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看到“托福”这两个字是在大学期间古城金陵的外文书店,那本“托福考试指南”的封面图是美国圣路易斯市的地标大拱门,看着那高耷入云的金属大拱,我就在想我的留学之路不是正象沿着这大拱往天上爬吗?一个字 - 难!更确切地说是五个字:难于上青天…古楼广场每周末的“英语角”我只是偶尔去打打卡,更多的时间是花在“饭后玩升级,游泳更积极;周末华尔兹,校园乐滋滋”… 一位同学的母亲是华中名牌大学教授,出访德国回来特意送我一套德国邮票和一条德国产的游泳裤,并向我们展示了德国的优越和赴德留学的优势:“甘甜”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没有类似于“托福”的考试,没有德语基础也无妨,而且更吸引人的是不要学费…思前想后,我这种中学就开始学英语,到了“英语角”还半天憋不出来一句话的人到了德国去现学德语能生存否?犹豫多时,加上之后两德统一形势生变,我的留德之路终究没有走下去……今天我以游客而非学子的身份来亲身感受德意志,这里是柏林的中央火车站,柏林市的交通枢纽中心,地上地下各路火车地铁城铁的交汇点。
2.德国柏林市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遂渐取代了维也纳成为德语区最大城市,但作为首都历史并不长:1701年柏林开始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都城,之后是徳意志帝国(1871年起)、魏玛共和国(1919年起)、纳粹徳国(1933年起),民主德国(1949年起)至两德统一(1990年)。这里缺乏千年古都的沉淀,更多的是现代史及当代史的见证场所,75年前的伤痛已逐渐淡去,废墟亦为繁华所掩盖。这是德国联邦议会大厦,当年“国会纵火案”的发生地,中间的玻璃穹顶是上个世纪末加盖上去的,以取代早毁于战火的旧顶。顺便提一下,德意志第一帝国即史上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第二帝国为1871年威廉一世统一的德国,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8年灭亡。之后成立的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为纳粹希特勒取而代之为德意志第三帝国,至1945年5月轰然倒下。
3. 横贯柏林市中心东西走向的菩提树下大街是柏林的“长安街”,大街西头的勃兰登堡门则是柏林最著名的地标。差不多三百年前,勃兰登堡门只是柏林旧城的一座简易城门,因出门向西能够去往勃兰登堡王国和普鲁士王国的发祥地而得名。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去世后,即位的腓特烈·威廉二世为彰显其叔父的丰功伟绩,在1788年下令重新改建成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仿古希腊的建筑,历史三年完工。算不得高大上的勃兰登堡门却实实在在是“德意志的第一门”,她见证了德国的近代现代史:普鲁士王国军民曾欢聚过,拿破仑的大军撗扫欧洲之际曾踏足过,德意志最终统一时帝国普天同庆过,纳粹德国的拥戴曾在这里狂妄过,斯大林的苏联红军曾解放过,冷战时期禁封过,冷战结束两徳统一欢庆过。
4. 勃兰登堡门也是“德国的凯旋门”。1806年拿破仑大帝横扫殴洲时曾率大军踏过这座城门,勃兰登堡门上的这座胜利女神驾驭战车的青铜雕塑曾成为拿破仑的战利品之一。也许拿破仑欲建巴黎凯旋门的念头也是由此而生的。1814年拿破仑大败于第六次反法同盟时,这座女神像又荣归普鲁士。当然,眼前这座胜利女神像已非昔物,原件已毁于二战后期苏军进城后的炮火中。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浇铸的模子,胜利女神像得以复原。
5. 勃兰登堡门西侧的六月十七日大街及远处的柏林胜利纪念柱。
6. 历史悠久的洪堡大学曾走出过50余位包括爱因斯坦、赫兹在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出过马克思、恩格斯、周恩来这些共产共义的先驱。这里原来是大学的皇家图书馆,现在为法律科学院。
7. 新岗哨战争纪念馆
8. 菩提树下大街上旧时的军械库现在是成立于1987年的德国历史博物馆所在地,贝聿铭大师曾为新馆设计了一座半螺旋玻璃结构的门厅。
9. 在德国历史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尊复制的“国防军”的雕塑。当年希特勒的首席雕塑家阿尔诺·布鲁克为帝国新总理府内庭入囗处而特别制作了一对巨大的青铜雕塑:手持火炬的巨像?意着“党”的精髓;手持短剑的巨像则代表“国防军”。柏林威廉大街曾是普鲁士王国及德意志帝国的中枢,大街77号一座洛可可风格的王子宫殿后被改造成帝国总理府(第二帝国)。希特勒上台后即嫌弃这座总理府只配作“肥皂公司”的库房,无法向世人展现第三帝国的雄姿与辉煌。为此,纳粹的御用建筑师斯佩尔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希特勒打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新楼即新帝国总理府。新帝国总理府与旧总理府共用一个大花园,希特勒最后岁月的元首地堡也在这座花园内。二战后期因空袭及之后的柏林战役再加上入城苏军复仇般的催毁,帝国总理府早已名存实亡。为了防止纳粹的阴魂不散,总理府的废墟在东德初期已夷为平地,现在地面建筑已为一座公寓大楼外加中国餐馆所取代!
