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长期酗酒。他尤其爱喝茅台。这在权延赤《走下圣坛的周恩来》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中多有记载。作者在书中用敬佩的口气描写周的喝酒习惯。但其中一些细节却让人看到了中共高层令人震惊的腐败情况。比如他在大饥荒的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曾深夜到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家中去,单独与杨太太水静“一人一瓶”对饮茅台酒。
别说是身为一国总理,就是一般的上下级关系中,男性上级也不应该于深夜去拜访下属的妻子。而周恩来就不在乎。不但不在乎,而且还让丈夫离开,由他单独与下级的妻子喝酒吃饭。这出格就不是一点点了。但这还没完。周恩来要水静取出两瓶茅台,要一人喝一瓶。根据该书,水静在晚饭时已经陪邓小平李富春等人喝过一次酒了。想想看她那晚要喝下多少烈酒?周恩来这样做,操守底线在哪里?
更令人震惊的是中共官员明知上级行为不良,不加抵制反而“舍身”逢迎。作为水静的丈夫,杨尚奎本应留在家中和太太一起陪客。于礼节于操守他都应该这样。哪有自己离开,让已经喝过酒的妻子单独陪伴另一男人再喝烈酒的道理?书中记载,杨尚奎事先知道总理要来。却有意提前离开。离开前还交代太太说“总理重诺守信,说了就一定会来,不管多晚”。这等于告诉妻子说,“不管多晚”他都会在外头耗着不回来,一定要让妻子单独陪总理。
这TMD叫什么事?中共高层腐败堕落的情形,恐怕要远远超过任何人的想象了。
=========================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一书中关于周恩来和水静喝茅台的段落:
在我的印象中,只要周恩来、陈毅、乔冠华3个人到了一起,准喝得厉害。你敬他,他攻我,我劝你,各有一套办法。酒桌上的其他人被他们一带动,再拘束的人也会放开了,气氛准好。何况,总理、陈毅、乔冠华3个人都是一斤以上的白酒量,有闹酒的“物质基础”。
不过,真论酒量,还数不到一斤量的陈毅和乔冠华。首长里很有一些“大喝”。比如地方干部中,有名的是“南京四大喝”。这“四大喝”中又以许世友声名最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喝酒主要不是能喝不能喝,而是敢喝不敢喝。会喝的都伯敢喝的,敢喝就是敢玩命。许世友一生传奇,7次参加敢死队,9次负重伤,那股二杆子劲若是上来,玩命跟你拼起来,后果足堪忧,所以没人敢撄其锋锐。
国务院这边要讲“大喝”,廖鲁言可以说最负盛名。据说一次散席,桌上剩半瓶汾酒,他拿起来灌汽水一样喝掉了,淡淡说一句:“别浪费了。”
可是,就这位国务院最能喝的部长,竞被一个文秀洒脱的水静给灌醉了。看来国务院的最高领导现在是要向她讨回这个“公道”。
“水静,我迟到了。”总理笑着点头致歉。
迎出门口的水静也带着歉意说:“总理,真对不起呢,小平、富春他们等你很久,后来听说主席找你,知道一下来不了,他们就先吃了……”
“这就对了嘛,不要等。”总理反而轻松一些,他就是担心叫其他客人久等。
“他们吃完就走了,尚奎也陪他们去了。”水静仍然歉意难消:“尚奎叫我在家等你,他再三关照,说总理重诺守信,说了就一定会来,不管多晚。”
“我答应了的就会来的。”总理随水静进了餐厅。
记得那次吃饭时间不长,不到一小时总理就出来了,说去跳舞。我闻到了酒味,不放心问:“水静很能喝?”
“嗯,”总理点点头,“名不虚传。”
我问水静是否能喝,是为了测测总理喝了多少,以便把握是否适合跳舞?总理只说“名不虚传”,没讲喝多少。见他步履稳健,还像平时一样轻快似阵风,我就放下心,没再多问。30年后看到水静写的文章,才知道那天总理喝了整一斤茅台酒。
据水静著文回忆,那天总理坐下就问:“还有剩菜吗?”
“剩菜怎么行呢,”水静说,“总理,我给你留了菜。”
“那就不客气了,”总理把手放在餐桌上,“我就吃吧。”
水静回忆说,是她亲自为总理收拾桌面,摆上饭菜。都是江西特色,总体上是以尚奎同志的家乡兴国县的“四星望月”为主,这个雅称还是主席在兴国搞调查时给取的哩。
那个“月”是米粉蒸肉,那四颗“星”是四碟小菜,无非辣椒、青菜、豆腐之类。
总理没有动筷子就问:“有茅台吗,水静?”
