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箱子的故事

留学生,第一代移民的点点滴滴
个人资料
妈妈的故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突然想起那些曾经的缘分。。。

(2019-10-13 16:07:23) 下一个


突然想起那些人生中的缘分。。。

在工作中我是一个靠逻辑思维吃饭的工程师。可是在生活中我的思维就是发散的,东一下西一下。今天的这一篇文章就是在这个发散思维下产生出来的东西。。。

1990年我出国之前,从贵阳到大上海去了一个星期,美其名是去买点漂亮时髦的衣服,因为要出国留学嘛,到西方花花世界,现代化的大都市,不能够穿得给国家丢人。那个时候动不动就是代表国家的感觉。

当时买的衣服经过30年,如果现在穿,应该都已经穿不下,那个时候的衣服差不多都捐给红十字会了。不过在上海买的第一件衣服还留着。那是当年第一次到上海看望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家里另外一半的时候他给买的一件没有袖子背后有2只彩色鹦鹉圆形长摆的绸子衣服。30多年的时间布料现在已经颜色变浅变旧了。但是看见那一件衣服,想起当年坐在男朋友的单车背后去文化宫的录像厅看琼瑶阿姨的电影录像,一部接一部的看了好多次,最后才决定去领结婚证的心情。

等到我也拿到奖学金,去上海买衣服准备出国的时候,那一半也已经到国外有几个月了。

记得我自己去上海买衣服那次,买的有一件黑色和绿色相间的无领的长呢子大衣,要是现在穿起来,胖胖的我应该像个西瓜。多年前我非常瘦,所以穿起来应该像细细长长的丝瓜。还有一件带垫肩的紫色的皮夹克,也很有些与众不同。来西方后我有一段时间研究星座,发现我这个星座书上的解释就是喜欢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不在乎好些平时别人在乎的东西。这些特点好像还真对得上我这个人。

当年还买过什么东西,不记得了。反正七七八八还是装了一个箱子,在上海住了一个星期后,心满意足地满载而归,回到贵阳准备出国。

你有可能会问那个时候我住的是哪个旅馆,回答您,没有住旅馆。30年前,还很习惯每到一地,住到亲戚朋友家里。

今天星期天,一家四口分在四个不同的国家。所以我早上可以放一下假,不要做饭给其他人吃。可以到楼下厨房慢慢的吃一个早餐,看着墙上电视里的talk show,看着窗外白桦树上越来越少的叶子,看着阳光下翻飞的黄叶,思维不知道怎么一下子飘到30年前,在上海住过的那个石库门房间。

那是一个远房亲戚的家。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的丈夫是支边到贵州工作的上海人。当年那个上海姑爹的确是一个非常洋气的帅哥。白白净净的,戴着一副眼镜,总是轻言细语,文质彬彬的。听说我要为出国到上海置办行装,自告奋勇推荐我去他在上海的家去住。结果就有了这个故事。

那个上海姑爹的母亲去世得早,家里只有他的爸爸和妹妹住着。他的爸爸是一个胖胖的中年人。那个时候可能还不到60岁。不过因为让女儿顶替工作,所以已经退休了。他家那个上海石库门的院子,我已经不太记得是什么地方了,只记得是长长的水泥马路,两边是一个接一个的石头门脸的院子。马路的尽头有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外面好像有水龙头,记得好像清早总是有很多在那里洗马桶的妈妈们。

老伯伯家是石库门院子里一进门左手边的一间。记得是蛮大的一间屋子。老伯伯和上山下乡返城顶替他工作回上海的女儿,我叫她小娘娘,住在一起。老伯伯住在对着大门的一张大床上,我和他家的这个小娘娘住在隔出来的吊脚楼一样的半层床上。因为是百年老房子,内空很高,隔出来的那半层仍然可以坐起来不碰头。只不过上去的梯子是没有扶手的,上下楼梯,特别是下楼梯的时候,有恐高症的我有点儿担心,还记得每次总是颤巍巍的下楼梯。。。