10. 屹立在柏林大教堂旁边的柏林电视塔有368米高,是东德时期的产物,目前仍属德国的最高建筑。行驶在菩提树下大街上的老爷车似乎也是东德时期生产的。当年苏(联)东(欧)集团内部,东德的工业化程度是最高的。
11. 1894年德皇威廉二世下令重建的柏林大教堂是柏林城最壮观的教堂,统治徳意志近500年的霍亨索伦家族墓地就在教堂内,包括普鲁士第一任国王腓特烈一世及夏洛特王后、徳皇腓特烈三世等等。
12. 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柏林市政厅是战后重建的,与最近重建的柏林城巿宫遥遥相对。
13. 曾是柏林最古老的尼古拉教堂也是战后重建的(双尖塔),原教堂在二战时被盟军炸毁。
14. 毗邻柏林大教堂的是柏林博物馆群,因位于小岛上,又称博物馆岛,其中不乏珍贵的稀有展品,在本文最后再介绍。
15. 柏林市内规模最大的皇家宫宛非巴洛克风格的夏洛滕堡宫莫属,夏洛滕堡宫即夏洛特的城堡,1701年普鲁士首任国王腓特烈一世为其妻子夏洛特王后兴建的,夏洛特王后在此度过了五年的时光后便撒手西去,之后其子腓特烈·威廉一世逐渐完善为正式的皇家宫殿。
16. 庭院里面骑马的青铜像是腓特烈·威廉,曾经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及普鲁士公爵,在位期间积极对内改革并拓展经贸,为日后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17. 庭院大门前的古希腊武士像
18. 宫内的前厅-老橡树画廊
19. 夏洛特王后的玻璃卧厅,一些装饰品来源于腓特烈三世的柏林宫殿。厅里曾用价格昂贵的银镜来装饰,顶部有美仑美央的璧画,现在所见的均为战后重新修复的,顶部璧画已无法复原。
20. 国王会客厅墙壁上悬挂着霍亨索伦家族成员的肖像,此厅也在二战中严重受损,顶部装饰及壁画至今仍未恢复。
21.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1701年至1713年在位。普鲁士国王的名字是在腓特烈和腓特烈·威廉之间打转:腓特烈·威廉、腓特烈一世、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威廉二世、腓特烈·威廉三世、腓特烈·威廉四世、威廉一世(德皇威廉大帝)、腓特烈三世、威廉二世(末代皇帝)。
22. 国王会客厅另一角
23. 1709年波兰国王及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和丹麦国王腓特烈四世在波茨坦聚会。
24. 在梅克伦堡套房洗漱间内,墙壁上最右侧的画像是童年时代的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一世的儿子。当时的普鲁士国王与俄国彼得大帝是抱团的哥儿们,两国共同应对北方强邻瑞典王国。夏洛滕堡宫内价值连城的琥珀室被他眼也不眨地就送给了沙皇。当然,二百多年后又被希特勒的纳粹军队从列宁格勒郊外的叶卡捷琳娜皇宫抢了回来,战后不知所踪。