“有。”水静取来一瓶茅台。
“还有吗?”周恩来含笑扬扬下颏,“有就再拿一瓶来。”
“有。”水静忙再拿出一瓶,怔怔地望住总理,不明所以。
“好了,水静。”周恩来指指桌边,“来,你也吃一点。”
“总理,我刚吃过了……”
“吃过了就随便吃一点么。”总理继续指点桌边。
水静忽有所悟。既然是请客,哪有让客人独酌独饮的道理?咳,起码的礼节都忘了。
尚奎不在家,作为女主人理应作陪。于是,水静忙招呼服务人员再取一套餐具,坐在桌边。
总理将一瓶茅台推向水静,平常口气平淡声调:“听说你会喝酒,今天我们俩一人一瓶,怎么样?”
这才是常里识英奇,淡中见豪侠,水静忙不迭摆手:“哎呀,总理,我哪能喝这么多呀?”
“喝吧喝吧。”总理心中有数,知道豪饮的人说谦虚话只是随口而不会随性,“能喝多少就喝多少。”
总理吃一口粉蒸肉,说:“在中央苏区时,常吃到这种菜,其中以兴国的最具特色。”说着嚼着,已然斟满一杯酒,对水静一举:“感谢你和尚奎为我准备了如此佳看,干!”
会喝的人客气只是嘴头上,见总理斟酒水静也为自己斟满杯。随着总理一声“干!”
总理一饮而尽,落杯时,水静紧随着举杯,一饮而尽。
总理如此豪爽,水静自然不会再有丝毫拘束,马上斟满第二杯,举起说:“都是些土产,总理太客气了。这一杯我感谢总理的光临。”
水静仰面干杯,落杯时见总理微微一笑,也痛快干脆地将杯中酒一干见底。
总理夹一口菜,边嚼边又斟满酒:“这次又在庐山开会,江西是东道主,尚奎和你都很辛苦。”说着,酒杯已经又举起来:“这一杯是为你们优质接待工作道谢的。”
总理稍稍一仰脖子,转瞬间酒杯又空。水静不加停顿地紧随干杯,并且不慌不忙地斟酒回敬:“总理到江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应该我们感谢总理。”
水静一饮而尽,总理也一饮而尽。
总理吃一口菜,又斟满酒:“这一杯,我代表小超大姐敬你。”
总理一直称邓颖超为“小超”。水静略略一怔,马上明白过来,酒里有了大姐的情谊,当然喝得痛快。而且,这一杯下去,更需要回敬:
“总理,我也代表尚奎同志敬你一杯。”说着,水静又干了杯。总理当然也跟着痛快干杯。
敬酒的话题很多,回敬的话题自然一样多,话赶话连续不断,一阵工夫两瓶茅台全空了。
“还有酒吗?”水静回忆当时情景,感觉总理酒兴正酣,“你还能喝吗?”
“酒是有的,不过我不能喝了。”水静解释,“我不嗜酒,今天喝得太多了。”
“如果你不喝,我也不喝了,吃点饭吧。”总理并不勉强,因为水静已经陪过小平、富春等同志,当然是喝过酒的了,这样喝下去水静就吃亏了。总理感慨道:“不过,我今天算是知道你的酒量了。”
“什么酒量呀?”水静不明白总理试她酒量的原因。
“我在北京就听说杨尚奎的夫人很能喝酒,”总理笑着透露了这次试她酒量的原因:
“你把我们的农业部长廖鲁言都灌醉了。对不对?”
“哎呀,总理,那可不能怪我。”水静大概明白了总理跟她喝酒的原因,这是“欺侮”了国务院的部长,总理“讨公道”来了。她笑着说:“不是我主动找他喝酒的呀。”
“廖鲁言同志是部长中最能喝酒的一个,竟然败在你的手下,说明你很不简单。”
总理哈哈笑出声,说:“今天我就是来试一试,这一试,果然名不虚传。一个女同志,一次能喝这么多酒,确实不多见哪。”
“真的,总理,我平时是不喝酒的。”水静赧额解释说,“刚才是总理让我喝,才不知不觉地喝了这么多。我已经醉了。”
“醉人不说醉,说醉的其实没醉。你没有醉,我看得出来。”总理放下饭碗,兴致勃勃提议:“舞会还没有散,跳舞去吧?”
“总理你先走一步吧。”水静摸摸额头,“我真有点头晕呢,休息一下再去,”
总理从来不做勉为其难的事,笑笑说:“那好吧,我就先走了。”
就这样,水静送总理出来了。
就这样,总理对我评价水静:“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