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正文

转载:《文革洞因》十三(崇新岳 百思峰 )

(2020-06-17 11:49:15) 下一个

第七节 文革外围战

  (1)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思虑好宏大的战略部署后,开始了打倒刘少奇的外围战。毛泽东下井冈山之后,先去了杭州,再到上海,然后回到北京。毛泽东离开北京三个半月后回来了,北京的众高官轻松了三个月后,又开始绷紧神经,注视带着井冈山泥土味的毛泽东会有什么新动向。毛泽东一点也没有鞍马劳顿的倦意,马上着手打倒刘少奇的外围部署,特别是要消除军队中存在的隐患,为在关键时刻确保军队万无一失地站在自己一边。

  当时军队中实权最大的四个人,依次是毛泽东、林彪、贺龙和罗瑞卿。林彪是毛泽东绝对信任的,对贺龙毛泽东从来就不是很信任,但罗瑞卿原本是毛泽东非常信任的人,甚至暗地里被称为毛泽东的爱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64年年底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唇枪舌战中,罗瑞卿没有公开站出来支持毛泽东,而是持旁观态度,毛泽东心中顿时失去对罗瑞卿的信任。因此这次毛泽东要消除军队的隐患,就是解除贺龙和罗瑞卿的职权。

  为什么贺龙和罗瑞卿会成为实权人物?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1955年设立军衔时,授予朱德等十人为“元帅”,粟裕等十人为“大将”,这十个元帅和十个大将,是解放军中地位最高的人,但地位高并不等于就有实权。解放军中实权最大的三个职位,依次为“军委主席”、“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军委主席当然是毛泽东莫属,而按照当时的规定,国防部长必须由元帅担任,总参谋长必须由大将担任。先后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和林彪都是元帅,先后任总参谋长的粟裕、黄克诚和罗瑞卿都是大将。

  1963年,国防部长林彪一时病重,无法工作,必须有一个人暂时代替林彪的国防部长职务。因为国防部长必须是元帅,代理国防部长当然也必须是元帅衔才行,于是毛泽东让元帅贺龙代理国防部长,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十大元帅中,彭德怀、林彪和罗荣桓是毛泽东的嫡系,其他七人都不完全是毛泽东派的人。此时罗荣桓已病逝,彭德怀被打倒,林彪又病重,毛泽东不得已只好启用贺龙担任代理国防部长。毛泽东讨厌军衔制,也有这些被军衔捆住手脚的缘由。贺龙本来是一个介于毛泽东派和周恩来派之间的人物,后来又跟刘少奇关系越来越密切,有刘少奇派的味道了。

  总参谋长是仅次于国防部长的实权人物,当时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完全是毛泽东派的人,所以毛泽东实际上很多事情都绕过贺龙,直接交给罗瑞卿办。这样虽说架空了一些贺龙的实权,但却增长了罗瑞卿的傲气。有人说:人这种动物是不可宠的,一宠就要翘起尾巴来。罗瑞卿正好验证了这句话,他仗着毛泽东的信任,不把军队老帅们放在眼里,做事独断,得罪了很多老帅。

 

罗瑞卿大将

 

  (2)

  军队从来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罗瑞卿肩扛大将衔,却对元帅们施号发令,当然要得罪人,后来这些老帅在打倒罗瑞卿时都非常积极。

  以前毛泽东是非常信任罗瑞卿的。但在毛泽东需要支持的困难时刻,罗瑞卿没有站出来,这就让毛泽东彻底失望了。所以这次毛泽东要消除军队的隐患,就是要剥夺贺龙和罗瑞卿两个人的实权,换上自己信任的人。

  剥夺贺龙的实权比较好办。因为1965年林彪的身体明显好转,可以重新出来工作了,贺龙本来就是代理病休的林彪,现在林彪病好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贺龙的实权收回到林彪手里。难处理的是罗瑞卿,因为剥夺罗瑞卿的实权,就要撤掉罗瑞卿的总参谋长。不过那时毛泽东还没有文革后那样大的权力,说话也没有一句顶一万句,更不是无需理由想撤谁就撤谁。所以当时毛泽东为了撤罗瑞卿的职,还不得不煞费苦心地找一个能说得过去的理由,于是毛泽东就开始搜集罗瑞卿犯错误的材料,用当时的术语就是“整材料”。