25. 腓特列一世的书房
26. 瓷器厅也就腓特烈一世最豪华的国家厅,四面墙壁上装饰着来自中国制于康熙年间的2700件珍贵青花瓷器及日本瓷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十八世纪欧洲宫廷流行的中国风,天顶壁画则是描述着腓特烈一世带领普鲁士王国“从黑暗走向光明”…厅内四壁同时配以金框大镜,折射出成千上万件青瓷器,这是欧洲宫廷中独具魅力的东方装饰。
27. 索菲亚·夏洛特王后的接见厅,1705年王后先腓特烈一世而去后,国王下令保留了整个房间的家俱及摆设。
28. 绿色前厅内精美而华丽的挂毯
29. 宫内的祷告室,华盖上装饰着代麦普鲁士皇家尊严的王冠
30. 普鲁士王子肖像画
31. 普鲁士国王的三件套
32. 椭圆形大厅位于整个夏宫的中轴线上,厅内由落地大窗和大镜构成,窗外就是巨大的后花园。
33. 夏洛滕堡宫后花园
34. 1895年落成的徳皇威廉纪念教堂(图中在维修)在二战中受盟军轰炸而严重受损,主塔顶部已坍塌,配殿也不复存在。战后重建时新设计理念曾引发民众的极大争议,大家强烈要求保留遗址,因此在1961年建在老教堂周边的是以玻璃幕墙装饰的八边形的教堂中殿、六边形的钟楼、四边形的礼拜堂及前厅组成的新教堂。如今这已成为柏林的地标之一,当年我得到了一套邮票中就有一枚是此教堂的图案。可惜今天原教堂遗址在维修而不可见。
35. 波茨坦广场曾有另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波茨坦城门,与勃兰登堡城门同属旧时柏林老城的城门。二战前这里曾是欧洲最繁忙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二战后化作一片废墟。昔日的辉煌直到冷战结束的两德统一后才逐渐恢复过来。从这里我踏上了驶向郊外波茨坦的列车,要到当年德皇的夏宫去看看。
36. 柏林西南郊的波茨坦拥有大片森林和湖泊,这里曾是普鲁士国王和后来德皇的夏宫所在地,宫殿以无忧宫、新宫为主。这是波茨坦镇上的圣尼古拉斯教堂。
37. 波茨坦无忧宫,别名为“普鲁士的凡尔赛宫”,虽然无论宫殿还是花园都无法与全欧洲第一的凡尔赛宫相比,但小巧玲珑配以充满田园风格的阶梯式葡萄园也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前门两座半圆弧形的回廊。
38. 洛可可风格的无忧宫始建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时期,大帝亲手设计蓝图,亲自到现场监工,这在全球皇宫建筑史上也算是奇葩了(好像他的邻居巴伐利亚王国的路德维西也是一位?)由于大帝的同志情结,无忧宫一度成为“无妇宫”:只有男人才能在此过夜,女人那怕是王后也不在此列!
39. 无忧宫外墙壁上精美的男像柱Atlas和女像柱 Caryatids
40. 宫内最辉煌的大理石厅
41. 精美的大理石拼花地板,不知是否是山寨了泰姬陵的拼花技术?
