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正文

姚德茂回忆录(之六)

(2017-12-24 10:22:39) 下一个

前言

 

白继周

 

 

 

 

姚德茂是一位80多岁的离休老干部,如果不是帮他润笔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可能我这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与他那种德高望重的副县级离休干部不会有人生交集。

 

公元2002年,经我市党史办原主任刘定坤牵线,我参与到这位老干部回忆录的组织撰写中。

 

当时,他拿出了自己的几本初稿,里面修了改、改了修的,有些句子颇费思量。出于对老同志的尊重,我耐下心认真阅读,细细思忖作者的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发现这个仅初小肄业程度的税务局长不仅语言朴实简练,而且思路慎密,非同一般。

 

就这样,沉浸其中的我用了半年的时间帮他完成了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的第一卷,我们就此建立了友谊。

 

紧接着,这位看似粗通文墨的老同志竟一发不可收拾,一卷又一卷的连续写出六本回忆录,合计百万字还多。

 

在其六卷《七十年风雨人生路》中,有两卷因我不在国内没能润笔外,余下四卷我都有幸参与其中,深受教育。

 

最值得一提的是组织撰写第四卷时,我在昆明大儿子处寓居,他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知道了我的手机,电波一道传千里,竟购买昂贵的飞机票热情邀我返乡参与。

 

 

这一次,我是为巩县兵工厂留守主任何汉忱撰写回忆录而返回国内收集资料的,没想到又被他“逮”了个正着,非让我再次“出山”不可。盛情难却,我只好“兵”分两路,统筹兼顾。

 

在这里,我无需赘述他忠于人民忠于党的辉煌,更不必啰嗦他锲而不舍忆人生的执着,只想和每一位热心读者分享的是:在离休干部姚德茂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面前,世上的难事还敢向我们叫板吗?

 

 

 

 

 

《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五

 

目录

 

第一章    书信讲话

 

在《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祝福郭凌波书记九十大寿

(附)县委老书记郭凌波的来信

 

耄耋有感

 

第二章    读者观感

 

读姚德茂先生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有感(康若望)

首(王治恩)

题《姚德茂老局长》(王治恩)

《德茂高风  一生好人》(王治恩)

读德茂兄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有感(邵明义)

《七十年风雨人生路》读后感(王治恩)

耄耋老人撰写百万字回忆录(李志华)

阎国宝墨宝:友天下士,读古人书。

吴其年墨宝:健康长寿,笑口常开。

闫国宝墨宝:鹤寿

闫国宝墨宝: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章    孙辈风采

 

管城执法局有群80后(郑州日报)

 

第四章    赠书仪式

 

巩义市国、地税局举行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

巩义市国税局、地税局举行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主持词

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张瑞峰)

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马小海)

在姚德茂同志回忆录(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刘定坤)

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座谈会

 

第五章    他山之玉

 

喜读首届鲁庄农民文化艺术节(集锦)(姚明槐)

舜帝祭文(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

舜帝生平

巩义鲁庄姚氏祠堂(老松)

读鲁庄敏系族谱有感(姚明槐)

《史话巩义》是一本管用的书(姚明槐)

 

第六章  报刊文摘

 

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召开(中国老年报)

老年维权(中国老年报)

生活需要“五学五不”(中国老年报)

护理老人的高招(中国老年报)

做好老的准备(中国老年报)

珍惜老年黄金期(中国老年报)

“携幼”莫忘“扶老”(中国老年报)

 

第一章   书信讲话

 

在《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姚德茂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出五本回忆录和生活的特别照顾,下面我向大家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谢之情:

 

  一是感谢国、地税的领导干部不管是生活,还是在出书中,我的支持和帮助;

 

  二是感谢编辑刘定坤同志,带病对我的书进行校对编辑;

 

  三是感谢书中提供资料的亲友们,这些文字和图片留给后代,是无价之宝,学习的好材料。出一本书很不容易,经过反复编辑和校对了很多次,感谢大家的辛勤劳动;

 

  四是感谢广大读者,书发放了1000本,多数人认真阅读。

 

  第五本回忆录的特点:

 

  一是印刷质量比较高,是精装本。

 

  二是书中照片多,文字在100万左右,我写了70--80万字,照片很直观,大概1000幅左右。

 

  三是涉及面广,我的、全家的、国税的、地税的,不仅是我的回忆录,也是在座众多老干部的回忆录。

 

  四是发放范围比较广,给党史、县志提供了有利的材料。书中内容也是我的一生经历,我经过旧社会、新社会、革命时期、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干的行业多,也是幸存者,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受党的好政策,税务人的照顾,工作退休,家庭退位,现在才可以安享晚年。

 

  今后的打算:

 

  一是从此封笔不再写了,这次出第五本书在巩义校对五次,在郑州校对多次,写一本书确实难,老同志看后写的读后感,扔了可惜,汇成书,方便阅读,但是给许多同志增添了很多麻烦。

 

  二是现在回忆录已经写成,关键是发放到每个人手中,有些我亲自送,一些我打电话让他来取。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关键是送书给亲朋好友。

 

三是感谢大家光临,对书中不尽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祝福郭凌波书记九十大寿

(第三次修改稿)

 

  2013年4月10日,我有幸与巩义市十几位离退休老干部在郑州参加原巩县县委书记郭凌波同志的九十华诞。

 

  当郭凌波书记健步走进寿堂时,掌声四起,热情洋溢。看到年过九旬的老书记,仍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大家非常高兴。参加祝寿的老同志一同迎上前去,与老领导握手言欢。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回忆往事,非常亲切兴奋,纷纷合影留念。

 

  郭凌波书记是杞县人,1943年仅20岁时,就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革命。

 

  1957年他由省公安厅调入巩县任副书记、书记。1964年在四清运动中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受到重点揭发、批判,残酷迫害,无情打击,成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经受严峻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71年在中央落实老干部政策中调离巩县,重新安排工作,恢复原任职务,离休前为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郭凌波书记在巩县工作15年,时间长,跨度大,领导全县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改天换地,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县城搬迁孝义、城镇建设、修水库、挖水渠、引水上山、平整土地、建大寨田等,使农业获得连续丰收,发展社队企业,县营工业,全县工农业生产全面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巩县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郭凌波书记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是一个忠于革命的老八路,经受了战争和文革动乱的考验。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胸怀宽阔,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作风正派,不搞阴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在巩县人民心中树立崇高的威望。

 

郭凌波书记在开封四清和文革十年动乱中,遭受到极大的迫害,经受到严峻的考验。当时,我十分同情他的处境。在中牟社教时,我们两人在劳动中交换看法;文革受批判时,我偷偷到家里去看望;被下放羽林庄劳动改造时,我亲自找到他住宿的窑洞,促膝长谈。他离休后,住在郑州,我只要去郑州,都亲赴拜访,我们两人因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

 

  文革前,郭凌波作为县委书记,对我十分关心、关怀,将我提拔为单位领导:1959年我从回郭镇派出所所长提拔到公社副书记,县公安局副局长;1960年我被提拔到巩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长。1964年在开封的45天四清运动中,我被罢官免职。1965年在郭书记的主持下,我恢复了巩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职务。在郭凌波书记的培养和领导下,作为先进单位代表,我三次进京接受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接见,让我受到最崇高的荣誉。同时,对我的回忆录多次题词与鼓励,更让我感激不尽,终生难忘。

 

  说到培养和教育,除郭凌波书记之外,随后几任县委书记都使我没齿不忘。

 

  1972年调任巩县县委书记的张力同志,把我从县二级机构打井队调入农林局任副局长、米河公社副书记。

 

  1980年调任巩县县委书记的安怡美同志,听从绝大多数同志的反映,得知我姚德茂一贯积极工作,不搞派性,就把我从公社副书记上调沙峪沟公社任书记,并公开宣布:“党的事业需要的是能干事、敢创业的人,绝不用那些不会工作的人!”至此,文革中受压14年的我,终于得到平反,恢复了文革前的正科级职务和待遇,文革中造反派整我的黑材料,也被公安局焚毁并及时通知了我,彻底还了我的清白。

 

  我自从参加革命工作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起来。从1957年反右以后,每遇运动,我的头脑都非常冷静,决不当风派,不当积极分子。总结出不论当官、为民,都要靠成绩取胜,不能靠打倒别人自己上台。逢运动宁当冲击对象,不作风派造反。特别在四清和文革中,我这个走资派得到正反两派的残酷迫害和斗争,这派认为我是那派,那派又认为我是这派,两派都对我批判斗争,无情打击,我身上好像有一副黄香膏药,怎么也揭不下来。当看到错误批判县委书记郭凌波和张力,我十分同情他们,曾亲自到他们家去探望。尤其是张力书记在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中受批判,我还跑到郑州黄河医院去看望,因此遭到巩县派性头头的嫉恨,不断遭受打击迫害。负责任地说,文化大革命中,对我的直接上级郭凌波和张力,我绝没有揭发批判过他们,更没有无情斗争,这是我的本性和品质,终生没有变。

 

  纵观历史,从社会发展看,心眼好,品质好,就能长命百岁;心术不正,早就没命,这是报应。郭凌波被批被打,今天已经九十高龄,威望很高;而斗他的、打他的派性头头,当时自觉威风,今却早早死掉,令人不齿。

 

  我是一个幸存者,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今年已经81周岁,身体健康,生活无忧,吃穿不愁,儿孙满堂,乐享晚年。想那些在四清运动和文革中斗争过我的派性头头,如今谁在?不都一个个下18层地狱改造去了!真应了那句俗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起都报!

