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算不算是东西?一般说来,相信大多数的人并不会把钱看作是个东西。因为,尽管钱可以用来买很多东西,但钱本身并没有什么实用功能,纸币或硬币本身都不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除了一些收藏家把它当成观赏品,或旅游爱好者把它作为纪念品外,钱并没有什么实际功用。然而,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钱就是东西。因为,在当今商品社会里,钱可以很容易转换成为人想要的任何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钱等同于东西。看来,钱可以称之为不是东西的东西。
尽管人们对钱的观念通常比较明确,但不同的人对钱的理解还是很不相同的。特别是在东,西方文化中,对钱的态度就非常有趣。一般来讲,东方人对钱比较含蓄,不太喜欢直接谈论钱的话题,通常认为谈钱容易伤面子,破坏感情。比如,俩同事一起出去吃中饭的话,一般会是一个人付账,下次的账则由另一位来付。而且,对有些文化的人来说,钱字显得低俗了。文人普遍认为品位,气节,名声,才能等等比钱重要得多。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的就是重名轻利。而西方人对钱比较直截了当,该是怎样就是怎样,该是谁的就是谁的。要是和同事一起吃中饭的话,通常都是AA制,各自付各自的。至于对待名声,荣誉等等倒并不特别在意,实际利益总是第一考虑的要素。一般认为有了钱,什么问题都容易解决。因此,人人都努力去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何赚大钱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本质上讲,钱只是购买力的表现,是一种衡量标准,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因为钱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赋予了钱这个观念很多想象空间,创造出不少关于钱的趣说。其中,“有钱能使鬼推磨”最为形象地描绘出了钱的魔力,与money talks有异曲同工之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则真实地体现出钱所能产生出来的无穷魅力。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不就是为钱财付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有些讽刺意味的是,2007年以来倒闭的不少西方大公司也正是被那些“重赏之下”请来的“勇夫们”给搞垮的。因为钱是如此的重要,“越没钱越要脸,越有钱越不要脸”和“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就很能反映出当今商业社会中的一些现实状况了。而“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更是成为大众面对某些具体困难时常有的无耐感叹。所以,不少人坚信,“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拼命赚钱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可是,千万记得,别“赚得了全世界,而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其实,自从人发明并使用钱这个东西后,钱就变成了套在人们头上的一个紧箍咒。头痛病和钱被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只要一想到钱这个东西,人的头就会痛。钱少了头痛,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去;钱多了头也痛,既要防范白道黑道的惦记,还要为钱保值或增值,生怕再突然跌回原点,就像竹篮打水。无论穷人或富人,人人都成了钱的奴隶,为钱所困。生活的目标,所谓“前进方向”,就是钱在的地方,成为了人进军的导向。放眼望去,各行各业,每个人都想往前挤,去力争上游,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怎么可能不拼个你死我活呢?如此人生,不累才怪。
既然生活离不开钱,那一般人到底要怎么样才不头痛钱呢?更进一步讲,怎么样才能成为念别人头上紧箍咒的那一个人呢?其实非常简单,从现在开始,不要想钱,只考虑价值。凡事当头,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分析思考问题。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用价值观去判断的话,问题就会变得清清楚楚。一旦觉悟到问题不在有钱或没钱,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自然出来了。进而,把自己的价值观传导给他人。只要他人认可同样价值观的话,就等于控制了他人头上的那个紧箍咒,让他干什么,他就会干什么,因为价值观相同的人是不太会产生利益上冲突的。当然,这里所指的一般人是没有温饱问题的人。还好,当今世界,大概除了非洲少数几个战乱国家可能有生存问题外,现在东,西方社会,生活只是好坏程度上的差别,也就是所谓钱多钱少的问题,而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实际上,“人生最可悲的事就是人死了,钱还在;而最痛苦的事则是人还活着,钱没了。”这才是人所最担心的东西。
所以,钱是个让人既爱又恨的东西,少不了,还多不得,明白了就好。
用這個作論據,恐怕有點武斷吧?
舉例說:中國和所謂‘蘇修’又打又批過;中國和越南‘兄弟’大打出手,死了很多人過;金家炸平過毛太子的墳。。。。。。那二當家的土匪、公司的副總裁、偉大的副統帥之類,從來(還是鐵定?)會暗算一把手。。。。。。不成敬意,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