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元:文革的本质以及现实意义
——卢麒元在《卢麒元学术思想交流群》讲座
地点:卢麒元学术思想交流群(QQ:546125129)
时间:2016年10月22日
【正文】
第一个部分:为什么要重新讨论文革。
早在去年,就与朋友们商量,纪念文革五十周年。今年春节,想要开一个公开的研讨会,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取消了。另外,一些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有较深研究的学者,也感到现在就拿出研究成果恐怕会带来一些麻烦。因此,沉寂了。我也打算沉寂的,但经济危机来了。大危机,意味着大变革,我们需要理论准备。讨论文革,就是这个理论准备的一部分。显然,不能再拖了。
另外,改革出现了一些问题,用改革固有的思路很难解决问题。例如,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争论,产业政策(其实是权力)或市场(其实是资本)能解决问题吗?显然,没有了社会(人民)的参与,改革解决不了改革问题。解决改革问题的钥匙,或许就在文革的重要思想遗产之中。
最后,在世人眼里,文革一直是左翼沉重的历史包袱。左翼的同志,也未必将文革当成是一笔财富。将包袱变成财富,放下历史的包袱,迎接崭新的时代。我们必须重述文革,我们必须超越文革,我们必须重建人民参与的改革。历史在呼唤我们,我们义不容辞!
第二个部分:文革定义与文革精神。
大家都记得《决议》给出的文革定义,在这里我就不重复了,百度上可以查到。基本的描述,是“动乱”和“浩劫”。
我无意于评价别人的评价。我想说,观察历史事件,需要哲学的高度,需要历史的阔度。没有人将天体爆炸、黑洞吞噬、黑子活动、太阳风称之为“动乱”或“浩劫”。社会运动,有它存在的客观原因,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同时,看文革,必须放到百年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中观察,必须放到世界两百年社会主义运动史中观察,必须放到人类三千年社会主义思潮中观察。物理学家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可以用于解释文革,这是一种能量状态向另一种能量状态转型,能量必然会交换并损耗,这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在更高的层次,给以文革一个基本的定义。
我给出的文革定义:文革是一场人民尝试重建人民主权的、一场伟大的社会运动,这是人类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实践。这场运动彻底粉碎了顽固的精英治理模式,为未来中国和世界的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由于人民对于如何重建人民主权缺乏系统的认识,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偏离了既定的方向和轨迹,从而未能最终实现重建人民主权的良好初衷,作为一场运动终于失败了。但是,文革作为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了中国人的主体性意识,它为中国未来的制度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文革模式已死,文革精神永存。
我曾经反复向右翼的朋友们解释。为什么文革中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甚至出现了令人发指的丑陋现象。群众的社会运动,明确目的和轨道约束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群众运动,一旦夹杂了个人因素,一旦失去组织约束和系统控制,就会走向庸俗的群体恶斗和利益纷争。文革,显然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都不充分,人民群众不懂得运动止于何处,更不懂得革命的目的在于制度建设。凡事,过了,也就错了。好在,有毛泽东在,他以崇高的威望,在某一节点约束并管理了这一运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场运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说,初心如玉,精神永存。但是,我们不能无视惨痛的教训。
教训,以后再细述,可以单独成书。下面,我们先要讲一下,什么是文革精神。
关于文革精神毛泽东有着朴素的概述:人民当家作主+造反有理。我将这一概述重新归纳: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他们有权力争取他们的政治主权、经济主权和文化主权。
当然,争取的方式是多元的。例如文革,就是一种方式。当然,一九四九年前,也曾经使用过武革。当然,人民当然也曾经深深地寄望于改革。其实,也可以不革,那要看人民整体觉悟的水平。英美没有革命,也促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你不能做了奴隶主,还不允许别人起来革命。人民只要当了主人,自然会告别革命。否则,造反有理,就是真理。
第三个部分:文革的本质。
为什么,在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毛泽东还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因为,敏锐的毛泽东洞察到了苏式社会主义的问题。一九五八年后,毛泽东要求全党读书,主要是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毛泽东意识到,苏式社会主义存在缺陷,也可以说苏式社会主义根本就不是社会主义。
