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箱子的故事

留学生,第一代移民的点点滴滴
个人资料
妈妈的故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记忆中的端午节

(2019-06-07 11:11:03) 下一个

记忆中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儿时的记忆里就是挂在门外的艾叶和菖蒲,是家家户户做粽子的妈妈们,是空气中飘动着煮粽子的有点青涩的竹叶的味道。。。

端午节是青青的竹叶,是泡得有点胖胖的白白的糯米,还有就是用来做扇子的棕榈叶子撕成一绺一绺的绳子,一个又一个的粽子绑起来,是妈妈们在公共水龙头边上忙着泡米,洗粽叶,裹粽子的热闹。端午节就是记忆中一大提青青的粽子变成棕色的一大提可以吃的晶莹但是不剔透的糯米的好味道。。。

有糯米饭吃,而且有粽子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小小的我一年到头最盼望的事情。。。

故乡在山区,那个时候只能够靠天吃饭。只能够种那些不需要管太多,能够自生自灭的玉米一类的食物。需要用水来种的稻子的地方很少。种糯米更是少之又少。能够吃糯米是奢侈的象征。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凭票供应一点儿,父母才可以做点食品摆上桌子。端午节的粽子和过年的汤圆是我的最爱。特别喜欢糯米那种软软的糯糯的,吃在嘴里有一点点儿粘牙的感觉。。。

家乡的粽子是用竹叶子洗干净来包的。一般来说是2张竹叶平放在一起,重叠一小部分。把它们卷成尖尖的一角,先放一点米,用一根筷子来慢慢的捅实,直到把所有的米捅到那个尖尖的角里后。再一把一把的米放进去,随时用筷子用手把米压实。到了最后,放一大把米高出表面,把竹叶折下来遮盖住上面这一把米,一定要压实了,然后靠左手的虎口和食指姆指形成3角形,把长出来的叶子用右手折出角,叠在侧面用左手的姆指压着,这才用棕榈叶的筋来一道又一道的捆住了。捆紧了。这一步是关键,不然煮的时候会散开去。就不是吃粽子而是喝糯米稀饭了。呵呵

包好的粽子还不要马上放到火上去煮,要放在水里再泡一泡。让糯米涨起来把粽子的角角落落都塞满了。然后才用冷水来煮。水要宽,一大锅水一开始就要盖过所有的粽子,大火先煮开,然后加上煤盖住火苗,让小火慢慢熬煮。一般要慢火煮5,6个小时呢。煮好了还要端到旁边让粽子在水里泡一阵子。这样才拿出来。。。

这样的费时费力费功夫的粽子看得我们这些小朋友口水流,心痒痒。此间几次三番的跑到厨房去看。直到大人说可以来吃粽子了,真的是欢天喜地的跑到桌子边上。看见大人用剪刀剪断捆粽子的棕榈筋绳。记忆中那个时候人小还够不到高高的桌子,赶快爬上一个凳子,伏在客厅那个大方桌上,大人打开粽子头上的粽叶,用一支筷子穿进晶莹的白的糯米里面,轻轻一转,粽叶就拨下来了,交到小孩子手上的就是一个像尖尖帽一样的粽子了。桌子上每个小朋友面前还会有一个小盘子,里面有一小撮平时看不见的白沙糖,爱吃甜爱吃糖的小小的我,用粽子的尖沾一点糖,然后小小心心的咬一口,记忆中那个甜,那个糯,那个满足,直击心头。嘴角在笑,眼睛在笑,感觉眉毛,头发也都在笑。(写到这里,童心依旧的妈妈我嘴角上扬,心里也还在笑呢)。。

结婚以后才知道我家那一半是不吃糯米的。他从盛产稻米的地方来。号称从小就不爱吃,吃伤了。。。

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后来家里一双儿女随他们的爸爸,也不爱吃糯米,搞得我这个妈妈好扫兴,包粽子的气氛也没有了。久久不吃,现在也不馋粽子了。。。

人对食品味道的喜欢大部分来源于小时候的记忆。故乡的粽子记忆中都是只有糯米的所谓白粽子。直到后来上了大学离开故乡,才知道粽子的包法有很多种,里面的东西也有很多种。江南有红油赤酱香浓的肉粽,北京有枣儿做的粽子,还有绿豆红豆蛋黄做的粽子。在粽子的糯米中加各种各样的配料,在我的眼睛里面,那都不是正宗的粽子。我心目中的粽子就是只用糯米做的那个白白糯糯的尖尖角的粽子。那个粽子才是咬一口就觉得真是好吃到想哭的端午节的味道。。。。

去年在瑞典家中,突然在微信群里看见原来我的游泳队教练包的家乡的尖尖粽子,好多好多熟悉的记忆都涌上心头。。。

记忆中的粽子,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回不去的小时候,是一点点的甜一点点的糯就会感觉非常快乐的那些天。。。

所以说,穷日子也可以有美好的记忆,那是因为有慈爱的父母,那是因为有亲爱的兄弟姐妹。那是因为有温暖的家,有久久才能吃一点的味道。那个时候的爱很单纯也很简单。那个时候的爱很浓很令人怀念。。。

怀念小时候的粽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妈妈的故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领导!节日快乐!
妈妈的故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班!节日快乐!看到您那么多种粽子,眼花缭乱好馋哦!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端午安康!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端午节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