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116)海外华人Zh同学(2/2)

(2018-08-11 09:18:13) 下一个

(116)
张又普:海外华人Zh同学(2/2)

第二章:二十一世纪

博士毕业回国后,Zh同学头上充满了光环,《人民日报》海外版连连发表他的闪光语言,教育部把他评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留学生代表,并把他分到北京某大学任教授,指导博士学生。京都大学是日本水平最高的大学,至今(本文初稿于2014年10月)已有7人荣获诺贝尔奖金。1988年3月的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在那个时代还是很有价值的。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刚满30岁的Zh同学初次参加工作,第一次走入社会,当然无法避免青年人特有的一些不成熟。闪烁的光环是短暂的,现实生活往往与理想状态不太一样。Zh同学的出现对于众多的同事们有一定的学位压力,甚至对系主任教授的地位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于是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便“狼烟四起”,好听的谣言是,说他在日本混不下去,被迫回国,不然别人怎么都没有回国,就他一个人特殊。那些难听的谣言我就不重复了。谣言都是在背后的议论,一般不会当面侮辱。但还有许多当面的“关怀”让人难以忍受:

“Zh老师,日本的科学技术那么发达,你在日本干得那么好,干嘛还要回国呢?”

这样的关怀不仅来自于家人,更还来自于同学、朋友、上级、同事,甚至包括受他指导的博士学生。这种关怀,有人是真心实意,有人是嫉妒,有人是别有用心,弄得Zh同学终日如芒刺在背。回国后两年左右,Zh同学又重新返回日本,给他的前博士导师当博士后。日本不容易办理移民,Zh同学又联系了一所加拿大的大学,去当了一年的博士后,然后慢慢稳定下来。数年后,在美国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举家移民美国,重新和我恢复了联系,并与我在美国再次相遇。

十几年不见,社会的磨练使大家都成熟多了,脸上多了许多沧桑,头上多了许多白发,青年时代的浮躁渐渐远去,现实生活的压力加深了我们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最后,Zh同学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張さん,不是我不热爱祖国,而是祖国根本不需要我这种多余的人物”。

Zh同学是一位在中国留学生历史上写下了一小段文章的人,关于1988年4月至6月期间,他多次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的那些关于储电池的闪光语言,包括他本人的真名实姓,都在历史上留下了记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Dalidali 回复 悄悄话 我遇见的当年公费留学, 后来留下来的, 大多是为自己. 因为大多根本就没有回去,直接留了下来. 那年头, 中美差别很大. 可以理解.
蓝蓝馨 回复 悄悄话 说出穿了,国内是拼关系,背景。海外是拼实力。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不是我不热爱祖国,而是祖国根本不需要我这种多余的人物”
=====================================这是当时许多留学的人不得不留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那里搞不了的人际关系。
登录后才可评论.