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 科伦巴艺术博物馆,科隆,德国

(2018-09-09 09:37:46) 下一个
 发表于 2017-9-20 16:33:49 
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 科伦巴艺术博物馆,科隆,德国
摄影:Marek Petovsky 
文字:Courtesy of Oview360


德国科隆的科伦巴艺术博物馆是个令人难忘的地方:一个宁静的花园;罗马和中世纪时期的石头遗迹;还有一个独特震撼的考古遗址-科隆中心的哥特式教堂遗址,这也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完全破坏的科隆的最强烈的象征。 1949年,在此遗址内德国建筑师戈特弗里德·博姆(Gottfried Böhm)创建了一个小教堂,作为几乎毫无受损的哥特式玛丽塑像“废墟中的麦当娜”(“Madonna of the Ruins”)的临时避难所。原有建筑于1853年建成,馆内设有罗马天主教大主教管区的一千多年的艺术收藏。

2007年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为博物馆设计了新家。从原有教堂遗址的废墟中升起的新建筑,和旧的建筑遗迹天衣无缝地交接,设计尊重原有布局,保留其历史精髓,成为旧址的连续体。在城市规划方面,新博物馆重新恢复了科隆市中心最美丽地区之一的曾经失落的核心。

 

 

 

 

 

 

一个宁静的庭院取代了失落的中世纪公墓。

 
材料始终是彼得·卒姆托设计中的重要角色。 整片的灰砖留孔墙壁使斑点光照射到废墟和上面展厅之间的区域。丹麦Petersen Tegl为卒姆托的设计专门开发了手工制作的砖块。砖块不仅有多种颜色,还具有和标准砖不同的尺寸和形状。 与标准砖相比,它们更薄更长(528mm x 37mm),类似于罗马砖。 为了达到特殊的尺寸和外观,卒姆托于2000年与Petersen Tegl合作开发手工砖,称为Kolumba™砖 - 现已成为Petersen Tegl产品线之一。 这种砖根据几个世纪的工艺传统制造,一旦粘土形成,便手工装入木制模具,之后它们被干燥和焙烧。 焙烧过程中的不同温度使砖块呈现混合的纹理和温柔的色调。

 

 

 
彼得·卒姆托的空间感

 
博物馆16个展览厅随日光射入,尺寸,形状和路径的不同而各有特色。共同之处是艺术品所在处都尽量减少砖,砂浆,石膏和水磨石材料的使用。


 

 

 

 

 

 
日光从墙孔射入,随四季时间和方向演变,使博物馆有“影子博物馆”之称。


 
细长的柱子象针簇般小心地插在考古地,支撑上面的展厅部分。


 

 

 

 

 

 
“废墟中的麦当娜”小教堂

 
(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