  罗瑞卿在当时并没有犯大的错误,主要问题是人际关系比较差。不少人,包括叶剑英这样的元帅,常常向毛泽东告状,说罗瑞卿作风霸道,难与共事。以前毛泽东信任罗瑞卿,这样的状不会掀大的风浪;现在毛泽东不信任罗瑞卿了,这时候的告状就要罗瑞卿的命了。

  毛泽东回到北京后,叶剑英等人在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再次抱怨罗瑞卿的问题。这次毛泽东不再袒护罗瑞卿了,便顺水推舟地表示要对罗瑞卿的问题进行处理。毛泽东处理高级干部的方式,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准备;第二阶段是分化孤立;第三个阶段才是批判。

  在第一个准备阶段,毛泽东于1965年6月7日,任命杨成武为第一副总参谋长,这样罗瑞卿一下台,第一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就自然而然地继任总参谋长。在第二个分化孤立阶段,从1965年8月开始,毛泽东让叶剑英代表他,向吴法宪、邱会作、杨得志、许世友等军队高层干部“打招呼”,向他们透露罗瑞卿已经“有问题”了,让这些人站稳立场,不要陷到罗瑞卿的圈子里去。直到1965年12月,分化孤立的工作完成之后,毛泽东才进入第三个的阶段,公开批判罗瑞卿。

  不过在解决罗瑞卿之前,毛泽东还要先解决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彭德怀。如果说罗瑞卿是一只在台上的活老虎,那么彭德怀就是一只下了台的死老虎了,但这只死老虎还有可能复活,比罗瑞卿这只活老虎还要可怕。现在彭德怀就住在北京颐和园附近的吴家花园,还保留有中央委员的地位,万一北京政局有变,彭德怀这只死老虎马上有可能复活出山,来找毛泽东算旧账,所以毛泽东不能不预防万一,这次他要放逐彭德怀,把彭德怀弄到边远的地方看管起来,以防一有风吹草动就兴风作浪,保证北京的绝对安全。

  (3)

  把彭德怀强行逐出北京是不行的,现在党内同情彭德怀的人很多,无缘无故把彭德怀逐出北京,反而会增加为彭德怀平反的呼声。所以毛泽东这次要使用“猴气”,把彭德怀“骗”出北京去。正好四川正在展开三线建设,于是毛泽东就向刘少奇为首的“一线中央”建议,让彭德怀去四川任三线建设委员会副总指挥。

  刘少奇并不知道这是毛泽东布置的打倒他的一步棋,还以为毛泽东抵挡不住为彭德怀平反的舆论,不得不做出妥协,被迫让彭德怀重新出来工作。彭德怀第一步重新出来工作,第二步就是平反了,对此刘少奇非常高兴,马上同意毛泽东的建议,让彭真代表中央去找彭德怀谈话。

  1965年9月11日,在吴家花园闲居的彭德怀接到通知:请你去人民大会堂,中央有人和你谈话。彭德怀赶往人民大会堂,彭真向彭德怀传达了党中央的决定,派他去四川任三线建设委员会副总指挥,还特别说明,这是毛泽东的意见。彭真为彭德怀高兴,可是彭德怀本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马上表示无法服从这个决定,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应该服从党的分配。但我犯了错误,说话没有人听,对工业也是外行,还是让我去农村搞调查吧。”

  彭真是刘少奇的干将,当然希望彭德怀出来工作,他劝彭德怀服从党的决定,还表示同情地说:“庐山会议对你斗争过分了一些。”彭真跟彭德怀谈了两个小时,但彭德怀也不是省油的灯,仍然拒绝去四川任职。自从1960年毛泽东退居二线之后,彭德怀就多次上书党中央,要求重新调查自己的问题。1962年,他向中央和毛泽东递交了一封长达八万言的信,对自己的历史问题进行了申辩,并请求中央组织专案组审查,彻底弄清他所犯的“错误”。1962年中央成立了贺龙牵头的专案小组,对彭德怀进行审查,但审查来审查去没有任何结论,彭德怀对此当然是非常不满的。

