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正文

惨绝人寰的河南饥荒——(9)民怨沸腾

(2017-12-24 09:37:34) 下一个

 

9)民怨沸腾

 

 蒋介石政府对河南灾情的不负责任,不但使灾区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而且还催生了国军比日寇还要邪恶的结论。

 

 灾年之后的两年之中,在太平洋战场受到重创的日寇,孤注一掷,发动了意欲打通平汉线的“一号作战”行动,建成连接中国南北的陆地大走廊。

 

 历时39天的战斗中,5万日寇击垮了40万兵力的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豫中40座城池。

 

 尽管国军中不乏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以洛阳为代表的保卫战也打得异常顽强,但由于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国民党军队迅速溃败。

 

 当国军向豫西溃败时,豫西山地的农民高举猎枪、菜刀、铁耙,到处截杀散兵游勇,后来整连整连地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高射炮、无线电台,甚至枪杀活埋失去武装的国军。

 

 参加中原会战的各主要部队战后总结时都强调了这个问题。

 

 汤恩伯顺势把战场失利的罪责归结于河南老百姓,污蔑河南人都是汉奸,并且贴出标语,准备大动干戈,残酷镇压。

 

 “汤”灾的污蔑,激起了豫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的极大愤慨。 19449月,郭仲隗以亲眼目睹的事实抖落了汤恩伯部队临阵逃跑、利用军权走私、侵民扰民的种种丑闻。在铁的事实面前,汤恩伯的为非作歹被迫止步。

 

 出人意料的是,汤恩伯部队溃败时,搜刮的100万袋面粉、足够20万军队一年的口粮,全部落入日寇之手——御用汤恩伯在中原抗战功劳几何?恐怕一向精明的蒋公也没有结论!

 

 种种事实证明,公元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是蒋介石在政治上的一场大失败,原因是它抛弃了人民。

 

 仅仅六年,人民就抛弃了这个政府。

 因为不称职的政府迟早是要被人民所唾弃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