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争财
“(1938年5月4日)洛杉矶五千人集 会上……在座国会议员司克脱(Scott)先生对大众说:‘请大家记着,日本在中国杀死一百万人的时候,有五十四万四千是美国帮凶而杀死的。凡不愿做帮凶的人请站起来!’全场一致起立,表示禁运决心。 ”(《陶行知日志》)
陶行知先生鉴于美国军事物资源源输往日本的严重性,曾经策划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成立一个经济研究会,由那时在美国的经济学家胡敦源先生主持。研究会搜集美国官方资料以后发现,先天不足的日本,侵华所需军事原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最多,1937年占到54.4%,1938年更增加到56%。
1937年,美国就向日本出口了550万吨以上的石油、价值1.5亿多日元的机床。
1938年,日本进口物资的34.4%来自美国。
1939年美国对日废钢铁出口比起1938年多出9倍。
1932-1939年,日本年度进口铝的18%、铅的45%、石油与石油产品的75%、铜的90%、废钢铁的70%来自美国。
1937-1939年,美国对日出口的70%以上是军用物资和战略原料,总额达5.1亿美元。
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中,石油与石油产品占37.4%、机床和设备占20.8%、军事技术装备和陆海军装备占21.7%。
而在日本总的石油燃料中,其90%依赖进口,其中70%依赖美国进口,15%依赖婆罗洲进口。
偷袭珍珠港
1939年中国只从英国借款三百万英傍,美国只给中国信用贷款两千五百万美元,但美国却在1938年给日本却一亿了两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以及机床、军事装备和武器。
2、美国的对华贷款
1938年底至1939年初,中国与美国达成抗战期间的第一笔贷款协议,即桐油借款。桐油贷款协议规定,美国进出口银行将向中方公司贷款2500万美元,年息4.5厘,期限5年,中方公司在此期限内向美方公司出售22万吨桐油。这笔贷款主要的用途是购买汽车及改善滇缅路运输。一般认为,这是美国援华和战时中美合作的开端。这时候就加强滇缅公路的修理与扩大,显然是国民政府筹划败退到四川之后,滇缅公路将成为生命线,这个眼光是很独到的。
1940年3月和9月,中美之间又以类似的办法达成价值2000万美元的华锡借款协议和价值2500美元的钨砂借款协议。华锡贷款协议规定,中方在7年内售锡4万吨以清偿贷款,年息减为4厘,其他条件也较桐油贷款优惠。钨砂贷款年息也是4厘,但条件更优惠,只规定中方在5年内运售钨砂偿还贷款。
3、被遗忘的苏联援华
苏联援华空军
九一八”后 仅苏联公开谴责日本。
应中国政府邀请,自1937年11月开始,苏联政府陆续派遣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来华。仅武汉抗战期间,援华苏联军事专家达3665人,军事顾问200多人,在中国服务的苏联总人数约5000人(含志愿飞行人员)。参与援华的军事顾问中,包括苏联卫国战争中著名的朱可夫、巴季茨基、崔可夫、雷恰戈夫、日列加夫等苏联元帅和将军。仅1938年5月至8月的武汉空战中,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9次并肩作战,共击落日机62架,给日空军以有力打击。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等15名空中勇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根据苏联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直到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联援华的军火数量是:飞机900余架、大炮1140余门、坦克82辆、汽车和拖拉机2000余辆以及其他数量庞大的枪支弹药、火炮和炸弹。时任南京政府官员陈天放曾在书中回忆,“在1937年下半年,大规模的武器运往中国,为中国装备24个师的军队。”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前后三笔贷款,攻击2.5亿美元,低于英美3倍左右利率的贷款和大量物资人员对华支援。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为了自身利益停止援华,与日本于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在战争中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又称日苏中立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