  彭真向毛泽东汇报了彭德怀拒绝去四川任职,这也在毛泽东的预料之内。毛泽东跟彭德怀的性格十分相像,都是脾气倔犟,不肯服输的人。两个脾气刚烈的人,做地位平等的朋友还可以,做上下级就很难搞好关系。彭德怀作为毛泽东的下级,脾气犟,不听话,不给毛泽东面子,这让毛泽东难于容忍。其实不只是毛泽东,换了别的领导,恐怕也很难容忍彭德怀这样的部下。彭德怀这种不会迎合领导,不会拍马屁的人,本来就不合适当官,彭德怀能够进入官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了。彭德怀的老部下黄克诚大将说:“彭德怀性格刚强,遇事不能容忍,不能适应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不易和领导及周围同志搞好关系。”这个评价虽然带着浓厚的革命色彩,但还是相当客观,并说到了点子上。

  (4)

  毛泽东有时也庆幸彭德怀的急性子火爆脾气,如果彭德怀是个隐忍的人,能忍得住,忍到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再写那个《万言书》出来,与刘少奇联手,两人一文一武,一唱一和联合起来向毛泽东发难,毛泽东就要遭到灭顶之灾了。从性格上来说,毛泽东喜欢彭德怀这样直率的人,并不喜欢林彪那样阿谀奉承的人,在批彭德怀的时候,毛泽东也对彭德怀惋惜地说过:“我们三十年的交情,难道就这样分手了吗?”但是搞政治和交朋友完全不一样,毛泽东作为政治家,是不会与彭德怀讲朋友义气的。

  这次彭德怀不愿去四川,毛泽东知道对付彭德怀最好用软办法,因为他和自己一样是吃软不吃硬的人。于是毛泽东决定亲自召见彭德怀,用软话把彭德怀“骗”去四川。9月23日早7时半,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秘书打来的电话,说毛主席请他8点半前去中南海颐年堂谈话。

  毛泽东亲自请彭德怀过去谈话,彭德怀不能不给面子,他马上乘车前往,8点15分到达颐年堂,毛泽东已在门口等候,看见彭德怀来到,远远就伸出手,跟彭德怀紧紧握手。这两个昔日的战友,自从1959年一别,已经6年没有见面了。

  毛泽东笑着说:“你这个人有个犟脾气,几年也不写信,要写信就写八万言。今天谈话的还有少奇、小平、彭真等同志,等一会儿他们就来。总理去接西哈努克亲王,所以不能来。”

  中南海颐年堂是毛泽东正式会客的地方,毛泽东和彭德怀进入颐年堂坐下后,先闲谈几句。8点40分左右,刘少奇、邓小平、彭真先后来了,但周恩来没有来。

   在周恩来迎接外宾时安排与彭德怀谈话,是毛泽东的刻意安排。这是为什么呢?

  前面说过,毛泽东战略的第一步,是联合周恩来和林彪打倒刘少奇。因此,毛泽东打倒刘少奇的战略部署,就不能瞒着周恩来和林彪,如果对周恩来和林彪遮遮掩掩的话,两人就不会信任毛泽东,就不肯在打倒刘少奇的时候出力流汗。毛泽东事先已经向周恩来和林彪“交底”,绝不能让周恩来和林彪发生误解,误以为他让彭德怀出来工作是准备给彭德怀平反。毛泽东透露给周恩来和林彪,他让彭德怀去四川,是对彭德怀越来越不放心,绝不是要给彭德怀平反的意思。

  可是今天毛泽东与彭德怀谈话,是要“骗”彭德怀,说准备给他平反,否则彭德怀也不会去四川。如果周恩来在场,他是知道底细的人,毛泽东在周恩来这个知情人面前“骗”彭德怀,总觉得有些不自然,或者有些尴尬,至少有损他的领袖风貌,所以毛泽东要选择周恩来不在场的时候与彭德怀谈话。

  毛泽东对彭德怀说:“现在建设三线,准备战争,你去西南区是适当的。将来还可以带点兵去打仗,以便恢复名誉。”毛泽东知道彭德怀爱打仗,先用“带兵打仗”来诱惑彭德怀。

  但彭德怀没有上钩,说:“搞工业我是外行,完全无知,政治上也不好做工作。”

  (5)

  刘少奇、邓小平、彭真不知道毛泽东的底细,还以为毛泽东真的准备给彭德怀平反,所以他们一起劝彭德怀,甚至设身处地:“搞工业我们都不懂,都在摸索。”