那个时候到上海最不习惯的是人们在家里上厕所,坐马桶。一个帘子隔着,稀里哗啦的声音,帘子后面的人还可以和你聊着天。那个时候已经是80年代末期,贵阳父母的家里早就已经有独立卫生间和抽水马桶了。以前小的时候住大杂院白天也是用公共厕所的,晚上才用痰盂,(现在这些东西年轻人可能都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的了。)所以在上海我还是往公共厕所跑。不过有时候要排长队,没有办法也只好回来用马桶。

因为要买东西,所以白天出门到南京路淮海路去逛。老伯伯家离2个地方都不远,所以记忆中都是走着去的。

老爸老妈给的钱不少,但是我从来就不讲究穿着,也不知道怎样花钱,所以常常是在商店逛一圈什么都没有买就回去了。晚上老伯伯总有好饭好菜招待。炉子是可以提出去放在天井里的。进进出出的邻居都在打招呼,闻到香味都夸奖老伯伯的饭菜味道好。当然了,老伯伯原来是上海大饭店的厨师呢。可惜当时我不会做饭也没有兴趣,所以没有跟老伯伯好好学习一下。只记得老伯伯炸酥肉的时候告诉我,一定要炸2遍。说第一遍油温不要太高只是为了炸熟,第二遍等油温升高再炸是为了上色炸酥。现在还记得老伯伯做的酥肉真的是外焦里嫩,唇齿留香啊。。。

那次去上海的记忆就是街上人多,有的商店一开门,人群就把我涌进去,什么都没有看清楚,又把我涌出来。还有就是小娘娘带我去打了耳朵眼儿,说要带上2个耳环才时髦,毕竟是到欧洲去哦,不能太土气了给咱们中国人掉份儿。记得打耳洞的时候还是蛮痛的。带着2个叮当响的耳环,我这个平时冲冲杀杀跑来跑去的女汉子,也还真的不习惯。后来到了瑞典,发现也有很多女孩不带耳环。怕麻烦的我就不带了。后来耳洞就长满了。扎不进去。也好,不需要每天早上起来麻烦找耳环来带了。

人生的缘分来来往往。几十年过去,老伯伯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今天在这个秋天金黄色的阳光下,突然想到过去的事情,心里对老伯伯还是充满感激充满思念。愿老伯伯在天国一切安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风车轻舞郁金香 回复 悄悄话 我也住过上海亲戚家里,您的故事让我想起那段往事
妈妈的故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西' 的评论 : 哈哈,瑞典人也是各种各样的,恰好让您看见那一波人了
唐西 回复 悄悄话 那是城里的女人,我偏爱开车往乡下走,见差不多就停车问”路”,天啊!她们的英语很好,但把脸实在没法子看,粗旷的很。
挪威有一款护肤膏卖的很好,但北欧人真的不敢恭维。
实话实说,见谅了。
妈妈的故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哈哈,谢谢小树。那个“味道2个字我不敢写,怕引起丰富想象,哈哈哈
妈妈的故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西' 的评论 : 哈哈,估计您看见的是工程师吧。北欧这里做金融的也是非常时髦会化妆打扮得漂漂亮亮啊。
妈妈的故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oycewu12' 的评论 : 谢谢妹妹!好的,我要写一篇记忆中的上海的美食。的确有点很多好东西可以写。外地人眼里的上海美食可能和您们上海人眼里的不完全一样哦。
妈妈的故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领导鼓励哦!
妈妈的故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班!看样子我的记忆没有出错,呵呵。。。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如果你在马桶后面也加省略号,那就有味道了:)

问好!
唐西 回复 悄悄话 北欧女人还不打油,那脸皱巴巴的,像块磨砂纸,也太省了吧。难怪这么有钱。
joycewu12 回复 悄悄话 人生的缘分来来往往,你是记住缘分、感恩的人~~
有时间写一下,你记忆中的上海美食~~
作为上海人,我是非常喜欢吃贵州米粉,有时间去一下贵州,吃你博客里的贵州美食~~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珍贵的回忆。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故事啊,你写得都是上海,让我想家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