 

  我总结出文革中不外乎三种人:一种是老干部中的大多数受害者;另一种是靠派性升官发财的得利者;第三种是既造了反又没捞到一根稻草的,捣乱一阵,身败名裂,可叹可悲。

 

  八十多年的经历教育我:人生善恶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生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天不亏我。

 

  文革中两派都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方向都是斗争当权派,以站队定局论,这种做法党中央早有定性:两派都是错误的!那种认为自己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至今盛气凌人,别人都是错误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幼稚可笑之极的。

 

  我推荐电视连续剧《戚继光》的主题歌词供大家欣赏:

 

历史像长河,记述功与过。今天你说对,明天他说错。会做的不会说,会说的不会做,前人做事后人评说。唧唧喳喳几千年,有咒骂,有赞歌,有赞歌。千年万载说不清,世世代代都在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渊渊长河有记载,悄悄流进人心窝。

 

附:县委老书记郭凌波的来信

 

德茂同志,您好:

 

  你的革命回忆录第五卷我已收到,读了以后感到非常惊讶,你的五卷革命回忆录共有100多万字,我基本上都已看过,感触很深,再次证明了德茂同志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你的钻劲和韧劲,把你想做的都做成功了。

 

  你的回忆录对弘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发扬我党的艰苦奋斗朴素的革命精神,对教育后人大有好处,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是一部珍贵的历史财富,是德茂同志耄耋之年的夕阳春又是二月花。

 

  德茂同志不仅有坚强的革命意志,而且对党无限忠诚,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的原则,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决定,依靠群众办了很多有益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好事和实事,如他在任巩县黄河修防段支书期间,在巩县赵沟、裴峪、神堤和沙峪沟治黄河建成三处控导大坝和护滩工程,扭转了黄河连年靠山行洪局面,出黄河滩地10多万亩,使沿黄乡村群众从此走上富裕道路。

 

  1958--1959年,德茂任巩县回郭镇派出所所长时,由于公安工作成绩突出,经验丰富,而代表派出所先进个人和单位出席全国九次公安会议和全国公检法先进代表会议受到表彰。1965年任巩县检察院检察长在中央政法干校学习期间先后三次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为巩县人民争了光彩。

 

  他任巩义市税务局长时,由于工作积极,深入实际,创造了梯级税源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税收收入逐年稳步增长,成为全省税收财政第一,进入全国百强县之一,受到郑州市、省税务局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表彰。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德茂同志因一贯工作积极,多次受到表扬,特别是出席中央先进会议,而四人帮对公检法恨之入骨,说公检法是“黑公安”臭马桶,没办一件好事,没有一个好人。即提出两个否定,一个砸烂:即否定十七年公安工作成绩,否定公检法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一个砸烂就是彻底砸烂公检法。

 

  全县公检法干部,特别是69年中牟农校集训七个月,德茂同志受到重点揭发批判,隔离审查,残酷迫害,吃了不少苦头。集训结束后,他被调离政法部门,免职罢官,下发到巩县水电所下设二级机构打井队任指导员。随后他又到巩县多个部门工作,并取得了各项工作成绩,得到党的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同事  郭凌波

2013年7月12日

 

耄耋有感

 

我是一个82周岁的幸存者,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人,不知不觉已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

 

这几年,感觉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多病缠身。总的来说,腰酸腿痛,眼花耳聋;忘心大,记性差,见熟人想不起名叫啥。具体地讲,我是:走路腿不中,吃饭牙不行;有眼看不真,有耳听不清;夜间睡不好觉,白天心慌意乱;上坡腿无力,下坡脚脖软;坐着起不来,站着坐不下;一不小心就摔倒,伤筋动骨活受罪。

 

前几年,我下三轮车时不小心裤腿挂住脚蹬,当即脸朝下摔倒在水泥地上,顿时头破脸伤,血流满面。经过疗养,万幸没留下疤痕。 

 

还有一次,我到鲁庄西街买馍,进门时不慎绊住门脚,摔在地上起不来。当时我想让店主帮忙扶起来,谁知这位女主人却说:没看我腾不开手,咋去?有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人正好路过,我连叫他几声,他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扬长而去。过了好久,后来的买馍人扶我起来,让我感激不尽。

 

近来不断有老人摔倒的消息见诸媒体,显然老人腿脚不稳不是我个人的专利,但社会的反应让人吃惊:有人积极救助,有人袖手旁观。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希望媒体正面引导,让尊老、爱老、敬老的正能量发扬光大。

 

通过个人的诸多遭遇,让我意识到:人到老年,除了党和国家的从优对待、老伴的具体照顾、子女的孝顺外,主要靠自我保护。

 

我是这样做的:

 

1.岗位退职,家庭退位;老伴掌管一切,子女成家立业;对子女不管、不问、不说、不想,让他们自行处理自己的事。

 

2.发扬在职时的习惯,勤读书增加知识,多看报了解形势,关心国家大事,少算个人得失。

 

   3.种菜养花,锻炼身体;多做好事,量力而行;自寻乐趣,不当闲人。

 

4.老友常聚,回忆过去,交流感情,不生闲气。

 

5.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有病医治,远灾防身。

 

6.出门靠边,不走中间,步子要慢,两眼细看,防止跌倒,注意安全。

 

7.吃饭莫饱,走路莫跑,说话要少,遇事莫恼,经常洗澡,勤于用脑。

 

8.回忆过去,自我反思,经验教训,后代借鉴。

 

9.事故发生,自己受症,老伴受累,子女折腾。

 

10.自我保护,欢度余生。

 

第二章   读者观感

 

读姚德茂先生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有感

康若望

 

洋洋五卷百万言,历历往事过眼帘。

荣辱曲直千里路,阴晴风雨七十年。

前贤三朝为名相,后昆百任担两肩。

七色彩虹映晚照,桑榆霞光尚漫天。

2013年3月3日

 

注:前贤指姚崇,为唐朝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后昆(后代、后嗣子孙之意)指姚德茂。 

康若望先生39年生,为巩义市第二高中高级教师,曾为升达学院副教授,为巩义杜甫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省、郑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国家级著名诗人。

 

  首 

王治恩

 

(一)

六十春秋弹指间,

青春一去不复还。

山村一改旧时貌,

童伴如今尽苍颜。

云烟过眼千般事,

留与儿孙作笑谈。

 

(二)

群山环村院含竹,

少年青春欠学读。

晚秋夕阳余热发,

尽将才情寄诗书。

 

癸巳年春

 

 

题《姚德茂老局长》

王治恩

 

历尽沧桑坎坷多,

厄运反将志气磨。

鬓发虽衰人未改,

笑迎晚霞放高歌。

 

祝姚局长夫妻恩爱永偕百年。

癸巳年(2013.3.28)于鲁庄

 

《德茂高风  一生好人》

王治恩

 

 德高事专一(德高望重,办事专一),

 茂繁根丛生(群众基础好,受人尊敬)。

 高寿著书好(古稀之年,撰写回忆录),

风范启后人(高风亮节,启迪后人)。

 

    癸巳蛇年,春意盎然,万象更新。为祝姚老先生夕阳更红、夫妻恩爱、福寿同辉、永偕百年,特嵌首联尾诗一首。

   

 

读德茂兄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有感

愚弟邵明义赠诗

 

(一)

公安税务农业兵,政务水利皆精通。

全心全意为人民,不愧模范老长兄。

一生耿直不掺假,两袖无污甩清风。

年老八旬不歇脑,撰写回忆存美名。

 

(二)

德茂老兄心耿馨,年过八旬著述多

一生耿直赢民心,赤胆忠心为祖国。

忠于人民忠于党,名传后代唱新歌。

有生之年我学习,百年千载流长河。

 

2013年3月3日

 

    邵明义,林业工程师,1939年生,巩义市回郭镇东庙邵寨人。1953-1955年在北寺十一完小就读时,曾配合回郭镇公安特派员姚德茂同志抄过户口本,1964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1974年在大涉村公社任办公室主任,曾负责过林业局的全面工作,1999年退休于回郭镇镇政府。与其二弟姚德耀为同学。

 

 

《七十年风雨人生路》读后感

王治恩

 

   姚德茂老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有成功也有挫折,有经验也有教训,有辉煌也有屈辱。当他获得荣誉和成功的时候从不沾沾自喜,从不居功自傲,从不目中无人,而是谦虚谨慎,更加奋进,把成功归于党和人民;当他受到挫折和屈辱的时候,更不灰心丧气,而是坚强、大度、坦然处之,用真、善、美去解读、实践人生的自我价值,从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为社会、为人民创造财富,这是何等的胸怀啊!