  但彭德怀还是没有上钩。于是毛泽东只好不顾面子了,对在座的人说:“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衷心诚意的。对老彭的看法应当一分为二,我自己也是这样。”

  在旁边的刘少奇、邓小平、彭真听了频频点头,都说:“我们也都衷心支持彭老总出来工作。”

  可彭德怀硬是不上钩。最后毛泽东不得已,只好再次放下面子,对彭德怀说:“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是历史了,现在看来,真理可能在你一边。对你的事,看来是批评过了,错了,等几年再说吧。但你自己不要等,要振作,把力气用到办事情上去。”

  这是毛泽东婉言地向彭德怀承认错误,承认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的《万言书》是正确的,而且暗示几年之后给彭德怀平反。毛泽东说到这个份上,终于让彭德怀感动了,他知道毛泽东是死要面子的人,能够在众人面前承认错误,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彭德怀毕竟是一位性情中人(有性格和真情实感的人),激动之下,马上答应了去四川工作。

  之后毛泽东又跟彭德怀继续谈了5个多小时。毛泽东心里明白,这是与彭德怀的最后一次见面了,所以中午又留彭德怀一起共进午餐,与彭德怀碰杯喝了酒。饭后,毛泽东亲自把彭德怀送进轿车,握手告别。当时其他人不会料到,毛泽东伸出来的手,是准备好的最后一次握手,是跟彭德怀的最后告别,两人三十多年的交情至此一笔勾销!

 

彭德怀元帅的五段情缘:虎帅横刀立马,难系侠骨柔情_育儿_品阅网

彭德怀元帅

 

  毛泽东完成了把彭德怀逐出北京的部署之后,他还要处理一个人,那就是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央办公厅的地位并不高,只是一个具体的办事机构,但无论大小事情,都要通过中央办公厅,所以任何秘密都瞒不过这里。中央办公厅主任,就成了掌握中央所有秘密的特殊人物。杨尚昆曾不无自豪地说:“中央办公厅是中央的办事机构,掌握党的全部机密,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体现了毛主席对我的信任。”

  毛泽东这次要用“猴气”,也就是秘密的手段来对付刘少奇,所以必须控制中央办公厅这个掌握一切秘密的机构,否则他的秘密手段被泄漏出去,不但打不到刘少奇,反而有可能被刘少奇打倒。现在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是刘少奇的人,所以一定要撤换掉,换上自己的亲信。于是毛泽东就向刘少奇的“一线中央”提出撤换杨尚昆,让汪东兴接替。

  (6)

  那时毛泽东在党内还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他要撤换杨尚昆,必须提出一个合理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列车盗听事件”:1961年毛泽东在乘专列外巡时,偶然发现他的车上被安装了窃听装置,毛泽东震怒了,居然有人敢窃听他的讲话。毛泽东追查下去,发现这件事并不简单,居然是中央办公厅做出的决定,监听器是中央办公厅悄悄安装的,专职监听人员也是中央办公厅悄悄派来的,而中央办公厅的主任就是杨尚昆。当然,中央办公厅之所以敢在毛泽东专列上安装监听器,是得到上面批准的,有刘少奇的签字,也有周恩来的签字。

  毛泽东知道这些后,明白这是刘少奇的主谋。因为盗听的“犯人”来自刘少奇主管的中央办公厅,而不是来自周恩来主管的专门从事情报和谍报工作的中央调查部。刘少奇知道此事后,专门向毛泽东道歉,谎称监听为了更准确地将毛泽东的讲话和思想整理成文件。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当然骗不了毛泽东。

  不过毛泽东当时处在威信的最低谷,不便跟刘少奇翻脸,所以毛泽东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而是轻描淡写地处理了此事。除了拆除所有窃听装置,销毁所有录音记录之外,人员处分是相当轻的,只是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两个副主任周恩来的秘书康一民和刘少奇的秘书吴振英给予警告处分,调离中央办公厅。直接责任者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却没有受到处分,只是给毛泽东写了一个书面检讨,这件事表面上似乎就过去了。其实是毛泽东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杀手锏留起来,待机使用。

