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个被新中国枪毙的北大才女,也许她的故事今天可以讲了..... (新天地历史)—-(1)

(2018-01-16 05:41:37) 下一个
 

有这样一个女子,她没有出版过任何书籍,却让知识分子们敬重万分;有这样一名罪犯,她没有实施过任何犯罪,却被捕入狱,被处于枪毙死刑。

 

她的名字仿佛是不能触碰的禁忌,而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也许她的故事,终于可以说了......

 

她,就是林昭

 

 

 

林昭本名彭令昭,1932年12月16日生于苏州。这是一个爱国的红色家庭,母亲许宪民,16岁就投身革命,是抗日战争时代背后的巾帼英雄,后加入国民党,以身份作掩护,秘密帮助中共地下党进行策反活动。

 

 

父亲彭国彦,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任苏州吴县县长、中央银行专员,他暗地里,也多次为中共地下党人做掩护和帮助。

 

 

她那来自革命家庭的基因,让她自幼就对拯救黎民抱有极大热忱。

 

15岁时,在苏州读高一的她,和同学创办“大地图书馆”,开始以笔名“林昭”写作,积极猛烈地反抗国民党的腐朽统治。

 

 

 

17岁时,她进入有“革命摇篮”之称的,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每当她看到因战争而满目疮痍的祖国,正一点一点恢复繁荣时,她就下定决心:这样的祖国,决不能让它再受苦难。

 

之后,她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新闻系,她是北大校园里有名的才女,写得一手好诗和好文章,曾先后任校刊《未名湖》《北大诗刊》编辑,还是综合性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编委会成员之一,她被人们称为“红楼里的林姑娘”。

 

这位林姑娘外表的确和林黛玉一样,因她曾患有肺病,瘦弱不堪,“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迎风”,但她的思想却和林黛玉迥然不同,她有着凛然无惧的胆量、更有着语惊四座的雄辩。

 

 

1957年,在当时表面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则“引蛇出洞”的文艺政策下,文艺界热情高涨,北大学生也十分兴奋。和她同是《红楼》编委之一的张元勋,贴出北大第一张大字报《是时候了!》。

 

结果有人认为大字报中的,右倾言论是反革命煽动,在某个夜晚,北大开了场激烈的辩论会,张元勋成了被猛烈攻击的焦点,他在辩论会上声嘶力竭,却无力回天。突然,一个女学生跳上桌子,她沉静的女中音使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我们不是号召,党外人提意见吗?人家不提,还要一次一次地动员人家提,人家提了,怎么又勃然大怒了呢?

 

话音未落,人群中传来一声怒吼:“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没想到她立即反问道:“你是谁?你有什么资格问我?”她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可以告诉你,没关系。武松杀了人还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何况我还没杀人。你记下来,我叫林昭。林,双木之林,昭,刀在口上之日!告诉你,今天刀在口上也好,刀在头上也好,既然来了就不考虑了!”

 

在那个充斥欺骗的疯狂时代,敢说真话的她必然成了异类,那个夜晚成了她人生转折点。

 

 

不久后,北大学子有1500名被打成右派,占北大学生总人数十分之一还多,他们中许多人被开除公职与学籍,并被发配边疆荒野,20多年后才得以平反,而如此敢怒敢言的她自然也无法幸免。

 

当时几乎所有右派都检讨了,只有她不肯还继续坚持说真话,有人问她究竟是什么立场观点,她说:我的立场观点很简单,就是,人人要平等,自由,和睦,和蔼,不要这样人咬人!她的观点都是常识,可当时把常识说出来,那就是反革命。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正坠落一边在升腾,这是一段真正水深火热的岁月。

 

 

她在日记中沉重地写道:祖国,你是我们的母亲,母亲应该最知道孩子的心情,尽管孩子可能偏激,说错了话,但怎么能说孩子怀有敌意呢?

 

她无法忍受那样疯狂的时代,选择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可那时就连死都是种奢侈,她被抢救过来后,又被认为是在对抗,“态度恶劣”,于是又被加重处分,劳动教养三年。还好新闻专业副系主任罗列,可怜她身子弱,怕她被折磨死,冒险出面为她担保,她这才留在新闻专业资料室,接受群众的“监督改造”。

 

从那时起,她开始深思、寻找,追问,眼光触及到中国的未来,她说:现在我想通了,这不单是我个人的命运问题,北大划了那么多右派,全国会划了多少?反右斗争还在全国进行,它的性质、它的意义、它的后果、它对我们家、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教训?我现在可能还搞不清楚,但我一定要认真思考,为祖国找寻答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lmjlmj 回复 悄悄话 烈女英魂永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