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书法之意义
(附书法精品)
汉字又称方块字,是华夏民族五千年繁衍生息凝聚的瑰宝。在历史长河演变发展的漫漫过程中,它既传承了华夏文明,又促进了思想交流,还形成了一套被尊为中华国粹的独特造型艺术——书法。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曾这样赞美书法: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这么美妙的艺术,其意义何在呢?
历史上济世安民的唐太宗这样总结: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其大体意思为:和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相比,书法虽属小道,但学习时照样不能急于求成,时时留意规律,胜似浪费光阴。人世间没有难事,学不会的病因在于心力懈怠,不能专心罢了。
最后一句,看则指书法学习,实则揭示了人生哲理!
宋代诗人陆游曰: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意为书法练习时笔下生力,墨中增神,利于防治疾病,强体健身。
五代的状元何乔语: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得以无疾而寿。
周星莲曰: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时至百字,便觉矜燥具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时,又觉灵心焕发。
即便在当今突飞猛进的科技时代,如果能静心学习书法,势必影响个人的生活态度:
当你挥毫泼墨之时,就会全神贯注于字体的结构、大小;笔画的长短、粗细;行笔的虚实、流畅;布局的宽窄、远近等关系的处理,从而抛弃了生活中的所有杂念。
这种悠然、超然、淡然的心境,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俗话说:人怕不动,脑怕不用。坚持练习书法,心脑并用,能延缓大脑的衰老进程,能让人思想敏锐开阔,精神乐观洒脱,心理长保平衡,青春永驻。
师承钟繇(yáo)的晋代书法家卫夫人,在启蒙书圣王羲之时这样教导:“点”,要如高峰坠石;“横”要似千里阵云;“竖”要像万岁枯藤。悟重量速度,学开阔胸襟、加强韧坚持,用之书法和为人。
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以篆籀(zhòu 春秋时流行于秦国的大篆)之笔,化瘦硬为雄浑,气势恢宏,骨力遒劲,气概凛然,端庄壮伟。他的书法,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貌,将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
柳公权的楷书,清净閒适,乃佛家修持的最高境界;其淡然无为,亦道家修持的至境。他潜心修养的宗旨,与中国自古的养生理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内涵不谋而合。
还有人这样总结书法修身养性的作用:
年少习书可洗涤心灵,磨练坚韧之耐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意志。运笔时行文、兴义互相映耀,可滋润大脑,令人冰雪聪明,平静明慧,书中的格言警句能规范举止,造就将来。
中年习书,能心平气和,抵御压力,减除烦躁。挥毫临帖中有大量名言金句,既可自律自勉,亦可送于友人,感惠寻知,乐趣无穷。
身为长者,习书更有用途,书法养生源远流长,历代书坛寿星多不胜数。岁月催人老,若能长期挥毫习书,可练就一套上乘的功力。人书具老时,定有铁画银钩之日。随意书成诗词赋句,既可娱人,又可娱己,谈笑间自觉岁月无期。
书法长练能使人清气傲胜,万般气度蕴藏胸中,盎然雅趣隐现眉宇,情操之高更非游戏荒日可比。
练习书法的过程,能够神游八极,神清气爽,呼吸深长,动静结合,笔底生风,墨裡传神,让全身进入一种超脱的境界。这就是书法长寿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