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双螺旋
这几天两Yan的小喇叭之争让我不停地想起当年华生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模型,当年这两个人凭着自己对同事工作的了解,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假说和通俗易懂的文笔提出了双螺旋结构,用了不到两页纸的文章,向《自然》杂志提交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的文章,揭开了多年未解之谜,把DNA的结构破解,一夜之间成了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并因此和另外一个科学家Walkins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
可是,华生和克里克这一重大发现至今依然有些争议的,因为当时华生和克里克基本上是靠别人的研究成果而提出该模型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他们的同事Rosland Franklin的DNAX-光晶体图,当时他们都在伦敦的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工作,Franklin在一次讲座的时候公开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因为她是新手,不认识在听众里的华生,同时也没有想到华生会因此受启发,搞出双螺旋模型。除此以外,另外一位同事Walkins还将她拍到的照片给华生和克拉克看了,据说如果没有那张图他们就不可能提出双螺旋结构的,所以有人认为真正的功劳应该归于富兰克林小姐。
富小姐,华生及克里克和Walkins当时同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各自的工作,让三篇重磅文章同时出现在一期里。这些工作让华生及克里克和Walkins后来得了诺贝尔奖,而富小姐这个时候却已经因病去世,和诺奖无缘,令很多人为她遗憾,她是那么当之无愧!没有人知道如果她当时在世会不会也被授予这个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尽管到现在为止,还有人觉得富小姐而不是华生和克里克该得诺奖,但是却很少有人怀疑华生和克里克比富小姐更为聪明,精明或者知识面更宽,因为同样看着一个图像,富小姐未能提出双螺旋的结构,而华生和克里克却想出来了,不仅想出来了,还用很通俗易懂的图文将这个漂亮的双螺旋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至今,人们依然用着这个模型,所以很少有人不服他两在逻辑推理和文笔方面的天才,因此,很多人也认为他们两个得诺奖是当之无愧。
(Watson & Crick的双螺旋链原文链接:http://www.sns.ias.edu/~tlusty/courses/landmark/WatsonCrick1953.pdf)。文章要点:
一,DNA是两股而不是三股螺旋链围着一个看不见的中轴相互盘旋(双螺旋,见图)。
二,两个链子是由核糖核酸的碱基链接而成,并且是互补的,就是说是一个镜像,因此核糖核酸中的碱基向内,而磷酸基则朝外。
三,两条链靠其中含的碱基之间的氢键相连,相连的碱基对和想象的中线垂直(梯子状链接,见图),相连的碱基是固定的,其中一个是嘌呤,另外一个是嘧啶,就像一男一女一样,嘌呤有两个,即腺嘌呤(A)和鸟嘌呤(G);嘧啶也有两个,即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搭配是固定的:A-T和G-C。
四,双螺旋中的核糖核酸是脱氧的,否则太大,不可能成为双螺旋,故为脱氧核糖核酸(DNA)。
五,根据他们假定的配对很难不联想到DNA链间的相互复制(实际上也是如此)。
科学就是这样的,虽然也会奖励辛勤劳作的人,但更会奖励那些有新主意的人。公平吗?不一定,至少对富小姐并非如此。
在大小Yan之间是不是也如此呢?这让我想,将来如果颁诺奖给葡萄糖载体的发现者的时候,这碗水如何才能担平呢?另外,诺贝尔委员会会不会因为城里的茶壶风波而不考虑给这个奖呢?希望老外们不知道老中的这些内斗,不然两个Yan一个都不能得奖了,如果那样,又会少了一个华人诺奖获得者,多可惜,所以别闹了,不然两人都别想得奖。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简简单单的DNA双螺旋图,如果现在这个图肯定更为复杂和Fancy。
左边是富小姐的DNA晶体X-光衍射图,据说华生和克里克就是看到这张图才提出双螺旋结构的,此前很多人相信DNA是三股链子组成。
本来可以成为另外一个居里夫人的富小姐却因癌英年早逝,有人说她患癌是因为和居里夫人一样接触了太多的放射线,但是更多人认为是巧合,因为当时的X-光机器已经有很好的屏蔽装置了。总之,富小姐很不幸。
精明的华生和克里克
1992 Mike M. Mueckler有关GLUCOSE ABSORPTION文章,动态机理. 他的文章与小颜研究体糸相同。
ScientifiC America (January 1, 1992). How Cells Absorb Glucose. David E. James, Gustav E. Lienhard, Jan W. Slot and Mike M. Mueckler
两Yan都是实名的。大Yan的指责挺严重的,说出来就应负责倒底。
重来一遍,把话说完整了。请删前一个留言。
赞繁博简洁生动的科普文。周末快乐!
繁博主的科普文简洁明了,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