 

  苍龙暮年还行雨,老树春深犹著花。离休后,虽然已是古稀之年,本应安度余生,但他为国为民造福的一颗沸腾之心并没有因此而平静。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夕阳岁月的幸福和党的关怀更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历尽艰辛,用数年时间,把自己的人生沧桑真实地展现给社会,对国、对民、对家、对子孙后代起到了“强国富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与表率作用。

 

  我作为姚老先生的同乡,目睹耳闻了发生在鲁庄这片黄土地上的沧桑岁月。《七十年风雨人生路》不但是姚老先生为国为民的奋斗史,也是巩义鲁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的奋斗史,读后让我觉得很真实,让人思绪万千,感慨诸多。

 

  本人乃山野村夫,才疏识浅,真诚地为姚老先生的《雄文五卷》面世感到高兴,并以文志贺。 

   

 

耄耋老人撰写百万字回忆录

 

 

  近日,我市80多岁老干部姚德茂撰写的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第五部出版。“回顾人生,品味人生,乐在其中;反思人生,总结人生,功在启后”是姚德茂对撰写回忆录的概括。自2002年至今,他已出版了《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系列5部,合计约百万字。

 

  根据姚德茂个人介绍,离休后他不下棋不打牌,保持着爱读书爱看报的习惯。书读多了,就喜欢思考。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老人就有了想写回忆录的冲动。于是,就有了2002年《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第一部的问世。之后的十年里,老人陆续创造出后续的四部,共计百万多字。书中内容有照片资料、往事追忆、读者观感、历史档案等章节,字里行间,记录着老人对人生的感悟。

                                     实习生李志华

《巩义时讯》2013.1.12第四版 

 

 

姚德茂回忆录(之六) - baijizhou19520101 - baijizhou19520101的博客
阎国宝墨宝:友天下士,读古人书。
 
 
姚德茂回忆录(之六) - baijizhou19520101 - baijizhou19520101的博客
吴其年墨宝:健康长寿,笑口常开。
 
 
姚德茂回忆录(之六) - baijizhou19520101 - baijizhou19520101的博客
阎国宝墨宝:鹤寿
 
 
姚德茂回忆录(之六) - baijizhou19520101 - baijizhou19520101的博客 
阎国宝墨宝: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章   孙辈风采

 

 

管城执法局有群80后

 

  出生于1982年的姚珂告诉记者,当年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城管”,接到父亲的通知让去管城区执法局报到的电话后,姚珂头都晕了,心理压力很大,到了中队以后用了至少3个月的时间才适应了过来。但随着对于这份工作的深入了解,如今的姚珂成为一名执法中队队长,言谈举止中无不透着与年龄并不相符的责任感。

 

  其实在管城城市管理执法局里,像姚珂这样年轻的中队长已经成为城市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18支中队有14支中队队长都是80后,“不可回避的是上一辈的城管靠手干,以刚性执法为主,但现在,作为年轻一代的城管,管理思路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工作时主要是靠脑子和嘴,以柔性执法主为。”姚珂向记者说道。虽然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然而身为一名城管,这些80后的队长们却有着满腔委屈。

 

早7点到晚9点 工作超负荷难以顾家

 

  每天早上6:15,姚珂都会准时醒来,如同身体内嵌入了闹钟。7:15赶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城管”生活。“我们的工作时间基本都是从早7点到晚9点,每周常常只有一天或半天休息时间,家里老婆孩子基本顾不过来。”姚珂的孩子刚刚一岁半,由于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姚珂的妻子只好辞职在家带孩子,由于没人做饭,姚珂的妻子和孩子常常是在街上买点饭吃。即使这样,在同样是80后中队长的赵晨煜眼里,姚珂还是幸福的。

 

  身为陇海马路中队队长的赵晨煜,妻子和刚刚半岁的孩子一直居住在巩义。虽然并不算远,但赵晨煜常常因工作无法回家探望,更别说照顾妻儿,以致妻子终于忍无可忍向他提出了离婚。“我们城管队员,如果成为一名城管队员之前就谈好对象还好,如果成为城管队员之前没谈好,通常都是内部解决,因为我们没时间处对象谈恋爱。”西大街中队队长黄正是名90后,他苦笑着说,自己在成为城管队员之前就谈好了,但现在每次见面都会换来女友的埋怨,因为常常是一周难见一面,更别提陪女友逛街旅游了。

 

 

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工作时间心理压力大

 

  除了工作时间上的超负荷,工作过程中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也让这些年轻的中队长们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了一些。“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凡是干过城管工作的,再去干其他工作都会干得很优秀,因为我们的抗压性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好多了。”紫荆山南路中队的魏旻笑着说。他告诉记者,城市管理执法中队负责管理辖区里的市容、占道经营、养犬、噪音、油烟等各方各面,共计152项,每一项都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遇到问题,我们通常都是以疏导劝解为主,嘴上叫得甜一些,大爷、大妈、大哥、大姐基本上每天都挂在我们嘴边,但即使这样仍然能够招来一部分人的挑畔。”城隍庙附近是算卦占道最为突出的地方,有次姚珂见一60岁出头的老人在路边摆摊算卦,他赔着笑脸上前去请老人收摊,结果老人不但不收,还趁其不备就照着姚珂的胸口捶了一拳。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姚珂当时血一下子就涌了上来,但握紧了拳头后又只好松开,仍然坚持着劝说老人收摊离开。

 

  在执法过程中,不明就里的群众常常一面倒也让城管队员们感觉很委屈。孟飞告诉记者,有次在北顺城街清理广告牌时,一位商户无论如何都不愿意配合,并在大家进行劝解时,该商户突然扇了一位队员一巴掌,当时这名队员的眼泪就出来了。然而围观的群众却并没在意这名队员的感受,好在执法过程被完整记录了下来,在众人散去以后,该商户向这名队员鞠躬道歉。为了保护城管队员的人身安全与执法环境,管城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为各个中队配备了共计56台执法记录仪,能够完整地将执法过程录制下来,防止产生冲突时难以取证。

 

 

面对冷嘲热讽 “我们在尽最大的责任”

 

  北下街副队长高磊告诉记者,这份工作经常招来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偶尔聚会时,见到我都会说‘你那里吃不完的水果拿过来点吃’、‘今天打人了没’,经常弄得我很尴尬。”他还告诉记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嘲笑,有不少队员都不让孩子在学校或对朋友说自己爸爸是做城管工作的。更有一名年轻队员在执法时,一位卖牛羊肉的商户问其一个月收入多少,当回答2000多元时,这名商户大笑说:“我一天挣的都比你一个月还多,以后干啥城管啊,跟着我干得了。”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其实我们都不热爱城管这份工作,但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责任。”姚珂坦率地说道。然而正是这些年轻队长们的这份责任心,使管城这个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保持了应有的市容市貌,换来了顺畅和谐的城市环境,“社会上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我们城管,其实我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我们也有家有口,我们也有很多的委屈和苦闷。”北下街中队队长孟飞表示。

(郑州日报)

 

 

第四章   赠书仪式

 

 

巩义市国、地税局举行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

 

  12月25日,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在巩义地税局四楼会议室举行,该局副局长张瑞峰、国税局副局长马小海、作者姚德茂以及国、地税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参加赠书仪式。

 

  在赠书仪式上,副局长张瑞峰代表地税局党组及全体干部职工向姚德茂老局长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赠书仪式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干部以及国、地税代表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详细介绍了作者姚德茂一生勤奋学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生活中孜孜不倦、执着追求,联系出版五部回忆录,大胆探索,潜心钻研,给当代及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颂扬他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楷模,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国税局副局长马小海代表国税局也对姚德茂先生老而弥坚的可贵精神给予赞扬,并表示他这种心怀后人、情系税收的精神给广大税务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后,该书总编、老干部代表分别对姚德茂先生的《七十年风雨人生路》作了感悟发言,大家都对他退而不休、千方百计为民办事,慷慨解囊捐助贫困,养花种菜服务乡里,读书看报陶冶自己,并用十年时间写出百万字回忆录的精神所感动。作者姚德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在出书过程中和生活中对他的特别照顾,感谢大家的辛苦劳动,以及对他的关心、支持。最后,作者姚德茂分别为国、地税领导,以及老干部代表举行了赠书。

 

巩义市国税局、地税局举行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

主持词

(2012年12月25日)

 主持人:巩义地税局稽查局局长申华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干部、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为离休干部姚德茂老局长举行回忆录(续四)的赠书仪式。首先,非常感谢各位老领导、老干部能够冒着严寒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赠书活动,让我们共同向姚局长第五本回忆录的圆满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

 

  下面,赠书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项,请地税局副局长张瑞峰讲话;

  第二项,请国税局副局长马小海讲话;

  第三项,请本书总编刘定坤讲话;

  第四项,请老干部代表杜宝才讲话;

  第五项,请作者本人讲话;

  第六项,为部分与会代表赠书(首先为国、地税局领导赠书、为老干部赠书、为地税干部代表赠书);

  第七项,请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发表对学习姚局长第五部书的看法、想法和体会、认识。

 

  散会后,提醒老干部留下就餐。

  地点:盛帝肥牛

  座谈会开始之前,先放录像,赠来宾书。 

 

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巩义市地税局副局长  张瑞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干部、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姚德茂老局长《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在此,我代表地税局全体干部职工,向姚德茂老局长表示热烈祝贺,向今天参加赠书仪式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干部以及国税局、地税局的干部表示诚挚的感谢!