  四年之后的1965年,是毛泽东抛出这个杀手锏的时机了,毛泽东突然重提此事,声称要追究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的责任。在“列车盗听事件”上,刘少奇是理亏的。不管怎么说,不经本人同意,对毛泽东的谈话进行秘密录音,是一件违法的事,到哪里都说不过去。所以毛泽东要追究杨尚昆的责任,刘少奇也不好庇护,只得按照毛泽东的意思,让汪东兴接替杨尚昆的职位,把杨尚昆调到广东省去工作了。

  1965年11月10日,杨尚昆正式调离中央办公厅,去广东工作。这天毛泽东约见他,杨尚昆还以为毛泽东要骂他一顿解气,没想到毛泽东丝毫没生气,很客气地跟杨尚昆谈了一阵,还幽默地开玩笑说:“广东那么热,你跑到那里去干什么?”杨尚昆从毛泽东处返回时,遇到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杨尚昆把毛泽东跟他谈话的内容告诉田家英,田家英听后说:“糟糕,要是主席狠狠地骂你一顿就好了,那就没问题了。”

  (7)

  田家英知道毛泽东的脾气,他要是臭骂一个人,那是要“挽救”他;如果客客气气地,那就是对你不抱希望了。毛泽东的口头禅是:“批评你是希望你进步,我对一些没有希望的人从来不批评。”果然,杨尚昆在半年之后就被打倒。杨尚昆听田家英这么一说,心中十分害怕,因为自己知道中央领导人的所有秘密。古人说“知人隐私者危其身也”,一旦有人对他的嘴不放心,就会被杀人灭口。杨尚昆也看出刘少奇是不会保他了,于是杨尚昆去找周恩来,希望周恩来能提供生路。

  杨尚昆是刘少奇的人,并不是周恩来的人,要想让周恩来出力保他,也没那么容易。不过,杨尚昆很机智,以向周恩来汇报工作为理由,对周恩来开门见山:“由于我工作岗位特殊,涉及面很广,做了些工作,也犯过些错误。许多事情你都了解,有些问题只有你知道,我没有向中央其他同志说过;但也有你不了解的,我不愿意多说。如果发生意外的情况,要处分我,甚至要开除我出党,只要你知道我是坦白的、无辜的,我就心安了。”

  杨尚昆这个表白很有水平,他说的第一要点是:“有些问题只有你知道,我没有向中央其他同志说过”,这就是表明,自己没有把周恩来的秘密告诉过其他任何人,等于是向周恩来表忠心。

  杨尚昆话的第二要点是:“但也有你不了解的,我不愿意多说”,这句话很微妙。如果杨尚昆对周恩来说:“我还有一些你不了解的秘密,但我不能说”,那是忠于职守的表示。可是杨尚昆却说“我不愿意多说”,这个弦外之音是:“只要我愿意,也可以说。”这就是向周恩来暗示,只要周恩来保他,他可以告诉周恩来一些秘密。

  杨尚昆说的第三要点是:“如果发生意外的情况,要处分我,甚至要开除我出党,只要你知道我是无辜的,我就心安了”,这就是向周恩来表示:“我杨尚昆以后就全靠你周恩来关照了。我不管刘少奇是不是知道我无辜,也不管毛泽东是不是知道我无辜,只要你周恩来知道我是无辜的,我就安心了。因为你知道我是无辜的,就会保护我。”杨尚昆这句话,更深层意思要告诉周恩来:“在我杨尚昆心中,你周恩来的位置,更要高过毛泽东。”

  至于周恩来对杨尚昆这番话的态度,杨尚昆在日记中简洁明了地写到:“当时,他(周恩来)两眼一直盯着我,默默无语,然后才严肃地说:‘不至于如此,你放心!’”

  这是周恩来用最短的话,最令人信服地暗示,他准备保杨尚昆了,后来也果然如此。尽管杨尚昆和彭真、陆定一、罗瑞卿成为文革第一个被打倒的“彭、罗、陆、杨反党集团”,其他三人都被关进秦城监狱,唯独杨尚昆没有被关监狱,只是在北京军区软禁,没有吃太大的苦头。杨尚昆对周恩来的一席话,救了他自己的命,也向周恩来表示了他对周恩来人格的最高信赖。

  (8)

  就在杨尚昆被解职中央办公厅主任同一天的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海瑞罢官》,打响了文革的第一枪。《评海瑞罢官》的事情比较复杂,我们将在下一节专门介绍。这里我们继续讲毛泽东打倒刘少奇的外围准备:打倒罗瑞卿。

