮,拍的是逆光:
虽然有很好的冷暖对比,但情绪上并不是我想要表达的冬日的冷感。而堆高的积雪和屋前停留的两部小车将这里的几何形状打破了。
查看手机上的潮汐表,知道一周后涨潮会是早上,正是我要的光线,当然我还要的是新雪,阴天,哦,最好没有车挡住小屋。
几天过去,天气变暖,阴雨绵绵。诺弗顿各山峰上的雪都逐渐融化,地上的积雪也日渐消失,大家在沮丧没法拍红色雪峰的大场景的时候,我知道我需要的这个场景条件正在逐渐接近成熟。
行程的最后几天,雨下的很大,我们的拍片活动几乎都是在雨中进行。最后一晚到来,气温下降,雨转雪,我知道时机快到了。
这几个阴天和雨天的片子:
一大早学员们都懒在床上不想动,大阴天的,没有日出红光可以拍,又是最后一天,是补个懒觉的时候了。我不得不扮演周扒皮,把他们一个个从床上拎起来。
二, 拍摄现场:
能够拍摄的时间并不长。我们不能等到天完全亮了,小屋的灯光会因为天色渐亮而失去氛围感最后会熄灭。正常拍摄,我会以相机基准ISO (D850是ISO64)来拍摄,但如果想拍到飞鸟,这个对氛围有重要作用的的构图元素,我必须有足够的快门速度。我当然可以用慢门长曝来拍除了天空鸟以外的其它构图组成,然后提高ISO,光圈,以达到较快的快门速度来捕获鸟的动态,但鉴于鸟的动态实在多变,也许我在长曝的时候正好鸟的形态分布正好呢,既然我打算用较快的快门来抓鸟,不如直接采用连拍堆栈的方法。于是我直接将ISO升到了2000, 光圈开到了F/6.3, 终于可以将速度提高到1/80秒,这个速度对我来说够了,只需要拍到鸟的形态就好,不是专门打鸟的,无须纤毛毕现的细节,但这个时候还是严重欠曝的。怎么办?
其实不要紧,在脚架够稳,画面构图不动的情况下,连续多张拍摄,后期用堆栈的方法可以做到即使大幅提亮画面也不会有噪点;同时还可以捕捉到飞鸟不同的位置和形态供自己挑选。在这里我一次按住遥控器快门连拍了92张。
三, 后期
Lightroom导入图片后,如我所料,如果不动任何参数,画面严重欠曝,黑黢黢的几乎无法观看:
先做基本调整:
可以看到,因为画面严重欠曝,我一口气提亮了1.67档曝光。其它都是一些我常用的做法,提亮暗部,压暗亮部等。色彩鲜艳度有提升,但整体饱和度却降低了。因为高ISO,画面噪点明显,但后面有方法处理所以暂时不管它。
第二步,调出冬日阴冷情绪的主色调。通常我会在分离色调这一栏里将高光给予暖调,而低光给与冷调,这里我反常地将高光也调到了冷调,只不过不是纯蓝调,而是往绿色调靠了一点:
第三步,作为我的主体的小黄屋,它是冬天里的暖意,故事的主角,所以我给它以亮度和温暖:
第四步,在最下面的色彩校准这一栏,我又给多了点绿色,冬天的阴冷,不是晴天背光下的纯蓝,我用绿色来中和一点:
第五步,关于降噪:
因为我要通过堆栈来降噪,所以我完全关闭了LightRoom的降噪:
第六步,这里我做了一些其他调整,包括压暗了天空。因为是普通的调整,限于篇幅不细述了。
第七步, 同步所有的片子用同样的设置。92张片子,我的7年高龄电脑难以处理,所以我只选了36张同步:
第八步, 选择在Photoshop里面作为图层打开:
第九步,喝茶去 (电脑处理超级慢,所以去喝茶了)
第十步:
在Photoshop里面选择所有图层,然后菜单栏选择“编辑”=>“自动对齐图层”
第十一步:选择所有图层,转换为智能对象:
第十二步, 再去喝茶
第十三步, 菜单栏选择图层,-> 智能对象,-> 堆栈模式, ->中间值
第十四步, 第三次去喝茶
第十五步, 喝茶回来,降噪结果出来啦:
我们看看降噪前后对比:
之前没有降噪的:
堆栈降噪之后的:
对比用Lightroom直接降噪的:
手机上看图可能要将图片放大才能看清差别,而电脑上可以看到非常显著的差别。堆栈降噪在保留了细节锐度的同时还做到了画面非常干净。
第十六步,在LightRoom里面将降噪恢复。因为堆栈降噪将鸟儿们都赶跑了 (相当于长曝,鸟儿们飞的快,堆栈后的片子里看不到的),所以我们还得把它们找回来,但不希望鸟儿噪点太多,所以重新用了降噪并同步到所有片子上。
第十七步,选好鸟儿们形态分布好的片子,输出到Photoshop, 利用蒙版的方法贴回堆栈降噪的片子的天空,整个主体工作就完成了。当然可以选用多张片子里的鸟。
最后将色彩再做些细微的调整。这里我觉得黄屋子偏红了点,所以调整色彩让它更靠近原来的亮黄色。
堆栈不但做到了可以高ISO情况下还在大幅提亮画面后进行大幅度降噪,同时也让水面变成更加平滑。可以看看下面单张和堆栈后水面的区别: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我堆栈模式选择中间值,而不是平均值。对于降噪来说,中间值会更好,对于用堆栈模拟长曝来说,通常用平均值。这里主要的考虑是降噪,所以我用的中间值。
画面里还有一部小车。对于是否拿掉它,我的学员有不同的意见。选择保留它的,认为它给画面增加了人气,生活氛围,而选择拿掉它的,则认为它的存在多少破坏了画面的几何形状的规律性,使得原本置中的干净构图稍嫌杂碎了。我这里拿掉了车子,你的看法呢?
我们再看一次最终图,这张图和被图虫选为APP开屏画面的那张天空鸟的分布稍有不同,而且小黄屋色调更加接近原色:
总结一下: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三栖影社
摄影学院/ 看世界/ 实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