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移民来到国外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我们远离了国内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纷争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随着日月的流逝,身处他乡的我们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起来。幸好有微信这个虚拟的世界,给我们搭起了联系国内亲朋的桥梁,既可以缓解我们的乡愁,又可以增进我们同他们的互相理解。可最近又是微信,把我带去了那久违的纷扰之中。
最初,微信只是同家人联系,有了它,家人之间可以实时了解各自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在虚拟的世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还省去了昂贵的国际长途费。后来又加入同学群。同学之间虽然几十年不见,当年的青葱小伙子、小姑娘,现在已变成了中年油腻男和大妈,但居然还能一“见”如故,互诉思念之情,共同缅怀过去那段美好的时光。
但一次我的一位老师,一个某省级党报农村版的记者,发来了一个反映基层农村问题的视频,我也就没加思索地转发在中学同学群和大学同学群,因为这两个群的同学大多数都出生在农村,应该理解农村。刚一传上不久,大学群的警惕性很高的Y同学就对我说:“老同学不能这样说,党的富民政策,老百姓基本上得到了实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大变样了”。并说“我们大会小会一再讲了,不能传递这些东西”。我答应将此视频召回,但已超过了三分钟,为期已晚。不久,另一L同学看到了,深表赞同地说:“农村是变了,但农村基层干部的恶也是触目尽心。农民确实苦”。但我还是同Y同学私聊说:“由于久居海外,觉悟不高,见谅。”
过了一个多小时,同一个被转发在中学同学群的视频,也开始有了反响。工作在党群系统的J同学看到了我的视频,义正词严地留言说:“柳溪郎同学,去农村看看吧,或许会改变你的看法”。对此,我不得不如实辩解道:“J同学,这不是我的看法,我只是转发了某省级党报农村版记者发来的视频而已”。看来我是在四处点火,要是在“文革”时期,早就被被当成靶子批斗,也不知死了几回呢。现在,国内虽有似文革回潮,但毕竟离真正的文革还是有一段距离。
我研究生的同学,后来又读了博,还在博士后站镀了金,现在农村振兴的课题做得风生水起,课题经费也拿到手软。最近,他总是把他在农村四处做调研的东西放在朋友圈分享,秀他的成果。看到他在灵芝机场有当地接待者献哈达的照片,我就凑热闹,幽了一默,“有美女,有哈达,高原反应算啥。值!”没想到这一幽默被当成了干涉中国的内政。他随即回道:“洋鬼子,中国的事情自己办,别插嘴。”多么同中央的自力更生新政保持一致。于是,我怼道:“你啥时候又代表中国了?”他强词夺理说:“一直代表中国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的代表”。真是芮成钢第二。芮是代表亚洲,他没有芮牛皮,代表的是中国。但他的雄心就远超芮,他自我膨胀地憧憬着“希望有一天,我能走到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取乡村振兴诺贝尔奖”。我真不愿以厉害国来称呼我的母国,但这次我不得不佩服,厉害国的人就是厉害,人人都有得诺奖的梦想。如果诺奖没有该项,就先把它补上,或者至少意念上如此,然后再颁给自己,以圆自己的诺奖之梦。
虚拟世界中的这种“相见”,有时真还不如没有微信时代的对美好过去的怀念。看来,微信既可以增进感情和友谊,但如果稍不留神,也会适得其反,不仅有损友谊,也会使自己陷入那脱离已久的无谓的纷扰之中。
关于与国内同学微信群交流的事,与你太有同感了,还是免了吧。被强拉近群,就潜水不发声吧。同学群忆完了旧,有什么共同语言呢?不少国内人有了钱,爱显摆,以为有了钱,就可以不尊重人,真看不惯。我上文学城第一篇发的就是退出中学班群的贴,不少点击率,大概有同感吧.
我一个同学,911时,高兴的很。一直反美情绪高涨。。。。。
但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美国,尽快让孩子结婚生子在美国扎根。。。。。。
我只看,听,不评论。 理解不了。
——————————————————————————
您的话是幽默,他们的回答,怎么就不是幽默了呢?怎么就变成厉害国的人就是厉害了呢?
—— 所以,我们群约定,多谈岁月,少聊国是!作为我们在国外的人,先别设定国内的人都被洗脑了。
你的海外身份让很多人反感。或许,我说是或许,羡慕嫉妒恨。你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想着把孩子送出来,如果可能的话。
我有个很好的朋友,一直很好。一谈时政就急,骂我洋鬼子,说就瞧不上我们这类人。但这真的不妨碍我们是朋友。不过,最近见面,我不得不反劝不要那么偏激嘛。无论如何,奶粉肯定要我往回背,还得免费。
其它的大学-中学群------就保持恋爱状态吧-----还有友情和思恋---蛮好!
有微信的时代是短兵相接-----相当于进入婚姻-----
所以说了------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撤回恋爱阶段,还有怀恋,否则什么都没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47273540
=== 这是国内最受欢迎的文章,疯转呀!
嗯那,周永康徐才厚们都是中国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