我有一个基本的看法,苏式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国家资本主义。因为,苏式社会主义,人民并没有真正落实当家作主的权力。一句话,人民没有直接当家作主,人民暂时委托政府临时当家作主。是的,全部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归集在官员手上,在没有法定的、定期的委托授权模式下,官员将必然僭越人民主权。我必须说,列宁和斯大林,在苏俄革命的困难时期,建立苏式社会主义是事实,国家资本主义确实有利于苏联集中一切资源完成工业化。其后,希特勒的社会实践,以及其后的发展中国家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历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国家资本主义一旦完成使命,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官僚垄断资本主义。毛泽东说,走资派就在党内,就是毛泽东对历史的深刻洞见。可惜,他太超前了,他的战友和人民,要在数十年后才认识到这一点。
读《毛泽东年谱》,感觉毛泽东在文革中期,对中国未来应走的方向似有一定的规划。毛泽东在一九七三年三月让邓小平出来工作,以及随后打破中美关系坚冰,四个现代化的提出等,已经对方向做出了调整。也许,毛泽东不接受社会资本主义一词,但是国家资本主义之后只能是社会资本主义。后来,邓时代,将社会资本主义称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来又称之为“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实,历史的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资本主义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台阶。今天,我们也未必真的实现了比较好的社会资本主义。因为,社会这两字,其实并不容易实现。
说了半天,总结一下文革的本质。文革的本质,就是剥夺被官僚僭越的人民的政治主权、经济主权和文化主权。张春桥将之统称为“资产阶级法权“。文革本应结束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向社会资本主义的过渡。但是,由于认识上的混乱,人民不知道政治主权是立法权,人民也同时去夺取了司法权和行政权,全面夺权其实已经越过了社会治理的底线,文革在形式上的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人民也并不了解经济主权的含义,至今人民仍然眷恋政府所有制,并未清醒意识到人民财产所有并不是所谓的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此外,人民也尚未意识到什么是文化主权。文革的本质,至今未能参透,也就无法解释文革,更无法将文革精神发扬光大。历史,有时候容不下太多的情绪。真理,有时候会让善良的人感到痛苦。
第四个部分:文革的局限性。
关于文革为什么失败,有着各种的分析解读。敌对势力和极端右翼的造谣诬陷不值得一驳。倒是左翼的认识,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
我是学财政学的。经济学中最讲究的,就是边际的概念。我必须说,真正的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只隔着一层窗户纸。我为什么只提出人民立法,我为什么不说人民司法和人民行政?因为,你必须搞清楚,人民主权也存在边际。越过一步,就变成了无政府主义,就必然导致社会动荡,就必然导致生产力下降。
我为什么主张人民所有或社会所有?我为什么不主张政府所有或国家所有,因为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均衡的私人占有,充分的社会共享,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而一大二公模式,一旦失去人民约束,则必然倒向家族和裙带资本主义。
文革在理论上存在局限性,在行动上存在盲动的倾向,很多事情做过了头。过了,就错了。当然,我们不必苛责前辈,我们毕竟是在实践中走向成熟的。
对文革的局限性的认识,极其重要。它将为我们未来的理论建设提供借鉴,同时为我们未来的实践提供指导。在此,我们必须向那些失败的前辈表示敬意。
第五个部分:改革的局限性。
今天的讨论,只能先越过邓小平。
我必须说,改革是文革的继续,改革是文革的必然结果。改革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改革结束了苏式社会主义,向真正的社会主义前进了。我推测,若毛泽东在,也会改革开放。
改革,在毛泽东大规模全面资产重组的基础上,在毛泽东初步完成工业化的基础上,在毛泽东积累了天量红利的基础上,较好地释放了生产力发展潜力,实现了中国经济的伟大腾飞。
但是,改革具有明确的局限性。或者也可以说是缺陷,也可以说是严重的问题。这就是人民主权遭到严重的削弱,同时国家主权也在遭到侵蚀。
超级地租的出现,是历史性的倒退。在国家可能走向社会资本主义的时候,权贵和资本形成了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用超级地租模式完成大规模兼并,他们在退回封建主义加原始资本主义的状态。同时,境外资本侵入我国各个领域,开始蚕食我国的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怀特方案的实施,已经逐渐让我国丧失了经济政策的主导权。我国经济结构严重扭曲,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已经走向了危机的前夜。
改革的局限性告诉我们,不能公正地评价文革,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改革。甚至,可能引发更为激烈的运动。我们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和历史的阔度,同时审视和梳理文革和改革,找到历史的平衡点,重新出发,再造社会。
第六个部分:创造未来。
文革和改革,要点都不在革字之上,要点在法律制度建设之上。概而言之:必须让人民获得人民立法权;必须让人民获得人民财产权;必须让人民获得基本社会保障;必须建立劳动创造价值光荣的社会文化;必须终结血统继承和资本食利的荒缪逻辑。还有许多必须,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占用大家宝贵时间了,恳请大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