 

  一是孜孜不倦,执着追求。姚局长一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执着追求,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无论是在哪个战线,他都能干的风风火火,成绩卓著。作为一名税务战线的离休老干部,连续出版五部回忆录,《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将是姚德茂老局长回忆录的最后一部封笔之作,这本回忆录对他充满激情的辉煌人生作了更加精细的补充,对有关珍贵资料进行了更加完善的编辑。听闻他在撰写回忆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资料广泛征集、精心筛选、慎重取舍的严谨态度,大胆探索,潜心钻研,为当代及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

 

  二是人生总结,功不可没。离休后,他退而不休,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以刚强的毅力,理清思路,精心筛选,伏案笔耕、如今虽到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凭着顽强的意志,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历时十年,坚持不懈的撰写出五本回忆录,共计100万字,用亲历、亲见、亲闻的大量事实,对自己的曲折、坎坷、丰富;成功的人生道路,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完整的记述。字里行间直射出他人生的脚步、人生的价值和人生的欢乐,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老税务工作者钟职敬业、探索进取的优秀品质。

 

  三是为人可模,学习榜样。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中,用一卷又一卷的好书为社会发挥着余热,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通过品读姚德茂老同志的这几本回忆录,让我们感受到他热爱生活、感悟人生的淳朴人格,感受到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这对于我们每位读者都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更是无奈今后工作生活中学习的楷模。

 

  最后,我代表全局干部职工送上我们最衷心地祝愿,祝姚德茂老局长生活之树越长越葱茏,生命之花越开越鲜艳!祝愿今天的赠书仪式圆满成功!

 

  同时祝愿在座的所有来宾快乐、健康、幸福、长寿。

 

谢谢大家!

 

姚德茂《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巩义市国税局副局长  马小海

 

  今天是姚局长,《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的赠书仪式举行的日子,能有幸见证这个时刻,我深感荣幸。同时,也衷心地对姚局长表示祝贺。

 

  作为税务事业的后来人,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很激动,因为我从姚局长身上、从,《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这本书中,看到了令人敬佩和景仰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让我们备受鞭策与鼓励。

 

  一是他那退而不休、笔耕不辍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那种面对岁月不饶人的现状,却依然老而弥坚、不言放弃的可贵精神;

 

  二是他无私将自己七十余载的宝贵人生阅历,用,《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一书进行传承,那种心怀后人、情系税务事业的胸襟;

 

  三是从书中字里行间悟到的姚局长及老一辈税务人那种胸怀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们那种但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境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沿着他们开拓的道路,以他们为榜样,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姚德茂同志回忆录(续四)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刘定坤

2012年12月25日

 

  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今天,姚德茂回忆录(续四)的赠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我以个人名义,向姚德茂同志献上诚挚的祝贺和良好祝愿!巩义市地税局的领导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老干部工作,成绩斐然,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从2002年至今,姚德茂同志为了反思人生,克服年纪高、体质弱的困难,以刚强的毅力,理思路,拟提纲,征资料,核史实,勤笔耕,细斟酌,先后写出回忆录五本近百万字。我至始至终参加了姚德茂同志回忆录的辑录和整理工作、他那丰富的人生内涵、严肃的人生态度、刻苦的人生历练、执着的人生追求、无私的人生奉献等,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姚德茂同志的人生八十年,是在燃烧中前进、在燃烧中奉献、在燃烧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八十年。在岗工作时,他牢记宗旨,务实工作,勤恳为民,清廉从政,善于创新,开拓进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业绩,曾三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在巩义是少有的。离休后,他千方百计为民办事,慷慨解囊捐助贫困,养花种菜服务乡里,读书看报陶冶自己,并用十年时间写出约百万字的回忆录,这在巩义更是少有的。

 

  从姚德茂的回忆录中,我们看不到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看不到黄继光奋力堵抢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勇;更看不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的轰轰烈烈,看到的都是工作、生活中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事情。但是,他能够认认真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这就是不简单;能够扎扎实实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这就是不平凡。这就是姚德茂同志人生最大的特点。

 

  在姚德茂的回忆录中,我感到贯彻始终的有六个字,这就是信念、自觉、奉献。他靠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在逆境中从不停止探索,在失败中从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从不忘却追求;他吧自觉作为人生的引擎,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深化自觉,创新自觉,磨练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使自己逐渐变得明智、纯洁、丰满、高尚;他视奉献为人生的永恒追求,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踏踏实实,爱岗敬业,求实创新,乐于付出,在无私奉献中燃烧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坐标,体会了工作的快乐、生活的多彩、事业的辉煌。可以说,信念、自觉、奉献这六个字贯穿了姚德茂同志的人生,成就了姚德茂同志的人生。

 

  姚德茂同志的回忆录,总体上讲做到了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史实准确、观点鲜明、文笔朴实,是一部总结自己、启迪后人的较好精神产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回忆录中肯定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今天赠给大家的姚德茂同志回忆录续四,也可能是他的封笔之作。愿更多同志从他的回忆录中得到借鉴,受到启迪,书写出自己美好壮丽的人生。

 

  最后,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祝姚德茂同志笑口常开、生命之树常绿!

 

  祝各位来宾身健如牛、福水长流!

  谢谢大家!

 

《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座谈会

 

  杜宝才:今天能够参加姚德茂同志《七十年风雨人生路》(续四)赠书仪式感到非常激动,这是他人生的又一力作,为巩义市文化宝库又增添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这也是姚家家道兴旺、子孙满堂的福音,要把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传承在世,把姚老局长的精神发扬下去。

 

  人生各有生活品位,姚局长既有才干,也有能力,是我学习的榜样。退休后,老干部干什么的都有,能干啥,干点啥,有打牌的、练太极的,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但只要达到是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就行。最后把老乡杜甫《曲江两首》中的名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送给姚局长。

 

  马学良:老姚同志的第一、二、三、四本回忆录已经出版,今天第五本顺利完成出版,这五本书来之不易,内容丰富,信息广阔,总结了老姚同志80年来的成长、家庭、生活、方方面面的事迹,老姚的事迹值得推广,精神值得发扬。

 

  老姚是老党员、老干部、老领导、老前辈、老革命、老先进、老模范、事迹可歌可泣,崇高理念,高尚情操,无私奉献,得到中央、地方政府领导以及广大群众的肯定和爱戴。老姚同志是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好领导。五本回忆录,沟沟坎坎,村村道道,凝聚了老姚的心血、汗水、智慧,是我们老干部过去从前,今天年轻干部很好的精神食粮。希望老姚同志的精神以及他这五本书能够经久不息地留传百代,流芳百世。

 

  吴启年:我和老姚同志1956年相识在回郭镇,后来我调到巩县工会工作,彼此比较熟悉,友谊更加深厚。他的这五本书,我都系统地读了一遍,很受启发。感觉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了很大成绩。退休以后,在家种菜养花,为乡亲们办好事,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老骥伏枥,笔耕不辍,精神可嘉,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老姚每次写书,我都亲笔写上一幅字送给他,表达我的心意。这次他说这是自己出的最后一本书,别写了,但是我还是有意思表达,写了八个字,敬祝老姚同志健康长寿,笑口常开。

 

  张永冠:在税务局期间,和老姚同志相处多年,对他充满敬仰。一是祝愿姚局长身体健康,他敢为人先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二是国、地税在老局长带领下走上新的岗位的领导,受姚局长的影响,税务系统今后的工作朝气蓬勃。老姚局长和赵清题为国、地税争了光,特别是国家税务政策以及18大之后对税务系统的关注,让我们税务人倍感骄傲。作为青年,不要勿以事小而不为,要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为地税事业做贡献。

 

  张贵经:老姚对黄河有感情,以前去的次数多,带领大家拉石头,翻山越岭在黄河沿岸修建控导工程。随着黄河大坝的修成,修通,改变了石板沟过去翻山越岭拉石头,改变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河南的报纸对石板沟进行了报道,广大群众对他修建黄河大坝很是感激。他干一行爱一行,特别黄河沿岸的人民体会最深。祝福老姚同志健康长寿。

