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无语

无语并不总是等于默认, 无语也并不总是等于抗议。 多数时候聆听可以代表很多很多。。
正文

读“戏说宇宙”有感兼谈认知有限论

(2018-12-11 11:54:14) 下一个

由于个人原因,我来万维后基本只关注政经文章,直到有一天注意到芨芨草博主的“戏说宇宙”系列文章, 看后引起我很多感想。。。 建议读者也去一读,看都有什么感想。 《戏说宇宙》.

 

“戏说宇宙”系列文表面上看是东拉西扯一些关于宇宙的假说,不过我看作者是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物质世界?  我还想把问题引申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包括人类自身的这个物质世界? 因为人类这个智慧生物终究也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我十五,六岁时曾经非常迷恋宇宙天体学,只看了第一本科普书爱因斯坦就成了我的偶像。 不过随着对该学科的了解越多,我的兴趣呈指数般下降,最终大学走进的是根本不了解的电子工程。 那之后就再也没有看和宇宙相关的理论和书了。

 

我对宇宙天体学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我认为(当时是种感觉):广义的宇宙是不可知的。 后来思想成熟后我个人对此的总结是:人类的认知有限论(或称认知受限论)。

 

这个“认知有限论”是基于四个前提:1. 这里的认知是指智慧生物的认知(包括外星智慧)。 2. 因为智慧生物是肯定有始终的,所以认知这东西就是有限的,当智慧生物灭亡了,附着的智慧和认知也不复存在。3. 如果你承认:认知是来源于智慧的观察,经过推理,验证而形成,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想象和假说都不是认知)。 那么你必须承认智慧认知是有限的, 因为智慧的观察能力,推理的逻辑,验证的方法等等都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任何认知都受限于智慧的可观察域,受限于推理逻辑,还受限于验证能力和方法。 4. 认知不是绝对的,是动态可变的,因为智慧的观察,推理和验证都是可变的,动态的(这一点不言自明)。

 

如果你认同了上述结论----即智慧的认知是有限的,以及它的四个的前提, 那么一切关于宇宙的争论都很容易消解并取得共识。 比如,下面问题是可以有确切答案的:

1. 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是有始终还是没有?  答案:不知道,也许以后会知道。 因为“无限”和“始终”本身就在空间和时间上超过当前人类智慧的观察能力。 更别说无法验证。 就目前观察能力所及的宇宙时空而言,诸多的宇宙大小和起始的假说也都无法自圆其说,无法被验证, 包括广为推崇的大爆炸说。 但不排除未来某一天智慧的观察能力可能可以确认宇宙的大小和始终。同样的答案也适用于下列问题:物质是否可以无限细分下去到无限小?

2. 信息是否宇宙的组成部分? 答案:不知道,也许以后会知道。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和观察能力所及, 信息无法独立于智慧存在,它是随智慧生物的存在而存在的,而且只被智慧生物所解读。比如一束射线,它就是物质的一个存在形态和作用方式,只有当被智慧生物认知和解读时它才可以成为信息,从这个角度说,信息如同物理定律一样是智慧认知的附着物,所以信息不是宇宙的组成部分。 但这是基于目前的观察能力和范围的认知:即宇宙中已知的组成部分--物质或能量都是独立于智慧存在的,且有因果或转换关系,如果以后的观察能力证明了信息也可以独立于智慧存在, 且可与其它组成部分互相作用或转换,那“信息不是宇宙组成部分”这个认知就要修改。

3. 是否可以用已知正确的认知来逻辑推理观察能力之外的未知宇宙并得到新认知? 答案:不可以。因为认知是有限的,用已知的认知来推理未知世界必定受限于观察域,而“未知”这个词已经确认你的推理对象是不可知或在观察能力之外。 另外,我们所说的“逻辑”本身也是一种智慧的认知,也是有限的,无法适用于观察能力以外的未知世界,因为那个未知世界完全可能有着另类的“智慧”和另类的“逻辑”。 更不用说抛弃验证,单靠推理是不能得到认知的。 比如“用数学的无限大数来推理得出宇宙也必是无限大的” 这样的推理只能得到一个假说而不是认知。

 

当然,上面的所谓“确切答案”完全是基于我这个“认知有限论”的一孔之见。

1. 肯定有人会认为“不知道”并不是个确切答案。甚至都不是答案。

在我看来,相比假说和想象或基于假说而推理出的东西, 对于未知的东西或观察能力不及的东西, “不知道”恰恰是最确切,最科学,最正确的答案,因为你照这个答案继续做什么都不会出错,这正是“认知有限论”的精髓。

2. 还会有人认为“宇宙不可知论”和“认知有限论”是邪教, 承认它们就是放弃科学。

我认为正好相反,承认“观察,推理,验证能力之外的宇宙不可认知”恰恰是激发人类寻求扩大观察,推理,验证能力为先,并寻求一切认知的可能性的正确途径,这绝对好过对观察能力之外的世界把假说当预设的认知从而限制了认知的其它可能性,且可能导致错误认知。