  1965年11月12日,也就是发表《评海瑞罢官》的两天后,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他知道《评海瑞罢官》这颗炸弹扔出来之后,继续住在北京是危险的,因为北京基本上被刘少奇的势力所控制。毛泽东此次离开北京后,在外地住了八个月之久,直到1966年7月18日才返回北京。

  毛泽东在放逐彭德怀,撤换杨尚昆之后,最后处理罗瑞卿的问题。因为罗瑞卿是军队的人,毛泽东有全权处理军队里面的事,所以事先不必通知刘少奇和周恩来,但必须先跟林彪商量。毛泽东知道,林彪不喜欢罗瑞卿,因为罗瑞卿这些年仗着毛泽东的信任,对林彪也不看在眼里,把林彪看成一个病恹恹(yān 病态)的,占着位置不干活的上司,甚至对林彪出言不逊,多次让林彪不快和生气。因此毛泽东预料,林彪会乐意打倒罗瑞卿,因为这在客观上可以帮林彪“出口气”。

  毛泽东让人通知住在苏州疗养的林彪,告诉他准备处理罗瑞卿的问题,并问林彪有没有揭发罗瑞卿的材料。林彪对罗瑞卿早有不满,只是碍于罗瑞卿是毛泽东的爱将,从来没有向毛泽东告过罗瑞卿的状。既然这次毛泽东先开口了,正中林彪下怀,于是林彪给毛泽东写信说:“主席,有重要情况需要向你报告,好几个重要的负责同志早就提议我向你报告。我因为怕有碍主席健康而未报告,现在知道杨尚昆的事情后,觉得必须向你报告。为了使主席有时间先看材料,现在先派叶群呈送材料,并向主席做初步的口头汇报。如主席找我面谈,我可以随时到来。”

  1965年11月30日,林彪夫人叶群带着林彪的揭发材料,到住在杭州的毛泽东那里汇报,跟毛泽东密谈长达五个小时。林彪的揭发材料比较有分量,于是毛泽东就决定用林彪的揭发材料,给罗瑞卿定一个主要的罪名:向党伸手,要夺林彪的权,野心家。

  在西方国家,“野心”一般被认为是积极的,向上的。因为西方国家通过竞选产生出领袖,如果没有“野心”谈何竞选?没有竞选谈何领袖?所以政治家的最基本素质就是要有“野心”。可是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没有政治家的概念,只有“官”的概念。而官不是通过竞选获得,是上级任命的,如果一个官不满意上级的任命,嫌官小,就被认为是有“野心”。给罗瑞卿定的罪名,就是不满毛泽东给他的官位,嫌官小,想当国防部长。“野心家”的罪名,外国人很难理解,但是在中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罪名,也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罪名。

  (9)

  毛泽东于1965年12月8日,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者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总部和各大军区主要领导。贺龙到上海后,他的住处与刘少奇的住处很近,当天晚上刘少奇来访,恰好李井泉也在,刘少奇问贺龙:“这次批判罗瑞卿,事情真有些突然。贺老总你是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这件事你事先知道吗?”

  贺龙说:“我是今天到上海才知道的。”刘少奇又问李井泉:“你事先知道吗?”李井泉说:“我也不知道!”听了两人的回答,刘少奇意味深长地说:“这么说,我们大家事先都不知道喽!”

  毛泽东事先“打过招呼”的人,都知道这次会议是要处理罗瑞卿,而没有事先打招呼的刘少奇、贺龙等人,到了上海才知道这次会议是要处理罗瑞卿。不过罗瑞卿是毛泽东的亲信,刘少奇看来,毛泽东批罗瑞卿,是毛泽东控制的军队内部的派系争斗,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损失,所以并没有太在意,刘少奇甚至觉得毛泽东有点老糊涂了,因为他整罗瑞卿,是整他自己的人

  这次会议是在罗瑞卿本人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背靠背”的揭发批判。罗瑞卿12月11日到达上海时,还蒙在鼓里,全然不知这个会议是批他本人的,罗瑞卿一到上海,就被软禁起来。当周恩来代表中央告诉罗瑞卿,他已经被隔离审查的时候,罗瑞卿还不相信毛泽东会整他,要求去跟毛泽东面谈,周恩来只得感慨地说:“太天真,你太天真了。”和杨尚昆比起来,罗瑞卿的政治水平就显得太幼稚了。

