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居

记录一些无需记录的
个人资料
正文

自主芯片摆脱补贴依赖,龙芯电脑能否早日走进寻常百姓家?

(2018-05-10 07:05:16) 下一个

自主芯片摆脱补贴依赖,龙芯电脑能否早日走进寻常百姓家?

自主芯片摆脱补贴依赖,龙芯电脑能否早日走进寻常百姓家?

龙芯3号 资料图

北京西北六环附近的龙芯产业园,负责软硬件开发的工程师们正在全力推进龙芯新产品的设计和测试。

4月初,一张粉红色的信纸被送到了这里:“龙芯的抗辐照系列芯片在组网卫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实现了国产处理器自主可控,以过硬的产品提升了北斗的质量。”这是一封来自客户的感谢信,寥寥数行,却重若千钧。

龙芯中科 资料图

能经受零下55度至零上175度的极端温度考验,能抵抗外太空宇宙射线的强辐照,还要有持续稳定运行15之久的使用寿命……长期以来,中国人造卫星所需要的宇航级芯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2015年4月,随着搭载龙芯抗辐照芯片的第17颗北斗卫星升空并顺利开机运行,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在自主可控的征程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龙芯中科总裁、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胡伟武 资料图

“龙芯抗辐照芯片,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价格只是国外同等芯片的十分之一。”龙芯中科总裁、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胡伟武自豪地说。

目前,我国信息产业主要建立在Wintel(Intel的CPU和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和AA(基于ARM指令集的CPU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两大技术平台上,接受与这两大平台合作,在对方的技术体系中做开发,不仅出成果更快,在应用层面与市面上主流操作系统、软件等的兼容也会顺畅许多。如华为麒麟芯片、上海兆芯X86通用CPU的研发,就属于这种模式,与市场接轨相对容易。但风险也不容回避,因为ARM和英特尔授权到期就得再购买,外商每一次更新指令集还得购买。

龙芯提供给中石油的高温钻探芯片 资料图

为了构建安全可控的自主信息技术体系,龙芯毅然选择了自主程度更高、风险也更高的研发模式,“每一行源代码都要自己写”。这份执着坚持,也让龙芯付出了沉重代价。时至今日,普通消费者依然还用不上搭载龙芯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道理很简单,龙芯芯片基于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Linux操作系统,普通用户买回家用不了熟悉的Windows系统,各种可安装使用的生活类应用软件也很少。因此,龙芯电脑目前还只面向开发人员或行业用户。另外,从性能和价格上,龙芯电脑与市场的主流电脑也还有较大差距。

2010年至今,“龙芯”CPU已形成三个产品系列,分别是定位在高端市场、应用在PC和服务器的3号系列,定位于低端市场、应用在终端和工控领域的2号系列,以及面向行业应用市场并结合需求进行定制的1号系列。据透露,龙芯在行业、民用市场的应用还是以低端芯片为主,性能超过了国外主流CPU低端系列产品。预计龙芯3A4000、3A5000研制成功后,性能会向世界中高端产品逼近,届时将可以大力拓展大众消费市场。

经过多年艰苦探索,龙芯研发团队意识到,芯片设计很难,但与市场接轨的相关软硬件系统开发更难。

“龙芯已经走了18年,再干12年,这条路应该走得通。”胡伟武为这场30年长跑定下的目标,就是围绕龙芯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国产芯片“生态圈”。

为了改进用户体验,龙芯着力于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软硬件交互的大幅优化,与金山、紫光股份、搜狗输入等合作,提升龙芯电脑的兼容适配性。龙芯还在开源社区上公布了最新参考操作系统“Loongnix”,吸引开发者入驻参与。经过多年努力,围绕龙芯CPU进行下游产品研发的单位已有500多家,技术人员达上万人,基于自主可控CPU的生态产业链初步形成。

但是,要建立起与Wintel体系、AA体系相抗衡的第三大IT自主体系,即便是有中国庞大的潜在应用规模作为支撑,依然是无比艰巨的任务。

对此,不少业界人士指出,“中国芯”的崛起,要依靠多条腿走路,在海外成熟平台的基础上研发新品和保障党政军信息系统安全的纯自主模式将长期并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