 

需要说明的是, 形成认知的观察,推理,验证这三个因素中,基于已知认知触类旁通的联想,猜测,假说有时也是可以代替观察的,事实上,量子物理中的许多基本粒子几乎都是基于猜测,推理,验证这个过程被认知的。 所以“认知有限论”并不排斥想象和假说, 重点是不能把假说当成认知。一个假说无论看上去多么有道理,多么符合推理,在被验证之前是不能成为认知的。

 

上述的“认知有限论”和其四个前提是我的个人总结, 本人孤陋寡闻,书读得少,不知是否有任何先人早已形成理论,如有网友知晓,望指教一二。

 

行文至此,读者可能以为我的读“戏说宇宙”有感已经发完了。

 

其实,上面围绕着物理世界的“认知有限论”的讨论只是引子, 我真正的感想是想与读者探讨:人类智慧应该如何认识人类自身和自己的认知。

 

在我看来,“认知有限论”同样适用于智慧对人类自身和自己认知的认知。

 

如果说自然科学是智慧对客观物质世界认知的抽象和总结, 那么哲学就是智慧对包括主观精神世界在内的科学(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抽象和总结,也就是人类对智慧认知的认知。 接下来,不知读者对宗教的理解如何? 有个说法是:“科学的终点是哲学,哲学的终点是神学”。 我的理解这里的“神学”即指宗教,所以说“哲学的终点是宗教”。

 

如果上述说法成立,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1. 在自然科学里, 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基本遵循观察,推理,验证三者缺一不可的严谨态度,其中观察的多样性不必多说,但在推理和验证中人们有着高度统一的标准和认同度,可谓是非分明,认知的正确与否也极易分辨。 可是在哲学里,人类对已有认知的观察,推理,验证却开始各说各话,各自推理,各自验证,再也难以达成统一标准和认同。推理和验证都呈现多样化并导致哲学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呈现多样化。最后到了宗教里面,人类基本放弃了推理和验证,从某种程度说是放弃了认知精神,转而以膜拜代之。宗教里的神不但呈现多样化,而且它们互相之间是势不两立,形同水火的。 从科学到哲学到宗教,人类的认知过程和结论呈现发散状, 这说明:认知随着叠加会急速地分散,弱化,衰减, 而且与认知能力无关。这不能不说是认知的有限性造成的,即认知的有限性造成了对认知的再认知不可避免地被分散(多样化)和弱化(没有认同)。

2. 细看宗教,那么宗教是人类对智慧认知的认知的认知吗? 我注意到,世界极具智慧的顶尖大科学家们要么是有神论者,要么是不可知论者(Agnostic)。笛卡尔是天主教徒,牛顿和开普勒信上帝就不说了; 当伽利略通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木星卫星和月亮上山脉后,欣喜若狂地写下了:“我惊呆了,我无限感谢神,他让我想方设法发现这样伟大的、多少世纪都不清楚的事迹。” 达尔文曾这样解释自己的想法:“我从未否认过上帝的存在。我认为进化论跟信神毫不矛盾。我认为上帝存在的最大论据是不可能证明和理解宇宙,人是偶然的结果。”(注:达尔文后期转变为不可知论者); 爱迪生在自己的实验室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神存在。” 就连我的偶像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有些人认为宗教不合乎科学道理。我是一位研究科学的人,我深切知道,今天的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而不能证明某种物体不存在。因此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证明某种物体的存在,并不能断定它就是不存在。“  他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你就不能断定上帝是不存在的。爱因斯坦还说过:“宇宙法则是“神”的杰作”, 似乎他解释不了相对论是从何而来的(他只是发现者)。 当然,后人多认为爱因斯坦嘴里的“神”并不是人格化的上帝,而是斯宾诺莎的上帝,是宇宙中超越智慧的“万能物或万能律”,一个物化的“法则神”。 不过,我们也由此可见宗教里的神是什么了----- 所有我不知道,无法解释和认知的东西,必定有一个他或它是知道的, 这个他或它就是我的神(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信的神,上帝也好,佛祖也好,安拉也好,不需要统一)。 科学家们尚且如此,平头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这回大家看清楚了吧,宗教不正是一种“不可知论”,不正是“认知有限论”吗?