42. 兰伯特·亚当1730年的大理石雕刻作品《战神Ludovisi 》
43. 装饰着水晶吊灯的宫内音乐厅
44. 无忧宫后面的阶梯式葡萄园
45. 融合洛可可风格的“中国风”式凉亭,镀金的门廊门柱上配以镀金的“东方人物”雕塑。“中国风”是十九世纪流行于欧洲国家的对远东特别是中国文化建筑风格的一种解读,与真实的东方风格尚有不少差别。
46. 宫内花园
47. 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橘园宫
48. 从无忧宫到新宫的绿茵中点缀着许多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雕塑
49. 波茨坦另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当属新宫了,新宫也是普鲁士境内规模最大的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兴建时间晚于毗邻的无忧宫二十多年(1763年)。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宫殿曾幸免于二战炮火,是不可多得的保持原貌的宫殿建筑。
50. 经过“七年战争”而日益崛起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虽然对无忧宫情有独钟,但日益壮大的王国也正需要一座彰显国力的“面子工程”来接待八方来宾,毕竟无忧宫只是自己和情人的佳所,保持足够的私密性是必要的。因此在无忧宫西侧的森林花园尽头,一座装饰奢华的三层红砖的新宫殿应运拔地而起,宫殿外墙立面及屋顶布满着繁多而精致的的各式雕刻,宫内更充饰着珍贵的宝石、水晶、钟乳石等等,这座宫殿也与其“欧洲五霸”之地位相匹配。
51. 新宫内的贝壳厅Grotto Hall,大厅四周的墙壁上面装饰着24000多件贝壳、宝石等,地板是精致的大理石拼花地板。这个大厅被用着王子受洗之地,也用于举办各式的宫廷舞会。
52. 这是新宫内腓特烈三世寝宫,1888年6月15日腓特烈三世因喉癌在这张床上辞世,终年56岁,在位仅99天。这一年是德意志帝国的多灾之年,换了三任皇帝。如果不是中年早逝,世界近代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或许不会爆发, 徳意志乃至世界的格局说不定会沿着另一方向发展……因为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是腓特烈三世的岳母,仰慕英国的腓特烈三世更倾向于英式的君主立宪制治国。
53. 新宫内大厅一侧
54. 新宫不但为来访的贵宾提供奢华的休息馆第,同时也为侍卫仆从提供豪华的住所,有点奢侈吧!难道腓特烈大帝暗悉“有福同享”之真谛?其实腓特烈大帝更多的时间还是在无忧宫度过的,他的遗愿就是和自己的爱厌安息在无忧宫的花园里。之后的徳皇都住在新宫,腓特烈三世在此辞世,末代德皇住在此宫直至1918年被废黜。如今,侍卫仆从的住所则成为大学的一部分。
55. 在湖泊星罗棋布的波茨坦还有一处塞琪琳霍夫宫,原是皇储的住所,规模小但名气很大。1945年7月纳粹德国溃败后的两个月,世界三巨头斯大林、杜鲁门和邱吉尔齐聚于此,共同召开了制定世界新秩序的“波茨坦会议”。由于从新宫出来天色已晚又下着雨,我便直接赶回了波茨坦火车站,无缘见证当年的场景了。
56. 傍晚大雨后回到了柏林市内,这是城里当年的查理检查站,冷战时期可谓东西方战线的最前沿:戴橄榄帽美军PK戴大盖帽的苏军。当年柏林墙将柏林一分为二,西柏林是属于西徳的一块飞地,双方交换被捕间谍不知是否在此举行。离这里不远处还保留了一段柏林墙供大家缅怀历史。如果想要看“俩个老头的湿吻”画,你就得坐城铁到火车东站附近的东边画廊去。那里保留着一大段柏林墙,有一巨幅涂鸦画,描绘当年苏共中央总书记勃涅日列夫前来柏林出席东德建国三十周年庆典(1979)时与德国统一工人党总书记昂纳克拥抱热吻的场面…昂纳克最后的归宿好像比较惨,远离故土投奔远在南美智利的女儿了却了余生。当然与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同志相比,昂纳克也算善终了!