 

  魏三兴:老姚同志的书我参与了审稿,文如其人。他对组织材料的思路,代表了个人的感情。老姚同志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热情、热心。

 

  第五本书是老姚同志80岁以后组织的稿子,看了一遍感觉惊奇,在回忆录中间,把大量他感受到能给后人分享的内容组织到稿子里,健康知识,老人丧葬安排等内容让大家知道晚年后自己的妥当安排。

 

  黄河行这一组照片、文字,这是他关注黄河岸边的变化,对群众生活提高感到高兴。一个老同志,80多岁,能在退休后发挥余热,为老百姓做好事,对党、国家、人民的关心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老姚同志长寿的秘诀。祝愿他青春永驻,笑口常开。

 

  魏江:我常年在外地工作,但是一听到姚局长的名字,如雷贯耳。因为工作性质,后来才相识。看到他《七十年风雨人生路》这本书,看了之后一直爱不释手地读下去,通过这本书,认识了老姚同志。

 

  总体感觉,评价他的一生,怎样发言,怎样总结,都不为过,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就是因为姚局长这一代人,国家才有现在的繁荣昌盛,在姚局长的带领下,巩义税收一年一个台阶,这是姚局长的贡献。

 

  今天参加这个赠书仪式,感到高兴、荣幸。认识很多新朋友,人生80也不稀罕,活到100岁同样笑眯眯。祝愿姚局长今后笑口常开,新年快乐,大家常聚,共度美好时光。

 

  周红霞:我一直亲切地称姚局长为老姚伯,他可敬可爱,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收集资料,回味人生,品味人生,乐在其中,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从88年丈夫出事,家里的一切都是老姚帮忙安排的,他对我们一家人的照顾,永远难忘。2011年他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我们,凶手抓到了,看到凶手被绳之以法,我们全家人都感到欣慰。

 

  徐占修:姚局长第一次出书是70岁,看后很受启发,写了读后感。又到80岁,书的价值更高。从接触开始,他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精神,文化程度不高,写了这么多字的书,值得敬佩。

 

  春节召集子女,家人在一块学习姚局长的书,看后都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家庭倡导文化,咱们学习姚局长,看到的是一种精神,对文化的执着追求,体现的人间正义、正气,干税务,干公安、干检察,哪个都是国家先进,个个干的出色,实在难能可贵。

 

  我要用这种精神教育下代子女,锲而不舍,追求卓越。姚局长外表形象高大,身上正气凛然,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更是鼓舞人心。

 

刘进朝:我参加赠书多次,教育了很多人,家里人都拿着看,感悟姚局长这一辈子做了很多好事,不管是群众工作,税务工作,对大家起了很大的榜样作用,带出了一级又一级很多好领导,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税务局不管是一般还是年轻同志,对老同志关心的做法更是值得发扬,代表老同志祝愿姚局长身体永远健康。

 

 

第五章   他山之玉

 

    

喜读首届鲁庄农民文化艺术节(集锦)

姚明槐 

 

  这本农民文化集锦,是鲁庄镇的精美文化大餐,点燃了鲁庄镇人的文化激情,展示了鲁庄镇人的精神,鼓舞了鲁庄镇人的信心。太好了!

 

  这本农民文化集锦,把鲁庄镇闪耀的中华传统美德:“商汤祈雨”之地;“子晋升仙”之观;苏秦“刺股苦读”身佩六国相印成名之途;桑弘羊首开盐铁专卖经商之道;嵇含首著世界植物学志;鲁义姑舍子救侄的故事;姚姓“叔德侄功”迁居鲁庄发展之路。同时,“中原第一(舞)狮”落在小相村,一架秋千同时容百余人同娱同乐的“好汉秋”由东庄村创造,“中华百绝”之一“潜彩画”由农民艺术家崔永仁绘出,并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收藏,使从事文学、书画、灯艺、木刻、雕塑等创作人员达1600多人。这样,把厚重文化和浸润厚土相结合,把淳朴民俗民风和独特风韵风骨相结合,培育一代又一代的鲁庄人,构建了“富裕、和谐、文化、魅力”新巩义的一部分,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特色文化产业镇。于是,梳理出鲁庄文化发展的经历,留住了鲁庄文化的根,把文化特色和内涵彰显给人们,使鲁庄人在建成全面小康中找到文化的位置。

 

  这本农民文化集锦,充分说明艺术离不开生活,生活能使人健康,健康才能发展鲁庄的各种事业。在这次农民文化艺术节中,鲁庄镇人和宾客共同品美食、赏大戏、汇民俗,感恩社会,报效祖国,欢度新的幸福人生。把文化凝聚人心中,把人的精神食粮引向新的需求,把社会物资商品推向新的发展,开拓进取,助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相互协同,交错腾飞。实现文化惠民乐融融,鲁庄毓秀展风采。

2013.2.3日    

 

 

舜帝祭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周 强

(2009年9月8日)

 

  维公元二零零九年九月吉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谨代表全省六千八百万人民,以三牲清酒之奠,爰祭于中华圣祖舜帝有虞氏之陵前。其辞曰:

 

  伏惟舜帝,伟哉圣祖!继唐尧之鸿业,开文明之新途,耕历山而让畔,渔雷泽而让居。孝感愚顽,万众皆讥瞽叟;德昭天地,兆民不附丹朱。和为贵,善为珍。使民以爱,执政以仁。政通人和,风清俗淳。远谗慝,亲贤人;修法制,顺人心;兴礼乐,睦四邻。垂衣裳而天下治,歌《南风》而四海春。巡行天下,足历洞庭。情系北国,魂托零陵。伟哉舜帝,民无得而称!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上承虞舜,中嗣屈贾,下接朱张。近代以来,英才辈出,兰蕙芬芳。三湘儿女,勇于担当。时逢盛世,争奔小康。秉科学发展之理念,创中部崛起之辉煌,建“两型社会”之佳境,谱日新月异之华章。芙蓉灼灼,湘水汤汤,舜帝有灵,增其辉光。灵其来格,伏惟尚飨!

 

 

舜帝生平

 

  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史记》说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又说他字都君。舜又称虞舜,据说是国号有虞,按先秦时代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还传说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名曰“重华”,字都君。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地不详,一说即 今永济县境内的中条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旧说即山东济阴境内的古雷夏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今地不详)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今地不详)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又传说是舜代替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与此二说差异甚大的一个传说是,舜将尧囚禁起来,还不让其子丹朱与他见而,舜自己做了天子,类似于后代的宫廷政变,篡权夺位。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过,传说中舜的都城与尧的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 、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巩义鲁庄姚氏祠堂   

老松

 

 

祠堂的基本作用是供奉和祭祀家族先辈的。

 

另外,祠堂还常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每逢后辈们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祠堂宽广空间安排活动;还有,族亲们需要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往往相聚祠堂,形成最终决议;有的宗祠附还设有学校,教育族人子弟知书达理、耀祖光宗。

 

因此可以说,祠堂在历史上是一个种姓的精神领地。

 

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是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讲究的建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

 

修建祠堂需要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要么得有大户人家参与,要么得到官高位显的本村人支持。否则,一个村庄不可能贸然修建。

 

巩义鲁庄姚氏,历史上一定是个名门望族,这不仅可以从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高大的“望乡楼”了解到一鳞半爪,还可以从众多的明清姚家民居中窥到信息,更可以从建于清乾隆年间,今天仍然规模庞大的姚氏家庙中一探脉络。

 

  大门上有陈征东大将军家祠的牌匾,从祠堂里的石碑碑文中得知,这个大将军名姚尔申,是唐代宰相姚崇的后裔,姚氏迁鲁庄的始迁祖姚敏的九世孙。乾隆版《巩县志》对其有记载:“廪生。为学以明心见性为根本,深为汤潜庵、耿逸庵所契赏。汤云:‘义理所见,针芥不爽,吾道之幸,不胜喜跃。’耿云:‘英卓越自立,独能于书册中寻求大本,有希文、永叔之风。中州传人,意在斯乎。’所著有《日知录》、《芸窻手草》、《潜阳问答》、《嵩谈录》、《太极图辨》、《希庵说》、《理学要旨》、《诗文序跋类集》共八郑,藏于家。”只是不知道这个陈征东大将军的称呼从何而来。

 