这说明了当人类无法从哲学的认知多样性中得到统一答案时, 他们选择放弃认知,回归“认知有限论”, 他们选择用神来代替认知。

3. 上述的科学家多是早期的,据说《自然》杂志对美国科学院院士做过调查,见下表。

 

           1914年    1933年    1998年
  信神     27.7%     15%      7%
  不信神    52.7%     68%     72.2%
  不可知论   20.9%     17%     20.8%

可见,无神论的比列在提高,不可知论(Agnosticism) 的比列大概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无神论和“认知有限论”并不矛盾。本人就是个典型的无神论者。

 

那么,提倡“认知有限论”的意义何在? 我认为人类要承认并尊重“认知有限论”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

如果说马克思仅仅根据“剩余价值说”就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代替”这一理论只是个乌托邦的假说,那列宁和毛泽东把这个假说当成正确认知并掀起了二十世纪最大的人类社会灾难---全球范围的社会主义实践, 则是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认知,不知敬重物质世界。 把马克思的主观假说当真理就如同相信“人定胜天”,相信“亩产万斤”一样的可笑,还恬不知耻的自称是“唯物主义者”。 毛没种过田,不知道亩产的概念,正如斯宾诺莎说的:“我们皆因无知,才以为我们能够改变未来”。

联想到城里的很多左派动不动就把一些自己都不懂的理论,学说,大咖搬出来当真理,当论据,当成唯一正确的认知,真是和毛爷爷有得一比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除了左右立场的不同以外,在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里: 1.人类认知的多样性决定了多数时候并不存在绝对的唯一正确认知,只有相对更合适的认知。 2. 很多理论,学说都没有或经不起验证,还是处于假说阶段,是不能当作认知的。 3. 认知的弱化性决定了不认同的认知需各自保留,一味坚持己方正确并打倒对方的红卫兵做派实在是与他们自称的“追求民主”背道而驰,更有违“认知有限论”。

 

最后,和读者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把“认知有限论”应用于炒股的,也算是其意义之一(至少对我是)。

 

有读者可能看出我是个极度追求“理性”的人,没错,对搞工程的人来说,理性分析是基本看家本领,是饭票。 我于是习惯性地用理性分析来指导股市操作,最初是一成交就发现被打脸,而如果尝试止损后还会被再次打脸。。。交了不少学费才知道自己的“理性分析”和掷硬币没多大分别。后来就开始改进分析模型。。。直到发现了如果坚持不止损还是能赢钱时,顿时对自己“理性分析”的最新模型自信心爆棚。。。接踵而来的就是大灾难。 几次坚持不止损的深度套牢和踩中地雷造成的亏损就达二十至三十万刀了。

巨额亏损使我认知到股市并不是如我的工程项目一般的认知对象,我终于承认我试图“正确认知”股市的那个模型是个垃圾, 股市其实和我当年试图了解的宇宙是一样的对象。 于是我彻底转向股市的“认知有限论”,并通过多年实战总结出以下几条:

 

1. 永远不要试图战胜明天的股市,对于今天的你来说,明天的股市不但是未知的,还是不可知的。你当然可以分析,猜测明天股市的走向,无论是理性分析还是感性估计,关键是你不能把分析或估计的结果当成是对明天股市的正确认知,当成是要发生的事来指导你的操作。一定要有“明天是涨还是跌我不知道也不确定”这样的心态。

2. 无论你是根据什么下单的,你的根据都是假说,因为没经过验证。 只有单子成交后,验证的过程才开始,也是从假说到认知的开始。你要积极地,无时不刻地验证你的认知,从而实时地判断是坚持一个正确的认知还是止损一个错误的认知。 下单前的那些“根据”越早忘掉越好! 一旦你的单子成交了,它们都毫无价值了。股市的动态性决定了即使之前的假说今天被验证是正确的,它们对明天的股市还是个假说! 股市的这个观察域至少是每天更新的,对于“抢帽子”的短线炒家,可能是每小时更新的。

3. 昨天或过去的股市历史可以用来参考,甚至推理或预估明天的股市,但这些东西都是不可验证的假说,意义不大。 更何况明天的股市需要明天这个观察域来观察和推理,所以要记住:下单当天的走势永远给你最多的也有意义的决策信息。这也是我为什么在股市操作上基本放弃了理性分析,更多依赖于对当天实时走势的观察而产生的直觉来下单操作,这里的“直觉”其实是某种综合“推理”。

4. 股市是众人对经济和企业认知的表达器,更是众人对这个表达器的认知的称重器,还是众人对这些诸多认知以及对自身认知的反应器,换句话说,你不但要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有认知, 还要对参与股市的众人(投资基金,对冲基金,长短线的投资个体等)有认知, 更要对自己的心理与人性(如贪婪和恐惧)有认知。

一句话:你既要对很多东西有认知,又要基于“认知有限论”把不该认知的东西明确为假说,更要分清正确的观察域来做推理和验证。

 

好了,我交了二十多万美元学费才自学到的“干货”都分享给读者了。 祝大家股市发财!

 

最后感谢芨芨草博主精彩的“戏说宇宙”系列文章引发了此感想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at_无语 回复 悄悄话 邓比毛强的一点是:对自己不了解的资本主义不盲目,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从特区开始试错(验证)搞起。

作为共产党人,邓能够抛弃马列,用正确的方法认知资本主义,实属难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