  这次会议决定撤销罗瑞卿的总参谋长,由杨成武代理总参谋长。本来杨成武只是上将,是没有资格当大将才能担任的总参谋长。可是1965年5月取消军衔制后,大将都取消了,自然也就没有了大将才能当总参谋长的限制,谁都可以当总参谋长了。这也许是毛泽东早在5月重上井冈山前取消军衔时就计算好的,也许是纯属偶然。

  1965年12月的上海会议结束后,又于1966年3月在北京开会,继续批判罗瑞卿。但这次不再是“背靠背”的揭发,而是对罗瑞卿进行“面对面”的批判。在揭发罗瑞卿的黑材料中,最有杀伤力的居然来自罗瑞卿自己的几个心腹,他们在书面材料中,把罗瑞卿平时对自己人才敢随便说的真心话,全部一五一十揭发出来。来自政敌的攻击,罗瑞卿还承受得了,而来自自己人的背叛,这就让罗瑞卿的心理无法平衡。这些人以前一直围着罗瑞卿团团转,捧着罗瑞卿一呼百诺,罗瑞卿也对这些人重用提拔,给予他们很大的恩惠。现在这些人居然在一夜之间翻脸不认人,不仅要把罗瑞卿打倒在地,还要踩上一只脚。罗瑞卿实在想不通:人怎么会是这样?他对人间失望了,绝望了,不想再留在人间了。于是罗瑞卿写下一封简短的遗言,准备自杀。

  (10)

  军人自杀,多半是选择开枪自杀,但罗瑞卿身边的枪弹已被没收,无法开枪自杀,罗瑞卿就从他住的三楼房间跳下去,跳楼自杀。不过从三楼的高度上跳下去,生存率还是比较高的,罗瑞卿没有死,但是摔断了一条腿,从此成为残疾,这是不幸中的大幸。

  罗瑞卿之所以会想不开自杀,还是因为罗瑞卿的人生道路太顺利了,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从来没被人整过,而且从来都是他整别人。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罗瑞卿跳出来大批彭德怀,深得毛泽东的赏识,春风得意一时。没想到现在他步彭德怀的后尘,成为被万人批判的对象。罗瑞卿主持修建了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秦城监狱,而他后来又被关进这所自己修建的秦城监狱,而且和彭德怀关在一起,真可谓历史的大玩笑。就像列宁说的那样:“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

  毛泽东得知罗瑞卿自杀的消息,并不同情,摇头说:“没出息!罗瑞卿自杀由他自己负责,罗瑞卿的事还没有完。阎王老子是有原则性的,没叫罗瑞卿去,罗瑞卿自己要去也不收。罗瑞卿用自杀向中央要挟没有用,会议继续开。”

  在中共党内,自杀被认为是怯懦的表现,没有人同情自杀者。刘少奇嘲笑罗瑞卿自杀说:“自杀要有点技术,应该是头重脚轻,他却是脚先落地,脚坏了点,头部没有伤。”邓小平以不屑的口吻说:“应该像女跳水运动员那样,跳了一根冰棍”。叶剑英元帅把古人诗句的“将军百战身名裂”,讽刺地改为“将军一跳身名裂”。

  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员认为,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能经得起各种考验,批斗也是一种考验,经不起批斗的人,算不上共产党员。在共产党高层人物追悼会的悼词里,总有一句分量相当大的评价,称:“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事实上,刘少奇、彭德怀等人在后来的文革中,遭受了远比罗瑞卿厉害得多的批斗和凌辱,但他们都没有自杀,可称是经得起考验的共产党员。很多共产党员都像邓小平那样三起三落,经过残酷斗争之后再复出,可谓“百炼成钢”。

  打倒罗瑞卿,表面上看毛泽东损失了一个大将,一名亲信,但实际上毛泽东却消除了军队的隐患,可以安心发动文化大革命了。在打倒罗瑞卿事件中,刘少奇和周恩来是旁观者,他们都没有想到毛泽东这次看似糊涂的“整自己人”,原来是为一场巨大战役做事先的准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