  可能是因为姚尔申曾著有《理学要旨》一书,祠堂内立了这一通碑。《巩县志》录有其《理学要旨序》一文。其全文如下:“天下之事,理为枢纽;吾人之学,道为归宿。不得其要,则泯泯棼棼,茫焉而不知所趋,贸焉而不知所止。所以百家异鸣,皆得起而乱道;旁门曲径,皆得进而纷学。其为蟊蠹,岂浅小哉?故善求道者,必溯其源,必寻其本,源本明而后可以进德。善为学者,必掇其纲,必挈其领,纲领得而后可以修业。思昔尧、舜、禹之以中授受也,心学启开。厥后汤曰降衷,武曰敬胜,孔门求仁,子舆养性,总以求之此心而已矣!何则?心者命之寄理之原也。千古上下,圣贤之穷达显晦,时虽不同,而心则同,心既无异,而道亦无异也。故曰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自孟氏没,异学榛芜,圣道沦亡。中间虽以江都昌黎、隋文中子之贤,而不能大阐宗风,惟有宋四子直决非邹鲁之秘,控义文之奥,开关启钥,传灯绪薪,其表章缵述,备极苦心。自以为斯道大明,经天行地,天下后世,无不家周、程而户张、朱矣。乃传习未久,高者沦于虚无,卑者流于诵习,驰鶩者奔外,诡异者炫奇,种种伪学,浸以滋盛。朔其所由,皆原于要领未悉,旨归不明之故耳。此嵩阳耿先生所以有《理学要旨》之集也。先生之学,以敬为礼,以恕为用,而要归于存诚。申从游门下,亲其道范,聆其绪言,见其工夫纯实,道履敦笃,其所以身体力行者,非伊朝伊夕矣。而又悯世之学者,词章媿丽,纷纭矛盾,苦力一生,原本不晰,入圣无门。乃取濂洛、关闽四子之书,汇纂成帙,集其语录之最精要者,独于太极西铭,采辑诸家注解发挥,毫无障隔,使人一展而读之,恍然于吾性之本体既透,而工夫又有据也。由是本以程这主敬,扩以朱之穷理,优焉悠焉。日有体验,则由濂洛、关闽以将进,而有悟矣。苟如舍此,而驰志传观,吾恐循海者,不得其道,将必航于断港绝潢;适京者,不循其路,将必竄于殊域遐荒。噫,其可惜也哉!”

 

  姚若时,是鲁庄姚家历史上的另一位名人。姚若时字揆夫,号海虚。举人,任凤阳通判。分镇颍州时,曾经剿除邻盗陶浪,子民赖以宁,官声很好(《巩县志》载)。在登封李际遇攻打鲁庄时,他正因为丁母忧,在家守孝。听到李际遇义军驻扎在轘辕关,离鲁庄不过二十来里,随时都有可能来犯。他就找到族人姚麟徵商议抵抗。姚麟徵,字瑞乙,廪生,听到姚若时的建议,慨然允诺。姚若时、姚麟徵偕姚涵召集姚氏族人,讲明利害关系,申明忠君拒贼的大义,使族人知道,土寇攻寨,烧杀抢掠,守寨是死,不守寨也是死,其徒手被杀,不若拒贼死节。姚氏族人同仇敌忾,决心抗敌。这年八月,李际遇大军果然攻寨。姚若时、姚麟徵率众坚守,双方相持月余。有一天,忽降大雨,李际遇大军加紧攻寨,姚若时同姚麟徵率众御之,亲冒矢石,拼命死守。由于援兵不至,寡不敌众,寨子被攻破。姚若时犹力战不屈。据民国《巩县志》载,姚若时被俘以后,李际遇因他颇有名望,要他投降。姚若时嗔目曰:“我朝廷命官岂屈贼耶?”大骂不停而被杀,死年七十三岁……民国《巩县志》载:寨破之时,姚麟徵力战受重伤,犹率众血战。李际遇俘虏其弟姚凤徵,碎刀锉割至死。姚凤徵,字羽白,至死不降,大骂至死。麟徵的母亲看到寨破,上吊而死,妻杨氏及妾三人俱投井死。其余家口,麟徵持刀先驱入井,亦投井。死时年五十一。计同时死难者一百四十三口。有司闻于朝,赠麟徵教授,立祠奉祀,荫其子。

 

  姚若时的事迹,《明史》上曾有记载:“时中州缙绅先后死难者甚众。(崇祯)十三年,登封土寇李际遇因岁饥昌乱,旬日间众数万。前风阳通判姚若时居鲁庄,被执,诱之降,大骂死。族诸生不显亦死之。若时子诸生城,思报父仇,数请兵讨贼。贼执之于路,亦抗骂死。”《巩县志》中还记载了姚家烈女:“生员姚麟征母郭氏,居鲁庄寨。郭谕子死守,事近,先自缢死。麟征妻杨氏,见征被难亦死,三妾俱投井殉。”“生员姚城妻王氏闻夫死,泣曰:‘子不负父母,妻可负夫乎!’遂投井死。”可谓死得十分惨烈。

 

  史上出现这样的人物,应该是鲁庄姚姓的骄傲和自豪,当然也可能是他们的榜样和楷模。

 

  大门是走马门楼,外观是一座三间头的二层楼房,楼房坐西向东,由一层下的大门洞可进入家庙,内看临街门楼有棱子门十二扇,若大祭祖需要唱戏时,只须将棱子门移安到内边木框上,就是一个精致的舞台。这与中国北方传统的庙宇形制基本一致,在重大节日里唱戏,既是娱神,同时也娱人。舞台两边的对联是:忠孝节义万古纲常昭人耳目,勺尝四时典礼矢我精诚。

 

  进院是拜台,紧挨拜台是卷棚五间。

 

祠堂大殿共五间,三个门,12子门。正中门上悬匾,书“远宗虞帝”。大殿前有石柱四根,上刻对联。中间联文为:理学光史册经明行修千秋重,忠烈耀邑乘仁成义取万古尊。两侧联为:系出虞后封于陈昌于齐流长源远,代当明初叔之功侄之德业创垂统。

 

 

读鲁庄敏系族谱有感

 

一、新观点展示的新思路

 

1.用宣系记世,比用鲁系记世好。解决了前三次修谱中钦、敏叔侄两支都以一世记世,弄得同世不同辈。像姚若时(七世)与姚涵(七世)叔侄关系出现在同一文章中,让人糊涂不清的弊端。

 

2.从左向右排序,第一次落实了1958年2月11日中国汉字改革后的行文顺序。就就肯定了前三次(公元1327年;1886-1923年;1985年)修谱,都是按照1958年2月11日中国汉字改革前,从右向左行文程序的排序。

 

3.本着男女平等的要求,把配偶姓名、子女姓名都列入族谱,并在女儿下边注明居住地;有迁出儿子的下边写出迁入地。这都修正了前三次修谱时女性不入谱的憾事。

 

4.对一些人物的照片或功绩,在方框右侧记述,把人寿百年和纸寿千年结合在一起,备人查考。如:纸寿千年的《志序》曾告诉我们,续谱要谨慎,宜粗不宜细,宜短不宜长,把近时段的表象和远时段的实质两个时段效果留给后人去评说。

 

5.根据近年考古发现,宣系(鲁庄)记载的八世祖,是五世祖崇,弟弟元素的后人,不是崇的后人。如:合是元素的重孙。注明进一步待考纠正。这种知过祛错,尊重自己的祖先,和睦自己的家族,是最明智的方式。

 

6.插录了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1年)谱系手抄稿,敏公裔族附于钦公裔族之后的部分内容,这就传承了叔、侄关心谱文化,贯入了“侄负叔相偕而至”的新思想,保持了叔侄关心的古风俗,镶入了钦前敏后的新格调,使谱文化得到新的延续。

 

7.记录了“陈征东大将军家祠”、“远宗虞帝”、“忠烈世家”匾是合族仝立、大殿和卷棚的脊檩上写的是合族同建;对联写的是“叔功侄德创业统垂;任成义取万古(永)存”;三次修家谱都是合族共修。这里的“仝立、仝建、统垂、永存、共修”把叔侄关系说的明明白白,把鲁庄姚姓大家庭记得清清楚楚。

 

8.用照片真实的把“远宗虞帝”、“忠烈世家”、“大幛原貌”展示给六百年鲁庄不能忘记的人,功劳是大的,意义是深远的。

 

9.装帧精美,便于保存。

 

总之,我在读德茂先生《七十年风雨人生路》后,读敏谱的。深感:喜看家乡路,胜读十年书。

 