57. 御林广场Gendarmenmarkt上的柏林音乐厅及德国大教堂。
58. 夜幕下的勃兰登堡门和巴黎广场。巴黎广场,名字就是法国的巴黎!别以为德国人对法兰西有多友好,恰恰相反:为了纪念1814年普鲁士与欧洲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脚踏巴黎之举。
59. 柏林的博物馆岛上有多座博物馆,这是紧邻柏林大教堂的旧博物馆,以展示古希腊及罗马艺术作品为主。
60. 旧博物馆屋顶有四组仿古希腊神话的人马雕塑
61. 旧博物馆内的圆型大厅,雕像由左至右依次为宙斯Zeus/Jupiter、胜利女神Nike、Nike、医神Asclepius,中间远处的青铜像是希腊罗得岛的出土文物:祷告中的男孩。
62. 雕像由左至右依次为古希腊健康女神Hygiea ,掌管通信的赫耳墨斯Hermes,古罗马的城市保护神朱诺Juno。
63. 在这里有机会欣赏到了有关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专题展览,这尊罗马帝国时代的大理石雕塑,是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运动员青铜雕像的复制品,现冠名为“柏林健将”,他手持一个软膏瓶知道有何用吗?这就是古希腊运动员著名的“奥林匹克冠军黑软膏”,里面通常装的是由罂粟提取的鸦片!不过,古希腊运动员不是把它当作兴奋剂而是当作止痛药使用。祼露躯体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常会受伤,这种止痛效果显著的软膏有助于比赛能够正常进行下去。
64. 在古希腊奥林匹亚举办的用于祭祀天神宙斯的运动会是不允许女子或外邦人士参赛。年青健壮的男子在这里进行的比赛都是裸体的。赛前各位选手脱衣,身体涂抹橄榄油,然后进入比赛场地参赛,赛毕则刮泥洗浴更衣。英语“健身房”Gymnastium即由古希腊语“裸体运动学校”衍生而来。崇尚人体美的古希腊人觉得穿着华丽而昂贵的服饰进行比赛简直就是一种累赘,这只会限制选手们自由自在的发挥,而且或许对天上诸神也是不敬的。
65. 铁饼
66. 标枪
67. 彩陶喝水碗:标枪投手,约公元前480年,出土于特鲁里亚。
68. 跑步
69. 拳击
70. 摔跤
71. 纯金打造并嵌有宝石的橄榄枝桂冠当属胜利者的奖励,不过当时古希腊的奥林匹克大赛可无力提供纯金的桂冠,都是纯天然的橄榄枝罢了。
72. 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
73. 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麦莱亚戈 Meleager
74. 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安提诺斯Antinous 是罗马帝国皇帝哈德里安的知己小鲜肉,年纪轻轻就溺亡于尼罗河,后被封神。在欧洲多座博物馆内都有他的头像或全身雕像。左侧塑像为安提诺斯,右侧像是化身为太阳神阿波罗的安提诺斯。
75. 老国家艺术画廊
76. 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古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又名:阿肯那顿,少年法老图坦卡门之父)的妻子娜芙提提Nefertiti 的半身像。希特勒当年曾夸口要为这尊头像专门盖一座博物馆,如今她安身在一间宽敞的多边形大厅内,巨大的玻璃罩使人无法与之“零距离接触”。作为德意志的国宝和文化的象征,在大厅内照像自然是不被允许的,那么在大厅外呢?我曾尝试从隔壁大厅通过长镜头远远地拉上一张(保证不打闪光灯),但被眼明的工作人员发现。我不违规,他无法阻止,但他干脆站在门前阻挡我的视线,一站就是十分钟,急着赶路的我最后只能放弃。这张照片娜芙提提的脸被工作人员的头挡着,但头上的帽子清晰可见。当时真希望有姚明般的身高,看他会否搬一把梯子出来呢?德国人的严谨可见一斑!
77. 从网上下载一张来仔细端详一下吧。娜芙提提头顶着巨大的蓝冠,冠上有一条代表法老皇权的金色带子,带子在脑后打结。她眉尖上方曾有一条圣蛇装饰着,如今已不复见。左眼已无眼珠、左耳有些不全,但这并不影响整个视觉效果。修长的脖子配上几乎完美对称的脸庞,一个旷世美人便出现在你的眼前。据介绍这是出自公元前1345年左右新王朝的雕刻家图特摩斯之手。1912年德国考古队在埃及阿玛纳图特摩斯流传至今的工作室发现的,这比娜芙提提的继子少年法老图坦卡门的陵墓发掘早了五年。如果你曾见过古埃及人物的塑像,你就会发现这是一尊近乎完美且风格迥异的半身塑像,完美得让人几乎不敢相信!会不会不是三千多年前而是现代的作品呢?我想在发掘出另一尊类似雕像前,这个疑问会一直存在下去。
78. 新博物馆内的娜芙提提和法老阿肯那顿(图左)的头像,是不是和上幅娜芙提提头像千差万别?阿肯那顿是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时期法老,在位期间曾进行宗教改革,后引起社会诸多争议,在其子图坦卡门继位后,十八王朝逐渐走向灭亡。
79. 这是来自埃及帝王谷新王国第十九王朝塞提一世法老墓中立柱上的彩绘壁画,描述了已谢世的塞提一世正站在身着白服手持权杖的地府之王奥西里斯跟前,奥西里斯正式授权给法老。顺便提一下,保存完好的塞提一世的木乃伊现在陈列在开罗的埃及历史博物馆内,要去瞻仰的旅友记得要买专门进入空调展厅的门票!
