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各种场合,我们会穿各种不同的鞋子,比如上班我们有皮鞋,运动有运动鞋,旅游有旅游鞋,休闲有休闲鞋;我们也有很多诸如阿迪达斯、耐克、锐步等名牌鞋子,但穿上最舒适的,也最令我怀念的,还是小时候母亲做的布鞋。
母亲以手红闻名,我想,这或许是她能打动我那爱挑剔的父亲的一个重要因素。母亲做的每一双鞋都是一件工艺品,从我姨表姐订亲时,未来郎君的鞋由母亲代刀,就可知其手艺的精湛。外祖母去世较早,我的两个姨针线活,手艺一般,我不知母亲的手艺从哪里习得。母亲生前,我未曾过她,所以,至今是仍一个谜。
布鞋做工讲究、工艺复杂。学习这门工艺没有教材,都是靠师傅,一般都是母亲手把手地教。由于小时候无数次地观察母亲做鞋的全过程,我将母亲做布鞋的工序概括为以下六道:首先,就是打鞋靠子。用一块平整的木板,将从旧衣服上已经洗净、拆好的布块,用自制的糯米浆糊一层一层地糊起来,然后晒干备用。第二,就是做鞋样。鞋样是用稍硬的纸板剪成,但不是直接量脚,而是取身高相仿人的鞋样,再根据脚型略做修改而成。第三,用鞋样剪下多层鞋靠子,上下再加上白棉布,用麻线粗粗地缝上几针,将它们固定好。第四,也是最费工的就是纳鞋底。先用麻线在鞋子的周围密密地纳上两圈,然后再在中间纳成一定形状。母亲通常在出工的休息间歇,或者利用生产队开会的时间干这活。第五,做鞋面。鞋面也是根据鞋样剪成,一般鞋面有两层,外面用得最多的是耐用的灯芯绒布,里面是白棉布。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绱鞋,将鞋面用麻线缝到鞋底。到此,一双布鞋就算大功告成。但为了能使鞋底更耐磨,待鞋子做好后,最好还刷上桐油。
母亲给我们备有冬夏两季的布鞋:夏天的布鞋,称为“单鞋”,鞋帮子较矮,脚背大部分是露出来的,鞋面的布料是仅里外两层,有点类似我们看电影时,老乡给八路军做的鞋子;冬天的布鞋,称为“棉鞋”,鞋帮子较高,通常在两层鞋面之间还夹棉花,脚背被鞋面严严封实。这种布鞋用纯天然材料做成,穿上透气、舒适,从不会有脚气之类发生。只是母亲生了我们仨飞天蜈蚣,把布鞋当草鞋穿,风里雨里地四处乱跑,糟蹋了这么好的鞋子。所以,我的布鞋从没有因为脚长了而留给弟弟的情况发生,全部是穿烂的,大多是鞋底磨破,或大脚趾将鞋面顶破。
我真记不起到底穿过多少双母亲做的布鞋,只记得最后一次母亲给我做布鞋,是我在上大学期间。考上大学时,由于暑期天气热,手容易出汗,不适合做鞋,所以上大学时我并未带上布鞋。待秋凉后,母亲将做好的布鞋邮寄到学校。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生怕我冻着。那密密缝的布鞋,表达的就是母亲意恐游子迟迟归的担忧。但我却像电影《决裂》中那个从乡下到城里上大学的大学生一样,嫌布鞋土气,很少穿它,枉费了母亲的一片心意。没有好好地珍惜,后来也不知扔到哪了,反正大学毕业时,已经没有它了。
后来,在广州工作时,我开始怀念母亲的布鞋,表达了想得倒一双她做的布鞋的愿望,但母亲以岁数大,眼睛老花,不方便做的理由婉拒了。也许母亲年轻时,身体透支太多,真做不了啦。当一个母亲要拒绝儿子的要求,说明这个要求的确很难达到。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我们移民加国生活后,当母亲得知我们这气候很冷时,却给她的儿媳做了一双棉鞋,因为母亲知道,女人最需要保暖。
母亲走了11年,她亲手做的布鞋,她的的儿媳至今还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