二、新思路给鲁庄人指明了方向。

从明初1373——1423年这个山西大迁徙时间点(具体是哪一年?),由钦、敏二公率领子孙迁居鲁庄,在六百年中,无数先贤英杰站在时空的长廊里挥斥方遒,演进过很多励志故事;在激情和向往中,殚精竭虑,发愤图强;在一代又一代的口传和谱记文字传递中,绵延至今。他们在重大历史事件节点时,身、心、资突显奇能,精、气、神充分提振,才、学、情尽显无遗,家国共建纳于心中,落实在思想和行动之间,成就了壮怀激烈的时代心声,书写了一篇篇闪现着人性光辉的精彩诗章,落实了以谱治族,为以志治郡、以史治国提供了重要史料。如:明朝时代姚若时和姚涵叔侄率众保卫东大寨的英勇事迹;理学入志的姚尔申是大清嵩阳书院名士;姚允猷、姚锡麟、姚桐林的赈灾救灾义举,名震全国;当代姚德茂三次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接见;等等。族谱上对这些前进方向人物的认同,就是对历史文脉的坚定固守。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重新审视曾经走过的路途、足迹、事件、片段,实际上做的是让鲁庄姚姓强化文化自信自觉,清楚对先贤的步伐的认识,增强对先贤的情感,让鲁庄姚姓认识从六百年前的“天当被地当床”迁移人,到今天的幸福人家,不仅是独领风雅,而是要贴近与拥抱鲁庄这个大自然,爱护新鲁庄。在这个人文营构连接点上,高举先贤的旗帜,引领鲁庄姚姓今后的继往开来。在先贤备足精神食粮的基础上继续赶路,再聚集一批好人,做成几件好事,留下一片好心情,让六百年鲁庄不能忘记的人和他的亲人,过的更好,生活的更美;让鲁庄哺育的近两万现代人早日全面实现小康,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三、感谢修谱人和更多鲁庄人的贡献

 

写好族谱是非常辛苦的事,要有学识、见识、胆识。学识来自书本、群众中的传说、修谱中的实践,是修谱的基础;见识来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修谱水平的提升;胆识来自技能的掌握,认识的境界,对人和事的情怀,展示出人的品格和气魄。我认为这“三识”是对修谱人和鲁庄人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不是一种素质,而是全面素质;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全面能力;不是简单本领,而是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我认为:知识本身只是力量的基础,只有把它转化为思想,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后,知识才能发挥有用的力量。见识只有把学与思结合起来,经过善思,才能透过现象见本质,做到善断。没有善思和善断,就会把现象当真事,误人误事。胆识贵在无私,谨守正知、正行、正念,高声回答社会,仁成义取,为善为正,与群众同心合力,把谱书修成有价值、同族人共享的、高出一筹的好谱书。说出族人的良知,把历史智慧与心灵智慧结合起来,用心灵反映事物的存在和联系,得到新的内心导航系统,去指挥行动。这个方法用好了,就会与自己的独特使命融合,然后做成事;用不好,就可能与自己的独特使命背道而驰,做不成事。由此可见,良知方法是双面剑,做对是良知,做错就不是良知(这是读德茂“人生路”的体会)。写出族人的精彩,让世世代代都知道;谁做好事、善事、大事,谁就有尊严,谁就是族人学习的好榜样!所以,要感谢你们的贡献!

 

以上三点感受,是个人的浅知。当否,请教。

 

                  姚明槐

2013年2月25日

 

 

《史话巩义》是一本管用的书

姚明槐

 

 

 近日读了近百万字的《史话巩义》,精神为之一振,深感编者有大胆创新、努力突破史料的独特的改革精神,落实了古为今用:在总结过去探索历史史料中,挖掘出新的精神;把读史人的心拉入史话中,落实了史话和心话的一体。这为当今信息为中心的科技时代、运用史话形式、努力拓展新观念、新形势开了一个好例。由此说开来,《史话巩义》是一部观念新颖、思想厚重、文体独特、内容深邃的好书,是一部把历史研究推进新阶段、新领域的著述;是一幅浸透巩义数千年血与汗、灵与精的精致生动的写生。读后深感可喜可贺、可圈可点。经过边读边思考、复读后的反复分析综合、与同类书的比较、特别是思想的碰撞后,认为《史话巩义》提炼出科学发展观和人类发展观的要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好版本。如三皇五帝夏商周的重要活动场地,豫商繁荣的中国典范,城镇化的“小上海”称谓,全国百强的引领......概述之,有四大理念值得学习。

 

一、力求全面性

 

我们知道,史话题材往往局限于片面性,不能说明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而《史话巩义》用一组组件的形式,去说明一件史料,避开了片面性,因此具有反思快捷、觉醒快捷、行动快捷、全面准确叙述每一件事的优点。这样,把条条块块的全局,都与全国的大局联系起来,站在全局高度找共同性规律,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加以总结、提高,然后推广发展。再结合本地情况从实际出发,形成一呼百应、一贯到底、行之有效、长久利民的效果。如:股份制首创,经营性互调,一业为主、数业支援(补充)......这样,在读书的不知不觉中,增强了从全局性思考问题的情感,学会不少力戒片面性的方法。

 

二、尽力科学化

 

我们知道,做事首先要认识做的是什么事,思考用什么方法做好这件事。这就要提高生活和工作决策的科学性,预见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反复的可能性。《史话巩义》就是从这些方面,告知人们怎么做。让人系统(或叫整体)的分析问题:一要分析事件(对象)本身;二要分析所论(提)问题的性质;三要分析事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这样,把问题面临的条件、大环境,对事物发展变化会引起什么连锁反应,再去权衡各种利弊后,思考从整体解决问题的基础,然后去解决问题,效果最好。《史话巩义》在分析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落实、农耕文化的退位,等等,真是经验可贵。

 

三、把握多角度

 

我们知道人类活动的总体质量,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础,是遵循自然环境的规律和趋势,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使人与自然长久和谐相处,然后走向文明。这样,得出综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式):一是统筹兼顾,不搞头痛治头,脚痛治脚;一是多种手段,多管齐下,不能单打一,孤军作战。这种多角度把握综合治理,在《史话巩义》中多次出现,不仅适合社会治安、农村工作的无序(上头千根线下头一根针)、社会分配的不公、在城镇化中关注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等等。这是因为很多问题,都处在新旧体制交替、新旧矛盾交织之中,特别是发展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变革、与人事交替的矛盾,不能简单从事,必须站在民生为主的根本立场上去综合考虑,辩证施治,着眼于整体,环顾相关方面,分清轻重缓急,从多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才能达到效果。

 

四、全程的研究

 

我们知道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稳定、衰落的过程,《史话巩义》就是抓住事物的全过程,通过跟踪研究,在实践检验真理中,适当扬弃,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让现代人看到事物的每一个真相,从中学习好的知识、管理、智慧,少犯错误,迈步前进。我们常讲决策后服务要跟上,把事前准备、事中引导、事后发展的系列工作做好,找到服务的最佳方法,取得最高效率。不是自己做,群众看;而是自己做,群众也做,看谁做的对,向谁学习。如:苏秦、嵆含、杜甫、常香玉......等,这样,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才会有,创新才会彰显出来。许许多多的个人梦实现了,聚集起来,人们的幸福才会万年长,中国梦就实现了。

 

总之,《史话巩义》是一本管用的书,让它在我们的学习中发光,在发光中前进!

 

(作者姚明槐是贵州省修文县县级离休干部,祖籍巩义鲁庄人)

 

 

第六章   报刊文摘

 

 

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

 

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于2014年2月25日在京召开,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对2013年的老干部工作回顾总结,对新一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会议肯定了2013年的工作成效:较大幅度提高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离休干部的心坎上;积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老同志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发挥“银色人才资源”的作用等。

 

会议对2014年的老年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要进一步巩固离休干部“三个机制”成果,不折不扣地保障“两费”、护理费和生活补贴等按时发放,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国有企业改制中离休干部的安置服务管理工作,做好易地安置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双高期”等有特殊困难老同志的帮扶工作,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安度晚年。有效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中国老年报2014年2月26日)

 

老年维权

 

案例之一

 

春节期间,黄老太一家乘兴上街聚餐,不想下楼时一步踏空,当场摔倒在地。当时她虽然感觉肩部疼痛,但还是勉强回了家。到晚上疼痛仍不缓解,进医院检查时,才被诊断为肩部粉碎性骨折,因不能进行简单的骨折固定,进行了关节置换,故医疗费花了五六万元。

 

其后,家人找到餐厅,希望其承担一部分责任。对方表示,餐厅没有监控录像,所以没办法证实摔跤与骨折的因果关系,况且上下楼的台阶并不高,旁边都配有明显的提示标语和大块的防滑垫。

 

黄老太的女儿说,因自己也是初次遇到这样的事,事故发时,家人既没有拍照取证,也没第一时间报警,以致维权陷入尴尬。

 

 

律师说法

 

某老牌律师这样指点: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拨110报警,并有医师现场确诊。离开事发地,很难说清是否二次受伤。事发时既没有报警,也没有去医院,还没有监控录像,这种情况确实没有说服力。律师建议,要想维权,只能证明餐厅有过错责任,比如洒了汤水,或者防滑垫不起作用等。

 

案例之二

 

去年,84岁的金老汉到某浴室洗澡,售票员见其年龄较大且无人陪同,曾对其提醒和劝阻。在金老汉的坚持下,得以进入。

 

虽然浴室设有防滑警示标志和防滑垫,但当搓背工提水时,金自行起身导致滑到受伤,紧急送往医院,鉴定为九级伤残。住院期间,金老汉共花去医疗、护理、伙食共一万三千多元,浴室只为其支付了当天的治疗费用400元。金老汉所有其他费用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理由:1、作为盈利性场所,浴室应对顾客的人身安全负责;2、事故发生,说明浴室工作人员未尽相应义务,业主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要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及残疾赔偿金5.5万元。法院判决将金老汉的经济损失划为两部分,其中70%由被告浴室承担,其余30%不予支持。

 

 

法官理由

 

 

被告虽然注意到原告是高龄老人且无人陪护,但仍接待并提供有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自身的看护责任,因此应该对原告的人身损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被告忽视了自身年事已高、骨质疏松等客观情况,在被告充分提醒后,仍固执己见,所以危险的发生与自身有关,故因相应减轻被告的赔偿责任。

 

(中国老年报2014年2月27日)

 

 

生活需要“五学五不”

 

 

在退休人群中,有的人活得潇洒快乐,而有的人却处于无聊的重复中。专家告诉我们,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摆正“五学五不”的关系。

 

什么是“五学无不”呢?