80. 柏加蒙博物馆
81. 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境内)柏加蒙古城卫城复原模型,正方形的祭坛在古剧场旁边。
82. 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人在小亚细亚的柏加蒙古城的卫城遗址上进行考古发掘,在征得土耳其政府同意后,将多年出土的所有文物碎片一并运回徳国,在意大利人的帮助下进行了修复,最后复原了柏加蒙祭坛大部,但浮雕已多有残缺。小亚细亚的柏加蒙王国存在于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与希腊诸城邦关系密切,王国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也曾兴建类似于雅典一样的卫城,并拥有仅次于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世界第二大的图书馆。公元前129年亡于罗马帝国,之后成为罗马帝国在亚洲的一个行省。
83. 祭坛一侧
84. 祭坛局部:图右侧的盖亚Gaia向图中侧的雅典娜恳求饶恕她的儿子阿尔库俄纽斯 Alkyoneus(图左侧)。阿尔库俄纽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力大无比刀枪不入,但一旦离开自己的土地便尚失了战斗力。
85. 三个Moirai巨人的死亡
86. 由左至右依次为巨人兽Gigantomachie、尼雷乌斯Nereus、多丽斯Doris、奥基诺斯Okeanos
87. 图左侧是手持火炬的女神赫卡忒Hecate与巨人Clytius之战;图右侧是狩猎女神Artemis 迎战巨人奥图斯 Otis。
88. 这是修复的柏加蒙雅典娜神庙入口处,原神庙位于祭坛上方平台。
89. 始建于公元120年左右的小亚细亚城邦米利都Miletus(今土耳其境内)的市场大门,毁于公元十一世纪左右的大地震。上世纪初德国考古学家将挖掘出土废墟运回德国,在博物馆里重新复建了原建筑。这种下层由丰富的混合式立柱装饰而上层由科林斯式立柱装饰的双层结构的建筑,常见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剧院、巿场和图书馆。在小亚细亚的以弗所,著名的以弗所图书馆也是这样类型的建筑。
90. 新巴比伦王国的伊什塔尔城门,建于公元前约六世纪新巴比伦王国最伟大的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时期。(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也是此时的产物,虽然现代考古研究“空中花园”更有可能位于亚述帝国的都城尼尼微附近)伊什塔尔城门是巴比伦内城的八个城门之一,因供奉狮身的巴比伦女神伊什塔尔而得名。原城门有内外双层结构,现在展现在博物馆里的是较矮小的前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德国考古工作者在伊拉克考古发掘时,前后城门的废墟残片都曾运回了柏林,高大后门的残片至今还躺在博物馆的库房里。上世纪八十年代伊拉克前强人萨达姆·侯赛因为了彰显其伊拉克民族复兴之能事,在原来的遗迹上重新复建了这个城门。规模小就不说了,完全有悖于对历史的古迹的保护,在原来的断墙残壁上生硬地加上了现代的建筑,后在伊拉克战争中受损。
91. 城门外墙蓝色琉璃砖上排列着是巴比伦的龙和原牛浮雕。正面壁画来自于尼布甲尼撒二世金銮殿内南墙。
92. 通向伊什塔尔门的游行大街上曾用琉璃釉砖装饰的墙面,上面是美索不达米亚的特有的狮子和花卉图案
93. 亚述帝国的人面牛身辟邪怪兽
94. 这是来自公元前约五世纪波斯苏萨的精美的彩粙浮雕画砖,展现了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的皇家卫士在镇守皇宫的场面。
谢谢观看!下集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