 

一是要学会管理自己,不依赖别人。不少人退休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的生活不愿干也不会干,依赖思想严重。岂不知靠别人总不保险,对社会是这样,对亲人、儿女也应该是这样。别把自己当“国宝”,享受照顾心安理得,要有自度难关的准备。如果学会了管理自己,日子一定会过得很顺畅。

 

二是学会与人交流,不做孤家寡人。不少人在岗上风光一时,退休后很不适应,还以为谁都会主动找自己交往。现实是随着角色的转变,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也在改变,这就需要放下架子,走到群众中去,多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朋友多了,快乐自然就多了。

 

三是学会管好钱财,不盲目投资。作为老年人,想钱多没有错,但对社会上的这投资那投资要警惕,那些打着高回报让你汇款的事不能干,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保住了自己的钱袋,就保住了晚年的尊严。

 

四是学会健康理念,不做医盲。那种有病只能靠医院,只能靠打针吃药的想法是不对的。一有病就往医院跑,把自己交给大夫是不实际的。要知道人生靠自己,健康也要靠个人。靠自己有规律的生活,靠自己对身体的锻炼,靠自己对心情的调节。

 

五是学会时尚生活,不留恋老模式。时代在发展,生活在改变,可还是有不少老人习惯过几十年前的日子,新衣服不舍得穿,美味不舍得吃,新家具不舍得用,隔天的饭菜不舍得倒......其实,过时尚生活一点不难,只要更新观念,生活就会自然时尚起来。

 

(中国老年报2014年2月14日)

 

 

护理老人的高招

 

进入晚年,由于生理上的自然变化,有人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安全感、衰老感、和自卑感,甚至还有人陷入焦虑和抑郁。

 

家庭环境对老人有重要的心理影响,若不幸事件出现,可能会使老人的性格发生改变。因此,家庭的每一成员都必须尊敬老人,妥善安排其生活,鼓励和支持老人多参加社会文体活动。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与老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保持适度的幽默感,并留意老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2.说话要简短得体,多听老人诉说,鼓励其畅所欲言。

 

3.“倾听”是为了了解,而非为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要有充分的耐心。老人未完全表达清楚时,避免片面或草草回答。

 

4.对误解、疑问要主动澄清,沟通要多用非语言形式,如触摸、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

 

5.不要在老人面前与他人轻声耳语,沟通时要面对老人。

 

6.降低语调。若老人未听清可增加音量,千万不要变成喊叫,防止老人误会。

 

7.鼓励老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保持良好心态。从老人角度着想,充分理解并满足其需求。

 

8.在老人身体许可时适当扩大社交范围,多带其参加社会活动,使老人需求尊重的心理得到满足。

 

9.定期体检,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中国老年报2014年2月19日)

 

 

做好老的准备

 

 

很多人退休后会考虑同一个问题,就是老了指望谁?这个问题要分几个阶段、几种情况来分析:

 

第一、六七十岁之间,身体比较好,条件也许可的。喜欢吃就吃,喜欢穿就穿,喜欢玩就出去,不要刻薄自己。钱把住一些,房留住一点,安排好自己的后路和退路,避免临时乱套。孩子的经济好是他们的,后代的孝顺是好品质。我们不拒绝他们的资助,不拒绝他们的孝顺,但必须立足依靠自己。只有这样才会锦上添花,避免被动难受。

 

第二、七十岁过了,没灾没病,生活还能自理。但必须清楚,人到了这个年龄,体力精力都要慢慢下降,反应也会越来越差,吃饭要防噎,走路要防跌。不能再逞强,不要再去管这管那,管儿管女,还要去管第三代,该自私一点了。一切都有悠着点,有条件就雇个人,打扫打扫卫生,买买菜做做饭,把自己的健康尽量延长,让自主生活的时间尽量多一点,不求人的日子总是很舒服的。

 

第三、身体不好了,要求人了。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有准备,绝大多数人都逃不过这一关。心态要调整好,和刚退休时调整心态是一回事。从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生活方式,要坦然面对。这是人生最后一段路,没有什么好怕的,早有准备就不会太难过。或是进养老院,或是居家养老,量力而行,酌情而办,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这代人什么苦、什么累都经历过,相信人生最后的历程会坦然度过。

 

第四、头脑清醒却百病缠身。要敢于面对死亡,不要亲友做无谓的浪费。趁清醒时留下遗嘱,不要让子女乱成一团。

 

总之,一定要当好自己的保健医生,改变有病靠医生的观念。身体是养出来的,平时不注意,营养不均衡,免疫力自然下降,病就会不请自到。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认真呵护生命上,把大病拒之门外。

 

  有一个自己的窝,不到死千万别丢;有一份自己的工资,自己做主;有一个老伴,老来相伴;有一个好身体,自己保重。一句话,不管老和少,人得靠自己。做好老的准备,余生中注意自我保护,简单而愉悦地过好生命的每一天,最后安然离去。

 

 

珍惜老年黄金期

 

 

步入老年之后,有些人往往会产生日暮西山的悲观情绪,引起精神忧郁、生活懒散、百事无趣、疾病缠身等一系列生活质量下降的情况,其实老年并不意味着万事休,而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其一,我们可以一身轻松地去选择自己喜爱的社会活动,建立新的生活圈子。

 

其二,摆脱了各种人事纠缠,彻底释放心理压力。

 

其三,子女都已长大成家,不用再为他们操心了,少了沉重的家庭负担。

 

其四,有了宽裕的个人支配时间,能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这些有利因素,组成了老年黄金期的基本要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这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面前,有必要抓住人生的尾巴,好好珍惜。

 

如何实现呢?

一、要与时俱进,虚心好学,消除被时代抛弃的感觉。除经常读书看报、常用脑防老化外,还要学会电脑、手机、刷卡等现代科技来增强自信。

 

二、要学会“放下”。人到老年当感悟,放下就是另一种拥有。要明白人生是一种承受,有得失才有人生。因此,不要抱怨生活,要善待生命。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做到心理和谐,拥有希望。

 

三、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文艺活动、棋牌游戏、垂钓旅游、写作绘画等文体活动,以增强体质,扩大视野,培养素质,提高境界。

 

四、要广交朋友。“好人缘”是一种健康的感情投资,把握友谊重在保持内心的真诚、宽容、平和,“难得糊涂”是老年人的大智慧。要知道,固执是不良情绪的催化剂,生气更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朋友彼此常“倾诉”,能消除晚年孤独,提高身心健康。

 

五、要处理好家庭关系。情感仍是老年人的第一需求,老两口要互敬互爱,共同分享和承担快乐和痛苦,搀扶人生,更爱另一半。正确对待儿女的孝心,不求回报,少为儿孙操劳。

 

  总之,养老主要靠自己,不能完全依赖儿女,多体谅儿女,才能更好地维系亲情。

 

(中国老年报2014年4月13日)

 

 

“携幼”莫忘“扶老”

 

 

   今年五一假期,我在公园爬山时扶住了一位险些摔倒的老者,在交谈时得知,这位老者的儿子媳妇为了丰富孙女的阅历,一起外出旅游了,所以他只得和老伴一起逛公园。看着独自游园的两位老者,笔者不禁感慨:年轻的父母带孩子外出活动固然重要,但“携幼”的同时也不该忘记“扶老”。

 

  当然,对于年轻父母来说,带老人和孩子一起“玩玩乐乐”,需要一边照看尚未懂事的孩子,一边顾及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人,确实十分辛苦。但换个角度来看,能携幼扶老结伴而出,更是件幸福的事。一方面,带父母体验外面世界的种种精彩,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有助于上辈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感;另一方面,也能让三代人增进理解、消除代沟,彼此相处的更加融洽,家庭关系一定更加和谐。不仅如此,此举还能引导孙辈树立起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孝敬父母不应仅囿于让他们衣食无忧,更要给予他们更多情感上的关怀与爱护。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把握好“爱幼”与“扶老”的平衡。要知道,扶老携幼居家欢乐,是世间最美的场景。

 

(中国老年报2014年5月7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